资源简介 小学科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怎样观察》大单元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六三制年级 一年级上册(新教材)单元名称 第 2 单元《我们怎样观察》单元主题 感官探秘,发现世界——成为一名超级观察家课时安排 6 课时一、单元主题感官探秘,发现世界——成为一名超级观察家二、单元大情景“感官特工队”招募行动我们将创设一个充满挑战和趣味的“感官特工队”招募情境。学生将成为一名“小特工”,为了通过最终考核,正式加入特工队,他们需要在一系列任务中,逐一解锁和强化自己的感官能力(眼、耳、手、鼻、舌),并最终综合运用所有“侦查技能”,完成一项终极挑战——为校园里的树先生制作一张信息完整的“身份名片”。三、课程标准分析依据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核心概念 2.物体与物质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核心概念 13. 工程设计与物化(1)工程需要定义和界定问题学习内容(2)观察与描述物体的特征(3)认识周围常见的物体和自然环境本单元引导学生像工程师一样,学习使用各种工具(感官)收集信息、定义物体特征,并最终物化为一个作品(树木名片)。符合 1-2 年级学段目标“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学段目标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1-2 年级)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四、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和尝》、《比一比》和《给树做‘名片’》共 6课内容。第四课《看一看》是单元起始课,聚焦于视觉观察。引导学生有目的地用眼睛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外部特征,学习基本的观察方法,认识到眼睛是最重要的观察工具之一。第五课《听一听》将观察视角转向听觉。引导学生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关注声音的高低、强弱、方向,并能将声音与声源建立联系,初步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第六课《摸一摸》引导学生通过触觉来认识物体。通过用手触摸,感受物体的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质感属性,认识到触觉是视觉观察的重要补充。第七课《闻和尝》集中学习嗅觉和味觉两种观察方法。在强调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正确识别不同的气味和味道,了解它们在认识物体(尤其是食物、液体)时的作用。第八课《比一比》是观察方法的综合与提升。引导学生在运用多种感官的基础上,对两个或多个物体的属性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更精细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思维。第九课《给树做‘名片’》是单元的总结与应用。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所有观察方法(看、听、摸、闻等),去观察和认识一棵树,并将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整理、记录,以制作“树木名片”的形式完成一项完整的观察实践任务。本单元六节课之间存在清晰、递进的逻辑关系,构成了一个“分项学习—综合应用—形成能力”的完整教学闭环。1.基础建立(第 1-4 课):这四节课采用并列关系,分别专项训练一种或两种感官观察方法(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与味觉)。它们如同工具的“零件库”,让学生逐一认识、练习并掌握各种基本的观察工具(感官)及其功能,为后续的综合应用打下坚实基础。2.方法整合(第 5课):《比一比》一课承上启下,它不再是单一感官的运用,而是开始引导学生综合调用前四课所学的多种感官获取信息,并通过对比这一科学思维方法,对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处理。这是从“分项”到“综合”的关键过渡。3.实践应用(第 6课):《给树做‘名片’》是单元的终点和高潮。它创设了一个真实的任务情境,要求学生自主调用本单元所学的全部观察方法和技能,完成一项完整的、有目的的观察记录活动。这一课是对前五课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与实战应用,旨在将零散的观察技能内化为学生的综合观察实践能力。整个单元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单一到综合,最终导向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完美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五、教学目标维度 目标内容1. 知道人体有眼、耳、鼻、舌、手(皮肤)等感官,能分别感知科学观念 物体的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冷热、软硬等特征;2. 认识到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可以更全面地认识事物。1. 能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比较的方法,发现物体的相同与不同;科学思维2. 能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描述和归类。1. 能有目的地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探究实践 2. 能初步使用图画、语言等方式记录观察到的信息;3. 能基于观察,完成制作一张树木名片的简单任务。1. 对运用感官探索世界保持浓厚的兴趣;2. 愿意倾听和分享他人的发现;态度责任3. 在“闻和尝”的活动中,形成安全意识;4. 在观察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多样性,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六、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天性喜欢用感官探索周围世界,但他们的观察往往是无意、零散和表面的。他们能说出看到了什么,但难以进行有目的、有顺序的细致观察,更不善于主动调用多种感官协同工作。他们的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喜欢游戏和动手活动,但注意力持久性较差。本单元通过“特工队”的游戏化情境和一系列有序的活动设计,旨在将学生无意识的感官体验转化为有方法的科学观察,为他们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七、活动设置总情境:“感官特工队”招募行动(一)活动一(对应第 4课):特工初试——视觉侦查官1.主题与目标:强化视觉观察,能说出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2.达成方式:“找不同”游戏;用“放大镜”(道具)仔细观察一个水果,并向同伴描述。3.多学科融合:与美术融合,画出观察到的物体。(二)活动二(对应第 5课):听觉大挑战——声音辨位师1.主题与目标:训练听觉,能辨别声音的方向、高低和强弱。2.达成方式:“听声辨位”游戏(蒙眼猜声音来源);用不同力度的敲击制造声音,并进行比较。3.多学科融合:与音乐融合,辨别乐器声音的高低。(三)活动三(对应第 6课):触觉密室——神秘宝箱探秘1.主题与目标:训练触觉,能用皮肤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粗糙光滑。2.达成方式:将手伸入“神秘宝箱”(不透明纸箱),仅凭触摸猜测物体并描述感受。(四)活动四(对应第 7课):嗅觉与味觉考验——安全品鉴师1.主题与目标:学习安全地闻和尝,能辨别常见的气味和味道(如酸、甜)。2.达成方式:“扇闻法”辨别醋、橙子等的气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准备的可食用材料),品尝糖水和盐水,区分甜和咸。重点强调安全准则。3.多学科融合:与道德与法治融合,强化食品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五)活动五(对应第 8课):情报分析——对比与甄别1.主题与目标:综合运用多种感官,通过比较找出物体的相同与不同。2.达成方式:提供两个相似的水果(如橘子和橙子),小组合作运用看、摸、闻、尝等方法,找出它们的 5个相同点和 5个不同点,并记录下来。(六)活动六(对应第 9课):终极考核——为树先生制作身份名片1.主题与目标: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完成一项完整的观察记录任务。2.达成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认领一棵校园里的树,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它的树皮、树叶、气味等特征,并用手工材料(卡纸、彩笔、胶水等)制作一张包含图画和简单符号的“树木名片”。3.多学科融合:与语文融合(为树起名、简单描述);与美术融合(绘画与制作);与劳动教育融合(动手制作)。八、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的“感官特工队”情境,让学习成为一场有趣的闯关游戏。2.游戏教学法:设计“找不同”、“听声辨位”、“神秘宝箱”等游戏,在玩中学。3.实践操作法:每节课都安排学生动手、动感官进行操作体验,强调亲身实践。4.任务驱动法:以“制作树木名片”这一明确任务驱动整个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有目标、有动力。5.小组合作法:在“比一比”和“做名片”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培养协作与交流能力。九、学习方法1.体验式学习:学生通过亲身看、听、摸、闻、尝来获取直接经验,构建知识。2.观察记录法:学习用画图、贴纸、简单符号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培养科学记录的习惯。3.比较归纳法:在比较两个物体的活动中,学习找出异同点,并进行简单归纳。4.合作探究法:在小组活动中,与同伴分工合作、交流想法,共同完成任务。十、评价策略(一)单元总体评价策略采用“教学评一体化”的嵌入式评价。围绕“感官特工队”情境,为每个活动设置“特工技能星”评价。单元结束时,根据总星数授予“初级观察家”、“中级观察家”、“超级观察家”称号。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既是评估手段,也是激励工具。(二)分活动评价表评价 ★☆☆ ★★☆ ★★★活动名称维度 (1 星 · 基础) (2 星 · 良好) (3 星 · 优秀)活动 1: 观察 能指出物体的 1 能说出物体的 2 能有顺序地(如从整视觉侦查 与描 个明显特征(如 个不同特征(如颜 体到局部)说出物体官 述 颜色)。 色和形状)。 3个及以上特征。能准确辨别声音方活动 2: 辨别能辨别声音的有 能大致辨别声音 向,并能用“大”、声音辨位 与反或无。 传来的方向。 “小”描述声音的强师 应弱。能准确说出两种以上活动 3: 感知 能说出“硬”或 能说出“粗糙”触感,并能将物体与神秘宝箱 与表 “软”等 1种触 或“光滑”等 2触感正确匹配(如探秘 达 感。 种不同的触感。“积木是硬的”)。遵守规则,并能准确遵守规则,并能辨活动 4: 安全 能遵守‘不明物 辨别出 2种气味或味别出 1种气味或安全品鉴 与辨 品不闻不尝’的 道,并能尝试描述(如味道(如“香师 别 安全规则。 “这是橙子味”、的”、“甜的”)。“这是咸的”)。十一、作业设计活动 1:《看一看》分层作业评价标准作业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层级观察一个玩具, ★:画出一个大致形状。基础画出它的形状和 ★★:形状基本正确,并涂上一种颜色。作业颜色。 ★★★:形状准确,颜色搭配正确,画面整洁。★:找出 1样圆形物品。提升 找出家中两样圆★★:找出 2样不同的圆形物品。作业 形的东西。★★★:找出 2样并能向家人说出它们的名称或不同。拓展 和父母玩一次 ★:能描述 1个物体的 1个特征让父母猜。作业 “我看到 ★★:能描述 1个物体的 2个特征让父母猜。了……”游戏。 ★★★:能描述 2个不同的物体,父母能快速猜出。活动 2:《听一听》分层作业评价标准作业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层级闭上眼睛,听一 ★:能安静地倾听并说出听到 1种声音。基础听家里的 3种声 ★★:能说出听到 2种不同的声音。作业音。 ★★★:能说出 3种声音并能指出是什么发出的用筷子轻敲和重 ★:能发现声音有不同。提升敲杯子,听听声 ★★:能用“声音大”、“声音小”来描述区别。作业音有什么不同。 ★★★:能主动尝试敲击不同物体,比较声音。尝试用身体(如 ★:能用身体发出 1种声音。拓展 拍手、跺脚)制 ★★:能发出 2种不同的声音。作业 造两种不同的声 ★★★:能发出 2种声音,并能模仿其声响(如“跺音。 脚声像打雷”)。活动 3:《摸一摸》分层作业评价标准作业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层级★:能说出 1种感觉(如“软的”)。基础 摸摸毛巾和课本★★:能说出 2种不同的感觉。作业 封面,说说感觉。★★★:能说出 2种感觉并能正确匹配物品。找一件凉凉的东 ★:能找到 1件摸起来有温度感觉的东西。提升西和一件暖暖的 ★★:能找到凉和暖的东西各 1件。作业东西。 ★★★:能找到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安全前提下) ★:能感觉出不一样。拓展摸摸不同粗细的 ★★:能说出“有的粗、有的细”。作业沙子或豆子。 ★★★:能尝试将材料按粗细排排序。活动 4:《闻和尝》分层作业评价标准作业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层级(安全前提下) ★:能说出“有气味”。基础 闻一闻水果(橙 ★★:能说出“香的”或“好闻的”。作业 子/苹果)的气 ★★★:能说出是“水果的香味”或接近真实气味的味。 描述。(安全前提下) ★:能辨别出味道不同。提升辨别白糖水和盐 ★★:能说出“甜”和“咸”。作业水的味道。 ★★★:能正确指出哪杯是甜的,哪杯是咸的。和父母强调一 ★:能向父母复述这条规则。拓展 次:不能随便闻 ★★:能在父母提问时举例说明为什么不能。作业 和尝不认识的东 ★★★:能在生活中看到不明物品时,主动联想到该西。 规则。活动 5:《比一比》分层作业评价标准作业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层级比较筷子和勺 ★:能说出 1个相同点或 1个不同点。基础 子,说出 1个相 ★★:能说出 1个相同点和 1个不同点。作业 同点和 1个不同 ★★★:能说出 2个或更多不同点(如“勺子能舀汤,点。 筷子不能”)。★:能发现 1个相同点(如“都是我的鞋子”)。比较你的两只鞋 ★★:能发现 1个相同点和 1个不同点(如“都一样提升子,它们有什么 大,但颜色不同”)。作业相同和不同? ★★★:能进行多角度比较(如大小、颜色、鞋带/粘扣等)。拓展 找出你和爸爸/ ★:能找出 1处明显的相同或不同(如“都有眼睛”)。作业 妈妈的一个相同 ★★:能找出 1处相同和 1处不同(如“都是黑头发,和一个不同之 但我的短”)。处。 ★★★:能找出更具象的特征(如“都是双眼皮,但妈妈有酒窝我没有”)。活动 6:《给树做‘名片’》分层作业评价标准作业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层级★:能画出一片叶子的轮廓。基础 画一画你最喜欢 ★★:能画出叶子的基本形状和叶脉。作业 的树叶。 ★★★:能画出并尝试涂上接近真实的颜色,画面整洁。★:能说出树的名称或“这是我做的”。提升 向你家人介绍你★★:能指着名片介绍 1个特征(如“树皮很粗糙”)。作业 的树木名片。★★★:能介绍 2个及以上特征,语言流畅有自信。★:能发现 1处明显变化(如“叶子黄了”)。秋天到了,观察拓展 ★★:能发现 2处变化(如“叶子黄了,还掉下来了”)。你的树有什么变作业 ★★★:能持续观察,并用画画或拍照等方式记录变化。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