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怎样观察》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怎样观察》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小学科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怎样观察》
大单元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六三制
年级 一年级上册(新教材)
单元名称 第 2 单元《我们怎样观察》
单元主题 感官探秘,发现世界——成为一名超级观察家
课时安排 6 课时
一、单元主题
感官探秘,发现世界——成为一名超级观察家
二、单元大情景
“感官特工队”招募行动
我们将创设一个充满挑战和趣味的“感官特工队”招募情境。学生将成为一
名“小特工”,为了通过最终考核,正式加入特工队,他们需要在一系列任务中,
逐一解锁和强化自己的感官能力(眼、耳、手、鼻、舌),并最终综合运用所有
“侦查技能”,完成一项终极挑战——为校园里的树先生制作一张信息完整的“身
份名片”。
三、课程标准分析
依据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
核心概念 2.物体与物质
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
核心概念 13. 工程设计与物化
(1)工程需要定义和界定问题
学习内容
(2)观察与描述物体的特征
(3)认识周围常见的物体和自然环境
本单元引导学生像工程师一样,学习使用各种工具(感官)
收集信息、定义物体特征,并最终物化为一个作品(树木名片)。
符合 1-2 年级学段目标“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
学段目标
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能在教师指导下,有运用观
(1-2 年级)
察与描述、比较与分类等方法得出结论的意识”。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闻和尝》、《比一比》
和《给树做‘名片’》共 6课内容。
第四课《看一看》是单元起始课,聚焦于视觉观察。引导学生有目的地用眼
睛观察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外部特征,学习基本的观察方法,认识到眼睛
是最重要的观察工具之一。
第五课《听一听》将观察视角转向听觉。引导学生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
关注声音的高低、强弱、方向,并能将声音与声源建立联系,初步了解声音可以
传递信息。
第六课《摸一摸》引导学生通过触觉来认识物体。通过用手触摸,感受物体
的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质感属性,认识到触觉是视觉观察的重要补充。
第七课《闻和尝》集中学习嗅觉和味觉两种观察方法。在强调安全的前提下,
引导学生正确识别不同的气味和味道,了解它们在认识物体(尤其是食物、液体)
时的作用。
第八课《比一比》是观察方法的综合与提升。引导学生在运用多种感官的基
础上,对两个或多个物体的属性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更
精细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思维。
第九课《给树做‘名片’》是单元的总结与应用。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本单元
所学的所有观察方法(看、听、摸、闻等),去观察和认识一棵树,并将观察到
的信息进行整理、记录,以制作“树木名片”的形式完成一项完整的观察实践任
务。
本单元六节课之间存在清晰、递进的逻辑关系,构成了一个“分项学习—综
合应用—形成能力”的完整教学闭环。
1.基础建立(第 1-4 课):这四节课采用并列关系,分别专项训练一种或两
种感官观察方法(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与味觉)。它们如同工具的“零件库”,
让学生逐一认识、练习并掌握各种基本的观察工具(感官)及其功能,为后续的
综合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2.方法整合(第 5课):《比一比》一课承上启下,它不再是单一感官的运
用,而是开始引导学生综合调用前四课所学的多种感官获取信息,并通过对比这
一科学思维方法,对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和处理。这是从“分项”到“综合”的关
键过渡。
3.实践应用(第 6课):《给树做‘名片’》是单元的终点和高潮。它创设
了一个真实的任务情境,要求学生自主调用本单元所学的全部观察方法和技能,
完成一项完整的、有目的的观察记录活动。这一课是对前五课学习成果的综合检
验与实战应用,旨在将零散的观察技能内化为学生的综合观察实践能力。
整个单元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易到难,从单一到综合,最终导
向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完美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五、教学目标
维度 目标内容
1. 知道人体有眼、耳、鼻、舌、手(皮肤)等感官,能分别感知
科学观念 物体的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冷热、软硬等特征;
2. 认识到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可以更全面地认识事物。
1. 能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比较的方法,发现物体的相同与不同;
科学思维
2. 能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描述和归类。
1. 能有目的地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探究实践 2. 能初步使用图画、语言等方式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3. 能基于观察,完成制作一张树木名片的简单任务。
1. 对运用感官探索世界保持浓厚的兴趣;
2. 愿意倾听和分享他人的发现;
态度责任
3. 在“闻和尝”的活动中,形成安全意识;
4. 在观察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多样性,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六、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天性喜欢用感官探索周围世界,但他们的观察往往是
无意、零散和表面的。他们能说出看到了什么,但难以进行有目的、有顺序的细
致观察,更不善于主动调用多种感官协同工作。他们的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喜
欢游戏和动手活动,但注意力持久性较差。本单元通过“特工队”的游戏化情境
和一系列有序的活动设计,旨在将学生无意识的感官体验转化为有方法的科学观
察,为他们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七、活动设置
总情境:“感官特工队”招募行动
(一)活动一(对应第 4课):特工初试——视觉侦查官
1.主题与目标:强化视觉观察,能说出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2.达成方式:“找不同”游戏;用“放大镜”(道具)仔细观察一个水果,
并向同伴描述。
3.多学科融合:与美术融合,画出观察到的物体。
(二)活动二(对应第 5课):听觉大挑战——声音辨位师
1.主题与目标:训练听觉,能辨别声音的方向、高低和强弱。
2.达成方式:“听声辨位”游戏(蒙眼猜声音来源);用不同力度的敲击制
造声音,并进行比较。
3.多学科融合:与音乐融合,辨别乐器声音的高低。
(三)活动三(对应第 6课):触觉密室——神秘宝箱探秘
1.主题与目标:训练触觉,能用皮肤感知物体的冷热、软硬、粗糙光滑。
2.达成方式:将手伸入“神秘宝箱”(不透明纸箱),仅凭触摸猜测物体并
描述感受。
(四)活动四(对应第 7课):嗅觉与味觉考验——安全品鉴师
1.主题与目标:学习安全地闻和尝,能辨别常见的气味和味道(如酸、甜)。
2.达成方式:“扇闻法”辨别醋、橙子等的气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教
师准备的可食用材料),品尝糖水和盐水,区分甜和咸。重点强调安全准则。
3.多学科融合:与道德与法治融合,强化食品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五)活动五(对应第 8课):情报分析——对比与甄别
1.主题与目标:综合运用多种感官,通过比较找出物体的相同与不同。
2.达成方式:提供两个相似的水果(如橘子和橙子),小组合作运用看、摸、
闻、尝等方法,找出它们的 5个相同点和 5个不同点,并记录下来。
(六)活动六(对应第 9课):终极考核——为树先生制作身份名片
1.主题与目标: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完成一项完整的观察记录任务。
2.达成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认领一棵校园里的树,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它的
树皮、树叶、气味等特征,并用手工材料(卡纸、彩笔、胶水等)制作一张包含
图画和简单符号的“树木名片”。
3.多学科融合:与语文融合(为树起名、简单描述);与美术融合(绘画与
制作);与劳动教育融合(动手制作)。
八、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的“感官特工队”情境,让学习成为一场有趣的闯
关游戏。
2.游戏教学法:设计“找不同”、“听声辨位”、“神秘宝箱”等游戏,在
玩中学。
3.实践操作法:每节课都安排学生动手、动感官进行操作体验,强调亲身实
践。
4.任务驱动法:以“制作树木名片”这一明确任务驱动整个单元的学习,使
学生学习有目标、有动力。
5.小组合作法:在“比一比”和“做名片”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培养协
作与交流能力。
九、学习方法
1.体验式学习:学生通过亲身看、听、摸、闻、尝来获取直接经验,构建知
识。
2.观察记录法:学习用画图、贴纸、简单符号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培养科
学记录的习惯。
3.比较归纳法:在比较两个物体的活动中,学习找出异同点,并进行简单归
纳。
4.合作探究法:在小组活动中,与同伴分工合作、交流想法,共同完成任务。
十、评价策略
(一)单元总体评价策略
采用“教学评一体化”的嵌入式评价。围绕“感官特工队”情境,为每个活
动设置“特工技能星”评价。单元结束时,根据总星数授予“初级观察家”、“中
级观察家”、“超级观察家”称号。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既是评估手段,
也是激励工具。
(二)分活动评价表
评价 ★☆☆ ★★☆ ★★★
活动名称
维度 (1 星 · 基础) (2 星 · 良好) (3 星 · 优秀)
活动 1: 观察 能指出物体的 1 能说出物体的 2 能有顺序地(如从整
视觉侦查 与描 个明显特征(如 个不同特征(如颜 体到局部)说出物体
官 述 颜色)。 色和形状)。 3个及以上特征。
能准确辨别声音方
活动 2: 辨别
能辨别声音的有 能大致辨别声音 向,并能用“大”、
声音辨位 与反
或无。 传来的方向。 “小”描述声音的强
师 应
弱。
能准确说出两种以上
活动 3: 感知 能说出“硬”或 能说出“粗糙”
触感,并能将物体与
神秘宝箱 与表 “软”等 1种触 或“光滑”等 2
触感正确匹配(如
探秘 达 感。 种不同的触感。
“积木是硬的”)。
遵守规则,并能准确
遵守规则,并能辨
活动 4: 安全 能遵守‘不明物 辨别出 2种气味或味
别出 1种气味或
安全品鉴 与辨 品不闻不尝’的 道,并能尝试描述(如
味道(如“香
师 别 安全规则。 “这是橙子味”、
的”、“甜的”)。
“这是咸的”)。
十一、作业设计
活动 1:《看一看》分层作业评价标准
作业
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
层级
观察一个玩具, ★:画出一个大致形状。
基础
画出它的形状和 ★★:形状基本正确,并涂上一种颜色。
作业
颜色。 ★★★:形状准确,颜色搭配正确,画面整洁。
★:找出 1样圆形物品。
提升 找出家中两样圆
★★:找出 2样不同的圆形物品。
作业 形的东西。
★★★:找出 2样并能向家人说出它们的名称或不同。
拓展 和父母玩一次 ★:能描述 1个物体的 1个特征让父母猜。
作业 “我看到 ★★:能描述 1个物体的 2个特征让父母猜。
了……”游戏。 ★★★:能描述 2个不同的物体,父母能快速猜出。
活动 2:《听一听》分层作业评价标准
作业
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
层级
闭上眼睛,听一 ★:能安静地倾听并说出听到 1种声音。
基础
听家里的 3种声 ★★:能说出听到 2种不同的声音。
作业
音。 ★★★:能说出 3种声音并能指出是什么发出的
用筷子轻敲和重 ★:能发现声音有不同。
提升
敲杯子,听听声 ★★:能用“声音大”、“声音小”来描述区别。
作业
音有什么不同。 ★★★:能主动尝试敲击不同物体,比较声音。
尝试用身体(如 ★:能用身体发出 1种声音。
拓展 拍手、跺脚)制 ★★:能发出 2种不同的声音。
作业 造两种不同的声 ★★★:能发出 2种声音,并能模仿其声响(如“跺
音。 脚声像打雷”)。
活动 3:《摸一摸》分层作业评价标准
作业
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
层级
★:能说出 1种感觉(如“软的”)。
基础 摸摸毛巾和课本
★★:能说出 2种不同的感觉。
作业 封面,说说感觉。
★★★:能说出 2种感觉并能正确匹配物品。
找一件凉凉的东 ★:能找到 1件摸起来有温度感觉的东西。
提升
西和一件暖暖的 ★★:能找到凉和暖的东西各 1件。
作业
东西。 ★★★:能找到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安全前提下) ★:能感觉出不一样。
拓展
摸摸不同粗细的 ★★:能说出“有的粗、有的细”。
作业
沙子或豆子。 ★★★:能尝试将材料按粗细排排序。
活动 4:《闻和尝》分层作业评价标准
作业
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
层级
(安全前提下) ★:能说出“有气味”。
基础 闻一闻水果(橙 ★★:能说出“香的”或“好闻的”。
作业 子/苹果)的气 ★★★:能说出是“水果的香味”或接近真实气味的
味。 描述。
(安全前提下) ★:能辨别出味道不同。
提升
辨别白糖水和盐 ★★:能说出“甜”和“咸”。
作业
水的味道。 ★★★:能正确指出哪杯是甜的,哪杯是咸的。
和父母强调一 ★:能向父母复述这条规则。
拓展 次:不能随便闻 ★★:能在父母提问时举例说明为什么不能。
作业 和尝不认识的东 ★★★:能在生活中看到不明物品时,主动联想到该
西。 规则。
活动 5:《比一比》分层作业评价标准
作业
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
层级
比较筷子和勺 ★:能说出 1个相同点或 1个不同点。
基础 子,说出 1个相 ★★:能说出 1个相同点和 1个不同点。
作业 同点和 1个不同 ★★★:能说出 2个或更多不同点(如“勺子能舀汤,
点。 筷子不能”)。
★:能发现 1个相同点(如“都是我的鞋子”)。
比较你的两只鞋 ★★:能发现 1个相同点和 1个不同点(如“都一样
提升
子,它们有什么 大,但颜色不同”)。
作业
相同和不同? ★★★:能进行多角度比较(如大小、颜色、鞋带/
粘扣等)。
拓展 找出你和爸爸/ ★:能找出 1处明显的相同或不同(如“都有眼睛”)。
作业 妈妈的一个相同 ★★:能找出 1处相同和 1处不同(如“都是黑头发,
和一个不同之 但我的短”)。
处。 ★★★:能找出更具象的特征(如“都是双眼皮,但
妈妈有酒窝我没有”)。
活动 6:《给树做‘名片’》分层作业评价标准
作业
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
层级
★:能画出一片叶子的轮廓。
基础 画一画你最喜欢 ★★:能画出叶子的基本形状和叶脉。
作业 的树叶。 ★★★:能画出并尝试涂上接近真实的颜色,画面整
洁。
★:能说出树的名称或“这是我做的”。
提升 向你家人介绍你
★★:能指着名片介绍 1个特征(如“树皮很粗糙”)。
作业 的树木名片。
★★★:能介绍 2个及以上特征,语言流畅有自信。
★:能发现 1处明显变化(如“叶子黄了”)。
秋天到了,观察
拓展 ★★:能发现 2处变化(如“叶子黄了,还掉下来了”)。
你的树有什么变
作业 ★★★:能持续观察,并用画画或拍照等方式记录变
化。
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