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科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使用工具》大单元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六三制年级 一年级上册(新教材)单元名称 第 4 单元《使用工具》单元主题 工具小达人闯关赛——探索让生活更美好的神奇帮手课时安排 3 课时一、单元主题工具小达人闯关赛——探索让生活更美好的神奇帮手二、单元大情景为激发一年级学生的探究兴趣,本单元创设了“工具小达人闯关赛”的沉浸式大情景。学生将化身“小达人”,进入一个充满挑战的“工具王国”,通过完成三个层层递进的关卡任务,最终获得“金牌工具小达人”的荣誉称号。该情景贯穿单元始终,赋予知识学习以趣味性和目的性。三、课程标准分析依据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 13:技术与工程领域13.1 技术是人类创造的,工程是技术的物化。工具是一种常见的技术产品。学习内容①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有效。②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学段目标 ①认识到工具是人类能力和感官的延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1-2 年级) 识世界和解决问题。②能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并动手操作完成简单的任务。③对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到好奇,乐于尝试和使用各种工具,愿意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四、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主题为《使用工具》。单元内容包括以下 3课: 第 14 课 《认识放大镜》、 第 15 课 《研究削笔刀》 和第 16 课 《修理玩具》.第 14 课《认识放大镜》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一种常见的观察工具——放大镜。学生将通过亲手触摸、使用放大镜观察指纹、布料纹理、小虫子等物体,发现放大镜“能将物体图像放大”的功能,初步体验工具对扩展人类感官能力、帮助我们获取更多更细致信息的作用。其核心是解决“看得更清”的问题,侧重于观察工具的认知和使用。第 15 课《研究削笔刀》在学生初步建立“工具”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一种常见的生活与学习工具——削笔刀。学生将通过拆解(安全的手摇式)削笔刀、观察其内部结构(如刀片、齿轮),了解其工作原理,并亲自使用它完成削铅笔的任务。其核心是解决“做事更省力、更高效”的问题,侧重于操作工具的认知和使用,并初步渗透简单的工程与技术(E&T)思想。第 16 课《修理玩具》是单元的综合应用与拓展课。它创设了“玩具坏了”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像“小工程师”一样,综合运用前两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用放大镜查找故障点、选择合适的工具如螺丝刀进行拆卸和安装),尝试解决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其核心是解决“综合运用工具解决问题”的问题,强调工具的选择性和目的性,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和物化能力。本单元三课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由认知到应用”的认知规律,呈现出清晰的递进式逻辑关系:1.从功能上,体现了“观察工具→操作工具→综合运用工具”的层次递进。《认识放大镜》聚焦于提升观察能力;《研究削笔刀》聚焦于提升操作和实践能力;《修理玩具》则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两种能力来完成一项任务。2.从认知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理解→应用”学习闭环。学生首先认识一种工具及其功能(是什么),然后深入研究另一种工具的结构和原理(为什么),最后在真实情境中主动选择和运用合适的工具解决问题(怎么用)。3.从目标上,共同服务于“工具是人类能力的延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一核心概念。三节课分别从扩展视觉、省力增效、解决实际问题三个维度,层层深入地帮助学生建构对“工具”价值与意义的理解。五、教学目标维度 目标内容通过亲身体验,知道放大镜、削笔刀、螺丝刀等常见工具的功能,科学观念 认识到工具可以扩展人的感官和能力,使工作更加便利、高效和精确。1. 能通过观察和比较,描述不同工具的特点;科学思维2. 能对“选择哪种工具完成任务”进行简单的思考与判断。1. 能正确、安全地使用放大镜、削笔刀、螺丝刀等简单工具进行观探究实践 察和操作;2. 能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利用工具解决“玩具维修”中的简单问题。1. 对使用工具进行探究产生浓厚兴趣;2. 乐于动手操作,养成爱护工具、注意操作安全的好习惯;态度责任3. 通过了解工具的发展(如从放大镜到显微镜),初步感受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六、学情分析1.年龄特点: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和动手操作,但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安全意识较为薄弱。2.认知基础:在生活中对放大镜、削笔刀等工具有初步的、零散的感性认识,但并未从“工具”的角度进行系统思考。对于工具的原理和如何针对性选择工具缺乏认知。使用工具的技巧和规范性需要重点培养。七、活动设置本单元学习活动围绕“闯关赛”情景,设计了三项核心任务:(一)活动一(对应第 14 课):第一关:观察小达人——放大镜里的秘密世界1.活动目标:认识放大镜,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发现其“放大”功能。2.达成方式:教师发放“闯关卡 1”;学生用放大镜自主观察指纹、布料、纸张文字、植物叶片等;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3.跨学科融合:语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练习口语表达。(二)活动二(对应第 15 课):第二关:操作小达人——拆解削笔刀之谜1.活动目标:观察削笔刀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并安全使用它削铅笔。2.达成方式:教师提供安全的手摇式削笔刀供学生分组拆解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刀片、齿轮等关键部件;组织“削铅笔大赛”,强调安全与规范。3.跨学科融合:劳动教育:学习并掌握一项生活小技能。(三)活动三(对应第 16 课):第三关:维修小达人——玩具复活计划1.活动目标:能初步分析玩具故障,并尝试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简单维修。2.达成方式:创设“玩具医院”情境;学生带来简单故障的玩具(如螺丝松动);小组合作,用放大镜“诊断”,用螺丝刀等工具“治疗”;分享维修成果。3.跨学科融合:德育:爱护物品,珍惜劳动成果。八、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工具小达人闯关赛”的大情景,让学习在有趣的故事中发生。2.任务驱动法:每一关都设置明确具体的任务(如“看清指纹”、“削好铅笔”、“修好玩具”),以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探究。3.演示与实操结合法:对于工具的安全使用(如拿放大镜的方式、削笔刀的握法、螺丝刀的用力技巧),教师先进行规范演示,学生再动手实操,确保安全。4.合作探究法:在“修理玩具”等环节,鼓励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协作精神。九、学习方法1.观察发现法: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工具的结构和使用后的现象(如观察削笔刀内部、用放大镜前后图像的对比)。2.动手操作法: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触摸、使用、操作各种工具,在“做中学”,获得直接经验。3.游戏化学习法:将学习内容融入闯关、比赛等游戏形式中,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习热情。4.交流分享法: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困难和成功经验与同伴分享,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十、评价策略(一)单元总体评价策略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贯穿于整个闯关过程。1.过程性评价(占比 70%):依托三个活动的“闯关评价表”,及时对学生在每个关卡中的表现进行星级评价。2.终结性评价(占比 30%):单元结束后,根据三关的总得星情况,颁发“工具小达人”勋章(如铜牌、银牌、金牌)。(二)分活动评价表活动 1:第一关:观察小达人——放大镜里的秘密世界(对应第 1课《认识放大镜》)评价维度 ★(基础达标) ★★(良好表现) ★★★(卓越创新)能基本正确地手持放大 能熟练、稳定地手持放大工具使用 能拿起放大镜 镜(如不触碰镜片), 镜,快速调整到最佳距离规范性 并对准物体。 并尝试调整距离直到图 和角度,获得最大最清晰像基本清晰。 的图像。能对比使用工具前后的能说出使用放 能具体描述观察到的细观察发现 变化,并用形象的语言描大镜后物体“变 节(如“指纹的纹路变与记录 述(如“像小河一样弯弯大了”。 清晰了”)。曲曲的”)。能热情地向同伴描述自合作 在小组内能轮 能主动与同伴分享自己己的发现,并乐于欣赏和与分享 流使用工具。 看到的有趣现象。评价同伴的发现。活动 2:第二关:操作小达人——拆解削笔刀之谜(对应第 2课《研究削笔刀》)评价维度 ★(基础达标) ★★(良好表现) ★★★(卓越创新)能主动发现并描述多个工具结构 能在教师指导下安全地 部件(如刀片、齿轮、盛能观察削笔刀与原理探 观察内部结构,并指出 屑盒),并简单推测其作的外部形状。究 刀片等 1个关键部件。 用(如“齿轮是让摇柄更省力的”)。能熟练、规范、高效地削在教师协助下, 能基本独立、安全地(如实践操作 出长短适中、笔尖完整的尝试操作削笔 手远离刀口)完成削铅与安全 铅笔,并能主动清理笔刀。 笔的全过程。屑,整理工具。知道铅笔断了 在使用中遇到小问题 能主动检查削笔效果并问题解决或写钝了需要 (如笔尖断在里面)能 进行微调,养成“及时整与习惯削。 尝试自己解决或求助。 理、爱护工具”的好习惯。活动 3:第三关:维修小达人——玩具复活计划(对应第 3课《修理玩具》)评价维度 ★(基础达标) ★★(良好表现) ★★★(卓越创新)能使用放大镜等工具辅 能系统性地检查玩具,准能指出玩具的问题诊断 助,更仔细地查找故障 确描述故障点,并初步判明显故障(如轮能力 原因(如发现螺丝孔裂 断问题的性质(是松动、子掉了)。了)。 断裂还是缺失)。能在提示下选 能根据故障特征,从多 能熟练、规范地使用工具工具选择 择大致合适的 种工具中独立选择最合 进行操作(如垂直插入螺与使用 工具(如用螺丝 适的工具(如选择十字 丝刀,均匀用力),工具刀拧螺丝)。 螺丝刀匹配十字螺丝)。 用完后能物归原处。能主导或协调小组制定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如 简单的维修计划,并成功合作与工 能参与小组的一人扶稳,一人操作), 解决问题,体验“分析-程思维 维修任务。交流想法。 设计-实施-验证”的工程流程。十一、分层作业设计活动 1:第一关:观察小达人——《认识放大镜》课后作业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星级对应)基础作业 用放大镜观察一种 ★:使用了放大镜并完成了图画。水果的表皮(如橘 ★★:图画能体现出一部分放大后的细节(如子、苹果),并画下 小斑点)。来。 ★★★:图画清晰反映了放大后的典型特征(如橘子皮的凹凸气孔),并能向家人简单描述。★:完成了观察和简单的对比。对比同一种物体(如★★:能用语言或图画说出/画出 2处不同。树叶)在放大镜下的提升作业 ★★★:能形象地描述或画出放大后的细节差样子和肉眼下的样异(如“叶脉像网一样散开”),并思考“为子。什么平时我们看不到”。★:在家长帮助下找到 1种工具名称(如:显(选做)查找资料,微镜)。了解除了放大镜,还拓展作业 ★★:能说出该工具的一个用途(如:看细菌)。有哪些工具能帮助★★★:能简单举例说明该工具在生活中的应我们看得更小?用(如:医生用显微镜检查细菌,帮助治病)。活动 2:第二关:操作小达人——《研究削笔刀》课后作业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星级对应)★:尝试削铅笔并完成了整理。独立整理铅笔盒,并 ★★:能独立、安全地削好铅笔,笔尖基本可基础作业 削好两支第二天要 用。用的铅笔。 ★★★:削出的笔尖长短适中、粗细均匀,并主动清理干净削笔刀和桌面碎屑。★:进行了演示。做小老师,教一位家 ★★:演示步骤基本正确,能说出 1个注意事人如何安全又省力 项(如“手要拿稳”)。提升作业地使用手摇式削笔 ★★★:讲解清晰、步骤完整,能强调安全关刀。 键点(如“摇不动时不能硬摇,要拿出来看看”)。★:找到 1种工具(如:开瓶器)。(选做)观察家里哪★★:找到 2种工具,并能操作演示。些工具和削笔刀一拓展作业 ★★★:找到 3种及以上工具,并能简单说明样,有“旋转”的结“旋转”在其中起的作用(如:开瓶器旋转可构?以钻开瓶盖,省力)。活动 3:第三关:维修小达人——《修理玩具》课后作业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星级对应)★:完成了检查。检查自己的书包或★★:能找到并尝试拧紧螺丝。基础作业 文具盒,拧紧所有松★★★:能正确选择螺丝刀,独立拧紧所有松动的螺丝。动的螺丝。★:尝试进行修复。利用简单工具(如胶★★:能基本修复,使其恢复部分功能(如书带、绳子),修复一提升作业 页不再掉落)。本散页的图书或一★★★:能修复得较为牢固、美观,并解释自个破损的纸盒。己选择材料和工具的原因。★:参与了家务劳动。(选做)与家长合★★:在指导下能正确使用工具完成一部分工作,用工具完成一件作。拓展作业 家务(如组装一个小★★★:能成为家长的小助手,准确传递工具,家具、拧紧桌椅螺并能说出所用工具的名称和用途(如“这是内丝)。六角扳手,用来拧这种特殊的螺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