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科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常见的材料》大单元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青岛版·六三制年级 一年级下册(新教材)单元名称 第 1 单元《常见的材料》单元主题 小小材料发现家——探索身边物质的奥秘课时安排 5 课时一、单元主题小小材料发现家——探索身边物质的奥秘二、单元大情景“班级科学探秘营之‘材料博物馆’筹建行动”本单元学习将在一个连续的、富有童趣的大情境中展开。班级将成立一个“科学探秘营”,每位同学都是一名“小小材料发现家”。我们的终极任务是为班级筹建一个微型的“材料博物馆”。每一课的学习,都是我们收集展品、研究展品、制作展品标签和最终布展的过程。通过“寻找材料→探究特性→登记入册→创意应用”的系列任务,驱动学生完成整个单元的探究学习。三、课程标准分析依据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 13:工程设计与物化13.1 工程需要定义和界定:知道常见的工具和材料。学习内容 13.2 工程的关键是设计:利用身边的可加工材料和工具,完成一项任务。学段目标 适用于第一学段(1-2 年级)。课标要求在此学段引导学生“观(1-2 年级) 察常见物体的外部特征,能依据特征对常见物体进行简单分类”,并“知道常见材料的基本特点和用途”,同时“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四、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石头》、《木头》、《金属》、《塑料》和《做泥塑》这 5课内容。第一课《石头》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石头制品(如石桥、石凳、石雕等),初步建立“材料”概念。通过运用多种感官(看、摸、掂等)观察描述天然石头的颜色、花纹、硬度、粗糙程度等外部特征,感知石头是一种天然的、坚硬的常见材料,并了解其一些简单用途。第二课《木头》则是引导学生识别生活中由木头制成的物品(如桌椅、积木、木制玩具等)。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木制品,认识木头作为一种天然材料,具有颜色、纹理、质地、轻便、易加工等特性,并初步了解木材来源于树木,渗透珍惜木材资源的意识。第三课《金属》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制品(如文具盒、钥匙、勺子等)。通过观察和简单实验(如掂重、听声音、感受冷热),探究金属材料具有光泽、坚硬、导热性好、较重等常见特性,并了解金属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第四课《塑料》引导学生辨认生活中的塑料制品(如塑料杯、玩具、尺子等)。通过观察、触摸、按压等活动,探究塑料材料具有颜色多样、轻便、有弹性、不易碎等特性,初步认识塑料是一种常见的人造材料,并简单讨论塑料带来的便利与环保问题。第五课《做泥塑》是单元总结与拓展应用课。引导学生运用对本单元几种材料(特别是泥土作为一种天然材料)的认识,动手制作一个泥塑作品。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材料的特性(如泥土的柔软、可塑性),体验利用材料进行创造的乐趣,并思考如何让作品更美观、牢固,初步融合了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简单实践。本单元五课内容遵循“分述常见单一材料特性 → 综合应用与创造”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1.《石头》、《木头》、《金属》、《塑料》 四课是并列关系,分别聚焦一种典型的常见材料(包含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它们共同承担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常见物体的材料构成,并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探究四种典型材料的主要特性的核心任务。这四课是单元知识建构的基础。2.《做泥塑》 一课则是在前四课学习基础上的综合、延伸与实践。它引导学生将关注点从认识材料本身转向初步体验利用材料(泥土)的特性进行设计与制作,体现了科学、技术、工程领域的初步融合,是单元学习成果的综合运用和创造性表达。四节分课是基础认知,第五课是实践提升,共同服务于“识别常见材料、描述其特性”的核心目标,并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意识。五、教学目标维度 目标内容1. 通过感官观察,知道石头、木头、金属、塑料和泥土是生活中科学观念 常见的材料,并能描述它们的一些基本特征(如颜色、粗糙程度、硬度、轻重等);2. 了解这些材料在生活中的简单用途。1. .在教师指导下,能运用比较、分类等思维方法,初步辨别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科学思维2. 能基于对材料特性的观察,对“泥塑”的制作进行简单的设想与规划。1. 能运用多种感官或简单工具(如放大镜)对常见材料进行观察、探究实践 描述,并乐于与同学交流;2. 能尝试利用泥土的特性,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泥塑作品。1. 对认识周围世界的材料充满好奇心和探究热情;2. 乐于合作分享;态度责任3. 初步意识到材料的使用与环境保护有关,养成节约材料、爱护环境的习惯。六、学情分析1.年龄特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喜欢动手操作和游戏活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2.认知基础: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说出一些物品的名称(如桌子、勺子),但往往不会从“材料”的角度去认识物体。他们具备用感官进行简单观察的能力,但需要引导其有顺序、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和描述。小组合作和表达交流能力正处于初步培养阶段。七、活动设置课时 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达成方式活动一: 能在教室和图片中找寻找“石 到石头制品,激发兴 图片观察、实物寻找(生活)。第 1课 头宝贝” 趣。《石头》 活动二: 能运用多种感官观察 小组合作,运用看、摸、掂等方我是石头 石头,并描述其特征 法观察石头样本;用彩笔拓印石观察员 (粗糙、坚硬、有花 纹(美术融合)。纹)。活动一:能识别出生活中常见 教室“寻宝”游戏,找出木制木头在哪的木制品。 品。第 2课 里?《木头》 活动二: 通过对比,感知木头小组观察、掂量、刻画对比(石比较木头 较轻、有纹理、不如头 vs 木块)。和石头 石头坚硬的特性。活动一:通过听声音、掂重量, 敲击不同材质物品听声辨材;掂“叮当”初步辨识金属材料。 量金属块与木块。第 3课 响的金属《金属》 活动二: 观察金属物品反光;用手触摸金观察金属的光泽、导寻找金属 属勺和塑料勺置于温水中的温热性等特性。的光泽 度变化(安全教育)。活动一: 通过按压、弯曲等,提供塑料尺、吸管等,让学生尝百变的塑 感知塑料的弹性与可试弯曲、按压,观察形变与恢复。第 4课 料 塑性。《塑料》 活动二: 初步认识塑料是人造 图片展示塑料生产过程;讨论塑料大讨 的,讨论其利弊与环 “白色污染”及如何减少使用论 保。 (德育融合)。活动一:感知泥土的特性(柔 亲手揉捏泥土,感受其特性,与和泥巴做软、可塑、易碎)。 前面材料进行对比。第 5课 朋友《做泥塑》 活动二: 能利用泥土的可塑 动手制作小泥塑(如小碗、小动我的第一 性,创作一个简单的 物),体验设计与制作(劳技、个泥塑 泥塑作品。 美术融合)。活动: 布展:将各课收集的样本、制作分类整理本单元学习“材料博 的拓印、泥塑等贴上标签陈列;单元整理 的材料样本和作品,物馆”开 学生担任“小小讲解员”介绍并进行介绍。幕啦! 一种材料(语文口语交际融合)。八、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启蒙营”情境,用挑战任务和勋章奖励贯穿单元始终,激发学生参与感。2.游戏化教学法:将吹泡泡、立纸挑战设计成游戏竞赛,在玩中学。3.演示与指导法:教师清晰演示操作步骤(如如何安全使用工具吹泡泡),并巡回进行个别化指导。4.谈话讨论法:在每个活动后,组织学生围坐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鼓励表达。九、学习方法1.观察描述法:引导学生有顺序地(从整体到局部)、多感官地(看、摸、听、掂)进行观察,并鼓励他们用“我觉得它…”、“我发现它…”等句式进行描述和交流。2.比较分类法:在教师指导下,将不同材料(如石头 vs 木头)或同种材料的不同物品放在一起比较,找出共同特征和不同点,学习初步分类。3.合作学习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和制作活动,如合作完成“石头观察记录表”,在“泥塑”制作中互相启发帮助,培养合作意识。4.体验式学习法:在《做泥塑》一课,通过亲手揉捏、塑造泥土,直接体验材料的特性,实现“做中学”。十、评价策略(一)单元总体评价策略采用“过程性评价(70%)+ 终结性评价(30%)”相结合的方式。1. 过程性评价(70%):贯穿整个单元,涵盖每个学习活动。主要依据各活动的“星级评价表”(见下表),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表达等方面的表现。同时,收集学生的作业成果(如拓印画、泥塑作品)。2. 终结性评价(30%):在单元最后的“材料博物馆开幕”活动中进行。通过“小小讲解员”的表现和整体布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对材料特性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二)分活动评价表活动 1:《石头》分活动评价表评价维度 ★☆☆ (加油!) ★★☆ (很好!) ★★★ (真棒!)能主动运用 1-2 种 能主动运用多种感官(看、需要在老师或同学认真观察 感官(如看、摸) 摸、掂,甚至听)进行仔提醒下进行观察。观察石头。 细观察。能积极与同伴交流,分享在小组中较少与他 能倾听同伴的发2个以上的发现,并能对合作交流 人交流自己的发 现,并表达自己的 1同伴的发现做出反应(如现。 个发现。点头)。能在帮助下说出石 能独立说出石头的 能准确说出石头的 2个以描述特征 头的 1个特征(如: 1-2 个特征(如:硬、 上特征(如:硬、粗糙、硬)。 粗糙)。 有花纹、颜色深等)。活动 2:《木头》分活动评价表评价维度 ★☆☆ (加油!) ★★☆ (很好!) ★★★ (真棒!)在图片或实物中, 能快速找出多种木制品,能独立找出 3种不辨识能力 能在帮助下找出 并能说出它的名称(如:同的木制品。1-2 种木制品。 这是木桌子)。通过掂量、触摸,能感知木头和石头 能说出 2点以上不同(如:能说出 1点不同比较分析 不一样,但说不清 木头有花纹、更轻、不如(如:木头轻一点,具体区别。 石头硬)。石头重一点)。爱护环境 能说出“木头来自 能简单说出“要节约用纸,知道要爱护桌椅。意识 树木”。 爱护树木”的道理。活动 3:《金属》分活动评价表评价维度 ★☆☆ (加油!) ★★☆ (很好!) ★★★ (真棒!)实验探究 能参与敲击听声和 能通过实验发现金 能通过实验发现金属“声掂重量的活动。 属“声音清脆”或 音清脆、比较重、有光泽”“比较重”的其中 等多个特点。一个特点。知道金属刀、剪刀 能举例说明如何使用金属知道不能随便玩家安全认知 等物品锋利,需要 工具才安全(如:递剪刀里的刀。小心使用。 时刀尖朝向自己)。能说出不同金属制品利用能说出 1种金属制 能说出 2-3 种不同生活联系 了金属的什么特性(如:品。 的金属制品。勺子利用金属能导热)。活动 4:《塑料》分活动评价表评价维度 ★☆☆ (加油!) ★★☆ (很好!) ★★★ (真棒!)能通过操作发现塑能通过操作发现塑料“能能完成按压、弯曲 料“能弯折”或“有特性探究 弯折、有弹性、不容易摔塑料尺的活动。 弹性”的其中一个碎”等多个特性。特性。能将常见的塑料制知道塑料袋是塑料 能快速从一堆物品中找出分类意识 品(如尺子、瓶子)做的。 所有塑料制品。正确分类。能说出“可以用布袋代替知道垃圾要扔到垃 知道塑料垃圾不能环保意识 塑料袋”等具体的环保行圾桶。 乱扔。为。活动 5:《做泥塑》分活动评价表评价维度 ★☆☆ (加油!) ★★☆ (很好!) ★★★ (真棒!)能独立将泥土揉捏愿意用手触摸泥 能熟练地揉、捏、搓泥土,成团,并尝试塑造一动手实践 土,并在帮助下完 创作出一个有辨识度的个简单的形状(如圆成一个简单造型。 造型(如小碗、小动物)。球、长条)。在制作中体会到泥 能利用泥土“易塑形”的感知到泥土是软特性应用 土“可以变形状”的 特性来实现自己的创作的、可以捏。特性。 想法。制作完成后,能主动 制作完成后,能自觉地将卫生与 在提醒下,能参与清理桌面,并初步洗 工具和桌面收拾干净,并整理 清理桌面。手。 把手彻底清洗干净。十一、作业设计第 1课《石头》分层作业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回家找一找家里有 ★:找到 1件石头物品。哪些东西是石头做 ★★:找到 2件不同的石头物品。基础作业的,拍张照片或画下 ★★★:找到 3件及以上,并能向家人说出它来。 们的名称(如:大理石地板)。★:能用 1个词描述(如:凉凉的、滑滑的)。摸一摸你找到的石★★:能用 2个不同的词描述。提升作业 头物品,试着向家人★★★:能说出“摸起来的感觉和我们的玩具描述它的感觉。不一样”等对比性描述。★:愿意动手画。(选做)收集一块你 ★★:图画能体现石头的基本形状和颜色。拓展作业 喜欢的小石头,为它 ★★★:图画能努力表现出石头的独特花纹或画一张“肖像画”。 细节。(注:重在鼓励参与和表达,不作硬性要求)第 2课《木头》分层作业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找出 1件。在家里找出3件不同基础作业 ★★:找出 2件。的木制品。★★★:找出 3件及以上。★:能感知到声音不同。比较一个木制品和★★:能向家人描述声音的不同(如:一个声一个塑料制品(如木提升作业 音闷,一个声音脆)。椅和塑料椅),轻轻★★★:能尝试猜测为什么声音会不同(如:敲一敲。因为材料不一样)。★:愿意参与观察。(选做)和家人一起★★:能数出 5圈以上的年轮。拓展作业 观察树的年轮图片,★★★:能说出“年轮一圈代表一岁”的道理。猜猜树活了几年。(注:重在亲子互动和激发兴趣)第 3课《金属》分层作业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在家里找一找金属 ★:找到 1件并说出用途(如:锅,用来做饭)。基础作业 物品,并说说它们有 ★★:找到 2件并说出用途。什么用。 ★★★:找到 3件及以上并说出用途。★:能感觉到金属勺柄更凉/更热。用安全的金属勺和★★:能向家人说出“金属勺柄更快变热/变塑料勺同时放入温提升作业 凉”。水中,摸摸勺柄,感★★★:能联想到“用金属锅做饭时手柄会烫,觉有什么不同。所以要戴手套”等安全知识。★:发现有些能吸,有些不能。(选做)用磁铁吸一★★:发现能被吸起来的很多是金属的。拓展作业 吸家里的物品,看看★★★:能发现“不是所有金属都能被磁铁吸哪些能被吸起来。起来”(如铝制品)。(注:此为趣味拓展)第 4课《塑料》分层作业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整理一下自己的塑 ★:愿意参与整理。基础作业料玩具,按颜色或大 ★★:能按一种标准(如颜色)分成 2类。小简单分分类。 ★★★:能按不同标准(如颜色、大小)进行分类。★:能说出“布袋更好”。和家人讨论:塑料袋★★:能说出 1个理由(如:布袋可以用很多和布袋,哪个去超市提升作业 次)。买东西更好?为什★★★:能说出“塑料袋乱扔会污染环境”等么?更具体的理由。★:在家人帮助下完成。(选做)尝试用塑料★★:能独立完成简单的裁剪或装饰。拓展作业 瓶做一个简单的创★★★:能进行创意设计,并介绍自己的作品。意小花瓶或笔筒。(注:重在变废为宝的体验)第 5课《做泥塑》分层作业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评价标准向家人展示你的泥 ★:愿意展示作品。基础作业 塑作品,并介绍你是 ★★:能说出一两个步骤(如:先揉成一个球)。怎么做的。 ★★★:能较完整地介绍制作过程。★:能发现变干了。想一想,你的泥塑作★★:能发现变硬了、颜色变浅了等变化。提升作业 品晾干后和刚做完★★★:能说出“水干了所以变硬了”等简单时有什么不一样?原理。(选做)尝试用彩笔 ★:愿意进行装饰。或颜料为你的泥塑 ★★:能均匀地涂上颜色。拓展作业作品画上好看的花 ★★★:能画出有规律或创意的花纹。(注:纹。 重在艺术表达和个人体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