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 学案 练习)(5份打包)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 学案 练习)(5份打包)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必修2 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课标展示】
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第1课时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新课导学 新课探究 总结归纳 课堂评价
议题一 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有哪些
议题二 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知识点一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的分配制度
(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原因:         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劳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
新 课 导 学
按劳分配
公有制
[名师点拨]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角度认识分配制度
新 课 导 学
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范围       经济
前提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
对象  个人消费品
尺度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结果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按劳分配
(1)地位和内容
新 课 导 学
公有制 
(2)意义:①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           ,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      的发展。②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__________________           的社会地位。
[特别提醒] 按劳分配不等于公有制中的分配。只有公有制经济中的工资、奖金、津贴等属于按劳分配,而福利性收入和社会保障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股票或股份收入则属于按要素分配。
新 课 导 学
积极性和创造性
社会生产
共同劳动、平等分配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多种分配方式的内容
新 课 导 学
内容 具体形式
按资本 要素分配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权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按劳动 要素分配  在私营、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中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按土地 要素分配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收入
(续表)
新 课 导 学
内容 具体形式
按知识 要素分配  劳动者凭借知识要素获得的收入(如著作版权、知识付费等)
按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按管理 要素分配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
按数据 要素分配  通过信息技术的收集、筛选、加工、处理形成“大数据”获得的收入
(2)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        ,促进      。
[特别提醒] ①按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按要素分配既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
②我国农村的所有制形式是集体所有制,因此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
新 课 导 学
资源优化配置
经济发展
劳动性 收入  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    、奖金、津贴等
财产性 收入  通过自己所拥有的      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    、房屋出租所得的    等
经营性 收入  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转移性 收入  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
4.居民收入来源
新 课 导 学
工资
各类财产
利息
租金
[特别提醒] ①按劳分配不等于劳动性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本收入而言的。按劳分配是公有制范围内的劳动者的劳动所得。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但是劳动收入未必都是按劳分配收入。公有制经济外的劳动收入,如个体经济中的劳动收入、私营和外资企业中的劳动收入,都不是按劳分配收入。
②工资收入不等于按劳分配收入。在我国,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普遍实行的工资制收入是按劳分配收入。但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而属于按劳动要素收入。
新 课 导 学
5.勤劳合法致富
(1)原因:    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2)要求:弘扬       、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劳动致富。
新 课 导 学
劳动
劳动最光荣
 创造性
重要性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收入分配是      ,是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要求  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      、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新 课 导 学
知识点二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收入分配与民生
民生之源 
改善民生 
体现效率
原则  要坚持      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初次 分配  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        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      ,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      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     收入
2.措施
新 课 导 学
居民收入
 国民收入分配
勤劳致富
 中等收入
 财产性 
再分配  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      、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第三次 分配  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      事业
新 课 导 学
社会保障 
公益慈善
(续表)
[名师点拨] 区分三次分配
新 课 导 学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次分配
范围  物质生产部门内部,主要为工业企业  全社会  全社会
主体  主要是企业  国家、政府  个人、企业、社会组织
手段  市场机制决定  政府调控机制,税收、政策、法律  捐款、公益
(续表)
新 课 导 学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次分配
目的  提高效率、体现 公平  主要是更加体现公平  先富帮后富
举例  企业职工工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津贴等劳动收入及非劳动收入  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农产品价格补贴;等等  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捐款、盖学校(希望工程)、公益事业
[议一议] 我国为何要注重收入公平的维护
新 课 导 学
[答案]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拉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1.国民收入决定分配方式。 ( )
2.平均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 )

[提示]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提示]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新 课 导 学
3.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都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 )
4.奖金收入和房租收入都属于财产性收入。 ( )
新 课 导 学
[提示]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提示] 奖金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房租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


5.要发挥政府的再分配调节功能,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
6.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劳动报酬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收入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 )
新 课 导 学
[提示] 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提示]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情境创设】
  大学毕业10年了,4位同窗好友又聚在一起,畅谈家庭收入。
  赵彬:我在一所中学做老师,现在评上了高级职称,每月工资6000多元;业余时间炒炒股,不多不少赚一笔,生活基本奔小康。
  王虎:我在一家外资企业做经理,月入20 000多元。另外,我还出租了父母赠予我的一套闲置的房子,生活还算殷实。
  李军:我在一家私营企业做工人,工作累一点儿,但工资水平能达到8000元,生活水平也还行。
  张伟:我专门搞软件开发,担任某大型外资企业的技术顾问,年薪30万元,挺知足了!
议题一 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有哪些
新 课 探 究
【问题探究】
这几个同窗好友的家庭收入是按什么方式进行的分配
[答案] (1)赵彬作为中学老师的工资收入是按劳分配,炒股收入是按资本要素分配。
(2)王虎在外企做经理是按管理要素分配,出租房屋是按土地要素分配。
(3)李军在私企做工人是按劳动要素分配。
(4)张伟在外企做技术顾问是按技术要素分配。
新 课 探 究
【成果共享】
1.区分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
新 课 探 究
类别 对应形式 适用范围
按劳分配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等;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土地承包所得  公有制经济
按 要素 分配 劳动 要素  在私营、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等  广泛存在于包括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中
资本 要素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
(续表)
新 课 探 究
类别 对应形式 适用范围
按 要素 分配 土地要素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广泛存在于包括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中
知识要素  凭借相关知识获得的收入
技术要素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和技术转让的收入
管理要素  企业管理人才凭借管理才能和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
数据要素  数字经济下,数据的收集、使用和转移产生的价值
2. 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意义和实行原因
新 课 探 究
按劳分配 按要素分配
意义  ①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①实行按要素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②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③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续表)
新 课 探 究
按劳分配 按要素分配
实行 原因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我国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图 片 一
【情境创设】
  某校高一年级开展有关收入分配的主题研究性学习活动,下面是一组同学展示的研究成果。
议题二 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新 课 探 究
(续表)
新 课 探 究
图 片 二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比较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相对 差距 (倍) 绝对
差额
(元)
绝对数 (元) 比上年 增长(%) 绝对数 (元) 比上年 增长(%)
2012 24 565 9.6 7917 10.7 3.10 16 648
2013 26 955 7.0 8896 9.3 3.03 18 059
2014 28 844 6.8 10 489 9.2 2.75 18 355
2015 31 195 6.6 11 422 7.5 2.73 19 773
2020 43 834 1.2 17 131 3.8 2.56 26 703
2022 49 283 1.9 20 133 4.2 2.45 29 150
(续表)
新 课 探 究
图 片 二 另外,2023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1,比2022年下降0.002个百分点,我国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注: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小于 0.2 时,表示居民收入分配过于平均,
0.2~0.3 时较为平均,0.3~0.4 时比较合理,0.4~0.5 时差距过大,大于 0.5 时差距悬殊
(续表)
新 课 探 究
图 片 三
【问题探究】
(1)图片一中的两种社会结构在收入分配方面具有什么特点 哪种社会结构更稳定呢
[答案] “金字塔型”社会结构低收入者比重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小,高收入者比重最小;收入差距较大,收入分配不公平。“橄榄型”社会结构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比重都较小;收入差距较小,收入分配相对公平。
“橄榄型”社会结构更稳定。
新 课 探 究
(2)结合图片二,谈一谈我国当前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3)想一想:如果把国民收入比作一个蛋糕,我们如何把蛋糕做大 在分配时,又如何才能分好蛋糕,分得相对公平
[答案]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然不断缩小,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新 课 探 究
[答案] 要把蛋糕做大,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为分好蛋糕、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把蛋糕分好,要完善分配制度,调整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落实分配政策,消除贫困,等等。
【成果共享】
1.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新 课 探 究
内容 具体要求
根本 措施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增加社会财富,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一个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两个基本同步”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续表)
新 课 探 究
内容 具体要求
初次 分配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再分配  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
收入
第三次 分配  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
事业
2. 维护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新 课 探 究
发展 目标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经济 发展  扩大社会总体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发展 理念  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生产 发展  激发劳动者和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
总 结 归 纳
1. 分配关系要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我国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表明(  )                
A.决定分配关系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
B.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C.分配制度不完善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D.个人收入高低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无关
B
课 堂 评 价
[解析] 分配关系要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B正确;
A、C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个人收入高低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D错误。
2. 农民王某把自己承包的土地按每亩(1公顷=15亩)1000元的价格转租给了某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己在专业合作社上班,每月工资2500元。材料中王某的租金收入和工资分别属于 (  )
A.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劳分配
B.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C.按劳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
D.按土地要素分配、按劳分配
D
课 堂 评 价
[解析] 材料中王某的租金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D符合题意,C不选。
材料不涉及按资本要素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A、B不选。
3. [2024 天津河西区期末] 张某是国有控股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
52 000元、奖金18 000元、津贴2000元;妻子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
15 000元,并且承包了集体土地种植蔬菜,年收入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张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按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
A.77 000元、15 000元
B.72 000元、20 000元
C.72 000元、26 000元
D.77 000元、21 000元
D
课 堂 评 价
[解析] 张某是国有控股企业工程师,其工资收入、奖金和津贴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其妻子承包了集体土地种植蔬菜,所获得的收入5000元也属于按劳分配所得。所以去年张某一家按劳分配所得为52 000+
18 000+2000+5000=77 000元。其妻子开个体杂货店的收入15 000元和家里房屋出租的收入6000元属于按要素分配所得,为15 000+6000=
21 000元。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本题选D。
课 堂 评 价
4. [2024 天津河西区期末] 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小王将闲置的房屋出租获取租金,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这笔收入属于 (  )
A.按要素分配
B.按劳分配
C.劳动性收入
D.财产性收入
D
课 堂 评 价
[解析] 小王将闲置的房屋出租获取租金属于按要素分配,但这不是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角度分析的,A不符合题意。
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材料未涉及按劳分配,B不符合题意。
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材料未涉及劳动性收入,C不符合题意。
小王将闲置的房屋出租获取租金,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这笔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D符合题意。
课 堂 评 价
5. 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这有利于(  )
A.消除收入差距
B.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C.彻底解决我国分配不公的问题
D.缩小按劳分配的范围
B
课 堂 评 价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1课时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新课导学】
知识点一
1.(1)按劳分配 (2)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有制 按劳分配
2.(1)公有制 (2)积极性和创造性 社会生产 共同劳动、平等分配 3.(2)资源优化配置 经济发展 4.工资 各类财产 利息 租金 5.(1)劳动 (2)劳动最光荣 创造性
知识点二
1.民生之源 改善民生 体现效率 2.居民收入 国民收入分配 勤劳致富 中等收入 财产性 社会保障 公益慈善
议一议 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拉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自我检测
1.  [提示]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  [提示]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3.  [提示]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4.  [提示] 奖金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房租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
5.  [提示] 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6.  [提示]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新课探究】
议题一
思考 (1)赵彬作为中学老师的工资收入是按劳分配,炒股收入是按资本要素分配。
(2)王虎在外企做经理是按管理要素分配,出租房屋是按土地要素分配。
(3)李军在私企做工人是按劳动要素分配。
(4)张伟在外企做技术顾问是按技术要素分配。
议题二
思考 (1)“金字塔型”社会结构低收入者比重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小,高收入者比重最小;收入差距较大,收入分配不公平。“橄榄型”社会结构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比重都较小;收入差距较小,收入分配相对公平。“橄榄型”社会结构更稳定。
(2)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然不断缩小,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3)要把蛋糕做大,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为分好蛋糕、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把蛋糕分好,要完善分配制度,调整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落实分配政策,消除贫困,等等。
【课堂评价】
1.B [解析] 分配关系要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B正确;A、C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个人收入高低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D错误。
2.D [解析] 材料中王某的租金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D符合题意,C不选。材料不涉及按资本要素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A、B不选。
3.D [解析] 张某是国有控股企业工程师,其工资收入、奖金和津贴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其妻子承包了集体土地种植蔬菜,所获得的收入5000元也属于按劳分配所得。所以去年张某一家按劳分配所得为52 000+18 000+2000+5000=77 000元。其妻子开个体杂货店的收入15 000元和家里房屋出租的收入6000元属于按要素分配所得,为15 000+6000=21 000元。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本题选D。
4.D [解析] 小王将闲置的房屋出租获取租金属于按要素分配,但这不是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角度分析的,A不符合题意。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材料未涉及按劳分配,B不符合题意。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材料未涉及劳动性收入,C不符合题意。小王将闲置的房屋出租获取租金,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这笔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D符合题意。
5.B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课标展示】
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第1课时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 知识点一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的分配制度
(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实行这一分配制度的原因:         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名师点拨]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角度认识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
(1)地位和内容
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范围       经济
前提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
对象  个人消费品
尺度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结果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意义:①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           ,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      的发展。②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           的社会地位。
[特别提醒] 按劳分配不等于公有制中的分配。只有公有制经济中的工资、奖金、津贴等属于按劳分配,而福利性收入和社会保障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股票或股份收入则属于按要素分配。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多种分配方式的内容
内容 具体形式
按资本 要素分配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权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按劳动 要素分配  在私营、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中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按土地 要素分配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收入
按知识 要素分配  劳动者凭借知识要素获得的收入(如著作版权、知识付费等)
按技术 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按管理 要素分配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
按数据 要素分配  通过信息技术的收集、筛选、加工、处理形成“大数据”获得的收入
(2)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        ,促进      。
[特别提醒] ①按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按要素分配既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
②我国农村的所有制形式是集体所有制,因此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
4.居民收入来源
劳动性 收入  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    、奖金、津贴等
财产性 收入  通过自己所拥有的      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    、房屋出租所得的    等
经营性 收入  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转移性 收入  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
[特别提醒] ①按劳分配不等于劳动性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本收入而言的。按劳分配是公有制范围内的劳动者的劳动所得。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但是劳动收入未必都是按劳分配收入。公有制经济外的劳动收入,如个体经济中的劳动收入、私营和外资企业中的劳动收入,都不是按劳分配收入。
②工资收入不等于按劳分配收入。在我国,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普遍实行的工资制收入是按劳分配收入。但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而属于按劳动要素收入。
5.勤劳合法致富
(1)原因:    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2)要求:弘扬       、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劳动致富。
◆ 知识点二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收入分配与民生
重要性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收入分配是      ,是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要求  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      、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2.措施
原则  要坚持      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初次 分配  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        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      ,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      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     收入
再分配  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      、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第三次 分配  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      事业
[名师点拨] 区分三次分配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次分配
范围  物质生产部门内部,主要为工业企业  全社会  全社会
主体  主要是企业  国家、政府  个人、企业、社会组织
手段  市场机制决定  政府调控机制,税收、政策、法律  捐款、公益
目的  提高效率、体现公平  主要是更加体现公平  先富帮后富
举例  企业职工工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津贴等劳动收入及非劳动收入  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农产品价格补贴;等等  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捐款、盖学校(希望工程)、公益事业
[议一议] 我国为何要注重收入公平的维护







1.国民收入决定分配方式。 ( )
2.平均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 )
3.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都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 )
4.奖金收入和房租收入都属于财产性收入。 ( )
5.要发挥政府的再分配调节功能,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 )
6.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劳动报酬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收入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 )
◆ 议题一 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有哪些
【情境创设】
  大学毕业10年了,4位同窗好友又聚在一起,畅谈家庭收入。
  赵彬:我在一所中学做老师,现在评上了高级职称,每月工资6000多元;业余时间炒炒股,不多不少赚一笔,生活基本奔小康。
  王虎:我在一家外资企业做经理,月入20 000多元。另外,我还出租了父母赠予我的一套闲置的房子,生活还算殷实。
  李军:我在一家私营企业做工人,工作累一点儿,但工资水平能达到8000元,生活水平也还行。
  张伟:我专门搞软件开发,担任某大型外资企业的技术顾问,年薪30万元,挺知足了!
【问题探究】
这几个同窗好友的家庭收入是按什么方式进行的分配



【成果共享】
1.区分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
类别 对应形式 适用范围
按劳分配  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等;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土地承包所得  公有制经济
按 要素 分配 劳动要素  在私营、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等  广泛存在于包括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中
资本要素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
土地要素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知识要素  凭借相关知识获得的收入
技术要素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和技术转让的收入
管理要素  企业管理人才凭借管理才能和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
数据要素  数字经济下,数据的收集、使用和转移产生的价值
2.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意义和实行原因
按劳分配 按要素分配
意义  ①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①实行按要素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②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③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实行 原因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我国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议题二 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情境创设】
  某校高一年级开展有关收入分配的主题研究性学习活动,下面是一组同学展示的研究成果。
图 片 一
图 片 二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比较 年份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相对 差距 (倍)绝对 差额 (元)绝对数 (元)比上年 增长 (%)绝对数 (元)比上年 增长 (%)201224 5659.6791710.73.1016 648201326 9557.088969.33.0318 059201428 8446.810 4899.22.7518 355201531 1956.611 4227.52.7319 773202043 8341.217 1313.82.5626 703202249 2831.920 1334.22.4529 150
 另外,2023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1,比2022年下降0.002个百分点,我国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注: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小于 0.2 时,表示居民收入分配过于平均,0.2~0.3 时较为平均,0.3~0.4 时比较合理,0.4~0.5 时差距过大,大于 0.5 时差距悬殊
图 片 三
【问题探究】
(1)图片一中的两种社会结构在收入分配方面具有什么特点 哪种社会结构更稳定呢
(2)结合图片二,谈一谈我国当前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3)想一想:如果把国民收入比作一个蛋糕,我们如何把蛋糕做大 在分配时,又如何才能分好蛋糕,分得相对公平






【成果共享】
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内容 具体要求
根本 措施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增加社会财富,为实现社会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一个 制度 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两个 基本 同步”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初次 分配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再分配  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第三次 分配  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2.维护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发展 目标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经济 发展  扩大社会总体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发展 理念  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生产 发展  激发劳动者和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
1.分配关系要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我国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表明( )
A.决定分配关系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
B.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C.分配制度不完善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D.个人收入高低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无关
2.农民王某把自己承包的土地按每亩(1公顷=15亩)1000元的价格转租给了某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己在专业合作社上班,每月工资2500元。材料中王某的租金收入和工资分别属于 ( )
A.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劳分配
B.按资本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C.按劳分配、按土地要素分配
D.按土地要素分配、按劳分配
3.[2024·天津河西区期末] 张某是国有控股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52 000元、奖金18 000元、津贴2000元;妻子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 000元,并且承包了集体土地种植蔬菜,年收入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张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按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
A.77 000元、15 000元
B.72 000元、20 000元
C.72 000元、26 000元
D.77 000元、21 000元
4.[2024·天津河西区期末] 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小王将闲置的房屋出租获取租金,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这笔收入属于 ( )
A.按要素分配 B.按劳分配
C.劳动性收入 D.财产性收入
5.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这有利于( )
A.消除收入差距
B.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C.彻底解决我国分配不公的问题
D.缩小按劳分配的范围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1课时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1.A [解析] 国有企业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A正确;B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所得,排除;C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不选;D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所得,不选。
2.B
3.B [解析] 小李在国企上班,其工资和奖金属于按劳分配;父母领取的养老金是政府再分配,属于转移性收入。①③入选。妻子的股票分红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②不选。转让土地经营权获得的收入是财产性收入,④不选。故本题选B。
4.B [解析] 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这是因为劳动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物质资料生产离不开人们的劳动,①③符合题意。劳动本身不能提高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物质资料生产离不开人们的劳动,劳动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②排除。劳动有利于提高劳动素养,不是科学文化素养,④排除。故本题选B。
5.A
6.A [解析] 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有利于减轻纳税人负担,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A符合题意。保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说法夸大了其作用,B表述错误。材料是通过发挥税收的作用减轻家庭抚养和赡养负担,目的并不是推动我国构建多层次、多支柱社会保障体系,C不符合题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说法夸大了其作用,D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
7.D [解析] 让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会拉大收入差距,不利于平衡行业工资收入,A、B排除。按劳分配能彰显劳动者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C排除。让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符合我国现阶段完善分配制度的内在要求,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8.A [解析] 第三次分配是公益慈善事业,将第三次分配纳入基础性制度安排,有利于统筹经济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鼓励先富带动后富以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措施,①③入选。第三次分配是公益慈善事业,遵循自愿原则,并不是发挥市场的作用,②不选。将第三次分配纳入基础性制度安排有利于缩小不同群体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但是不能消除,④不选。
9.D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小吕一家的收入不包括转移性收入,①错误。小吕一家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收益属于财产性收入而非经营性收入,②错误。从小吕一家收入来源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我国支持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③④符合题意。
10.C [解析]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和经济制度的基础,①说法错误。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因此,要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新时代风尚,②符合题意。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③说法错误。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因此,要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新时代风尚,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1.D [解析] 第三次分配是建立在自愿性的基础上,以募集、自愿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这有利于健全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完善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和谐,③④符合题意。按劳分配一般属于初次分配,不属于第三次分配,①不符合题意。规范分配秩序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但不等于实现平均分配,②错误。
12.D [解析] 重点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属于社会保障内容,不属于收入分配制度的完善,A与题意不符。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而不是取缔过高收入,B错误。要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而不是在再分配中的比重,C错误。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D正确。故本题选D。
13.发挥民营企业对促进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坚持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运用互联网思维,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1课时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知识点一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是( )
A.国有企业工人的工资收入
B.存款利息
C.外资企业工人的工资收入
D.专利转让所得
2.在我国,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这是因为 ( )
A.按劳分配有利于提高效率
B.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C.按劳分配不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D.按劳分配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3.[2024·四川南充期中] 小李在一家国企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妻子是一家私人控股企业的管理人员,除工资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家庭投资理财由妻子负责,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有收益。小李的爸爸妈妈年纪大了,已经退休,每月都有养老金,他们把家里的一块土地流转给了公司。小李一家的收入中 ( )
①小李的工资和奖金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②妻子的股票分红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③父母的养老金所得属于转移性收入 ④转让土地经营权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强调劳动的重要性是因为( )
①劳动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②劳动能够提高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 ③物质资料生产离不开人们的劳动 ④劳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知识点二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5.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在初次分配中促进社会公平的是 ( )
A.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B.提高最低社会补助标准
C.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D.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6.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规定,自2023年8月1日起,适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范围由原来的只有医疗保险,扩大到了医疗保险、长期护理险,以及疾病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的主要险种。2023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决定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上述系列举措均 ( )
A.有利于减轻纳税人负担,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B.减轻了家庭抚养负担,保证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C.旨在推动我国构建多层次、多支柱社会保障体系
D.激发了个人参保积极性,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7.[2024·青海西宁期末] 在新时代,推动生产力继续发展需要让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让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 )
A.可以缩小社会收入差距
B.有利于平衡行业工资收入
C.能彰显劳动者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D.符合我国现阶段完善分配制度的内在要求
8.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将第三次分配纳入基础性制度安排 ( )
①有利于统筹经济发展过程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②旨在发挥市场在社会共济机制中的决定性作用 ③是鼓励先富带动后富以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措施
④消除了不同群体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某同学阅读了以下资料,对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有了一定的认识。
  小吕的爸爸在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小吕的妈妈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的管理人员,除工资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家庭投资理财由妈妈负责,银行存款和国债都有收益。小吕的叔叔是农民,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一心一意经营“农家乐”,收入增加了很多。小吕是一家公司的员工,业余时间喜欢搞小发明,通过转让自己的发明专利,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
下列正确的是 ( )
①小吕一家的收入主要包括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②小吕一家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收益属于经营性收入 ③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 ④我国支持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和要求,培养学生积极投身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珍惜美好生活、尊重自然规律的综合素养,重庆市江津区下好先手棋,积极打造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补齐劳动教育短板,构建完善五育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让劳动切实发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育人功能。提倡劳动、重视劳动是因为( )
①劳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和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 ③劳动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④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和价值的唯一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第三次分配是基于道德信念的分配,是“看得见的道德之手”,是建立在自愿性的基础上,以募集、自愿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第三次分配有利于 ( )
①坚持按劳分配,实现共同富裕 ②规范分配秩序,实现平均分配 ③健全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 ④完善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和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为此必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以下符合收入分配制度要求的是 ( )
A.重点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B.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取缔过高收入
C.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D.坚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地整体经济发展快,但山区众多,村民收入少。近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引导下,该地多个县市涌现出共同富裕的典型案例。例如,S村虽然山林资源丰富,但产业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当地某民营企业采取“租金+股金+薪金”的企业与农户合作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向农户支付租金,聘请农户直接参与公司劳动,鼓励农户入股公司,成为公司股东并获得红利,该地区每户村民每年增收 5000 元以上,村集体收入新增 500 万元;该地建设直播式“共富工坊”,举办“助农共富”网络直播节,帮销农产品 350多万元,助力农民增收 200余万元;某公司连续 21年参与当地“慈善大宴”捐助,成立2000万元冠名基金用于当地慈善事业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简述该地促进共同富裕的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