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山东省莱芜市凤城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一、单选题1.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是(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2.私有制的确立的标志是( )A.劳动对象变为私有财产 B.奴隶变为私有财产C.土地变为私有财产 D.贫富分化加剧3.在奴隶制近乎绝迹的20世纪中叶,残酷的农奴制堡垒却还存留在中国西藏。当时,占人口不足5%的“三大领主”(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几乎占有西藏全部财富,而占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却挣扎在生死线上。旧西藏“三大领主”掌握着绝对权力,农奴只是领主“会说话的牲口”和“会走路的工具”。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领主的强制下劳动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被“三大领主”占有和支配④奴隶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甚至少量土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关于生产力、私有制、贫富分化、阶级和国家的发展,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A.生产力的发展→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的确立→阶级产生→国家产生B.私有制的确立→生产力的发展→贫富分化加剧→国家产生→阶级产生C.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加剧→生产力的发展→国家产生→阶级产生D.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加剧→阶级产生→国家产生5.大量商品堆积如山,卖不出去,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量农场主叫喊生过剩,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棉花、布匹烧掉,把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这一现象的出现( )①表明社会生产的商品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出现了绝对过剩②其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③表明生产力高度发达导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④会使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严重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它“一经问世就震动了全世界” “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以其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是因为它( )①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②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和道路,使工人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③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历史必然④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结晶,照亮了人类寻求自由、解放的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是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之一。乌托邦本意是“没有的地方”,中文翻译“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为“空想的国家”。空想社会主义终归是空想,根本原因是空想社会主义者( )A.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B.设想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匹配C.反对阶级调和,主张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D.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但缺乏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8.马克思作为人类历史上的天才巨人,他的最大贡献就是和他的战友恩格斯一道,创立了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以剩余价值学说为经济学依据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走向自由解放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A.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B.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C.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D.揭示了社会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9.李大钊曾经满怀激情地赞扬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这是因为十月革命( )①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的理论变为现实②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首次尝试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④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近代中国人民历史任务是( )①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②推进改革、建立民主③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④民族复兴、领先世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1.100多年前,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五四运动的划时代意义表现在( )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②是中国旧民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的转折点③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④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领导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自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 )A.社会主义终究代替资本主义B.社会主义一定要实现C.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D.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13.20世纪50年代,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C.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4.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紧密结合,历经28年的武装斗争,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表现在(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③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电影《1921》讲述了首批中国共产党人,在风雨如磐的日子中担起了救亡图存的重任,让中国革命前途焕然一新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①意味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真正有了主心骨②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起来③是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前提④肩负起了重大使命,使中国革命的前途焕然一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完成了对其社会主义改造③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④手工业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从1953年开始,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 )①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实现了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19.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的社会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一切爱国的人民都可以看到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远景。中共八大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 )①总结成绩和经验,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②结合具体国情,明确当时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调整社会生产关系③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其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④坚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重要事件是( )A.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C.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D.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1.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 )A.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 B.1984年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C.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1992年后内陆省会城市的开放2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________改革率先取得突破( )A.农村B.城市C.市场经济体制D.文化体制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4.2013年9月29日,我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运行。十年来,党中央先后设立了上海、广东、辽宁、海南、山东、北京等21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这说明( )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②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③改革开放改变了我国生产关系的性质④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5.2024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都在释放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这说明( )①改革开放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②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③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④中国共产党就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和领导者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6.读史使人明智,读党史、新中国史能进一步增强对党的初心使命的认识,提高政治觉悟,而重要的历史节点是读史通心的关键。以下选项符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重大历史节点正确解读的是( )①a: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b: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③c: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④d: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迎接党的二十大,某校布置党史长廊。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几位同志的巨幅画像下对应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关键抉择—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江泽民—与时俱进—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③胡锦涛—科学发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习近平—伟大复兴—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8.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讲到: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 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这些成绩的取得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对“四个自信”理解正确的是(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足我国国情,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道路自信②发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激发创新活力——制度自信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助推伟大复兴——文化自信④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势,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理论自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9.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②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③适应生产关系状况的生产力可以推动生产关系的发展④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0.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由此作出的决策是( )A.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B.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开发开放浦东地区 D.环渤海湾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二、主观题31.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共产党宣言》结合材料,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抚今追昔,继往开来。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七十多年的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回望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一条中华民族从独立到富强的复兴之路,是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创造人间奇迹的辉煌之路。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1O0多年里,中国频遭侵略和踩躏之害、饱受战祸和动乱之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4年,是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74年,是沿着民族复兴之路奋勇前行的74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筚路蓝缕,辟除榛莽,一路走来,走向辉煌,走向复兴。结合材料,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及世界的意义。33.阅读材料,完成要求。习近平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习近平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实行伟大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坚持“四个自信”,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内在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些重要会议上强调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既要有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四个自信”不动摇,又要有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魄,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习近平2024年7月18日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今天,我们隆重集会,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光辉历程,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努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习近平2024年9月14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要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把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更加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习近平2024年9月20日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知识,阐述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理由。参考答案1.A2.C3.A4.D5.D6.D7.B8.C9.D10.B11.A12.C13.C14.C15.B16.A17.A18.B19.D20.B21.C22.A23.A24.A25.A26.D27.B28.A29.B30.B31.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社会基本矛盾。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随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基本矛盾尖锐化,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基本矛盾激化及经济危机的周而复始加剧阶级对立,为埋藏资本主义积累起阶级力量。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瘤疾,表明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32.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到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33.①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34.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③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