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集训-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搭石(节选)①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②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③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1.借助语境猜测词语及句子的意思能帮助我们解决回读问题。读第一自然段时,读到“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一句,我理解了 的原因,也懂得了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蕴含的走搭石的要领—— 。2.借助关键词句梳理文段内容,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3.下面对画“ ”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排排搭石,是联结故乡小路与乡亲们纯洁美好心灵的纽带。B.这句话是课文的点睛之笔,它赞颂了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美好品德。C.一排排搭石任人踩踏,无怨无悔,这正是乡亲们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4.如果下面这些人也来走搭石,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组人物进行描写。(提示:紧扣动作进行描写)第一组人物:提着行李的奶奶,背着箩筐的伯伯。(要往同一个方向过小溪)第二组人物:背着书包的小姑娘,扛着锄头的大哥哥。(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节选)①比鸵鸟跑得更快的动物就要数猎豹了。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可达110千米每小时其实猎豹才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②但是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超过320千米每小时。这个速度是汽车在路上飞速行驶时速度的两到三倍。它俯冲时的速度比任何一种动物奔跑时的速度都要快。③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在喷气式飞机飞行的高度,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是1050千米每小时。而一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如果你对着一个以超音速移动的人大喊,他是什么都听不见的。因为声音根本就追不上他。5.阅读时,要边读边思考,概括主要内容。第②段可以概括为 。6.阅读时,抓住关键语句就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只要抓住“ ”这句话,就能把握第③段的主要内容。7.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品析,我发现这几个自然段的表达方式相似。选文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的都是 ,了解了这一特点,我对选文理解得更加透彻了。8.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声速是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的数倍B.选文题目设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C.选文第②段第一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D.画“ ”的句子列出数字,准确具体地写出了猎豹跑得快的特点将相和(节选)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9.《将相和》向我们讲述了三个小故事,选文属于“ ”这个故事,另外两个是“ ”和“ ”。10.用“ ”画出描写蔺相如拿到和氏璧后的举动的句子。句子主要抓住了 和 这两个方面来对蔺相如进行描写。11.快速阅读,把握关键信息。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12.请你带着“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快速地读一遍选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课内阅读。冀中的地道战(节选)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 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13.选段以问句开头,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带着这个问句快速阅读选 段,我们知道了人在地道里是通过“有线电”和“无线电”两种方式来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其中“无线电”指的是 ,“有线电”指的是 。14.除了带着问题阅读外,你还有哪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 高速铁路是用高新科技支撑的新型铁路运输系统。在普通铁路线上,即便是特快列车,平均时速也只有90~120千米,而高速铁路线上的列车平均时速在200~300千米,最高可达400多千米。国产CRH3“和谐号”动车组列车在试运行时,时速曾达到394.3千米。所以,从武汉到广州整个行程大约1000千米,原来这段旅程至少需要十多个小时,现在只需要不到3个小时就可以到达!速度快了,就更要求行车的安全可靠。为此,路轨必须经过特殊的设计,以防列车行进在弯道时,由于强大的惯性作用,造成脱轨事故。其次,是采用电子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借以监测列车的制动效果、转向架的稳定性、列车的行进速度、位置、与其他车辆的距离等。第三,尽量消除铁路与公路的平面交叉。材料二15.语文要素 为了提高阅读速度,我们可以带着问题阅读。海海读了材料一后,想到了几个问题,你认为不合适的一项是( )A.高速铁路的最高时速可达多少千米? B.高速铁路的路轨有哪些特殊设计?C.哪些举措可以保证高速铁路安全行车? D.高速铁路的优点体现在哪些方面?16.文中画“______”的句子运用了具体的数字,还将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进行比较,描写了高速铁路 的特点。17.海海读了材料一后对高速铁路很感兴趣,于是他买了一张高铁票。请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从武汉到广州北只需要3个小时54分钟即可到达。( )(2)海海坐的高铁在晚上11:31到达。( )(3)高铁速度快,海海可以出站后吃中饭。( )18.语文要素 默读材料二,我用了 分钟,我不仅阅读速度较快,而且知道主要内容是( )。A.中国航天的发展速度和规划 B.中国登月计划的实施快乐阅读。神奇的蚂蚁①蚂蚁虽小,但力大无比。一只小小的蚂蚁能把一颗米粒拖进蚁穴,如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相当于大象的六十倍。②蚂蚁为何有如此惊人的大力气?昆虫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这与肌肉的构造有直接的关系,肌肉产生的力气与肌肉的粗细成正比,而与肌肉的长度无关。一只非洲大象的体重要比一只蚂蚁重一百多亿倍,而它的肌肉只比蚂蚁粗几百万倍,所以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当然要比大象大得多。③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印第安人部落里,当地的大夫做外科手术时,常用一种割叶蚁来进行伤口缝合。大夫先将病人的伤口对合,让割叶蚁咬住缝合口,再剪下蚁身。留下的蚁头就成了最好的羊肠线。它把伤口缝合得紧密无缝,伤口愈合后还不必拆线,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④白蚁虽食木毁房,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它又是出色的“地质勘探家”,可以帮助人类寻找矿产。现代科学家对白蚁聚居的土壤进行光谱分析,发现土堆里有三十多种元素,其中最高的是硅和铝。在沙漠里,科学家还发现,白蚁常常挖深洞,找水源,经过化验,发现这种水中含有金属盐溶液。因此,只要观察沙漠中的白蚁洞,就可以了解矿物的储量及其分布情况。可见白蚁虽然对人类有害,但也有益。19.新题型·语文要素 阅读短文,借助关键词句概括短文是从哪三个方面写蚂蚁的神奇的。20.第③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中的双引号的作用是( )A.标示句中直接引用的内容 B.标示句中具有特殊含义或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2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蚂蚁虽然力气大,但是跟大象相比可差得远了。( )(2)有的蚂蚁虽然对人类有害,但也有益。( )22.新情境 班上开展了与蚂蚁相关的生物小知识分享活动,号召同学们积极谈谈自己了解的与蚂蚁相关的知识,快来参与分享吧!《第2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集训-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1. 人们走搭石不能突然止步 紧走 2.协调有序 音乐美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两人礼让过搭石 年轻人背着老人过搭石 3.A 4.假如推着自行车的小姑娘走搭石时正好遇上扛着锄头的大哥哥,大哥哥会先放下自己的锄头,扛起小姑娘的自行车,让小姑娘跟在自己身后快速走搭石。【导语】这篇文章通过描写家乡人走搭石的情景,展现了乡亲们互助和礼让的美好情感。搭石本是天然石块,需快速通过保持平衡。文中描绘了人们在搭石上协调有序前行的画面,动作整齐,声音轻快,如同音乐。面对面过搭石时,人们总是相互谦让,体现了礼貌与温情。文章通过自然景物与人情的结合,表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和美好。这份情感和协调也延伸至人们的日常行为中,展现了人性之美。1.本题考查阅读方法。文中第①段“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可知,解释了人们走搭石时不能突然停住的原因,因为前面的人突然停住会导致后边的人落水。第①段“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可知,说明俗语蕴含的走搭石要领是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从第①段“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可提取“协调有序”,展现出动作美。从第①段“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可知,体现“声音美”。从第①段“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可知,提取“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展现出画面美。从第②段“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可知,即两人面对面走搭石互相礼让,展现出心灵美情境一 。从第②段“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即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展现出心灵美情景而。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A.第③段“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可知,搭石联结的故乡小路,也连结着乡亲们美好情感,但不能说搭石是联结故乡小路与乡亲们纯洁美好心灵的纽带。此项表述不正确。 故选A。4.本文考查开放性作答。从文章第②段中,写到可以看到很多场景,这里面要把场景写的具体一些,让这些场景更加的生动,同时要有动作描写即可。提着行李的奶奶刚走到溪边,背着箩筐的伯伯就快步上前。他先稳稳踏上搭石,然后回过身,伸手扶住奶奶的胳膊,轻声说:“大娘,我扶您走。”奶奶感激地笑了笑,把行李往伯伯那边递了递。伯伯一手托着行李,一手搀扶着奶奶,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带着奶奶走过了小溪。5.游隼俯冲时的速度很快 6.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 7.一种事物要比另一种事物的速度快 8.A【导语】这篇科普短文以递进式结构展开,通过对比手法层层推进,从陆地动物(猎豹)到飞禽(游隼)再到人类科技产物(喷气机),构建了清晰的速度认知阶梯。文章善用数据佐证(如时速数字)和具象对比(如“声音追不上”),既体现科学性又增强可读性。设问式标题与段落间“但是”“不过”等转折词形成逻辑链条,使科普知识呈现为探索过程。楷体字体的使用赋予文本传统书写韵味,与现代化科技内容形成有趣碰撞。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第②段主要围绕游隼展开,强调了它向下俯冲时速度很快,超过320千米每小时,比任何一种动物奔跑时的速度都要快。故可以概括为:游隼俯冲时的速度很快。6.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第③段整体是在将游隼和飞机的速度作比较,“不过,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这句话点明了该段的核心内容。7.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第①段将猎豹和鸵鸟比,说明猎豹速度更快;第②段把游隼和猎豹比,表明游隼俯冲速度更快;第③段拿飞机和游隼比,指出飞机速度更快。故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的都是一种事物要比另一种事物的速度快。8.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A.文中第③段提到“而一些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数倍”,说明高速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声速的数倍,而不是声速是高速喷气式飞机速度的数倍,该选项说法错误。B.题目“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一个设问,能引发读者的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该选项说法正确。C.第②段第一句“但是游隼向下俯冲时的速度更快”,“但是”承接上文猎豹速度快,引出下文对游隼速度的介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该选项说法正确。D.第①段“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可达 110千米每小时”列出具体数字,准确具体地写出了猎豹跑得快的特点,该选项所发正确。故选A。9. 完壁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10.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动作 语言 11.秦王不想拿城换璧,蔺相如凭借自己的智谋和勇气拿回和氏璧。 12.①谎称壁有毛病,巧妙要回和氏璧②勇敢 ③威胁秦王,作势要撞碎和氏璧【导语】节选以“完璧归赵”核心场景,用紧凑情节展现冲突:秦王得璧不言城,蔺相如借“指毛病”取璧、以“撞柱”相逼,层层递进显智勇。细节鲜活,“怒发冲冠”“举璧欲撞”刻画人物神貌,语言凝练却张力十足。既还原历史场景,又借对话与动作塑出蔺相如忠勇机智形象,为“将相和”后续故事埋下坚实伏笔,是经典的史传文学片段。9.本题考查经典名著。《将相和》以“和”为核心,由三个连贯故事组成——“完璧归赵”讲述蔺相如智取和氏璧、维护赵国尊严;“渑池会面”讲述蔺相如在秦王的宴会上为赵王争回颜面;“负荆请罪”讲述廉颇认识到自己的狭隘后,向蔺相如请罪,最终两人结为挚友,共同辅佐赵国。阅读选段可知,选文写的故事是“完璧归赵”。10.本题考查找关键句。注意弄清题目要求画的内容是什么,审准题意,结合“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可知,这句写了蔺相如拿到和氏璧后的举动。其中“捧、退、靠、站定、举、撞”这些动词说明运用了动作描写。由“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可知,描写蔺相如说的话说明运用了语言描写。11.本题考查选文内容的概括。概括时需抓住关键要素——人物(蔺相如、秦王)、事件(献璧→识诚意→取璧要挟→提典礼要求)、结果(秦王承诺划城并约定典礼日期),语言简洁,不遗漏核心情节。选文可以概括为: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拿城换璧的诚意,便凭借自己的智谋取回和氏璧,并迫使秦王答应举行隆重典礼才交璧。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综合分析人物所做的事、人物的细节描写片段,摘取其中体现的人物特点,归纳概括出答案。蔺相如观察秦王的反应推断出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想出“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的方法将和氏璧拿回自己手中,夺回主动权,可见蔺相如颇有急智,懂得随机应变。蔺相如知道秦王特别喜欢和氏璧,于是抓住秦王这一心理,用“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威胁秦王,可见蔺相如的勇敢无畏、机智过人。13. 设问 民兵发现敌情后的吆喝(一个接一个传递消息) 一根铁丝牵住小铜铃,通过拉铃的次数传递约定好的意思 14. 连词成句地读,避免回读 借助段落的中心句把握主要内容。【导语】这篇文章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冀中地道战中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开篇设问引人入胜,随后用“无线电”和“有线电”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地下与地面的通讯方式,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语言朴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民群众智慧的赞美。文章结构紧凑,先提出问题,再具体解答,最后总结升华,突出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一主题。1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课文理解。①:选段以“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这样的问句开头,随后自己给出了答案,这种自问自答的形式属于设问的修辞手法。②:文中明确提到“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所以“无线电”指的是发现敌情时,民兵通过一个接一个吆喝来传递消息。 ③:文中说“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所以“有线电”指的是在地道里用一根铁丝牵住小铜铃,通过拉铜铃的次数来传递不同意思。14.本题考查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有很多。如:(1) 学会抓关键语句:如段落的中心句、开头句、结尾句等,通过关键语句快速把握文段主要内容,减少对非关键内容的细读时间。 (2) 进行限时阅读训练:设定一定的时间,要求自己在规定时间内读完指定内容,长期训练能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15.B 16.运行速度快 17. √ × √ 18. 2 A【导语】材料一聚焦高速铁路,借列数字、作比较,凸显其速度快、安全设计多的优势,科普铁路知识;材料二以时间轴呈现中国航天关键节点,展现航天发展历程与成就。二者一为交通、一为航天,从不同领域体现科技进步,丰富科普维度,可引导读者关注多元科技成果。是典型的科普类实用阅读文本。15.本题考查阅读方法与策略。B.结合材料一“速度快了,就更要求行车的安全可靠。为此,路轨必须经过特殊的设计,以防列车行进在弯道时,由于强大的惯性作用,造成脱轨事故。”可知,材料一关于路轨仅提到特殊设计但并未具体说明。故选B。16.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句子“在普通铁路线上,即便是特快列车,平均时速也只有90~120千米,而高速铁路线上的列车平均时速在200~300千米,最高可达400多千米。”列举了“90~120千米”、“200~300千米”、“400多千米”具体的数字,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普通铁路时速“90~120千米与高铁时速“200~300千米,最高可达400多千米”做对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高速铁路速度快的特点。17.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1)结合高铁票信息可知车程从武汉出发经过3时54分到达广州北,故说法正确。(2)结合高铁票信息可知,海海到达的时间为上午11:31,故说法错误。(3)结合海海到站时间上午11:31可知,此时出站后正时午饭时间,故说法正确。18.本题考查阅读方法与策略。本题结合自己实际默读时间填写即可。阅读材料二可知,材料二列举了我国不同时间段航天发展的状况以及未来航天领域的发展规划,所以材料二主要内容写了中国航天的发展速度和规划。故选A。19.(1)力气 (2)医用价值 (3)帮助人类寻找矿产 20.B 21. × √ 22.①蚂蚁的行为非常有秩序;②有些蚂蚁可能携带病毒。【导语】这篇科普短文结构清晰,语言简练,通过四个段落分别介绍了蚂蚁的力量原理、医学应用及白蚁的地质勘探价值。文章运用数据对比和实例佐证,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有效打破读者对蚂蚁的固有认知。结尾以辩证视角指出白蚁的害益双重性,体现了客观科学的写作态度,是一篇优秀的微型科普读物。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第①自然段“蚂蚁虽小,但力大无比。一只小小的蚂蚁能把一粒米拖进蚁穴,如果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相当于大象的60倍。”可知,第一方面,文章开头就明确指出了蚂蚁虽然体型小,但力量巨大,甚至能与大象的力量相比;结合第③自然段“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可知,第二方面,本段描述了蚂蚁在医疗方面的特殊作用,特别是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印第安人部落里,蚂蚁被用作外科手术的缝合线,这显示了蚂蚁在医疗领域的独特价值;结合第④自然段“白蚁虽食木毁房,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它又是出色的‘地质勘探家’,可以帮助人类寻找矿产。”可知,第三方面,文章通过白蚁的例子,展示了蚂蚁在地质勘探方面的能力。虽然白蚁对人类有破坏作用,但科学家发现它们可以帮助人类寻找矿产,这体现了蚂蚁在自然界中的多功能性和重要性。20.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结合第③自然段“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而且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可知,“外科医生”的双引号是为了强调“外科医生”这一特殊称呼。故选B。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1)结合第①自然段“蚂蚁虽小,但力大无比。一只小小的蚂蚁能把一粒米拖进蚁穴,如果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相当于大象的60倍。”可知,按照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相当于大象的60倍,因此蚂蚁的力气按体重比例计算远超过大象。故“但是跟大象相比可差得远了”说法错误。(2)结合第④自然段“白蚁虽食木毁房,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它又是出色的‘地质勘探家’,可以帮助人类寻找矿产。”“可见白蚁虽然对人类有害,但也有益。”可知,白蚁对人类有害,但也有益。故说法正确。22.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分享自己了解的与蚂蚁相关的知识,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知道蚂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它们会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寻找食物,有的负责守卫蚁巢,十分有趣。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