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集训-(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第4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集训-(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集训-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少年中国说
陈祖芬
①我读书随性,插空翻阅手边的书,竟在一部“80后”写的小说里,翻到几乎占了一章的《少年中国说》。作者显然爱煞了那篇文字,管他有没有这么写的,一如小说起名叫《断章》。足足20万字,绝不缺斤少两——那文字要是化开来,那感受,那回味,是远远不止20万字的。
②作者写江南小镇,阳光如温得恰到好处的酒,沁着丝丝缕缕梅子一样青涩的气息,再睁眼时,已是残阳一点将坠未坠,晚风如锦,上绣祥云。秋千上下缀满了别处飘来的粉色花瓣,不似她因秋千而起,更像秋千因她而飘逸飞舞。风是此刻唯一的读者,却没有什么耐心,胡乱翻弄着白绢。
③母亲从箱子里拿出一匹上好的玉色暗花回纹锦缎,为她赶制旗袍,竹叶领,窄罗袖,宽摆提花滚边,斜襟琵琶盘扣,在月光下泛着潋滟的水色。第二天清晨,暖玉生烟一样的旗袍,掺着碎金似的阳光,于蜿蜒起伏中撩拨出琵琶的韵律。
④现在“80后”“90后”的作者太多,已成雄踞之势。我看封面,这一位叫程萌,我不知道这个女孩是何方神仙,因为南方北方她一样写得丝丝入扣,叫人心驰神往。书中的江南女孩桃叶,“九一八”后走上抗日路,故事从小镇铺向上海、黄埔军校、北京等。最后写到北京,写北京的雪往往从夜的深处开始飘落,不急不慢,从容淡定,卓然地在一片鸿蒙中彰显国士风度。待到天色欲明,寒鸦将语,已是万物素然,举目皆空。天色水葱儿一般的通透起来,浑圆的雪景便匀匀净净地上了一层蜜色釉。
⑤有这样的美文,《断章》是完全可以断开了读的,或者说,几乎可以从随便哪章开始读。淡定文字,浓情中国。当战火烧向江南,桃叶这样的豆蔻少女要求前来送兵器者在授人以鱼的同时,莫忘授人以渔,习武三日后便去上海参军。
⑥旗袍之韵律,阳光之气息,蓝锦之天色,塑造了美的化身——桃叶。但是战争是美的毁灭。不,战争使人从知耻而后勇,到明白师夷长技以制夷,于是攻读,于是进攻。在黄埔军校,老师问及,如何强国?如何实现民族之复兴?桃叶滔滔说来竟有班姬续史之姿,谢庭咏雪之态。从中华儿女必舍生忘死,共攘外敌,到随后,朝野内外,各司其职,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举国上下,知难而进,博观约取,居安思危,韬光养晦。
⑦如果说古有班姬续史,谢庭咏雪,那么今天,程萌这样的女孩儿就在讲述居安思危、韬光养晦。如此“80后”,让我想起岳飞的《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⑧桃叶参加的队伍行进到南昌城外,敌军飞机正猫戏老鼠般地居高轰炸,坦克展开如扇面一样,卧在城外。然桃叶他们所有的人,都是一脸的从容和蔑视,赴死如赴宴,决绝地向着南昌城大步迈进。真是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⑨几场恶战下来,桃叶几个少年人,稍显沉默,却仿佛假眠的虎狼。一枚榴弹又呼啸着从日军那边飞了过来,一个少年就那么纵身一扑,生生地抱住了那颗榴弹……
⑩桃叶在抗日路上,一路默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梁启超写完《少年中国说》,就自称少年中国之少年。“80后”程萌,把优美和壮烈糅合了写,断开了写,非常少年,也非常中国。
(选自《渤海早报》,有删节)
1.文中被赞美有班姬续史之姿,谢庭咏雪之态的是( )
A.程萌 B.桃叶 C.程萌和桃叶
2.本文转述了《断章》中描写桃叶的许多精彩片段,阅读后,填写表格。
环境 主要事件
江南小镇 ①
② ③
江西南昌 ④
① ②
③ ④
3.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⑥段画线句“旗袍之韵律,阳光之气息,蓝锦之天色,塑造了美的化身——桃叶”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结合全文内容,理解文章结尾处“非常少年,也非常中国”这句话。(150字以内)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②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5.查资料,用示意图的方式表示“众星拱月”的意思。
6.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 )的殿堂 ( )的楼阁
7.仿照文中语句,用“有……也有……有……也有……”造句。
8.昔日的圆明园给人以怎样的感受?用“    ”画出文中描写人感受的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果圆明园昔日壮美的景观依然还在的话,身临其境,你会说些什么?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①从前在世界的一方有个奇迹,这个世界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种原则:一种是构思,它产生了欧洲艺术;另一种是想象,它产生了东方艺术。圆明园是属于想象的艺术,巴特农则是构思的艺术。一个近乎超凡的民族利用其想象力能够造出的全部东西都集中在那里。它不像巴特农那样是举世无双的稀有作品,而是想象造出的一个巨大模型,如果想象可以有模型的话。请您想象一种大家不知道是怎样的,而又无法形容的建筑物,就像月宫里的一座建筑物,那就是圆明园……建造这座圆明园足足用了两代人的劳动;它像一座城市那么大,由岁月造成。造给谁?造给人民。因为由岁月建筑的东西都属于人民。凡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熟悉圆明园,伏尔泰是这么说的。大家都在说,希腊的巴特农,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圆形大剧场,巴黎的圣母院,东方的圆明园。( )人们见不到它,( )会梦见它。这是一件令人咋舌的、从未见过的杰作,从神秘的暮色中远远望去就像是耸立在欧洲文明地平线上的一个东方文明的朦胧轮廓。
②这个奇迹现在消失了。
③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一个掠夺,一个纵火。似乎获得胜利就可以当强盗了,两个胜利者把大肆掠夺圆明园的所得对半分赃。在这一切的所作所为中,隐隐约约见到了埃尔金的名字,这必然使人们回想起巴特农:以前有人对巴特农所干的,现在对圆明园又干了起来,而且干得更彻底、更好,一扫而光。把我们所有大教堂里收藏的宝贝堆在一起,也抵不上这座光辉灿烂的东方博物馆,那里( )有艺术精品,( )有大堆大堆的金银制品。伟大的功勋,喜人的收获。一个胜利者装满了身上所有的口袋,另一个见了,也把一个个保险箱装满。于是,他们手挽手笑着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④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所干的勾当。
⑤在历史面前,一个强盗叫法兰西,另一个强盗叫英吉利。但是我抗议。我感谢您给我这个机会让我申明:统治者所犯的罪行并不是被统治者的错误,政府有时是强盗,但人民永远不会做强盗。
⑥法兰西帝国侵占了这次胜利的一半成果,今天,他以一种所有者的天真,炫耀着圆明园里的灿烂古董。我希望,铲除污垢后解放了的法兰西把这些赃物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的那一天将会到来。
⑦而现在我看到的,是一次偷盗行为和两个小偷。
⑧先生,这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行为所给予的赞同程度。
维克多·雨果
1861年11月25日
10.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巧妙绝伦——( ) 模糊——( )
1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2.圆明园是和世界上的哪些建筑物相媲美的世界奇迹?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①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却驻扎着一群海军士兵。
②将军上岛时正是这儿比较凉快的时候,但也有二十多摄氏度。没法子,谁叫这儿离赤道近呢。小岛转一圈也用不了十分钟,所以,到第五分钟时,将军就发现了问题。
③“岛那边是什么东西,搞得那么神秘?是暗堡?”将军说着就走了过去,才看清那儿用礁石围成一圈,上面用油布遮挡着。掀开油布一角,竟露出一片绿油油的菜地。
14.用“_________”画出选段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
15.无名岛的气温高,用“ ”画出相关的语句。
16.第②段中加点字“但”说明什么?
17.无名岛相当小,请用“ ”画出相关的语句。
18.读选段文字,说说写了无名岛的什么特点?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阅读。
一罐水
①100多年前,法国军队侵占了西班牙。一个炎热的夏天,在一个干旱的地区,西班牙人在井里下了毒,不让法国侵略者喝水。有一小队法国侵略军在上尉维龙的带领下,到处找水喝。他们走了很多路,发现小山坡上有一座房子。
②他们冲上山坡,骂骂咧咧地推门进屋。屋里有位西班牙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冷冷地盯着他们。士兵向她要水喝,她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上尉命令:“搜!”士兵在屋里翻开了,突然,里屋发出一阵欢呼:“搜到啦!”
③士兵们一拥(yōng yǒng yòng)而上,争夺水罐。上尉命令他们放下。他走过去,看了看满罐的清水,觉得喉咙像火烧似的,恨不得捧起喝个精光。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倒了一小杯,递给那位西班牙妇女说:“请你先喝!”这位妇女接过水杯,看了看怀里的孩子,然后把杯里的水全部喝光。维龙又倒了半杯水递给女孩:“你也喝一点!”孩子的母亲缓缓地接过杯子,亲亲女儿,用西班牙语低声说:“孩子,为了妈妈,你喝吧!”女儿也像母亲那样,双手捧起杯子,喝干了半杯水。
④上尉见母女俩都喝了水,放心了。他倒了满满一杯,一仰(liǎng yǎn gáng)脖子,一饮而尽。然后,他又让每个士兵喝。一罐水都喝完了,法国侵略者坐下歇息,不料一个接一个倒在地上死了。西班牙妇女和她怀里的孩子也死了。原来,这位西班牙妇女早在水罐里放了毒药。
⑤人们都赞颂这母女俩的爱国精神。西班牙解放后,大家为她们建造了一座高高的纪念碑。直到现在,纪念碑前还常常有人去敬献花圈。
19.给文章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0.当那位法国上尉倒了一杯水要这位西班牙妇女喝时,这位妇女是怎么做的?用“______”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21.当法国上尉要那个小女孩喝那半杯水时,母亲说:“孩子,为了妈妈,你喝吧!”你是怎么理解母亲的话的?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22.如果让你来设计这母女俩的纪念碑上的碑文,你会在碑上刻些什么文字呢?
23.像这西班牙母女俩的爱国行为,我们的国家也有许多,请写出这些巾帼英雄的名字。
《少年中国说》节选
①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______,______,______,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②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③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24.根据课文补全句子。 , ,
25.文中用“红日初升”、“河出伏流”、“潜龙腾渊”、“乳虎啸谷”、“鹰隼试翼”、“奇花初胎”、“干将发硎”这些事物比喻什么?( )
A.中国的壮丽山河 B.少年中国的勃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C.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D.世界各国的强大力量
26.文章结尾“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下面说法哪个不正确?( )
A.对少年中国美好未来的无限赞美 B.对中国少年肩负重任的殷切期望
C.对现实中国的强烈不满 D.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力量无穷、前景无限的坚定信念
27.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
28.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少年,阅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自己肩负着怎样的责任?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可以为“少年强则国强”做些什么?(至少写出两点)
(1)肩负的责任:
(2)我可以做的:


《第4单元现代文阅读专项集训-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B 2. 穿着母亲做的暖玉生烟一样的旗袍,过着闲适平静的生活。 黄埔军校 论说民族复兴之策。 视死如归,与敌人恶战。 3.画线句运用排比修辞手法,描写了江南小镇的明丽柔美,烘托了桃叶形象的美丽,美丽的形象与战争的残酷形成强烈反差,塑造了在战争中由柔弱少女成长为视死如归战士的桃叶形象。 4.“非常少年”赞美《断章》的作者程萌与众不同,把优美和壮烈糅合了写,断开了写(或淡定文字,浓情中国),“也非常中国”赞美程萌的爱国之心。作者对程萌的民族责任心充满敬佩,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到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有程萌这样的少年,就会有一个不一般的中国、一个强大的中国。
【导语】这篇散文以《少年中国说》为引,通过“80后”作家程萌的小说《断章》,巧妙串联起传统与现代、文学与家国的双重叙事。文章采用“书中书”的结构,以桃叶的成长轨迹为明线,以梁启超的少年精神为暗线,在江南诗意与战争残酷的强烈反差中,完成对“少年中国”意象的当代诠释。作者善用意象群(旗袍、雪景、榴弹)构建审美张力,将古典韵味与抗战叙事熔铸一体,最终在“优美与壮烈”的辩证中,赋予“少年中国”新的时代内涵。
1.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概括。
从文中第⑥段的“桃叶滔滔说来竟有班姬续史之姿,谢庭咏雪之态”可知,被赞美有班姬续史之姿,谢庭咏雪之态的是桃叶。
故选B。
2.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梳理。
从第②段的“作者写江南小镇,阳光如温得恰到好处的酒,沁着丝丝缕缕梅子一样青涩的气息,再睁眼时,已是残阳一点将坠未坠,晚风如锦,上绣祥云。”和第③段的“母亲从箱子里拿出一匹上好的玉色暗花回纹锦缎,为她赶制旗袍,竹叶领,窄罗袖,宽摆提花滚边,斜襟琵琶盘扣,在月光下泛着潋滟的水色。”可知第一空概括为母亲为桃叶赶制旗袍,展现少女的优雅与美好。
从第⑥段的“在黄埔军校,老师问及,如何强国?如何实现民族之复兴?桃叶滔滔说来竟有班姬续史之姿,谢庭咏雪之态。从中华儿女必舍生忘死,共攘外敌,到随后,朝野内外,各司其职,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举国上下,知难而进,博观约取,居安思危,韬光养晦。”可概括为在黄埔军校, 桃叶在老师提问时滔滔不绝地阐述强国之道。
从第⑧段的“桃叶参加的队伍行进到南昌城外,敌军飞机正猫戏老鼠般地居高轰炸,坦克展开如扇面一样,卧在城外。然桃叶他们所有的人,都是一脸的从容和蔑视,赴死如赴宴,决绝地向着南昌城大步迈进。真是仰天长啸,壮怀激烈!”可概括为:桃叶与战友们从容赴死,决绝地向南昌城迈进。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先指出修辞手法为排比,然后分析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势,接着说明描写的内容是江南小镇的美好以及桃叶的美,最后阐述与后文的关联和表达效果。
句中“旗袍之韵律”“阳光之气息”“蓝锦之天色”三个结构相似、句式相同的短语并列,构成排比修辞。 接着分析作用:从内容上看,这三个短语分别从旗袍、阳光、天色三个方面描写了江南小镇的环境,如第②段“阳光如温得恰到好处的酒...晚风如锦,上绣祥云”、第③段“玉色暗花回纹锦缎...在月光下泛着潋滟的水色”,共同营造出明丽柔美的氛围;从人物塑造角度,这样的环境描写烘托了桃叶如“美的化身”般的形象,体现其最初的柔美;从主题表达角度,后文第⑥段“战争是美的毁灭”及第⑧⑨段对战争残酷场景的描写,与前文的柔美形成强烈反差,突出桃叶在战争中由柔弱少女成长为视死如归战士的转变,深化了文章主题。
示例: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从旗袍、阳光、天色等方面,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江南小镇的美好,突出了桃叶的美丽,也为后文战争对美好事物的破坏以及桃叶投身抗日形成对比,更能体现出战争的残酷和桃叶的英勇。
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
“非常少年”指“80后”作者程萌。第④段提到“‘80后’‘90后’的作者太多…这一位叫程萌…南方北方她一样写得入扣丝丝”,第⑤段“淡定文字,浓情中国”,第 段“把优美和壮烈糅合了写,断开了写”,可见程萌作为“80后”作者,不同于一般同龄人,能将江南小镇的优美与抗日战争的壮烈结合,文字中蕴含着对国家的浓情,体现出强烈的民族责任心,因此作者用“非常少年”赞美她。
“也非常中国”则联系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主旨。第⑩段引用“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第 段“梁启超写完《少年中国说》,就自称少年中国之少年”,作者认为程萌这样的“80后”少年,如同少年中国之少年,他们的作品及精神能体现中国的活力与希望,让中国更不一般、更强大,故用“非常中国”表达对程萌及这类少年的肯定,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示例:“非常少年”指程萌作为80后作家,以青春视角书写历史;“非常中国”既指作品传承梁启超的爱国精神,也指桃叶等人物体现的民族气节。这句话揭示新一代创作者将少年锐气与家国情怀相融合的特质,呼应标题《少年中国说》中少年与国家共生的主题。
5. 6.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7.下课了,同学们纷纷奔向操场,有踢足球的,也有跳皮筋的;有跳绳的,也有打乒乓球的。 8.美不胜收的感受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9.这便是圆明园啊!亭台楼阁藏着江南的灵秀,西洋景观透着别样的精巧,每一隅都像从诗画里走出来的。古人的巧思与气魄藏在这一砖一瓦里,真是让人望着就挪不开眼,不愧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导语】这两段文字围绕圆明园展开,先点明其位置与格局,以“众星拱月”喻小园环绕之势,清晰说明“圆明三园”的构成;再铺陈园内景致,既写殿堂亭台等建筑,又提仿名胜、依诗意建的景物,兼及中西风格,字间可见其宏伟精巧,尽显皇家园林的非凡气象。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众星拱月”指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文中“众星”指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的许多小园;“月”指圆明园。示意图可简化为:以一个大圆圈代表圆明园,在其东、西、南三个方向画多个小圆圈,代表“许多小园”,直观呈现小园如星星般围绕圆明园的布局。
6.本题考查找关键词。
文中第②段提到“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金碧辉煌”指殿堂装饰华丽,光彩夺目;“玲珑剔透”形容楼阁精致通透,小巧玲珑,二者精准展现了圆明园建筑的不同风貌。
故答案为: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7.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文中第②段“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使用“有……也有……有……也有……”的结构,是先列举同一范畴内两种不同特点的事物,通过“也有”形成对比或补充,展现事物的多样性。仿写时需遵循:先确定一个描写对象,再找出该对象中两类不同的具体事物,用“有……也有……有……也有……”衔接,体现其丰富性。
示例:校园里,有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也有绿草如茵的操场;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也有开满五颜六色鲜花的花坛。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找关键句。
文中第②段“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这句话,直接写出了人的感受。“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体现出圆明园因汇集中外景物,让人有遍览各地风光的开阔感;“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则因园内景物融合诗情画意等元素,给人奇妙、梦幻的感受。
9.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要结合文中对圆明园的描写,融入身临其境的感受——既要有对景观壮美、精巧的赞叹,也要体现对其融合多元文化的感慨,语言需贴合真实的赞叹语气,避免空泛。
示例:站在园里,真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你瞧这亭台楼阁,玲珑得像画里裁下来的,转身又见西洋景观,竟和江南的亭榭凑得这般和谐。走着走着,倒像从苏州街转到了西湖边,难怪说像在幻想里——这哪是园林,是把天下的好景致都拢在一块儿了啊!
10. 举世无双 朦胧 11.虽然 但是 不但 而且 12.圆明园是和希腊的巴特农、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圆形大剧场和巴黎的圣母院相媲美的世界奇迹。 13.这句话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
【导语】这篇《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著名控诉。全文通过三个层次展开:①以诗意的笔触描绘圆明园作为东方艺术巅峰的瑰丽;②用“强盗”隐喻揭露殖民暴行;③升华批判文明虚伪性。艺术特色上,运用对比(巴特农/圆明园)、反讽(“伟大的功勋”)等手法,在建筑美学论述中植入政治批判,将具体历史事件提升至人类文明反思的高度。核心价值在于超越民族立场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仍具警示意义。
10.本题考查近义词。
“巧妙绝伦”指精巧美妙到了极点,没有能与之相比的。文中第①段提到“它不像巴特农那样是举世无双的稀有作品”,“举世无双”意为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与“巧妙绝伦”所表达的极致精妙、独一无二的意思相近。故近义词是举世无双。
“模糊”指不清晰、不分明,文中第①段有“从神秘的暮色中远远望去就像是耸立在欧洲文明地平线上的一个东方文明的朦胧轮廓”,“朦胧”形容轮廓模糊不清,与“模糊”意思相符。故近义词为朦胧。
11.本题考查关联词。
第①段前半句表明人们“见不到”圆明园,后半句说人们“会梦见它”,前后存在转折关系,即虽然客观上无法见到,但主观上会在想象中梦见。故使用关联词虽然……但是……
第③段“艺术精品”和“大堆大堆的金银制品”均是圆明园中的物品,二者为并列关系,需要表示并列的关联词语来连接,说明圆明园藏品的丰富性,既包含前者也包含后者。故使用关联词不但……而且……
12.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结合第①段“大家都在说,希腊的巴特农,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圆形大剧场,巴黎的圣母院,东方的圆明园。”可知,这句话将圆明园与希腊的巴特农、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圆形大剧场、巴黎的圣母院这些知名建筑并列提及,可见它们是相媲美的。故答案是圆明园与希腊的巴特农、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圆形大剧场、巴黎的圣母院相媲美。
1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分析分析字词句段的含义或作用。
文中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以前有人对巴特农所干的,现在对圆明园又干了起来,而且干得更彻底、更好,一扫而光”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更好”一词并非真的在称赞这种行为,而是用看似肯定的表述,实则强烈地讽刺了侵略者对圆明园的破坏比破坏巴特农时更加野蛮、彻底。作者通过这种修辞手法,表达了对英法联军掠夺、焚毁圆明园这一野蛮行径的无比愤慨与强烈谴责之情。
14.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 小岛 云 15.将军上岛时正是这儿比较凉快的时候,但也有二十多摄氏度。 16.“但”字表示转折,强调了即使是在岛上比较凉快的时候,温度也达到了二十多摄氏度,突出了无名岛气温高、环境艰苦的特点。 17.小岛转一圈也用不了十分钟 18.无名岛具有环境恶劣、气温高、面积小等特点。从“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将军上岛时正是这儿比较凉快的时候,但也有二十多摄氏度”“小岛转一圈也用不了十分钟”等语句可以看出来。
【导语】这篇短文以海军驻守的无名小岛为背景,通过简洁生动的笔触勾勒出独特的海岛风貌。作者巧妙运用比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和对比手法(“树少,草少,土也很少”与“绿油油的菜地”),在有限的篇幅里展现了守岛官兵的艰苦环境与顽强精神。文字朴实却富有画面感,特别是对菜地的意外发现,既制造了悬念,又暗含对军人智慧的赞美。全文以小见大,通过这个微型生态圈折射出军人坚守奉献的崇高品质。
14.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子,理解句子含义。
结合所给语段第①自然段句子“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抓住关键词句“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岛比作云。
15.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子。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将军上岛时正是这儿比较凉快的时候,但也有二十多摄氏度。”,结合句子内容可知比较凉快也有二十多摄氏度,说明了无名岛气温高。
16.本题考查分析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将军上岛时正是这儿比较凉快的时候,但也有二十多摄氏度。”前半句说“比较凉快的时候”,后半句说“也有二十多摄氏度”,所以“但”说明尽管是凉快的时候,气温还是很高。 因此,“但”说明气温出乎意料地高,强调即使凉快,温度也不低。
17.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子。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小岛转一圈也用不了十分钟,所以,到第五分钟时,将军就发现了问题。”,抓住关键句子“小岛转一圈也用不了十分钟”可知直接表明小岛很小,因为转一圈很快。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句子“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却驻扎着一群海军士兵。”,抓住关键词“树少,草少,土也很少”可知小岛的环境恶劣;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小岛转一圈也用不了十分钟,所以,到第五分钟时,将军就发现了问题。”可知写出了小岛很小;
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句子“将军上岛时正是这儿比较凉快的时候,但也有二十多摄氏度。”可知小岛温度高。
19.yōng yǎng 20.这位妇女接过水杯,看了看怀里的孩子,然后把杯里的水全部喝光。 21.“为了妈妈”中的“妈妈”暗指自己的祖国。意思是为了我们的祖国,喝吧! 22.永垂不朽 23.刘胡兰、江姐等。
【导语】这篇《一罐水》以简洁有力的笔触,描绘了西班牙母女为抵抗侵略而牺牲的悲壮故事。文章通过对比手法(侵略者的贪婪与母女的从容)和细节描写(喝水时的动作与语言),展现了普通人在民族存亡之际的崇高选择。结尾的纪念碑意象,将个人悲剧升华为民族精神的永恒象征。文本在朴素叙事中蕴含深刻主题:爱国不分性别,牺牲不分年龄。
19.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一拥(yōng)而上: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故选“yōng”;
一仰(yǎng)脖子:表示抬头或脸向上的动作。故选“yǎng”。
20.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结合第③自然段“这位妇女接过水杯,看了看怀里的孩子,然后把杯里的水全部喝光。”可知,当那位法国上尉倒了一杯水要这位西班牙妇女喝时,这位妇女的做法是:接过水杯,看了看怀里的孩子,然后把杯里的水全部喝光。
21.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结合第①自然段“一个炎热的夏天,在一个干旱的地区,西班牙人在井里下了毒,不让法国侵略者喝水。”和第③自然段“孩子的母亲缓缓地接过杯子,亲亲女儿,用西班牙语低声说:‘孩子,为了妈妈,你喝吧!’”可知,母亲的话表面是让孩子为自己(妈妈)喝水,实际是暗示女儿为保护祖国而牺牲。她已在水里下毒,让孩子喝水是为了让敌人放松警惕,最终与侵略者同归于尽,体现母女俩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
22.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题干要求刻写碑文,碑文需突出母女身份、爱国行为和永恒纪念。语言简洁有力,符合纪念碑文体。
示例:“不屈的母亲与女儿,以生命捍卫祖国尊严。英魂永存,山河铭记!”
23.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题目要求中国爱国女性英雄,需选择教材或广为人知的代表人物,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刘胡兰、赵一曼、江姐等。
24.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25.B 26.C 27.作者心目的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28. 少年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少年的素质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思维。比如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课后通过阅读科普书籍、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为将来投身国家建设打下基础。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例如主动学习书法、传统节日习俗等,向身边的同学介绍传统文化故事,在生活中践行勤俭节约、尊敬师长等传统美德,让优秀文化在青少年中传承下去。
【导语】这篇《少年中国说》节选以磅礴的意象群和排比句式,构建了少年与国家命运的共生关系。文本通过“红日/伏流/潜龙”等动态意象群,形成递进式比喻系统,将自然伟力转化为少年精神象征。结尾将个体生命价值与民族永恒性完美融合,体现了梁启超“新民说”的启蒙思想内核。
24.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
书写时注意“智”“富”“强”的正确写法。
2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中国的壮丽山河”聚焦地理风貌,文中“红日初升”等是象征国家生机,并非单纯写山河。故错误。
B.“红日初升”的朝气、“河出伏流”的潜力等,都对应少年中国的蓬勃与希望,和“少年强则国强”主旨契合。故正确。
C.“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侧重个体,而文本借事物喻国家整体气象。故错误。
D.“世界各国的强大力量”偏离“少年中国”主题,文本围绕中国少年与国家展开。故错误。
故选B。
26.本题考查分析主旨情感。
C.第③段“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语句聚焦赞美少年中国的潜力、中国少年的力量,表达对未来的信心与期望,并非对现实中国不满。作者是借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歌颂,激励奋进。故错误。
故选C。
2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整合文本意象与主旨,概括作者心中“少年中国”特征。
从比喻句提取特质:“红日初升”显充满朝气、活力无限;“河出伏流”现潜力巨大、发展无尽;“潜龙腾渊”展即将崛起、气势磅礴;“乳虎啸谷”露勇敢无畏、震慑四方等。
综合这些,作者心中的少年中国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拥有无限发展潜力、正蓬勃崛起、未来光明且能展现强大力量的国家,以少年的进取之姿,塑造国家的新生气象。
28.本题考查开发性作答。
联结文本主旨与现实,考查知识迁移、实践思考能力。
(1)基于文本“少年强则国强”,新时代少年需传承进取精神,以自身成长推动国家发展,担当起建设更强大中国的使命,比如为国家科技突破、文化传承、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示例:新时代中国少年肩负着传承民族精神、推动国家进步发展,以青春力量让国家在时代浪潮中保持活力与竞争力,助力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
(2)从学习、品德、实践切入,如:刻苦学习知识,掌握科学文化,为未来建设储备能力(对应“少年智则国智”);培养爱国品德,传播正能量,弘扬民族精神(契合激励少年担当的主旨);参与社会实践,如环保行动、公益服务,以实际行动助力社会发展(践行少年对国家的责任)。
示例:①积极参与校园科普活动,学习并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创新思维,为未来科技强国储备能力。
②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如关爱孤寡老人、参与环境整治,践行社会担当,传递正能量。
③坚持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以健康体魄支撑学习与未来建设,展现少年活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