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作业练习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第十二课 模型的建立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信息科技五年级上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07月作业练习根据点线抽象图,完成直接路线距离计算列表: 路线分段路线分段距离1分段距离2分段距离3分段距离4总距离/mS1路线L1、L3、L5、L7L1(170)L3(100)L5(10)L7(50)330S2路线S3路线S4路线答案: 路线分段路线分段距离1分段距离2分段距离3分段距离4总距离/mS1路线L1、L3、L5、L7L1(170)L3(100)L5(10)L7(50)330S2路线L1、L3、L6L1(170)L3(100)L6(30)/300S3路线L2、L4、L5、L7L2(230)L4(150)L5(10)L7(50)440S4路线L2、L4、L6L2(230)L4(150)L6(30)/410根据距离计算模型,补充较短距离比较模型,并圈一圈重复的语句。 令Smin= ; 如果S2答案: 令Smin= S1 ; 如果S2评价: 3.规模分解后路线距离计算列表 路线分段距离1/m分段距离2/m分段距离/mS1路线L1(170)L3(100)270S2路线S3路线S4路线S最短答案: 路线分段距离1/m分段距离2/m分段距离/mS1路线L1(170)L3(100)270S2路线L2(230)L4(150)380S3路线L5(10)L7(50)60S4路线L6(30)/30S最短Smin1(270)Smin2(30)3004.模拟较短距离比较模型,写一写“仓库到连廊的较短距离比较模型”和“连廊到信息科技教室的较短距离比较模型”,并思考求解总的最短距离。 令Smin1= ; 如果 ; 则 。令Smin2= ; 如果 ; 则 。 Smin= +答案: 令Smin1= S1 ; 如果 S2评价: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第十二课 模型的建立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信息科技五年级上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07月教学内容与学习对象分析《模型的建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生活中的模型”“建立模型”和“利用模型”,重点学习的大概念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包括抽象、分解、建模和制定解决方案”。本课围绕单元项目主线“规划送货机器人最短路线”,建立和利用算法模型。第一环节,通过探索“一笔画的规律”和“生活中的模型”,初步形成对模型的认知。第二环节,结合上节课完成的抽象简化图,合作探究算法模型,先建立“直接路线距离计算模型”,再建立“较短距离比较模型”,初步掌握建立模型的基本方法。第三环节,先建立“规模分解后路线距离计算模型”,再思考“较短距离比较模型”可否重复使用的问题,理解模型可以重复利用。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五年级学生,经过五年级上册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算法的概念、算法的描述方法以及算法的结构有知识基础,并且对算法的抽象和分解有了一定了解。学生能读懂“送货机器人最短路线”的抽象路线图,并能基于数据抽象,获取路线图上的相关数据。生活经验方面,学生接触过实物模型,也了解数学模型。但是对算法模型不熟悉,将人的思考转化为机器的算法思考能力偏弱。教学目标分析通过一笔画游戏和数学模型案例,认识模型并了解模型的基本作用。 通过建立“直接路线距离计算模型”和“较短距离比较模型”,初步学会建立算法模型的方法,体验建立模型的过程。 通过建立“规模分解后路线距离计算模型”和“较短距离比较模型”,进一步体验建立模型与重复利用模型的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识模型并了解模型的基本作用。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建立模型的方法,体验建立模型的过程。教学过程回顾:再历抽象,回顾旧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问题的抽象》,同学们还记得抽象的方法吗?根据目标,保留必要细节,提取关键特征。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将校园实景图抽象成为简化图,进一步抽象为点线结合的简化图,最后进行了抽象数据的标注。抽象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今天我们要学习“建立模型”,帮助送货机器人顺利送货。 【设计意图】对上节课知识进行复习巩固,点线结合的抽象简化图、规则抽象和数据抽象。提出本节要解决的问题:为送货机器人规划最优路线。明确本课学习要求,为建模做好铺垫。 探索:一笔画游戏和生活中的模型 师:首先,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试一试这两个图形是否能用一笔画完成。同学们发现第一张图能用一笔画完成,第二张图不能完成。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来听一听视频的介绍。(播放资源包中一笔画视频) 师:奇点个数是0个或2个的图形可以通过一笔画绘制,你能利用这个规律快速判断这四个图像构成一笔画吗?来看看答案,你答对了吗?在用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数学模型将规律相同的问题用同一个方法来解决,比如:面积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熟知的“一笔画”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游戏过程中得出“一笔画”规律。通过重复使用规律,初步感受模型建立过程与重要作用,并在该情境中引出本课课题。 建构:多维体验,建立模型 活动1.建立直接路线距离计算列表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大家对模型有了初步的了解。让我们赶紧为“送货机器人的最短路线”建立模型。请同学们观察点线抽象图,思考:机器人送货路线有哪些?并完成任务记录单。 同学们,你们找到最短路线是哪一条了吗?计算机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最短路线的吗?同学们可以跟同伴一起玩一玩“摘苹果”的小游戏,看看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玩游戏的。(视频)再来听一听小朋友的游戏感受。 猜一猜:计算机通过算法求解最短路径,会用哪种方法?的确,用遍历的方法找到的最小数更加准确,计算机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知识对抽象内容再次复习,保持项目主题统一,使项目内容更连贯。通过表格填写将人寻找最短路线的方式具象化,并留下疑问,促进学生思考,为之后机器人寻找最短路线进行铺垫。 活动2.建立较短距离比较模型 师:请同学们回到任务单上,试着找出较短距离Smin的值,补充完整“较短距离比较模型”。对照任务单,首先要给Smin赋初值,即Smin=S1,赋值的方向为等号右边赋值给等号左边。按照遍历的方法,比较Smin和S2,S2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学习任务单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小学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秋季课题 第十二课 模型的建立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信息科技五年级上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07月学习目标通过一笔画游戏和数学模型案例,认识模型并了解模型的基本作用。 通过建立“直接路线距离计算模型”和“较短距离比较模型”,初步学会建立算法模型的方法,体验建立模型的过程。 通过建立“规模分解后路线距离计算模型”和“较短距离比较模型”,进一步体验建立模型与重复利用模型的过程。课前学习任务1. 回顾上节课内容,思考抽象的方法。2. 探索一笔画的规律。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根据点线抽象图,完成直接路线距离计算列表: 路线分段路线分段距离1分段距离2分段距离3分段距离4总距离/mS1路线L1、L3、L5、L7L1(170)L3(100)L5(10)L7(50)330S2路线S3路线S4路线【学习任务二】 根据距离计算模型,补充较短距离比较模型,并圈一圈重复的语句。 令Smin= ; 如果S2【学习任务三】1.根据分解后的点线抽象图,完成规模分解后路线距离计算列表: 路线分段距离1/m分段距离2/m分段距离/mS1路线L1(170)L3(100)270S2路线S3路线S4路线S最短模拟较短距离比较模型,写一写“仓库到连廊的较短距离比较模型”和“连廊到信息科技教室的较短距离比较模型”,并思考求解总的最短距离。 令Smin1= ; 如果 ; 则 。令Smin2= ; 如果 ; 则 。 Smin= +推荐的学习资源浙教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五年级上音像教材第12课《模型的建立》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2课 模型的建立 作业练习 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浙教版.docx 第12课 模型的建立 学习任务单 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浙教版.docx 第12课 模型的建立 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浙教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