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框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能力进阶式教学·建议教学用时1课时]系统预知教材(一)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复合判断及其种类(1)含义: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2)构成:由联结词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3)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__________等多个种类。|微|点|拨| 联言判断中的支判断叫联言支,选言判断中的支判断叫选言支,假言判断中的支判断叫前件和后件。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__________的判断。|微|点|拨| 联言判断中的“联”,就是联结的意思,用以表明同时存在的情况。(2)逻辑结构①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______联言支。②“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__________。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______。|微|点|拨| 联言支一般是性质判断,也可以是关系判断。联言支为两个的,称为二支联言判断。联言支为两个以上的,称为多支联言判断。(3)真假值特征: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________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______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微|点|拨| 巧记联言判断真假值 联言判断真,则联言支判断真。联言判断假,则联言支判断真假不确定。联言支判断都真,则联言判断真。联言支判断部分真,则联言判断真假不确定。联言判断假(即否定),等价于选言判断。(4)意义: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________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______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二)正确运用选言判断1.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组成选言判断的________叫作选言支。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项。2.构成(1)选言支:组成选言判断的__________叫作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2)联结项:“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选言支的______,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项。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______省略。3.分类(1)依据选言判断中选言支之间的关系可分为①相容的选言支: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________。②不相容的选言支: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______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______。(2)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______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4.真假值特征(1)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值特征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________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______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2)不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值特征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______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______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5.意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________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6.要求(1)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______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2)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____________的可能情况。(三)正确运用假言判断1.含义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______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____________。2.构成前件和后件 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其中,表示______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______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后件联结项 “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等,是常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________,叫作假言判断的联结项3.种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________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__________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充分必要 条件假言 判断 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这种条件关系就是充分必要条件关系。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微|点|拨| 判断假言判断类型的方法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特点是“有前件必有后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特点是“无前件必无后件,有前件未必有后件”;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特点是“有前件必有后件,无前件必无后件”。4.真假值特征假言判断的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__________能否成立。5.前提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__________,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6.判断的重要性判断是由______构成的,又是构成______的基本要素。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推理。在逻辑思维中,正确运用判断具有重要意义。预习效果评价一、微点澄清判断(1)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多个支判断部分组成。( )(2)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必须都是真的。( )(3)正确运用选言判断,有助于我们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 )(4)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则判断是假的。( )(5)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关键。( )二、教材资源发掘1.(教材P36“示例评析”改编题)我们奏响的时代凯歌强劲而响亮,我们绘就的发展蓝图绚丽而辉煌。与以上复合判断形式一致的是( )A.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B.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C.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D.只要我们全党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实现伟大的目标2.(教材P37“探究与分享”改编题)小华读了一篇散文后,评论道:“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小浩读后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假如小浩的观点是正确的,下面断定为真的是( )A.若这篇散文文笔不生动,它一定富有哲理B.这篇散文文笔不生动,而且也不富有哲理C.这篇散文要么文笔生动,要么不富有哲理D.这篇散文或者文笔不生动,或者不富有哲理3.(教材P38“探究与分享”改编题)有个人拿着一根细而长的竹竿要进城去。他来到城门口,立起竹竿,城门太矮,进不去;横着竹竿,城门太窄,还是进不去。没有办法,他只好放下竹竿哭泣。城里的县官听说了这事,感到十分惊诧,他卖弄地说:“真是笨蛋!把竹竿截成几段不就可以拿进城来了嘛。”上述材料体现的判断属于( )A.全称判断 B.直言判断C.假言判断 D.选言判断4.(教材P39“探究与分享”改编题)下列判断属于相容选言判断的是( )A.任何一种哲学派别,或是唯物主义的,或是唯心主义的,二者必居其一B.教数学的夏老师对教语文的王老师说:“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C.官僚主义者或者遇事不负责任,或者遇事主观武断D.小明既是学习委员,又是生活委员5.(教材P41“示例评析”“探究与分享”改编题)下列判断中不包含充分必要条件的是( )①只有年满18周岁,他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③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④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三、情境迁移应用6.(2024·黑龙江大庆三模)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在《二程集》中有言:“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如果以上判断为真,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有( )①“日新者,日进也”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②“不日新者,必日退”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③“不日新者,必日退”为充要条件假言判断④“未有不进而不退者”为不相容选言判断A.①② B.①④C.②④ D.③④7.崇尚实干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优秀品格,我国历史上一直流传着许多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风尚的名言警句。p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q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r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以下对上述判断认识正确的是( )①p使用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②q使用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③r使用了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④p、q、r都使用了关系判断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8.(2024·全国新课标卷)某市就地铁客流高峰时段调价举行听证会。有人认为,如果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就能减轻客流压力。从逻辑的角度看,假设上述观点成立,以下判断必定为假的是( )A.只有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才能减轻客流压力B.虽然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但是不能减轻客流压力C.即使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也能减轻客流压力D.如果要减轻客流压力,那么要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9.(2023·重庆高考)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东林书院留下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该对联( )A.以直言判断形式描述当时复杂的学习环境B.以选言判断形式呼吁要认真读书学习知识C.以假言判断形式揭示了读书与爱国的条件关系D.以联言判断形式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探究点(一) 怎样正确运用联言判断和选言判断|议|题|探|究| 材料一:下列是几个联言判断。a.1+1=2,并且雪是白的。b.他不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c.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材料二:某风景区发生了一起冲突。导游和游客在大巴车上吵架。导游怒吼:“要么你下车,要么我下车!”导游的话明显有几分威胁的味道。问题设计:1.a是真的联言判断吗?如何判定联言判断是真的?2.结合b、c,说明联言判断的前后两个联言支可以颠倒顺序吗。3.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探究导游的话为何明显有几分威胁的味道。4.从游客、导游是否下车的角度,分析共有几种可能情况。这几种情况中,哪一种情况更有利于促进旅游的正常进行,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由此可见,在运用选言判断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认|知|生|成| 1.联言判断真值表联言判断的逻辑形式:p并且q。联言判断与联言支之间的真假关系如下:p q p∧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假假 假 假|方法技巧| 判断联言判断的真假:真+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假=假。2.区分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1)当联言判断用单句表达时,在形式上与关系判断很容易混淆。例如:①小刘和小赵是球迷。②小刘和小赵是同乡。(2)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的方法,是将单句变成复句看是否成立,联言判断变成复句后,每个分句都成立;关系判断变成复句后,两个分句都不成立。例如:①变成“小刘是球迷,小赵也是球迷”,句子成立。②变成“小刘是同乡,小赵也是同乡”,句子不成立。因此,①是联言判断,②是关系判断。3.比较分析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含义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同时并存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常用联 结项 “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二者必居其一”等真假 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或都是真的,则为真;选言支都是假的,则为假 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该选言判断为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为真,或都是假的,则为假|迁|移|应|用| 1.(2024·山东济南高三期中)“关爱学生和严格要求都是一个好老师应具有的素养”这一语句( )①是复合判断中的关系判断 ②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 ③是简单判断中的选言判断④为真的前提是各支判断都为真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2.“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不是棉裤薄,就是皮裤没有毛。”这句话是流行于北京的一句俏皮话,它通过幽默的方式表达了一个观点:任何看似不合理或不合常规的行为背后必有其原因。但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这句俏皮话是错误的原因在于( )A.误用联言判断的分解式B.误用联言判断的合成式C.将不相容选言判断表达为相容选言判断D.将相容选言判断表达为不相容选言判断3.从逻辑学的角度,对下列观点的逻辑分析和推理正确的是( )序号 观点 逻辑分析和推理①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关键不在于瞬间爆发,而是途中的坚持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属于直言判断,但不属于定义② 少年气,是历经千帆举重若轻的沉淀,也是乐观淡然笑对生活的豁达 此判断的支判断有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此判断才是真的③ 你还没有发光,要么是过早的自我放弃,要么就是火候不到 此判断属于相容选言判断④ 中国不仅发展自己,也积极拥抱世界 此判断属于联言判断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崇高事业。竞争、合作、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中美两国最高外交官在2024年2月18日结束的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向世界发出了不同声音:中国最高外交官表示,“多输不是理性的选择,共赢才是人类的未来”;美国最高外交官则声称,“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你就会出现在菜单中”。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社交平台上发问:“哪种哲学应该塑造我们的未来?”结合所学知识及中美两国最高外交官的观点,说明哪种观点能代表我们的未来,请运用“正确运用判断”的知识分别加以论证。探究点(二) 怎样正确运用假言判断|议|题|探|究| 珊珊、小丽、小玲一起逛街。她们看到电影院门前有很多人在排队买票。珊珊说:“我们看电影吧,今天的电影一定很好看。”小丽问:“你怎么知道?”珊珊说:“你看好多人在买票,如果买票的人很多,电影就一定好看。”小丽问:“你的意思是说,如果买票的人不多,电影就不好看了?”珊珊说:“我可没有这个意思。”这时,小玲插话了,她对小丽说:“珊珊确实没有这个意思。她只是在讲‘只有买票的人不多,电影才会是不好看的’。”问题设计:1.珊珊的话属于哪种假言判断?2.运用复合判断的有关知识,分析小丽和小玲两个人中谁正确地理解和转述了珊珊的意思。|认|知|生|成|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1)不具有条件联系的事物情况不能使用假言判断。例如,在教学工作中,如果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条件联系,这犯了“强加条件联系”的逻辑错误。(2)要正确区分三种不同假言判断的联结项①在汉语里,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常用“若……则……”“如果……那么……”“只要……就……”等来表示。②在汉语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常用的联结项是:“只有……才……”“必须……才……”“不……就不……”“除非……才……”“没有……就没有……”等。③在通常的汉语中,没有一个可以恰当准确地表达充分必要条件联结词的词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还可能省略联结词。因此,看一个假言判断是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还要看前件与后件所断定的实际关系。另外,由于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比较复杂,不易辨认,所以有时需用两句话来表达,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3)要避免混淆条件关系举 例 ①只要敢于斗争,就能取得胜利。②只有贪污腐化,才会犯错误分 析 ①中“敢于斗争”只是“能取得胜利”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当作了充分条件。②中“贪污腐化”是“会犯错误”的充分条件,而当作了必要条件。所以,它们都犯了“混淆条件关系”的逻辑错误|迁|移|应|用| 1.(2024·北京海淀期中)“不是洋货买不起,而是国货更有性价比。”近来,“不是××买不起,而是××更有性价比”这一句式走红。下列判断中,与上述句式判断类型一致的是( )A.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B.极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C.这个推理的前提真实,并且推理形式有效D.代书遗嘱无效,除非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2.(2023·河北高考)国王给阿凡提出了三道难题,还说如果答错了就会杀了他。国王:天上有多少颗星星?阿凡提:有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颗。国王:大地的中心在哪里?阿凡提:在我这毛驴右前蹄踩着的地方。国王:你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吗?阿凡提:比您只早一天。结合材料,下列属于判断的是( )①国王给阿凡提出了三道难题 ②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③如果国王不杀阿凡提,那么阿凡提没答错 ④大地的中心在阿凡提毛驴右前蹄踩着的地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3·湖北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7年,方某在电梯内劝阻一位老人吸烟,两人发生争执,老人因为情绪激动诱发心脏病,倒地死亡。视频记录显示,两人并未发生肢体冲突,老人也一直没有熄灭手里的烟。事后老人家属与方某在派出所就赔偿金额未能达成协议,于是到法院起诉方某,索赔40万元。一审法院认为,方某的行为与老人死亡并无必然因果关系,但考虑“公平原则”,判决方某补偿老人家属1.5万元。一审判决后,当地媒体对案件进行了报道,随后事件发酵,扩散到全国,引起热议。网民甲说:“人死比天大,家属应该直接找当事人闹的,肯定赔的比法院判的多。”法科生乙说:“就我所学的民法知识,我觉得一分钱都不应该赔。”控烟专家丙对记者说:“这个判决让我很担心,将对热心劝阻吸烟者造成巨大冲击,会严重阻碍中国控烟的进程。”丁对戊说:“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戊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丁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方某没错,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老人家属认为一审法院判赔金额太少,依法提起上诉。二审法院最终撤销了一审判决,改判方某不承担侵权责任。事后方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后遇到在公共场所的抽烟者,我还是会理性劝阻的。”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判断丁、戊的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并说明理由。第3框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课前:主干基础·自主落实系统预知教材 (一)1.(2)支判断 (3)假言判断 2.(1)同时存在(2)①两个 ②联结项 省略 (3)联言支 实际 (4)综合 思考(二)1.支判断 2.(1)支判断 (2)词项 不能3.(1)①并存 ②一种 并存 (2)相容 4.(1)有一个 没有 (2)一个 没有 5.可能 6.(1)相容 (2)选择价值(三)1.条件 条件判断 2.条件 成立 词项 3.必有 一定没有 4.条件关系 5.条件关系 6.概念 推理预习效果评价一、(1)提示:× 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2)提示:× 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3)提示:×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4)提示:× 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5)提示:× 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二、1.选A 材料中的复合判断属于联言判断,A与其相符合,入选。B属于假言判断,不选。C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不选。D属于假言判断,不选。2.选D 小华的判断是一个联言判断,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假如小浩的观点是正确的,则小华的判断是假的,其中联言支的真假不确定,可能一真一假,也可能二者同假。A、B、C分别只断定一个联言支错误或两个联言支均假的情况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D正确且符合题意。3.选D 材料中关于带竹竿进城有多个选言支,符合选言判断,D正确。A、B、C材料均没有体现,排除。4.选C 选言判断中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时,是不相容选言判断,A、B选项均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即选言支不能同时为真, 不选。选言判断中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并存,属于相容选言判断,“官僚主义者或者遇事不负责任,或者遇事主观武断”,两者可以同时为真,C正确。“小明既是学习委员,又是生活委员”属于联言判断,D不选。故本题选C。5.选B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②④符合其特征,但不符合题意。①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符合题意。③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符合题意。三、6.选B “日新者日进也”是说追求新知识者就会每日都有进步,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①正确。“不日新者必日退”是说不追求新知识者就要退步,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②③错误。“未有不进而不退者”的意思是从来没有不进步又不退步的人,进步或者退步有且只有一个为真,是不相容选言判断,④正确。故本题选B。7.选A8.选B 题干观点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前后件关系是:有前必有后,无后必无前,无前不一定无后,有后不一定有前。B肯定了题干判断的前件且否定了题干判断的后件,与题干观点(有前必有后)相矛盾,题干观点为真则B一定为假,入选。A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属于有前可能有后,不能断定一定是假的,不选。C是无前不一定无后,不能断定一定为假,不选。D是有后不一定有前,不能断定一定为假,不选。9.选D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材料中的这副对联其实是说“风声入耳,雨声入耳,读书声入耳;关心家事,关心国事,关心天下事”,这是一个联言判断,启示我们要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D正确,A、B、C不选。课堂:综合能力·融会贯通探究点(一)[议题探究]1.提示:①“1+1=2”和“雪是白的”这两个联言支都是真的,均符合客观实际,因此,a是真的联言判断。②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2.提示:联言判断b的两个联言支之间是递进关系,联言判断c的两个联言支之间是转折关系,它们的前后两个联言支颠倒顺序后,其表达的意义就与原判断发生偏差,因此,有些联言判断的前后两个联言支不可随意颠倒顺序。3.提示:“要么你下车,要么我下车!”这是一个选言判断,且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在“你下车”与“我下车”两个选择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真的,即只能从两个选择中选择其中一个。无论选择哪一个,都会影响到旅游的正常进行,损害游客的合法权益,故导游采用的不相容选言判断明显有几分威胁的味道。4.提示:①共有四种可能情况:游客下车、导游不下车;游客不下车、导游下车;游客、导游都下车;游客、导游都不下车。②在妥善处理双方矛盾的前提下,第四种情况更有利于促进旅游的正常进行。③在运用选言判断时,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迁移应用]1.选B 关系判断属于简单判断,而不属于复合判断,①错误。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该语句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②正确。选言判断属于复合判断,而不属于简单判断,③错误。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关爱学生和严格要求都是一个好老师应具有的素养”为真的前提是各支判断都为真,④正确。故本题选B。2.选D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不是……就是……”不是联言判断,而是不相容选言判断,A、B不符合题意。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并存的是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的是不相容选言判断。“皮裤套棉裤”可以是“棉裤薄,同时皮裤没有毛”两种情况并存,而非“不是棉裤薄,就是皮裤没有毛”。这句俏皮话错将相容选言判断表达为不相容选言判断,D符合题意,C排除。故本题选D。3.选C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属于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但不属于定义,因为定义不能用比喻,①正确。“支判断有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此判断才是真的”是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而“少年气,是历经千帆举重若轻的沉淀,也是乐观淡然笑对生活的豁达”属于联言判断,不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②错误。“你还没有发光,要么是过早的自我放弃,要么就是火候不到”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③错误。“中国不仅发展自己,也积极拥抱世界”中的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属于联言判断,④正确。故本题选C。4.解析:论证①:“多输不是理性的选择,共赢才是人类的未来”→可联系联言判断的逻辑规则,多输不是理性的选择,共赢才是人类的未来,都是真判断,因此中国最高外交官的观点指明了人类的未来。论证②:“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你就会出现在菜单中”→可联系选言判断的逻辑规则,美国最高外交官认为国与国的关系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这不符合现实的国际关系和各国的利益,因此不能代表我们的未来。答案示例:①“多输不是理性的选择,共赢才是人类的未来”是一个联言判断,联言判断遵循的是“一假则假,全真则真”的原则,“多输不是理性的选择”与“共赢才是人类的未来”都是真判断,因此中国最高外交官的观点指明了人类的未来。②“竞争、合作、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表明在国际体系中,国与国的关系是可以平等选择的,在逻辑上应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但美国最高外交官认为“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你就会出现在菜单中”,这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这不符合现实的国际关系和各国的利益,因此不能代表我们的未来。探究点(二)[议题探究]1.提示:珊珊的话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断定“买票的人多”是“电影好看”的充分条件。2.提示:①小丽的话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但断定的是“买票的人不多”是“电影不好看”的充分条件,小丽的理解和转述是不正确的。②小玲的话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断定“买票的人不多”是“电影不好看”的必要条件,小玲的理解和转述是正确的。[迁移应用]1.选C “不是洋货买不起,而是国货更有性价比。”中的“不是……而是……”断定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属于联言判断。“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属于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A不符合题意。“极力之所举”是“胜利”的充分条件,因此B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不符合题意。“这个推理的前提真实,并且推理形式有效”属于联言判断,C符合题意。“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是代书遗嘱是否有效的必要条件,因此D属于假言判断,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选D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判断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二是有真假之分。“如果国王不杀阿凡提,那么阿凡提没答错”属于假言判断,③正确。“大地的中心在阿凡提毛驴右前蹄踩着的地方”是对大地中心位置作出的断定,属于判断,④正确。“国王给阿凡提出了三道难题”是对事实的一种陈述,并没有作出断定,不属于判断,①排除。“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是问题,这句话既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不属于判断,②排除。3.解析:本题首先要判断丁、戊的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再说明理由。丁对戊说的第一句话是联言判断,戊否定了其中一个联言支肯定了另一个联言支,因此也就否定了丁的观点,这是符合逻辑的。丁对戊的反驳是错误的。答案示例:丁反驳的话不合逻辑。“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是一个联言判断,全真才真,一假全假。戊说不同意丁的观点,那就是对联言判断进行了否定,即可以否定其中一个联言支或者否定所有联言支。因此“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是符合逻辑规则的,所以丁后来的反驳是错误的。12 / 12(共128张PPT)正确运用复合判断第3框[能力进阶式教学·建议教学用时1课时]CONTENTS目录123课前:主干基础·自主落实课堂:综合能力·融会贯通课时跟踪检测课前:主干基础·自主落实NO.1(一)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复合判断及其种类(1)含义: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2)构成:由联结词和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3)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___________等多个种类。系统预知教材支判断假言判断微点拨联言判断中的支判断叫联言支,选言判断中的支判断叫选言支,假言判断中的支判断叫前件和后件。2.正确运用联言判断(1)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____________的判断。同时存在微点拨联言判断中的“联”,就是联结的意思,用以表明同时存在的情况。(2)逻辑结构①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_______联言支。②“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联言支的词项,叫作联言判断的__________。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_______。两个联结项省略微观察联言支一般是性质判断,也可以是关系判断。联言支为两个的,称为二支联言判断。联言支为两个以上的,称为多支联言判断。(3)真假值特征: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_________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也就是说,它要求各个联言支的断定都要与__________相符合。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联言支实际微点拨联言判断真,则联言支判断真。联言判断假,则联言支判断真假不确定。联言支判断都真,则联言判断真。联言支判断部分真,则联言判断真假不确定。联言判断假(即否定),等价于选言判断。(4)意义:正确运用联言判断,有助于人们将认识对象的多种情况_________起来进行考虑,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况,从而使__________更加周密,判断更为恰当。(二)正确运用选言判断1.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组成选言判断的_________叫作选言支。联结选言支的词项,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项。综合思考支判断2.构成(1)选言支:组成选言判断的________叫作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2)联结项:“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是常常用来联结选言支的___________,叫作选言判断的联结项。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__________省略。支判断词项不能3.分类(1)依据选言判断中选言支之间的关系可分为①相容的选言支: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__________。②不相容的选言支: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_________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_____________。(2)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__________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并存一种并存相容4.真假值特征(1)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值特征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__________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______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2)不相容选言判断的真假值特征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_________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_________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有一个没有一个没有5.意义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________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6.要求(1)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__________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能误用。(2)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____________的可能情况。可能相容选择价值(三)正确运用假言判断1.含义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在(或不存在)的________的判断。假言判断又叫__________。条件条件判断2.构成前件和 后件 一个假言判断由表示条件关系的两个判断组成。其中,表示_________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依赖这一条件而_________的判断叫作假言判断的后件联结项 “如果……那么……”“只有……才……”“……当且仅当……”等,是常用来联结前件与后件的______,叫作假言判断的联结项条件成立词项3.种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_________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必要条件是产生某种事物情况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___________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必有一定没有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有了这种情况,必将产生某种情况;没有这种情况,必不产生该种情况。这种条件关系就是充分必要条件关系。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是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两种条件关系的假言判断续表微点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特点是“有前件必有后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特点是“无前件必无后件,有前件未必有后件”;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特点是“有前件必有后件,无前件必无后件”。判断假言判断类型的方法 4.真假值特征假言判断的真假不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__________能否成立。5.前提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___________,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条件关系条件关系6.判断的重要性判断是由_________构成的,又是构成________的基本要素。没有判断就不能明确概念,没有判断也不能进行推理。在逻辑思维中,正确运用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概念推理一、微点澄清判断(1)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多个支判断部分组成。( )提示:复合判断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它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预习效果评价×(2)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必须都是真的。( )提示: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3)正确运用选言判断,有助于我们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 )提示:正确运用选言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关于对象的各种可能的情况,而且能够明确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 × (4)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则判断是假的。( )提示: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以是真的。(5)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关键。( )提示: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是我们正确运用假言判断的前提。× × 二、教材资源发掘1.(教材P36“示例评析”改编题)我们奏响的时代凯歌强劲而响亮,我们绘就的发展蓝图绚丽而辉煌。与以上复合判断形式一致的是( )A.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B.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C.要么武松把老虎打死,要么武松被老虎吃掉D.只要我们全党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实现伟大的目标√解析:材料中的复合判断属于联言判断,A与其相符合,入选。B属于假言判断,不选。C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不选。D属于假言判断,不选。2.(教材P37“探究与分享”改编题)小华读了一篇散文后,评论道:“这篇散文不但文笔生动,而且富有哲理。”小浩读后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假如小浩的观点是正确的,下面断定为真的是( )A.若这篇散文文笔不生动,它一定富有哲理B.这篇散文文笔不生动,而且也不富有哲理C.这篇散文要么文笔生动,要么不富有哲理D.这篇散文或者文笔不生动,或者不富有哲理√解析:小华的判断是一个联言判断,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假如小浩的观点是正确的,则小华的判断是假的,其中联言支的真假不确定,可能一真一假,也可能二者同假。A、B、C分别只断定一个联言支错误或两个联言支均假的情况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D正确且符合题意。3.(教材P38“探究与分享”改编题)有个人拿着一根细而长的竹竿要进城去。他来到城门口,立起竹竿,城门太矮,进不去;横着竹竿,城门太窄,还是进不去。没有办法,他只好放下竹竿哭泣。城里的县官听说了这事,感到十分惊诧,他卖弄地说:“真是笨蛋!把竹竿截成几段不就可以拿进城来了嘛。”上述材料体现的判断属于( )A.全称判断 B.直言判断C.假言判断 D.选言判断解析:材料中关于带竹竿进城有多个选言支,符合选言判断,D正确。A、B、C材料均没有体现,排除。√4.(教材P39“探究与分享”改编题)下列判断属于相容选言判断的是( )A.任何一种哲学派别,或是唯物主义的,或是唯心主义的,二者必居其一B.教数学的夏老师对教语文的王老师说:“这堂课要么你上,要么我上。”C.官僚主义者或者遇事不负责任,或者遇事主观武断D.小明既是学习委员,又是生活委员√解析:选言判断中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时,是不相容选言判断,A、B选项均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即选言支不能同时为真, 不选。选言判断中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并存,属于相容选言判断,“官僚主义者或者遇事不负责任,或者遇事主观武断”,两者可以同时为真,C正确。“小明既是学习委员,又是生活委员”属于联言判断,D不选。故本题选C。5.(教材P41“示例评析”“探究与分享”改编题)下列判断中不包含充分必要条件的是( )①只有年满18周岁,他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③如果学习方法不当,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④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必要条件关系的判断,②④符合其特征,但不符合题意。①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符合题意。③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符合题意。三、情境迁移应用6.(2024·黑龙江大庆三模)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在《二程集》中有言:“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如果以上判断为真,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有( )①“日新者,日进也”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②“不日新者,必日退”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③“不日新者,必日退”为充要条件假言判断④“未有不进而不退者”为不相容选言判断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解析:“日新者日进也”是说追求新知识者就会每日都有进步,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①正确。“不日新者必日退”是说不追求新知识者就要退步,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②③错误。“未有不进而不退者”的意思是从来没有不进步又不退步的人,进步或者退步有且只有一个为真,是不相容选言判断,④正确。故本题选B。7.崇尚实干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优秀品格,我国历史上一直流传着许多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风尚的名言警句。p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q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r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以下对上述判断认识正确的是( )①p使用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②q使用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③r使用了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④p、q、r都使用了关系判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8.(2024·全国新课标卷)某市就地铁客流高峰时段调价举行听证会。有人认为,如果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就能减轻客流压力。从逻辑的角度看,假设上述观点成立,以下判断必定为假的是( )A.只有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才能减轻客流压力B.虽然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但是不能减轻客流压力C.即使不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也能减轻客流压力D.如果要减轻客流压力,那么要在地铁客流高峰时段提高票价√解析:题干观点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前后件关系是:有前必有后,无后必无前,无前不一定无后,有后不一定有前。B肯定了题干判断的前件且否定了题干判断的后件,与题干观点(有前必有后)相矛盾,题干观点为真则B一定为假,入选。A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属于有前可能有后,不能断定一定是假的,不选。C是无前不一定无后,不能断定一定为假,不选。D是有后不一定有前,不能断定一定为假,不选。9.(2023·重庆高考)明代思想家顾宪成在东林书院留下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该对联( )A.以直言判断形式描述当时复杂的学习环境B.以选言判断形式呼吁要认真读书学习知识C.以假言判断形式揭示了读书与爱国的条件关系D.以联言判断形式倡导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解析: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材料中的这副对联其实是说“风声入耳,雨声入耳,读书声入耳;关心家事,关心国事,关心天下事”,这是一个联言判断,启示我们要将读书与爱国相结合,D正确,A、B、C不选。课堂:综合能力·融会贯通NO.2探究点(一) 怎样正确运用联言判断和选言判断|议|题|探|究| 材料一:下列是几个联言判断。a.1+1=2,并且雪是白的。b.他不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c.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材料二:某风景区发生了一起冲突。导游和游客在大巴车上吵架。导游怒吼:“要么你下车,要么我下车!”导游的话明显有几分威胁的味道。问题设计:1.a是真的联言判断吗?如何判定联言判断是真的?提示:①“1+1=2”和“雪是白的”这两个联言支都是真的,均符合客观实际,因此,a是真的联言判断。②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2.结合b、c,说明联言判断的前后两个联言支可以颠倒顺序吗。提示:联言判断b的两个联言支之间是递进关系,联言判断c的两个联言支之间是转折关系,它们的前后两个联言支颠倒顺序后,其表达的意义就与原判断发生偏差,因此,有些联言判断的前后两个联言支不可随意颠倒顺序。3.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探究导游的话为何明显有几分威胁的味道。提示:“要么你下车,要么我下车!”这是一个选言判断,且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在“你下车”与“我下车”两个选择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真的,即只能从两个选择中选择其中一个。无论选择哪一个,都会影响到旅游的正常进行,损害游客的合法权益,故导游采用的不相容选言判断明显有几分威胁的味道。4.从游客、导游是否下车的角度,分析共有几种可能情况。这几种情况中,哪一种情况更有利于促进旅游的正常进行,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由此可见,在运用选言判断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提示:①共有四种可能情况:游客下车、导游不下车;游客不下车、导游下车;游客、导游都下车;游客、导游都不下车。②在妥善处理双方矛盾的前提下,第四种情况更有利于促进旅游的正常进行。③在运用选言判断时,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不要遗漏有选择价值的可能情况。|认|知|生|成| 1.联言判断真值表联言判断的逻辑形式:p并且q。联言判断与联言支之间的真假关系如下:p q p∧q真 真 真真 假 假假 真 假假 假 假|方法技巧| 判断联言判断的真假:真+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假=假。2.区分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1)当联言判断用单句表达时,在形式上与关系判断很容易混淆。例如:①小刘和小赵是球迷。②小刘和小赵是同乡。(2)区别联言判断和关系判断的方法,是将单句变成复句看是否成立,联言判断变成复句后,每个分句都成立;关系判断变成复句后,两个分句都不成立。例如:①变成“小刘是球迷,小赵也是球迷”,句子成立。②变成“小刘是同乡,小赵也是同乡”,句子不成立。因此,①是联言判断,②是关系判断。3.比较分析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选言判断含义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同时并存 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常用联结项 “或者……或者……”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或是……或是……二者必居其一”等真假 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或都是真的,则为真;选言支都是假的,则为假 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该选言判断为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为真,或都是假的,则为假续表|迁|移|应|用| 1.(2024·山东济南高三期中)“关爱学生和严格要求都是一个好老师应具有的素养”这一语句( )①是复合判断中的关系判断 ②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 ③是简单判断中的选言判断 ④为真的前提是各支判断都为真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解析:关系判断属于简单判断,而不属于复合判断,①错误。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该语句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②正确。选言判断属于复合判断,而不属于简单判断,③错误。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关爱学生和严格要求都是一个好老师应具有的素养”为真的前提是各支判断都为真,④正确。故本题选B。2.“皮裤套棉裤,必定有缘故,不是棉裤薄,就是皮裤没有毛。”这句话是流行于北京的一句俏皮话,它通过幽默的方式表达了一个观点:任何看似不合理或不合常规的行为背后必有其原因。但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这句俏皮话是错误的原因在于( )A.误用联言判断的分解式B.误用联言判断的合成式C.将不相容选言判断表达为相容选言判断D.将相容选言判断表达为不相容选言判断√解析: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不是……就是……”不是联言判断,而是不相容选言判断,A、B不符合题意。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并存的是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不能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情况并存的是不相容选言判断。“皮裤套棉裤”可以是“棉裤薄,同时皮裤没有毛”两种情况并存,而非“不是棉裤薄,就是皮裤没有毛”。这句俏皮话错将相容选言判断表达为不相容选言判断,D符合题意,C排除。故本题选D。3.从逻辑学的角度,对下列观点的逻辑分析和推理正确的是( )序号 观点 逻辑分析和推理①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关键不在于瞬间爆发,而是途中的坚持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属于直言判断,但不属于定义② 少年气,是历经千帆举重若轻的沉淀,也是乐观淡然笑对生活的豁达 此判断的支判断有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此判断才是真的③ 你还没有发光,要么是过早的自我放弃,要么就是火候不到 此判断属于相容选言判断④ 中国不仅发展自己,也积极拥抱世界 此判断属于联言判断续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属于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但不属于定义,因为定义不能用比喻,①正确。“支判断有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此判断才是真的”是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而“少年气,是历经千帆举重若轻的沉淀,也是乐观淡然笑对生活的豁达”属于联言判断,不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②错误。“你还没有发光,要么是过早的自我放弃,要么就是火候不到”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③错误。“中国不仅发展自己,也积极拥抱世界”中的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属于联言判断,④正确。故本题选C。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崇高事业。竞争、合作、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中美两国最高外交官在2024年2月18日结束的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向世界发出了不同声音:中国最高外交官表示,“多输不是理性的选择,共赢才是人类的未来”;美国最高外交官则声称,“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你就会出现在菜单中”。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社交平台上发问:“哪种哲学应该塑造我们的未来?”结合所学知识及中美两国最高外交官的观点,说明哪种观点能代表我们的未来,请运用“正确运用判断”的知识分别加以论证。解析:论证①:“多输不是理性的选择,共赢才是人类的未来”→可联系联言判断的逻辑规则,多输不是理性的选择,共赢才是人类的未来,都是真判断,因此中国最高外交官的观点指明了人类的未来。论证②:“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你就会出现在菜单中”→可联系选言判断的逻辑规则,美国最高外交官认为国与国的关系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这不符合现实的国际关系和各国的利益,因此不能代表我们的未来。答案示例:①“多输不是理性的选择,共赢才是人类的未来”是一个联言判断,联言判断遵循的是“一假则假,全真则真”的原则,“多输不是理性的选择”与“共赢才是人类的未来”都是真判断,因此中国最高外交官的观点指明了人类的未来。②“竞争、合作、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表明在国际体系中,国与国的关系是可以平等选择的,在逻辑上应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但美国最高外交官认为“在国际体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你就会出现在菜单中”,这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这不符合现实的国际关系和各国的利益,因此不能代表我们的未来。探究点(二) 怎样正确运用假言判断|议|题|探|究| 珊珊、小丽、小玲一起逛街。她们看到电影院门前有很多人在排队买票。珊珊说:“我们看电影吧,今天的电影一定很好看。”小丽问:“你怎么知道?”珊珊说:“你看好多人在买票,如果买票的人很多,电影就一定好看。”小丽问:“你的意思是说,如果买票的人不多,电影就不好看了?”珊珊说:“我可没有这个意思。”这时,小玲插话了,她对小丽说:“珊珊确实没有这个意思。她只是在讲‘只有买票的人不多,电影才会是不好看的’。”问题设计:1.珊珊的话属于哪种假言判断?提示:珊珊的话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断定“买票的人多”是“电影好看”的充分条件。2.运用复合判断的有关知识,分析小丽和小玲两个人中谁正确地理解和转述了珊珊的意思。提示:①小丽的话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但断定的是“买票的人不多”是“电影不好看”的充分条件,小丽的理解和转述是不正确的。②小玲的话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断定“买票的人不多”是“电影不好看”的必要条件,小玲的理解和转述是正确的。|认|知|生|成|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1)不具有条件联系的事物情况不能使用假言判断。例如,在教学工作中,如果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条件联系,这犯了“强加条件联系”的逻辑错误。(2)要正确区分三种不同假言判断的联结项①在汉语里,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常用“若……则……”“如果……那么……”“只要……就……”等来表示。②在汉语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常用的联结项是:“只有……才……”“必须……才……”“不……就不……”“除非……才……”“没有……就没有……”等。③在通常的汉语中,没有一个可以恰当准确地表达充分必要条件联结词的词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还可能省略联结词。因此,看一个假言判断是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还要看前件与后件所断定的实际关系。另外,由于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比较复杂,不易辨认,所以有时需用两句话来表达,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3)要避免混淆条件关系举例 ①只要敢于斗争,就能取得胜利。②只有贪污腐化,才会犯错误分析 ①中“敢于斗争”只是“能取得胜利”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当作了充分条件。②中“贪污腐化”是“会犯错误”的充分条件,而当作了必要条件。所以,它们都犯了“混淆条件关系”的逻辑错误|迁|移|应|用| 1.(2024·北京海淀期中)“不是洋货买不起,而是国货更有性价比。”近来,“不是××买不起,而是××更有性价比”这一句式走红。下列判断中,与上述句式判断类型一致的是( )A.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B.极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C.这个推理的前提真实,并且推理形式有效D.代书遗嘱无效,除非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解析:“不是洋货买不起,而是国货更有性价比。”中的“不是……而是……”断定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属于联言判断。“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属于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A不符合题意。“极力之所举”是“胜利”的充分条件,因此B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不符合题意。“这个推理的前提真实,并且推理形式有效”属于联言判断,C符合题意。“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见证”是代书遗嘱是否有效的必要条件,因此D属于假言判断,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2023·河北高考)国王给阿凡提出了三道难题,还说如果答错了就会杀了他。国王:天上有多少颗星星?阿凡提:有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颗。国王:大地的中心在哪里?阿凡提:在我这毛驴右前蹄踩着的地方。国王:你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吗?,阿凡提:比您只早一天。结合材料,下列属于判断的是( )①国王给阿凡提出了三道难题 ②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③如果国王不杀阿凡提,那么阿凡提没答错④大地的中心在阿凡提毛驴右前蹄踩着的地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判断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二是有真假之分。“如果国王不杀阿凡提,那么阿凡提没答错”属于假言判断,③正确。“大地的中心在阿凡提毛驴右前蹄踩着的地方”是对大地中心位置作出的断定,属于判断,④正确。“国王给阿凡提出了三道难题”是对事实的一种陈述,并没有作出断定,不属于判断,①排除。“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是问题,这句话既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不属于判断,②排除。3.(2023·湖北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7年,方某在电梯内劝阻一位老人吸烟,两人发生争执,老人因为情绪激动诱发心脏病,倒地死亡。视频记录显示,两人并未发生肢体冲突,老人也一直没有熄灭手里的烟。事后老人家属与方某在派出所就赔偿金额未能达成协议,于是到法院起诉方某,索赔40万元。一审法院认为,方某的行为与老人死亡并无必然因果关系,但考虑“公平原则”,判决方某补偿老人家属1.5万元。一审判决后,当地媒体对案件进行了报道,随后事件发酵,扩散到全国,引起热议。网民甲说:“人死比天大,家属应该直接找当事人闹的,肯定赔的比法院判的多。”法科生乙说:“就我所学的民法知识,我觉得一分钱都不应该赔。”控烟专家丙对记者说:“这个判决让我很担心,将对热心劝阻吸烟者造成巨大冲击,会严重阻碍中国控烟的进程。”丁对戊说:“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戊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丁反驳说:“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观点,却又承认方某没错,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老人家属认为一审法院判赔金额太少,依法提起上诉。二审法院最终撤销了一审判决,改判方某不承担侵权责任。事后方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后遇到在公共场所的抽烟者,我还是会理性劝阻的。”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判断丁、戊的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并说明理由。解析:本题首先要判断丁、戊的对话中谁的话不合逻辑,再说明理由。丁对戊说的第一句话是联言判断,戊否定了其中一个联言支肯定了另一个联言支,因此也就否定了丁的观点,这是符合逻辑的。丁对戊的反驳是错误的。答案示例:丁反驳的话不合逻辑。“我觉得方某的行为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鼓励”是一个联言判断,全真才真,一假全假。戊说不同意丁的观点,那就是对联言判断进行了否定,即可以否定其中一个联言支或者否定所有联言支。因此“方某的行为没错我不反对,但鼓励我认为谈不上”是符合逻辑规则的,所以丁后来的反驳是错误的。课时跟踪检测NO.3一、选择题1.2024年春节档上映的某法律题材电影是一部体现民意与法治良性互动的现实主义电影。电影虽落幕,而“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这句经典台词却时时在耳边萦绕,剧中人物付出血与泪的代价换取来的公平正义更显分量。该台词( )①包含两个性质判断 ②包含两个关系判断 ③第一个选言支的谓项是不周延的 ④是一个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6789101112131412345151617解析: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包含两个性质判断,①符合题意,②排除。“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是一个联言判断,同时断定了事物存在的情况,联言判断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所以“选言支”说法错误,③不符合题意。“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是一个复合判断,是一个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82.(2024·山西省名校高三期末)习近平主席在中美元首会晤时指出:“大国竞争不是这个时代的底色,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这一判断是( )A.由两个性质判断组成的简单判断B.由两个否定判断组成的联言判断C.如实反映中美关系的关系判断D.两个选言支都正确的选言判断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18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解析:材料中的判断是否定判断,而且该判断组成的两个联言支同时成立,是联言判断,所以这一判断是由两个否定判断组成的联言判断,B正确,A、C、D排除。183.(2024·广东东莞市高三检测)随着我国三孩政策的实施,儿童经济成为更为活跃的消费力量。有人认为:“儿童经济既有衣食住行的现实考量,又有精神滋养的渴求理想。”该判断( )①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断定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②组成的两个联言支都是真的,因此这个判断是真的 ③是人们对实践的切身体会,因此可以断定为真判断 ④属于简单判断中的特称判断,断定认识对象的性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18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解析:“儿童经济既有衣食住行的现实考量,又有精神滋养的渴求理想。”该判断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断定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由于该判断组成的两个联言支都是真的,因此这个判断是真的,①②正确。人们对实践的切身体会不一定是真判断,③错误。题干中的这一判断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而不是简单判断中的特称判断,④错误。184.(2024·辽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三期末)小王、小钱、小邓和小赵四人在小区内踢球,其中一人不小心踢碎了邻居黄大爷家的玻璃门,黄大爷发现后,上前质问,四人回答如下:小王:我没有踢碎玻璃门。小钱:是小赵踢碎了玻璃门。小邓:小钱把玻璃门踢碎了。小赵:踢碎玻璃门的要么是小王,要么是小邓。四人中只有一人所言属实,则踢碎玻璃门的是( )A.小王 B.小钱 C.小邓 D.小赵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18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小赵的话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因四人中只有一人所言属实,如果是小邓踢碎了玻璃门,则小王的话也是真的,不符合题意,故踢碎玻璃门的是小王,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185.下列判断与所属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①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共同富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联言判断 ②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要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相容选言判断 ③建设现代化强国,其道路要么是中国式,要么是西方式——不相容选言判断 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对称性关系判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18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18解析:①强调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属于联言判断,正确。②属于联言判断,对应错误。“要么……要么……”是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表达式,③正确。“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从实际内涵上讲,是两个性质判断而非关系判断,两句放在一起组合成一个联言判断,④错误。6.(2024·湖北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某村计划种植甘薯、马铃薯、山药、木薯四种薯类作物,四种薯类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小不同,且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要么甘薯种植面积最大,要么山药种植面积最大。②如果甘薯种植面积最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便最小。③马铃薯种植面积大于木薯种植面积。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18由此可以推出的是 ( )A.甘薯种植面积大于木薯种植面积B.山药种植面积大于木薯种植面积C.甘薯种植面积小于木薯种植面积D.木薯种植面积大于山药种植面积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18√解析:“如果甘薯种植面积最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便最小”,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真,后件真;后件假,则前件假。“马铃薯种植面积大于木薯种植面积”,说明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是最小的,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即甘薯种植面积不是最大的。“要么甘薯种植面积最大,要么山药种植面积最大”,这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甘薯种植面积不是最大的,因而山药种植面积是最大的,所以山药种植面积大于木薯种植面积,B入选,D不选。由题干条件,不能推出甘薯种植面积大于还是小于木薯种植面积,A、C排除。故本题选B。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187.(2024·天津市武清区高三质检)古典名著《西游记》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凤仙郡三年不下雨,孙悟空找到玉帝,玉帝说:“如果做到三件事就下雨:一是鸡啄完米山,二是狗舔完面山,三是灯焰烧断金锁。”小明读完故事后作了如下假设:狗舔完了面山,但是天仍然没有下雨。根据小明的假设,从逻辑推理的角度,可以推断出( )A.灯焰没有烧断金锁B.或者鸡没有啄完米山,或者灯焰没有烧断金锁C.鸡没有啄完米山D.鸡没有啄完米山,并且灯焰没有烧断金锁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18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解析:由题干中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可知,后件为假,说明前件为假。前件为三件事组成的联言判断,联言判断为假,说明联言支至少有一假,若“狗舔完面山”为真,那么“鸡啄完米山”“灯焰烧断金锁”两件事中至少有一个没有实现,B正确,A、C、D推断不合理,排除。18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8.(2024·江苏省高三模拟)以下是A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的部分内容。从逻辑角度看,虚线框中《A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第十条的内容( )《A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第十条 排放建筑垃圾的施工工地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设置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围蔽设施;(二)出口道路硬化处理,设置车辆冲洗设备并有效使用;……18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①共同构成了选言判断,断定了合格工地有几种可能情况 ②是合格工地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时断定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③能构成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合格工地应具备的条件 ④构成联言判断,断定合格工地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18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解析:《A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所规定的这些条件能构成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合格工地应具备的条件,如果具备这些条件,就是合格的工地;要成为合格的工地,必须具备这些条件,所以这些条件是合格工地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时断定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②③符合题意。《A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所规定的这些条件是合格工地的充分必要条件,不是断定合格工地有几种可能情况或几种情况同时存在,所以不构成选言判断和联言判断,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8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9.(2024·贵州黔东南一模)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要从青年做起。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从逻辑思维规则的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8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A.“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是“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的必要条件B.“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是“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的充分条件C.“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是性质判断D.“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与“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是传递性关系√18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解析:根据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的关系,可知“全国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是“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的充分条件,A错误,B正确。“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属于复合判断中的假言判断,不是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C错误。“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与“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不是传递性关系,D错误。故本题选B。18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10.当“如果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为真,则下列逻辑判断必为假的是( )A.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却下降了B.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就不会下降C.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却没下降D.不是只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才会下降√18解析:“如果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这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沉迷于手机”是“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的充分条件。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有前必有后,无后必无前,无前未必无后。因此,“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可能下降了,也可能不会下降”。因此这两个选项的判断可能为真,不能判断必为假,A、B排除。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如果前件真,后件假,则判断一定为假。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却没下降,该选项前件真,后件假,因此该判断一定为假,C符合题意。“沉迷于手机”是“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所以不是只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才会下降,该选项可以为真,D排除。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18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11.(2024·广西桂林模拟预测)下列对甲、乙、丙、丁的评述,正确的是( )甲:如果时光可以倒流,那我们就可以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乙:证据分为有罪证据、无罪证据、言词证据、实物证据丙:在我国,只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才有选举权丁:小明要么去了黄山旅游,要么去了九寨沟旅游18①甲为假言判断,因其前后件都为假,所以该判断为假 ②乙对概念外延的划分,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③丙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后件真时,前件就一定真 ④丁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18解析:甲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虽然判断的前后件都是假的,但是所反映的这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却是存在的,所以这个判断仍然是真的,①说法错误。根据证据对案件的指向,分为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分为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所以,乙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②说法错误。“只有……才……”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如果后件真,那么前件就一定真,③符合题意。“要么……要么……”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18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12.(2023·山东潍坊三模)青色是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无论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还是“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亦或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都为我们描绘了一抹令人悦目舒心的色彩。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青色是“万物生之色”。追溯中国人对“青绿”色彩情有独钟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条青色文化寓意变迁的轨迹,这条轨迹告诉我们,青色或许正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密码。对于这段文字的介绍,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18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①“青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是全称肯定判断 ②“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是种差 ③“青色是‘万物生之色’”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④“青色或许正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密码”属于相容选言判断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18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解析:“青色是大自然的颜色”中的“青色”是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所有颜色,是全称肯定判断,①符合题意。“青色是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中,“青色”是被定义项,“是”是定义联项,“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是种差,“颜色”是属概念,②符合题意。“青色是‘万物生之色’”,没有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是下定义,③排除。“青色或许正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密码”属于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不是复合判断,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8序号 判断 逻辑分析① 2024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华诞,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进入关键一年 此判断是联言判断,成立的条件是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②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朝着各国人民期待的正确方向发展 作为关系判断,“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存在着反对称关系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13.下列逻辑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18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③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该性质判断中的主项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谓项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④ 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作为相容选言判断,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解析:①中的判断是联言判断,成立的条件是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正确。②中的判断是关系判断,“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存在着非对称关系,而非反对称关系,错误。③中的判断是一个联言判断,而不是性质判断,排除。④中的判断为相容选言判断,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正确。故本题选B。18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14.(2024·河北保定三模)当月亮和太阳处于地球两侧,并且月亮和太阳的黄经相差180度时,从地球上看,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被完全照亮,此时的月球最圆,称之为“满月”,亦称为“望”。2024年2月24日,元宵节的“满月”是2024年“最小满月”。对此,下列逻辑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18序号 内容 逻辑分析①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满月”是2024年“最小满月” 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② 只有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被完全照亮,才会出现“满月”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18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③ “满月”时月亮和太阳处于地球两侧,并且月亮和太阳的黄经相差180度 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④ 月球最圆,称之为“满月” 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续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解析: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也称直言判断。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满月”是2024年“最小满月”,是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①说法正确。“只有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被完全照亮,才会出现‘满月’”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②说法错误。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满月’时月亮和太阳处于地球两侧,并且月亮和太阳的黄经相差180度”属于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③说法正确。月球最圆,称之为“满月”是下定义,没有犯“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④错误。故本题选A。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18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15.“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老百姓欢度新春的一种新年俗。2024年春节期间,沈阳各大文博场馆齐发力,吸引各地游客在沈阳过一个有温度的“文化年”。以下场馆的创意广告词与所对应的逻辑学分析正确的是( )18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序号 创意广告词 逻辑学分析① 龙年寻龙,就来沈阳故宫 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② 辽博文创,很火很时尚 这是一个直言判断,断定了辽博文创具有的性质③ 参观要到大帅府,人生才有大格局 这是一个条件判断,后件真,前件一定真④ 中国工业博物馆,见证工业历史,活化工业遗产 这是一个联言判断,若判断为真,则要求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均为真181567891011121314234151617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龙年寻龙,就来沈阳故宫”是祈使句,在此表达一种要求或愿望,并不表达判断,①排除。直言判断是性质判断,是简单判断的一种形式,“辽博文创,很火很时尚”是联言判断,是复合判断的一种形式,②排除。“参观要到大帅府,人生才有大格局”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后件真,前件一定真,③正确。“中国工业博物馆,见证工业历史,活化工业遗产”省略了联结词“既……又……”,是一个联言判断,若判断为真,则要求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均为真,④正确。故本题选D。√1816.下列古语中,判断形式一致的是( )①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④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567891011121323414151617√181567891011121323414151617解析:“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是一个假言判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一个联言判断,“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是一个假言判断,“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是一个简单判断,①③判断形式一致,A正确,B、C、D排除。181567891011121323414151617二、非选择题17.(2024·福建泉州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逻辑学是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学科,自诞生起,在生产生活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下图示体现了逻辑学的应用。图1、图2所示为简单电路图,图3所示为洗衣机流程局部图。181567891011121323414151617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不考虑其他因素,说明图1、图2、图3的设计分别遵循了哪一种复合判断规则,并说明理由。181567891011121323414151617解析: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题,考查形式新颖,需要调用联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等有关知识对简单电路图及洗衣机流程局部图进行具体分析。关键词①:图1→可联系联言判断规则,即当且仅当,联言支都真,该联言判断才真。在图1中,只有同时接通开关A和开关B,灯泡才亮。关键词②:图2→可联系相容选言判断规则,即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真,也可以都真,该选言判断才真。在图2中,只要接通任意一个开关,也可以同时接通两个开关,灯泡就会亮。181567891011121323414151617关键词③:图3→可联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规则,即前件真,则后件一定真。在图3中,包含了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是”,则进入下一环节;如果“否”,则返回上一环节。181567891011121323414151617答案示例:图1遵循了联言判断规则。规则是,当且仅当,联言支都真,该联言判断才真。在图1中,只有同时接通开关A和开关B,灯泡才亮。图2遵循了相容选言判断规则,规则是,选言支至少有一个真,也可以都真,该选言判断才真。在图2中,只要接通任意一个开关,也可以同时接通两个开关,灯泡就会亮。图3遵循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规则,规则是,前件真,则后件一定真。在图3中,包含了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是”,则进入下一环节;如果“否”,则返回上一环节。18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12月8日至10日,2023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在株洲举行。株洲享有“中国电力机车之都”“全球最大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基地”等美誉。本届“轨博会”国际展商比例高,国际参展企业65家,占比超20%,涵盖9个国家和地区。走出去,让世界看见中国;引进来,让中国拥抱世界。“轨博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会址永久落户株洲。156789101112132341415161718为提升“轨博会”影响力,让更多人感受中国“智造”魅力,请你运用复合判断的知识,为下一届“轨博会”写两条宣传标语,并分别说明其类型与逻辑性质。解析:本题为开放类试题,可以从联言判断、假言判断等角度作答,答案不固定,言之有理即可。156789101112132341415161718答案示例:①“轨博会”不但让世界看见中国,而且让中国拥抱世界。运用了联言判断。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②如果参加“轨博会”,就能让世界更好地看见中国,让中国更好地拥抱世界。运用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156789101112132341415161718课时跟踪检测(七)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一、选择题1.2024年春节档上映的某法律题材电影是一部体现民意与法治良性互动的现实主义电影。电影虽落幕,而“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这句经典台词却时时在耳边萦绕,剧中人物付出血与泪的代价换取来的公平正义更显分量。该台词( )①包含两个性质判断 ②包含两个关系判断③第一个选言支的谓项是不周延的④是一个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2024·山西省名校高三期末)习近平主席在中美元首会晤时指出:“大国竞争不是这个时代的底色,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这一判断是( )A.由两个性质判断组成的简单判断B.由两个否定判断组成的联言判断C.如实反映中美关系的关系判断D.两个选言支都正确的选言判断3.(2024·广东东莞市高三检测)随着我国三孩政策的实施,儿童经济成为更为活跃的消费力量。有人认为:“儿童经济既有衣食住行的现实考量,又有精神滋养的渴求理想。”该判断( )①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断定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②组成的两个联言支都是真的,因此这个判断是真的 ③是人们对实践的切身体会,因此可以断定为真判断 ④属于简单判断中的特称判断,断定认识对象的性质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4.(2024·辽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高三期末)小王、小钱、小邓和小赵四人在小区内踢球,其中一人不小心踢碎了邻居黄大爷家的玻璃门,黄大爷发现后,上前质问,四人回答如下:小王:我没有踢碎玻璃门。小钱:是小赵踢碎了玻璃门。小邓:小钱把玻璃门踢碎了。小赵:踢碎玻璃门的要么是小王,要么是小邓。四人中只有一人所言属实,则踢碎玻璃门的是( )A.小王 B.小钱C.小邓 D.小赵5.下列判断与所属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①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共同富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联言判断 ②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要与时代发展同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相容选言判断 ③建设现代化强国,其道路要么是中国式,要么是西方式——不相容选言判断 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对称性关系判断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6.(2024·湖北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某村计划种植甘薯、马铃薯、山药、木薯四种薯类作物,四种薯类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小不同,且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要么甘薯种植面积最大,要么山药种植面积最大。②如果甘薯种植面积最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便最小。③马铃薯种植面积大于木薯种植面积。由此可以推出的是 ( )A.甘薯种植面积大于木薯种植面积B.山药种植面积大于木薯种植面积C.甘薯种植面积小于木薯种植面积D.木薯种植面积大于山药种植面积7.(2024·天津市武清区高三质检)古典名著《西游记》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凤仙郡三年不下雨,孙悟空找到玉帝,玉帝说:“如果做到三件事就下雨:一是鸡啄完米山,二是狗舔完面山,三是灯焰烧断金锁。”小明读完故事后作了如下假设:狗舔完了面山,但是天仍然没有下雨。根据小明的假设,从逻辑推理的角度,可以推断出( )A.灯焰没有烧断金锁B.或者鸡没有啄完米山,或者灯焰没有烧断金锁C.鸡没有啄完米山D.鸡没有啄完米山,并且灯焰没有烧断金锁8.(2024·江苏省高三模拟)以下是A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的部分内容。从逻辑角度看,虚线框中《A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第十条的内容( )《A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第十条 排放建筑垃圾的施工工地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设置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围蔽设施;(二)出口道路硬化处理,设置车辆冲洗设备并有效使用;……①共同构成了选言判断,断定了合格工地有几种可能情况 ②是合格工地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时断定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③能构成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合格工地应具备的条件 ④构成联言判断,断定合格工地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9.(2024·贵州黔东南一模)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要从青年做起。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从逻辑思维规则的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是“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的必要条件B.“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是“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的充分条件C.“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是性质判断D.“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与“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是传递性关系10.当“如果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为真,则下列逻辑判断必为假的是( )A.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却下降了B.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就不会下降C.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却没下降D.不是只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才会下降11.(2024·广西桂林模拟预测)下列对甲、乙、丙、丁的评述,正确的是( )甲:如果时光可以倒流,那我们就可以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乙:证据分为有罪证据、无罪证据、言词证据、实物证据丙:在我国,只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才有选举权丁:小明要么去了黄山旅游,要么去了九寨沟旅游①甲为假言判断,因其前后件都为假,所以该判断为假 ②乙对概念外延的划分,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 ③丙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后件真时,前件就一定真 ④丁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2.(2023·山东潍坊三模)青色是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无论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还是“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亦或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都为我们描绘了一抹令人悦目舒心的色彩。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青色是“万物生之色”。追溯中国人对“青绿”色彩情有独钟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条青色文化寓意变迁的轨迹,这条轨迹告诉我们,青色或许正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密码。对于这段文字的介绍,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①“青色是大自然的颜色”是全称肯定判断 ②“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是种差 ③“青色是‘万物生之色’”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④“青色或许正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密码”属于相容选言判断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13.下列逻辑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判断 逻辑分析① 2024年,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华诞,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进入关键一年 此判断是联言判断,成立的条件是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② 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朝着各国人民期待的正确方向发展 作为关系判断,“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存在着反对称关系③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该性质判断中的主项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谓项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④ 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作为相容选言判断,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4.(2024·河北保定三模)当月亮和太阳处于地球两侧,并且月亮和太阳的黄经相差180度时,从地球上看,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被完全照亮,此时的月球最圆,称之为“满月”,亦称为“望”。2024年2月24日,元宵节的“满月”是2024年“最小满月”。对此,下列逻辑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内容 逻辑分析①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满月”是2024年“最小满月” 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② 只有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被完全照亮,才会出现“满月”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③ “满月”时月亮和太阳处于地球两侧,并且月亮和太阳的黄经相差180度 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④ 月球最圆,称之为“满月” 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5.“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老百姓欢度新春的一种新年俗。2024年春节期间,沈阳各大文博场馆齐发力,吸引各地游客在沈阳过一个有温度的“文化年”。以下场馆的创意广告词与所对应的逻辑学分析正确的是( )序号 创意广告词 逻辑学分析① 龙年寻龙,就来沈阳故宫 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② 辽博文创,很火很时尚 这是一个直言判断,断定了辽博文创具有的性质③ 参观要到大帅府,人生才有大格局 这是一个条件判断,后件真,前件一定真④ 中国工业博物馆,见证工业历史,活化工业遗产 这是一个联言判断,若判断为真,则要求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均为真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6.下列古语中,判断形式一致的是( )①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③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④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17.(2024·福建泉州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逻辑学是一门基础性和工具性学科,自诞生起,在生产生活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下图示体现了逻辑学的应用。图1、图2所示为简单电路图,图3所示为洗衣机流程局部图。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不考虑其他因素,说明图1、图2、图3的设计分别遵循了哪一种复合判断规则,并说明理由。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12月8日至10日,2023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在株洲举行。株洲享有“中国电力机车之都”“全球最大轨道交通装备研制基地”等美誉。本届“轨博会”国际展商比例高,国际参展企业65家,占比超20%,涵盖9个国家和地区。走出去,让世界看见中国;引进来,让中国拥抱世界。“轨博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会址永久落户株洲。为提升“轨博会”影响力,让更多人感受中国“智造”魅力,请你运用复合判断的知识,为下一届“轨博会”写两条宣传标语,并分别说明其类型与逻辑性质。课时跟踪检测(七)1.选B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包含两个性质判断,①符合题意,②排除。“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是一个联言判断,同时断定了事物存在的情况,联言判断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所以“选言支”说法错误,③不符合题意。“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是一个复合判断,是一个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2.选B 材料中的判断是否定判断,而且该判断组成的两个联言支同时成立,是联言判断,所以这一判断是由两个否定判断组成的联言判断,B正确,A、C、D排除。3.选A “儿童经济既有衣食住行的现实考量,又有精神滋养的渴求理想。”该判断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断定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由于该判断组成的两个联言支都是真的,因此这个判断是真的,①②正确。人们对实践的切身体会不一定是真判断,③错误。题干中的这一判断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而不是简单判断中的特称判断,④错误。4.选A 根据材料信息,小赵的话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因四人中只有一人所言属实,如果是小邓踢碎了玻璃门,则小王的话也是真的,不符合题意,故踢碎玻璃门的是小王,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5.选A ①强调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属于联言判断,正确。②属于联言判断,对应错误。“要么……要么……”是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表达式,③正确。“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从实际内涵上讲,是两个性质判断而非关系判断,两句放在一起组合成一个联言判断,④错误。6.选B “如果甘薯种植面积最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便最小”,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真,后件真;后件假,则前件假。“马铃薯种植面积大于木薯种植面积”,说明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是最小的,否定后件,可以否定前件,即甘薯种植面积不是最大的。“要么甘薯种植面积最大,要么山药种植面积最大”,这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甘薯种植面积不是最大的,因而山药种植面积是最大的,所以山药种植面积大于木薯种植面积,B入选,D不选。由题干条件,不能推出甘薯种植面积大于还是小于木薯种植面积,A、C排除。故本题选B。7.选B 由题干中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可知,后件为假,说明前件为假。前件为三件事组成的联言判断,联言判断为假,说明联言支至少有一假,若“狗舔完面山”为真,那么“鸡啄完米山”“灯焰烧断金锁”两件事中至少有一个没有实现,B正确,A、C、D推断不合理,排除。8.选D 《A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所规定的这些条件能构成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合格工地应具备的条件,如果具备这些条件,就是合格的工地;要成为合格的工地,必须具备这些条件,所以这些条件是合格工地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时断定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②③符合题意。《A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所规定的这些条件是合格工地的充分必要条件,不是断定合格工地有几种可能情况或几种情况同时存在,所以不构成选言判断和联言判断,①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9.选B 根据假言判断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的关系,可知“全国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是“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的充分条件,A错误,B正确。“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属于复合判断中的假言判断,不是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C错误。“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与“人类就有未来,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希望”不是传递性关系,D错误。故本题选B。10.选C “如果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这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沉迷于手机”是“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的充分条件。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有前必有后,无后必无前,无前未必无后。因此,“没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可能下降了,也可能不会下降”。因此这两个选项的判断可能为真,不能判断必为假,A、B排除。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真值表,如果前件真,后件假,则判断一定为假。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却没下降,该选项前件真,后件假,因此该判断一定为假,C符合题意。“沉迷于手机”是“学习成绩肯定会下降”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所以不是只有沉迷于手机,学习成绩才会下降,该选项可以为真,D排除。11.选D 甲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虽然判断的前后件都是假的,但是所反映的这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却是存在的,所以这个判断仍然是真的,①说法错误。根据证据对案件的指向,分为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分为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所以,乙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②说法错误。“只有……才……”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如果后件真,那么前件就一定真,③符合题意。“要么……要么……”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2.选A “青色是大自然的颜色”中的“青色”是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所有颜色,是全称肯定判断,①符合题意。“青色是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的颜色”中,“青色”是被定义项,“是”是定义联项,“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是种差,“颜色”是属概念,②符合题意。“青色是‘万物生之色’”,没有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是下定义,③排除。“青色或许正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色彩密码”属于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不是复合判断,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3.选B ①中的判断是联言判断,成立的条件是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正确。②中的判断是关系判断,“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存在着非对称关系,而非反对称关系,错误。③中的判断是一个联言判断,而不是性质判断,排除。④中的判断为相容选言判断,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正确。故本题选B。14.选A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也称直言判断。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满月”是2024年“最小满月”,是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①说法正确。“只有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被完全照亮,才会出现‘满月’”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②说法错误。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满月’时月亮和太阳处于地球两侧,并且月亮和太阳的黄经相差180度”属于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③说法正确。月球最圆,称之为“满月”是下定义,没有犯“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④错误。故本题选A。15.选D “龙年寻龙,就来沈阳故宫”是祈使句,在此表达一种要求或愿望,并不表达判断,①排除。直言判断是性质判断,是简单判断的一种形式,“辽博文创,很火很时尚”是联言判断,是复合判断的一种形式,②排除。“参观要到大帅府,人生才有大格局”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后件真,前件一定真,③正确。“中国工业博物馆,见证工业历史,活化工业遗产”省略了联结词“既……又……”,是一个联言判断,若判断为真,则要求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均为真,④正确。故本题选D。16.选A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是一个假言判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一个联言判断,“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是一个假言判断,“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是一个简单判断,①③判断形式一致,A正确,B、C、D排除。17.解析: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题,考查形式新颖,需要调用联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等有关知识对简单电路图及洗衣机流程局部图进行具体分析。关键词①:图1→可联系联言判断规则,即当且仅当,联言支都真,该联言判断才真。在图1中,只有同时接通开关A和开关B,灯泡才亮。关键词②:图2→可联系相容选言判断规则,即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真,也可以都真,该选言判断才真。在图2中,只要接通任意一个开关,也可以同时接通两个开关,灯泡就会亮。关键词③:图3→可联系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规则,即前件真,则后件一定真。在图3中,包含了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是”,则进入下一环节;如果“否”,则返回上一环节。答案示例:图1遵循了联言判断规则。规则是,当且仅当,联言支都真,该联言判断才真。在图1中,只有同时接通开关A和开关B,灯泡才亮。图2遵循了相容选言判断规则,规则是,选言支至少有一个真,也可以都真,该选言判断才真。在图2中,只要接通任意一个开关,也可以同时接通两个开关,灯泡就会亮。图3遵循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规则,规则是,前件真,则后件一定真。在图3中,包含了两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是”,则进入下一环节;如果“否”,则返回上一环节。18.解析:本题为开放类试题,可以从联言判断、假言判断等角度作答,答案不固定,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①“轨博会”不但让世界看见中国,而且让中国拥抱世界。运用了联言判断。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②如果参加“轨博会”,就能让世界更好地看见中国,让中国更好地拥抱世界。运用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充分条件关系的判断。1 /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3框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docx 第二单元 第五课 第3框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pptx 课时跟踪检测(七)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