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第2框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第2框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资料)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共97张PPT)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第2框
[目题逐解式教学·建议教学用时1课时]
CONTENTS
目录
1
2
3
目题逐解(一)——逆向思维的含义
目题逐解(二)——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课时跟踪检测
目题逐解(一)——逆向思维的含义
NO.1
1.运用逆向思维的客观基础及必要性
主干知识·自主落实
客观 基础 事物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因而事物具有复杂的_____________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必要 性 为了认识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性质与功能,人们往往________地逆向性地思考既有的认识,这就运用了逆向思维
相反相成
有意识
2.逆向思维的含义
如果把原有的思路叫作正向思维,那么一切与原有的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都可以叫作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就是__________,或者称为________。
3.逆向思维的特征
作为创新思维的一种方法,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_________的反面、____________的反面、____________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反向求索
反向法
构成要素
事物原理
功能结构
4.逆向思维的方法
(1)对事物_____________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2)对已有的有关事物___________的认识作_____________思考。
(3)对已有的有关事物___________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4)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_______关系的认识作________思考。
结构顺序
存在状态
转换性
功能
因果
交换性
微观察
一人去买牛奶。小贩说:“1瓶3块,3瓶10块。”他无语,遂掏出3块买1瓶,重复三次。他对小贩说:“看到没,我花9块就买了3瓶,你定价定错了。”小贩心想:“自从我这么干,每次都能一下卖掉3瓶。”
大家记住:客户要的不是便宜而是占便宜。
从思维方法的角度,说明小贩的思维方法对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有什么启示。
提示:要学会运用逆向思维,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议|题|探|究| 
鱼儿离不开水,水怎么反而要靠鱼来养?江苏省治理太湖利用微藻生态透析技术——将水中99%以上的藻类和悬浮物结粒富集上浮,然后通过放养食藻鱼等方法进行清除。这样,花鲢、白鲢、白鱼、鳗鱼等都成了净化水质的“清道夫”。实践证明:以鱼养水是一个治水良策。
核心要点·探究学习
问题设计:
1.结合材料,分析相对于“以水养鱼”来说,“以鱼养水”属于哪种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在太湖的“以鱼养水”中是如何体现的。
提示:方法:逆向思维方法。体现:①通过技术处理,将水中99%以上的藻类和悬浮物结粒富集上浮,使鱼类成为“清道夫”,对鱼的功能进行了反向思考。②变“以水养鱼”为“以鱼养水”,对鱼与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交换性思考。
2.依据材料,探究材料体现的思维方式在解决江苏太湖的水质净化问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提示:材料中的逆向思维敢于反其道而行之,变“以水养鱼”为“以鱼养水”,发现了原来未被认识的“鱼养水”的新功用,帮助太湖治水走出思维的困境,获得常规思路难以得到的新认识,高质量地解决了太湖的水质净化问题。
|认|知|生|成| 
全面掌握逆向思维的具体方法
方法 依据 作用/要求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结构反转) 事物的存在总有一定的结构顺序,不同的结构顺序会产生不同的功能效用。人们已知的事物结构顺序,会有人们已知的功能 可以发现事物未被我们认识的新功用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状态反转)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是相对确定的,而不是固定不变或不可改变的 转换认识的视角,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可能发生相互转化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功能反转) 事物的功能,是人们依据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评价和取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需要。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人们的需要也会发生变化 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变为优点
续表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因果反转) 事物都处在因果关系的链条之中,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原因与结果可以相互转化 人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可以由因到果,也可以由果溯因
续表
一、微点澄清判断
(1)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属概念,二者是属种关系。(  )
提示: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种概念,二者是种属关系。
(2)逆向思维就是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
提示: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只是逆向思维的一种情形。
即时训练·质量评价
×
×
(3)逆向思维是人们从当前事物的原理、构成要素、功能结构等出发,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
提示: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4)“居安思危”“换位思考”都包含有逆向思维。(  )
×

二、教材资源发掘
1.(教材P109“探究与分享”改编题)最初,人们设计电烤炉时按常规思路,热源在下,食物在上。但肉类食物烤熟后,往下滴油,弄得电炉丝上油渍斑斑,电烤炉内烟雾滚滚。后来,人们打破这种常规的结构模式,将热源设计在上面,食物放在下面,上述问题就解决了。这种设计利用的思维方法是(  )
A.逆向思维,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B.逆向思维,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C.检核表法,对不同的信息进行交合,可以产生新的信息
D.信息交合法,对所设想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找到思维创新的突破口

解析:对电烤炉设计思路的变化属于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的逆向思维,A正确,B不符合题意。运用信息交合法,对不同的信息进行交合,可以产生新的信息;运用检核表法,对所设想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找到思维创新的突破口,C、D错误。
2.(教材P109“示例评析”改编题)我们从某一个视角去认识对象,对象的某种性质或功能可能有缺陷。如果我们转换一个认识视角,对象的那种“缺陷”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在科学技术领域,我们可以变废为宝;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可以变“不利事”为“幸运事”。可见(  )
①恰当的逆向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 
②恰当的逆向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机遇,实现人生的目标 
③缺陷、优势并没有明确的标准 
④进行逆向思维是做事情取得成功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材料说明恰当的逆向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机遇,实现人生的目标,①②正确。③④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3.(教材P110“相关链接”改编题)自从人类建立动物园以来,为了游客的安全,总是把动物关在铁笼子里。游客的安全有了保证,但动物却成了笼中“囚犯”。后来,人们的思想转了个弯,让动物自由自在地活动,把游客关在“笼子”里。于是,人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主意,建天然动物园,让游客坐在游览车里,观察在自然状态下的动物。材料表明(  )
A.创新思维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B.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C.分析与综合的重要性
D.只有合理的想象,才能获得知识
解析:材料表明创新思维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A正确。材料未涉及B、C,不选。D表述过于绝对,不选。

4.(教材P110“探究与分享”改编题)数千年来,人们一直习惯于用锅炒菜,把生的食物放在热锅里炒,食物由生变熟。这种炒法只能提供热食,不能满足人们对冷食的需要。有人从加热的反面设想,制造出“炒冰”的锅,将一杯牛奶倒入这种锅中,翻炒几下,就变成洁白细腻、清凉解暑的冰淇淋。这种逆向思维方式是(  )
A.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B.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C.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D.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食物通过加热由生变熟,是正常的前因后果关系,对这种因果关系进行交换性思考,倒果为因,由热变冷,制造出“炒冰”,这是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未反映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A、B、C与题意不符,D符合题意。
三、情境迁移应用
5.过去,菜农们种菜种瓜一定要抢个“早”字,因为“早”能够取得销售优势,卖个好价钱。这是按照正向思维来思考问题。如果我们运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可以(  )
A.除了种菜种瓜,还要种花
B.生产越夏西瓜、秋西瓜
C.到外地卖菜卖瓜
D.不种菜种瓜,到外地打工

解析:如果我们运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可以在“迟”字上作文章,利用“迟”方面的时间差,来实现与“早”方面的时间差等值的经济效益,如生产越夏西瓜、秋西瓜等,这些“迟”季节的瓜果同样可以卖出好价钱,B正确。A、C、D都是发散思维的表现,与题意无关,均排除。
6.看电影总是人静坐、电影画面滚动。有人逆向思维,让人动起来,画面静下来。将一幅幅连续变化的图画挂在地铁的墙壁上,乘客坐在列车里,向窗外望去,可以欣赏到引人入胜的动画电影。这一事例是从以下哪个角度进行逆向思维的(  )
A.事物存在状态 B.事物结构顺序
C.事物功能 D.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解析:材料中的逆向思维,是对事物动与静关系认识的变更,即是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故本题应选A项。
7.据文献记载,我国宋朝时,就有医者把轻微天花病人皮肤上干结的痘痂取下磨粉,取少许吹入健康人的鼻腔,使其获得免疫力。后来,这种方法传入欧洲,1798年,英国医生琴纳根据这一原理研制出安全的牛痘,为根治天花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人们战胜天花的过程,体现了逆向思维的具体方式中的(  )
A.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B.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C.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D.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解析:战胜天花运用的是“以毒攻毒”的思路,从思维方向上看是由果溯因,是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目题逐解(二)——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NO.2
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
(1)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__________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2)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__________的思维反向。
(3)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主干知识·自主落实
内在矛盾
合理性
2.正逆互补,相得益彰
(1)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____________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
(2)创新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
合理有效
3.正逆互补,携手共进
(1)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____________,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
(2)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_________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__________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具体情况
对立面
单方面
4.创新思维需要运用多向的思维方法
目的 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在创新思维过程中,人们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等多向的思维方法,目的在于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认识事物,以求获得___________难以得到的新认识
联系 不同方向的思维方法之间不是彼此孤立、__________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常规思路
相互排斥
|议|题|探|究| 
两个推销员到一个岛上去推销鞋。第一个推销员发现这个岛上的人们没有穿鞋的习惯,都打赤脚。没有穿鞋,怎么推销鞋?他气馁了,马上发电报回去说:“鞋不要运来了,它在这个岛上没有销路。”第二个推销员来了,高兴得几乎晕过去。因为他觉得这个岛上的鞋的销售市场太大了,每个人都不穿鞋,要是一个人穿一双鞋,销量就不得了了。于是,他马上发电报回去:“空运鞋来,赶快空运鞋。”
核心要点·探究学习
问题设计:
1.这两个推销员分别采用了什么思维方式?
提示:这两个推销员分别采用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不同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
2.这两种思维方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①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创新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②正逆互补,携手共进。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认|知|生|成| 
1.比较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正向思维 逆向思维
区 别 含义 是指人们从正面去把握事物的原理、构成要素、功能结构,以达到对事物的认识的目的 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范围 对于有待解决的难题,经过一番思考后能够解决 对于有待解决的难题,在进行一番思考后,仍难找到满意的解决办法
方向 常规认识的正面 常规认识的反面
区 别 条件 把握事物的原理、构成要素、功能结构 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构成要素、功能结构的反面等
功用 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联 系 ①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②我们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③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 续

2.澄清对逆向思维的认识误区
(1)逆向思维不属于创新思维
逆向思维是通过反向求索,有利于解决难题,因而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方法。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2)逆向思维就是解决任何问题都要“倒着来”
这一命题是对逆向思维的错误理解,它把生活实际中的逆反心理当成逆向思维。面对生活中的多种难题,要灵活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若做什么事都“倒着来”“对着干”,只会把问题搞乱。
(3)逆向思维不如正向思维效果好
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正向思考,也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若有意识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思考,可以避免思维的僵化与极端化,从而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一、微点澄清判断
(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这里的“理”指的是人的理念。(  )
提示:逆向思维应当合“理”,就是指我们在运用逆向思维分析问题时应以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和依托。
(2)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外在联系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
提示: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即时训练·质量评价
×
×
(3)只要进行逆向思维,就能取得成功。(  )
提示: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
(4)逆向思维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  )
提示: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
(5)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结果为导向的。(  )
提示: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
×
×
二、教材资源发掘
1.(教材P111“相关链接”改编题)逆向思维不是什么事都“倒着来”“对着干”的逆反心理,不是别人讲“中心”而我唱“边缘”的反调。这句话说明(  )
A.逆向思维就是要向事物的反面想
B.要做到逆向思维非常困难
C.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
D.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对立的

解析:逆向思维与原有的思路方向相反,不是要向事物的反面想,A错误。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逆向思维并不是非常困难的,B排除。这句话说明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C正确。不同方向的思维方法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D错误。
2.(教材P111“探究与分享2”改编题)光学上把镜像失真叫作像畸变。正畸变使物体图像变宽,负畸变使物体图像变窄。正畸变可以影响负畸变,负畸变也可以影响正畸变。变形宽银幕电影,把光学上的正畸变和负畸变结合在一起。电影拍摄时用负畸变,把一个宽大的场景缩成细窄条。放映时用正畸变,使细窄条还原成大场景,获得普通电影所不具有的视觉效果。这表明(  )
①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②通过思维的正逆互补方式可以实现科技的创新
③只有坚持正逆互补,才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成果 
④正逆互补可以让人们的注意力直接对准所思考的目标,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表明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通过思维的正逆互补方式可以实现科技的创新,①②正确。正逆互补不是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进而产生创新性成果的必要条件,③错误。聚合思维可以让人们的注意力直接对准所思考的目标,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④错误。
3.南宋名画《寒江独钓图》(如下图),一叶扁舟,一个垂钓翁,构图虽简,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创造出了万般想象空间的意象境界。这正是中国传统艺术里独到的技巧——留白的运用。这种技巧的运用(  )
①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了反向思考
②是人的思维在正逆方向上的一种颠倒运用
③引导人们将注意力收敛、集中在画作的中心
④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了转换性思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寒江独钓图》构图虽简,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留白”的运用,创造出了万般想象空间的意象境界。这是人的思维在正逆方向上的一种颠倒运用,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了反向思考,①②符合题意。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并没有引导人们将注意力收敛、集中在画作的中心,也没有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4.一位大爷到菜市场买菜,挑了3个西红柿,摊主称了一下:“一斤半3块7。”大爷:“做汤不用那么多。”去掉了最大的西红柿。摊主:“一斤二两3块。”正当身边人想提醒大爷注意秤时,大爷从容地掏出了七毛钱,拿起刚去掉的那个大西红柿,潇洒地走开了。从逆向思维角度来看,这位大爷(  )
①突破陈规看问题,实现了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 
②进行了反向求索,实现了“不利”向“有利”的转化 
③转换认识视角,对已有的有关事物的存在状态的认识作了转换性思考 
④汲取先前的经验,通过位置变迁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属于创新思维的特征,不属于逆向思维,①不符合题意。正当身边人想提醒大爷注意秤时,大爷从容地掏出了七毛钱,拿起刚去掉的那个大西红柿,潇洒地走开了,这位大爷进行了反向求索,实现了“不利”向“有利”的转化,转换认识视角,对已有的有关事物的存在状态的认识作了转换性思考,②③符合题意。逆向思维是与原有的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而不是汲取先前的经验,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5.节假日期间那些热门的旅游城市、景点,往往都是人山人海。与传统的旅游人群不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扎堆前往热门旅游城市,远离“人从众”,选择“反向游”。他们中的不少人通过选择冷门目的地、打卡非旅游城市,让自己的假期更加舒适,同时也为旅游消费市场撬动更多的增量。“反向旅游”正在成为年轻群体中的新趋势。下列对“反向旅游”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说明事物属性的变化会改变事物的价值
②游客合理运用逆向思维,提升了旅游的体验感
③“反向游”的兴起,符合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④年轻人的“另辟蹊径”,实现了新旧事物的融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事物属性的变化,①不符合题意。从扎堆前往热门旅游城市到远离“人从众”,选择“反向游”,说明游客合理运用逆向思维,提升了旅游的体验感,符合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②③符合题意。年轻人的“另辟蹊径”是一个创新举措,但材料并未涉及新旧事物的融合,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课时跟踪检测
NO.3
一、选择题
1.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在思想教育中,利用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或顺应心理,采取“欲擒故纵”的方式说服教育,是一种________的应用。(  )
A.聚合思维方式 B.逆向思维方式
C.正向思维方式 D.正逆互补思维方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2
3
4
5
解析:利用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或顺应心理,采取“欲擒故纵”的方式说服教育,是一种反向求索,即逆向思维,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2.诸葛亮的“空城计”、韩信的“背水布阵”的共同特点在于,故意在解决问题时进行反习惯、反逻辑的思考,使对方感到莫名其妙,大惑不解,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说明(  )
A.逆向思维从相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以期实现创新的目的
B.逆向思维不讲常“理”,但是它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
C.逆向思维有利于解决问题,时时处处都可以运用逆向思维
D.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相互排斥,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解析:材料说明逆向思维从相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以期实现创新的目的,A正确。逆向思维应当合“理”,要遵循客观规律,逆向思维并不是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B错误。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逆向思维,C错误。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D错误。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3.加工金属,历来都是高温处理,有的科技人员反其道而行之,进行低温处理,很多金属工具,经过低温处理后,再慢慢升温,其使用寿命可提高2—3倍。上述材料中的思维属于(  )
A.正向思维 B.逆向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解析:加工金属,历来都是高温处理,有的科技人员反其道而行之,进行低温处理,这符合逆向思维的特点,故选B。
4.逆向思维是一种反向求索。下列属于逆向思维中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的是(  )
A.转换视角,我们会发现“缺陷”可以转换为“优势”
B.在游客与动物的关系中,可以将游客关在游览车中,让野生动物自由游荡
C.工厂锯木头,以前是木头不动锯子动,而台式电锯则是锯子不动木头动
D.声音高低让金属薄片颤动,金属薄片颤动也会使声音发生变化,爱迪生据此研制了留声机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解析:工厂锯木头,以前是木头不动锯子动,而台式电锯则是锯子不动木头动,体现的是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C正确。A是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B是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D是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5.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事必躬亲,譬如对太空的认识。但我们可以通过天文望远镜、派遣宇宙飞船、分析宇宙射线、陨石等手段来加深对天体结构、宇宙生命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这就是运用了暗箱理论。这是从哪个角度进行逆向思维的(  )
A.事物存在状态 B.逆反心理
C.由因到果 D.由果溯因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解析:因果关系的正向思维顺序是由因到果,其反向思维即逆向思维则是由果溯因,故选D。A、B、C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
6.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少企业充分发挥逆向思维作用,转危为机,产生良好效果。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是在对事物的性质、功能、方位、趋势等进行综合思考后,发现常态思维已经“山穷水尽疑无路”,将思维反转,有时会意外地“柳暗花明又一村”,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这说明(  )
①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②逆向思维能突破一切认识障碍 ③逆向思维能使人们的认识能力进一步发挥 ④逆向思维要求思考问题要打破常规,不必尊重实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解析:材料说明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思考问题要打破常规,能使人们的认识能力进一步发挥,①③正确。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逆向思维要尊重实际,④错误。
7.我们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即人们已有的对事物常规认识的成果,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即对已有的常规认识作反向思考。这表明(  )
A.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和前提
B.逆向思维应当合“理”
C.正逆应当互补
D.正逆互补,相得益彰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正向思维对逆向思维的意义,即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和前提,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8.红军长征途中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同志直接指挥的运动战。他创造性地把历代兵家的谋略,如出其不意、声东击西、避实击虚、诱而取之等运用得淋漓尽致,让3万多名红军巧妙地穿插迂回于几十万敌军之间,在机动中创造新的战机。四渡赤水出奇兵(  )
①改变规律,运用了“倒着来”的逆反心理 ②打破了惯例,善于对已有常规认识作反向思考 ③证明了在战争领域逆向思维比正向思维效果好 ④体现了敢于破除迷信、开拓求新的斗争勇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改变规律,①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在战争领域逆向思维比正向思维效果好,③排除。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把历代兵家的谋略,如出其不意、声东击西、避实击虚、诱而取之等运用得淋漓尽致,四渡赤水出奇兵打破了惯例,善于对已有常规认识作反向思考,体现了敢于破除迷信、开拓求新的斗争勇气,②④符合题意。本题选D。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9.(2024·江苏句容高级中学高三调研)我国三星堆考古出土的青铜器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珍品,而制造青铜器的矿料到底来自哪里,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对此,考古所召开专家座谈会,大家从不同角度谈看法。有专家认为,应该按照产业链的排布,把关注的视野往上游去推,先找到铸造地在哪里,然后再去找冶炼的地方,最后找矿石从哪里来,由此形成环环相扣的证据链条,这样才有可能最终解决矿料来源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是(  )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A.运用了聚合思维,使用了头脑风暴法
B.运用了联想思维,运用迁移和想象的方法
C.从感性具体发展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
D.运用了逆向思维,对事物已有的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解析:考古所召开专家座谈会,大家从不同角度谈看法,是运用发散思维,而不是聚合思维,并且头脑风暴法是发散思维的方法,A错误。材料主要是运用了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没有体现联想思维,B排除。材料主要运用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没有体现感性具体,C排除。应该按照产业链的排布,把关注的视野往上游去推,是运用了逆向思维,对事物已有的认识进行反向思考,D正确。故本题选D。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10.(2024·河北张家口市高三联考)传统的破冰船都是依靠自身重量压碎冰块,船首用高硬度材料制成,设计得十分笨重,转向非常不便。科学家们转换思路,变向下压冰为向上推冰,即让破冰船潜入水下,依靠浮力从冰下向上破冰,破冰效果非常好。这种思路(  )
①是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②是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③是通过迁移将先前的经验运用到对新情况的认识之中 ④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材料中的破冰船,变向下压冰为向上推冰,即让破冰船潜入水下,依靠浮力从冰下向上破冰,这是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①符合题意。传统的破冰船都是依靠自身重量压碎冰块,船首用高硬度材料制成,设计得十分笨重,转向非常不便,于是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改为向上推冰,效果很好,④入选。②不符合题意,排除。迁移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是将不同认识对象的性质、作用等进行位置变迁与功能移植,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材料没有体现,③不选。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11.《鬼谷子》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做事情的时候,如果往目标的反方向努力,有可能收获意想不到的东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反弹琵琶”“欲擒故纵”“声东击西”。从创新思维的角度理解这一观点,合理的是(  )
①往反方向努力表明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要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认识事物 
②“反弹琵琶”表明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在思维方向上并无本质区别
③“欲擒故纵”表明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④“声东击西”表明复杂形势是不能用常规思路去分析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解析:“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往反方向努力表明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要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认识事物;“欲擒故纵”表明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故①③符合题意。在思维方向上,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相反的,故②表述错误。“复杂形势是不能用常规思路去分析的”表述绝对化,故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12.用于笔记本电脑的竹纤维包装既要表面平整光滑,又要轻量化,结构强度高,能提供缓冲保护,难度很大。某集团的科研团队放弃了传统的“干压”工艺,开发出全新的“湿压”工艺,终于研制出竹纤维包装产品,采用这种绿色低碳包装的笔记本电脑销售到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表明(  )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①转换认识的角度有助于解决新问题
②创新需要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
③通过对事物反向求索可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④对事物结构顺序反向思考可以发现新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解析:某集团的科研团队放弃了传统的“干压”工艺,开发出全新的“湿压”工艺,终于研制出竹纤维包装产品,表明其转换了以往的工作思路,运用了逆向思维,利用创新促进了问题的解决,①③正确。材料反映了逆向思维,没涉及正逆结合和对事物结构顺序进行反向思考,故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3.导线通上电流,导线附近的磁针会立即发生偏转,法拉第深深地被这种奇异现象所吸引。他想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也能产生电。为了使这种设想能够实现,他从1821年开始做磁产生电的实验,无数次实验都失败了。十年后,法拉第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他把一块条形磁铁插入一只缠着导线的空心圆筒里,结果导线两端连接的电流计上的指针发生了微弱的转动,电流产生了!这启示我们(  )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①逆向思维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要学会并善于运用逆向思维 
②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进行探索 
③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可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④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解析: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①错误。导线通上电流,导线附近的磁针会立即发生偏转,法拉第想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也能产生电。这启示我们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进行探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②正确。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中的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③不符合题意。法拉第在了解电能产生磁场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最终证明了磁场也能产生电。这启示我们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即人们已有的对事物常规认识的成果,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即对已有的常规认识作反向思考,④正确。故本题选D。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导弹因发射基地气温骤然上升,导致火箭推进剂的体积膨胀,燃料贮藏箱内所能容纳的推进剂减少,导弹不能达到预定的射程。大家认为,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增加燃料。但燃料贮藏箱的体积有限,装不下那么多。一位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导弹不能达到预定射程是因为导弹自身太重,因此他建议卸掉600千克燃料,减少导弹的重量,从而提高推力和射程。最后导弹如期成功发射。
“如果进行逆向思维,我们就能产生创新性成果。”运用逆向思维方法的相关知识分析该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如何正确运用逆向思维的认识。要进行正确的逆向思维,就要把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结合起来。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
答案示例:此观点是片面的。①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即人们已有的对事物常规认识的成果,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②逆向思维的反向要符合事物的规律,是具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而不是随意的反向。③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1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3
4第2框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目题逐解式教学·建议教学用时1课时]
目题逐解(一)——逆向思维的含义
主干知识·自主落实
1.运用逆向思维的客观基础及必要性
客观基础 事物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因而事物具有复杂的__________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已经认识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必要性 为了认识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性质与功能,人们往往________地逆向性地思考既有的认识,这就运用了逆向思维
2.逆向思维的含义
如果把原有的思路叫作正向思维,那么一切与原有的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都可以叫作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就是__________,或者称为________。
3.逆向思维的特征
作为创新思维的一种方法,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__________的反面、__________的反面、__________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4.逆向思维的方法
(1)对事物__________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2)对已有的有关事物____________的认识作________思考。
(3)对已有的有关事物______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4)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______关系的认识作________思考。
|微|观|察| 
一人去买牛奶。小贩说:“1瓶3块,3瓶10块。”他无语,遂掏出3块买1瓶,重复三次。他对小贩说:“看到没,我花9块就买了3瓶,你定价定错了。”小贩心想:“自从我这么干,每次都能一下卖掉3瓶。”
大家记住:客户要的不是便宜而是占便宜。
从思维方法的角度,说明小贩的思维方法对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有什么启示。
核心要点·探究学习
|议|题|探|究| 
鱼儿离不开水,水怎么反而要靠鱼来养?江苏省治理太湖利用微藻生态透析技术——将水中99%以上的藻类和悬浮物结粒富集上浮,然后通过放养食藻鱼等方法进行清除。这样,花鲢、白鲢、白鱼、鳗鱼等都成了净化水质的“清道夫”。实践证明:以鱼养水是一个治水良策。
问题设计:
1.结合材料,分析相对于“以水养鱼”来说,“以鱼养水”属于哪种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在太湖的“以鱼养水”中是如何体现的。
2.依据材料,探究材料体现的思维方式在解决江苏太湖的水质净化问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认|知|生|成| 
全面掌握逆向思维的具体方法
方法 依据 作用/要求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结构反转) 事物的存在总有一定的结构顺序,不同的结构顺序会产生不同的功能效用。人们已知的事物结构顺序,会有人们已知的功能 可以发现事物未被 我们认识的新功用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状态反转)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是相对确定的,而不是固定不变或不可改变的 转换认识的视角,对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可能发生相互转化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功能反转) 事物的功能,是人们依据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评价和取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需要。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人们的需要也会发生变化 转换场合或对象来认识事物功用,其缺点可能变为优点
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因果反转) 事物都处在因果关系的链条之中,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的原因与结果可以相互转化 人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可以由因到果,也可以由果溯因
即时训练·质量评价
一、微点澄清判断
(1)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属概念,二者是属种关系。(  )
(2)逆向思维就是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
(3)逆向思维是人们从当前事物的原理、构成要素、功能结构等出发,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
(4)“居安思危”“换位思考”都包含有逆向思维。(  )
二、教材资源发掘
1.(教材P109“探究与分享”改编题)最初,人们设计电烤炉时按常规思路,热源在下,食物在上。但肉类食物烤熟后,往下滴油,弄得电炉丝上油渍斑斑,电烤炉内烟雾滚滚。后来,人们打破这种常规的结构模式,将热源设计在上面,食物放在下面,上述问题就解决了。这种设计利用的思维方法是(  )
A.逆向思维,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B.逆向思维,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C.检核表法,对不同的信息进行交合,可以产生新的信息
D.信息交合法,对所设想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找到思维创新的突破口
2.(教材P109“示例评析”改编题)我们从某一个视角去认识对象,对象的某种性质或功能可能有缺陷。如果我们转换一个认识视角,对象的那种“缺陷”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在科学技术领域,我们可以变废为宝;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可以变“不利事”为“幸运事”。可见(  )
①恰当的逆向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 
②恰当的逆向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机遇,实现人生的目标 
③缺陷、优势并没有明确的标准
④进行逆向思维是做事情取得成功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教材P110“相关链接”改编题)自从人类建立动物园以来,为了游客的安全,总是把动物关在铁笼子里。游客的安全有了保证,但动物却成了笼中“囚犯”。后来,人们的思想转了个弯,让动物自由自在地活动,把游客关在“笼子”里。于是,人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主意,建天然动物园,让游客坐在游览车里,观察在自然状态下的动物。材料表明(  )
A.创新思维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B.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C.分析与综合的重要性
D.只有合理的想象,才能获得知识
4.(教材P110“探究与分享”改编题)数千年来,人们一直习惯于用锅炒菜,把生的食物放在热锅里炒,食物由生变熟。这种炒法只能提供热食,不能满足人们对冷食的需要。有人从加热的反面设想,制造出“炒冰”的锅,将一杯牛奶倒入这种锅中,翻炒几下,就变成洁白细腻、清凉解暑的冰淇淋。这种逆向思维方式是(  )
A.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B.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C.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D.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三、情境迁移应用
5.过去,菜农们种菜种瓜一定要抢个“早”字,因为“早”能够取得销售优势,卖个好价钱。这是按照正向思维来思考问题。如果我们运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可以(  )
A.除了种菜种瓜,还要种花
B.生产越夏西瓜、秋西瓜
C.到外地卖菜卖瓜
D.不种菜种瓜,到外地打工
6.看电影总是人静坐、电影画面滚动。有人逆向思维,让人动起来,画面静下来。将一幅幅连续变化的图画挂在地铁的墙壁上,乘客坐在列车里,向窗外望去,可以欣赏到引人入胜的动画电影。这一事例是从以下哪个角度进行逆向思维的(  )
A.事物存在状态  B.事物结构顺序
C.事物功能 D.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7.据文献记载,我国宋朝时,就有医者把轻微天花病人皮肤上干结的痘痂取下磨粉,取少许吹入健康人的鼻腔,使其获得免疫力。后来,这种方法传入欧洲,1798年,英国医生琴纳根据这一原理研制出安全的牛痘,为根治天花作出了决定性贡献。人们战胜天花的过程,体现了逆向思维的具体方式中的(  )
A.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B.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C.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
D.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目题逐解(二)——发挥思维正逆互补的作用
主干知识·自主落实
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
(1)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______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2)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________的思维反向。
(3)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2.正逆互补,相得益彰
(1)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______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
(2)创新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
3.正逆互补,携手共进
(1)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____________,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
(2)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________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________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4.创新思维需要运用多向的思维方法
目的 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在创新思维过程中,人们运用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等多向的思维方法,目的在于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认识事物,以求获得__________难以得到的新认识
联系 不同方向的思维方法之间不是彼此孤立、__________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核心要点·探究学习
|议|题|探|究| 
两个推销员到一个岛上去推销鞋。第一个推销员发现这个岛上的人们没有穿鞋的习惯,都打赤脚。没有穿鞋,怎么推销鞋?他气馁了,马上发电报回去说:“鞋不要运来了,它在这个岛上没有销路。”第二个推销员来了,高兴得几乎晕过去。因为他觉得这个岛上的鞋的销售市场太大了,每个人都不穿鞋,要是一个人穿一双鞋,销量就不得了了。于是,他马上发电报回去:“空运鞋来,赶快空运鞋。”
问题设计:
1.这两个推销员分别采用了什么思维方式?
2.这两种思维方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认|知|生|成| 
1.比较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正向思维 逆向思维
区 别 含义 是指人们从正面去把握事物的原理、构成要素、功能结构,以达到对事物的认识的目的 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范围 对于有待解决的难题,经过一番思考后能够解决 对于有待解决的难题,在进行一番思考后,仍难找到满意的解决办法
方向 常规认识的正面 常规认识的反面
条件 把握事物的原理、构成要素、功能结构 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构成要素、功能结构的反面等
功用 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联系 ①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②我们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 ③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
2.澄清对逆向思维的认识误区
(1)逆向思维不属于创新思维
逆向思维是通过反向求索,有利于解决难题,因而是一种创新思维的方法。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2)逆向思维就是解决任何问题都要“倒着来”
这一命题是对逆向思维的错误理解,它把生活实际中的逆反心理当成逆向思维。面对生活中的多种难题,要灵活运用逆向思维来解决。若做什么事都“倒着来”“对着干”,只会把问题搞乱。
(3)逆向思维不如正向思维效果好
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正向思考,也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若有意识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思考,可以避免思维的僵化与极端化,从而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即时训练·质量评价
一、微点澄清判断
(1)逆向思维应当合“理”,这里的“理”指的是人的理念。(  )
(2)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外在联系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
(3)只要进行逆向思维,就能取得成功。(  )
(4)逆向思维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  )
(5)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结果为导向的。(  )
二、教材资源发掘
1.(教材P111“相关链接”改编题)逆向思维不是什么事都“倒着来”“对着干”的逆反心理,不是别人讲“中心”而我唱“边缘”的反调。这句话说明(  )
A.逆向思维就是要向事物的反面想
B.要做到逆向思维非常困难
C.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
D.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对立的
2.(教材P111“探究与分享2”改编题)光学上把镜像失真叫作像畸变。正畸变使物体图像变宽,负畸变使物体图像变窄。正畸变可以影响负畸变,负畸变也可以影响正畸变。变形宽银幕电影,把光学上的正畸变和负畸变结合在一起。电影拍摄时用负畸变,把一个宽大的场景缩成细窄条。放映时用正畸变,使细窄条还原成大场景,获得普通电影所不具有的视觉效果。这表明(  )
①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②通过思维的正逆互补方式可以实现科技的创新
③只有坚持正逆互补,才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成果
④正逆互补可以让人们的注意力直接对准所思考的目标,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三、情境迁移应用
3.南宋名画《寒江独钓图》(如下图),一叶扁舟,一个垂钓翁,构图虽简,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创造出了万般想象空间的意象境界。这正是中国传统艺术里独到的技巧——留白的运用。这种技巧的运用(  )
①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了反向思考
②是人的思维在正逆方向上的一种颠倒运用
③引导人们将注意力收敛、集中在画作的中心
④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了转换性思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一位大爷到菜市场买菜,挑了3个西红柿,摊主称了一下:“一斤半3块7。”大爷:“做汤不用那么多。”去掉了最大的西红柿。摊主:“一斤二两3块。”正当身边人想提醒大爷注意秤时,大爷从容地掏出了七毛钱,拿起刚去掉的那个大西红柿,潇洒地走开了。从逆向思维角度来看,这位大爷(  )
①突破陈规看问题,实现了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 
②进行了反向求索,实现了“不利”向“有利”的转化 
③转换认识视角,对已有的有关事物的存在状态的认识作了转换性思考 
④汲取先前的经验,通过位置变迁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节假日期间那些热门的旅游城市、景点,往往都是人山人海。与传统的旅游人群不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扎堆前往热门旅游城市,远离“人从众”,选择“反向游”。他们中的不少人通过选择冷门目的地、打卡非旅游城市,让自己的假期更加舒适,同时也为旅游消费市场撬动更多的增量。“反向旅游”正在成为年轻群体中的新趋势。下列对“反向旅游”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说明事物属性的变化会改变事物的价值
②游客合理运用逆向思维,提升了旅游的体验感
③“反向游”的兴起,符合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④年轻人的“另辟蹊径”,实现了新旧事物的融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2框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目题逐解(一)
主干知识·自主落实 
1.相反相成 有意识 2.反向求索 反向法
3.事物原理 构成要素 功能结构 4.(1)结构顺序
(2)存在状态 转换性 (3)功能 (4)因果 交换性
[微观察]
提示:要学会运用逆向思维,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核心要点·探究学习
1.提示:方法:逆向思维方法。体现:①通过技术处理,将水中99%以上的藻类和悬浮物结粒富集上浮,使鱼类成为“清道夫”,对鱼的功能进行了反向思考。②变“以水养鱼”为“以鱼养水”,对鱼与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交换性思考。
2.提示:材料中的逆向思维敢于反其道而行之,变“以水养鱼”为“以鱼养水”,发现了原来未被认识的“鱼养水”的新功用,帮助太湖治水走出思维的困境,获得常规思路难以得到的新认识,高质量地解决了太湖的水质净化问题。
即时训练·质量评价
一、(1)提示:× 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种概念,二者是种属关系。
(2)提示:× 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只是逆向思维的一种情形。
(3)提示:× 逆向思维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4)提示:√
二、1.选A 对电烤炉设计思路的变化属于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的逆向思维,A正确,B不符合题意。运用信息交合法,对不同的信息进行交合,可以产生新的信息;运用检核表法,对所设想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找到思维创新的突破口,C、D错误。
2.选A 材料说明恰当的逆向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机遇,实现人生的目标,①②正确。③④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3.选A 材料表明创新思维要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A正确。材料未涉及B、C,不选。D表述过于绝对,不选。
4.选D 材料反映的是食物通过加热由生变熟,是正常的前因后果关系,对这种因果关系进行交换性思考,倒果为因,由热变冷,制造出“炒冰”,这是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未反映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A、B、C与题意不符,D符合题意。
三、5.选B 如果我们运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可以在“迟”字上作文章,利用“迟”方面的时间差,来实现与“早”方面的时间差等值的经济效益,如生产越夏西瓜、秋西瓜等,这些“迟”季节的瓜果同样可以卖出好价钱,B正确。A、C、D都是发散思维的表现,与题意无关,均排除。
6.选A 材料中的逆向思维,是对事物动与静关系认识的变更,即是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故本题应选A项。
7.选D 战胜天花运用的是“以毒攻毒”的思路,从思维方向上看是由果溯因,是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目题逐解(二)
主干知识·自主落实 
1.(1)内在矛盾 (2)合理性 2.(1)合理有效
3.(1)具体情况 (2)对立面 单方面 4.常规思路 相互排斥
核心要点·探究学习
1.提示:这两个推销员分别采用了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两种不同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
2.提示:①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创新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②正逆互补,携手共进。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即时训练·质量评价
一、(1)提示:× 逆向思维应当合“理”,就是指我们在运用逆向思维分析问题时应以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基础和依托。
(2)提示:× 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
(3)提示:× 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不仅难以实现创新思维的目的,而且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
(4)提示:× 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并不是时时处处都要逆向思考。
(5)提示:× 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
二、1.选C 逆向思维与原有的思路方向相反,不是要向事物的反面想,A错误。尊重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逆向思维并不是非常困难的,B排除。这句话说明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C正确。不同方向的思维方法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D错误。
2.选A 材料表明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通过思维的正逆互补方式可以实现科技的创新,①②正确。正逆互补不是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进而产生创新性成果的必要条件,③错误。聚合思维可以让人们的注意力直接对准所思考的目标,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④错误。
三、3.选A 《寒江独钓图》构图虽简,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留白”的运用,创造出了万般想象空间的意象境界。这是人的思维在正逆方向上的一种颠倒运用,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了反向思考,①②符合题意。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并没有引导人们将注意力收敛、集中在画作的中心,也没有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4.选C 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属于创新思维的特征,不属于逆向思维,①不符合题意。正当身边人想提醒大爷注意秤时,大爷从容地掏出了七毛钱,拿起刚去掉的那个大西红柿,潇洒地走开了,这位大爷进行了反向求索,实现了“不利”向“有利”的转化,转换认识视角,对已有的有关事物的存在状态的认识作了转换性思考,②③符合题意。逆向思维是与原有的思路方向相反的思路,而不是汲取先前的经验,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5.选C 材料并没有体现事物属性的变化,①不符合题意。从扎堆前往热门旅游城市到远离“人从众”,选择“反向游”,说明游客合理运用逆向思维,提升了旅游的体验感,符合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②③符合题意。年轻人的“另辟蹊径”是一个创新举措,但材料并未涉及新旧事物的融合,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9 / 9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一、选择题
1.语言是表达思维的工具,在思想教育中,利用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或顺应心理,采取“欲擒故纵”的方式说服教育,是一种________的应用。(  )
A.聚合思维方式 B.逆向思维方式
C.正向思维方式 D.正逆互补思维方式
2.诸葛亮的“空城计”、韩信的“背水布阵”的共同特点在于,故意在解决问题时进行反习惯、反逻辑的思考,使对方感到莫名其妙,大惑不解,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说明(  )
A.逆向思维从相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以期实现创新的目的
B.逆向思维不讲常“理”,但是它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
C.逆向思维有利于解决问题,时时处处都可以运用逆向思维
D.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相互排斥,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加工金属,历来都是高温处理,有的科技人员反其道而行之,进行低温处理,很多金属工具,经过低温处理后,再慢慢升温,其使用寿命可提高2—3倍。上述材料中的思维属于(  )
A.正向思维 B.逆向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4.逆向思维是一种反向求索。下列属于逆向思维中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的是(  )
A.转换视角,我们会发现“缺陷”可以转换为“优势”
B.在游客与动物的关系中,可以将游客关在游览车中,让野生动物自由游荡
C.工厂锯木头,以前是木头不动锯子动,而台式电锯则是锯子不动木头动
D.声音高低让金属薄片颤动,金属薄片颤动也会使声音发生变化,爱迪生据此研制了留声机
5.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事必躬亲,譬如对太空的认识。但我们可以通过天文望远镜、派遣宇宙飞船、分析宇宙射线、陨石等手段来加深对天体结构、宇宙生命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这就是运用了暗箱理论。这是从哪个角度进行逆向思维的(  )
A.事物存在状态 B.逆反心理
C.由因到果 D.由果溯因
6.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少企业充分发挥逆向思维作用,转危为机,产生良好效果。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考能力,是在对事物的性质、功能、方位、趋势等进行综合思考后,发现常态思维已经“山穷水尽疑无路”,将思维反转,有时会意外地“柳暗花明又一村”,产生出奇制胜的效果。这说明(  )
①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②逆向思维能突破一切认识障碍 ③逆向思维能使人们的认识能力进一步发挥 ④逆向思维要求思考问题要打破常规,不必尊重实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我们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即人们已有的对事物常规认识的成果,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即对已有的常规认识作反向思考。这表明(  )
A.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和前提
B.逆向思维应当合“理”
C.正逆应当互补
D.正逆互补,相得益彰
8.红军长征途中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同志直接指挥的运动战。他创造性地把历代兵家的谋略,如出其不意、声东击西、避实击虚、诱而取之等运用得淋漓尽致,让3万多名红军巧妙地穿插迂回于几十万敌军之间,在机动中创造新的战机。四渡赤水出奇兵(  )
①改变规律,运用了“倒着来”的逆反心理
②打破了惯例,善于对已有常规认识作反向思考
③证明了在战争领域逆向思维比正向思维效果好
④体现了敢于破除迷信、开拓求新的斗争勇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4·江苏句容高级中学高三调研)我国三星堆考古出土的青铜器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珍品,而制造青铜器的矿料到底来自哪里,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对此,考古所召开专家座谈会,大家从不同角度谈看法。有专家认为,应该按照产业链的排布,把关注的视野往上游去推,先找到铸造地在哪里,然后再去找冶炼的地方,最后找矿石从哪里来,由此形成环环相扣的证据链条,这样才有可能最终解决矿料来源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是(  )
A.运用了聚合思维,使用了头脑风暴法
B.运用了联想思维,运用迁移和想象的方法
C.从感性具体发展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
D.运用了逆向思维,对事物已有的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10.(2024·河北张家口市高三联考)传统的破冰船都是依靠自身重量压碎冰块,船首用高硬度材料制成,设计得十分笨重,转向非常不便。科学家们转换思路,变向下压冰为向上推冰,即让破冰船潜入水下,依靠浮力从冰下向上破冰,破冰效果非常好。这种思路(  )
①是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 ②是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③是通过迁移将先前的经验运用到对新情况的认识之中 ④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鬼谷子》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做事情的时候,如果往目标的反方向努力,有可能收获意想不到的东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反弹琵琶”“欲擒故纵”“声东击西”。从创新思维的角度理解这一观点,合理的是(  )
①往反方向努力表明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要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认识事物 
②“反弹琵琶”表明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在思维方向上并无本质区别
③“欲擒故纵”表明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④“声东击西”表明复杂形势是不能用常规思路去分析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用于笔记本电脑的竹纤维包装既要表面平整光滑,又要轻量化,结构强度高,能提供缓冲保护,难度很大。某集团的科研团队放弃了传统的“干压”工艺,开发出全新的“湿压”工艺,终于研制出竹纤维包装产品,采用这种绿色低碳包装的笔记本电脑销售到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表明(  )
①转换认识的角度有助于解决新问题
②创新需要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
③通过对事物反向求索可以实现创新的目的
④对事物结构顺序反向思考可以发现新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导线通上电流,导线附近的磁针会立即发生偏转,法拉第深深地被这种奇异现象所吸引。他想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也能产生电。为了使这种设想能够实现,他从1821年开始做磁产生电的实验,无数次实验都失败了。十年后,法拉第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他把一块条形磁铁插入一只缠着导线的空心圆筒里,结果导线两端连接的电流计上的指针发生了微弱的转动,电流产生了!这启示我们(  )
①逆向思维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要学会并善于运用逆向思维 
②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进行探索 
③如果不顾客观规律,盲目地“反向”,可能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④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导弹因发射基地气温骤然上升,导致火箭推进剂的体积膨胀,燃料贮藏箱内所能容纳的推进剂减少,导弹不能达到预定的射程。大家认为,解决此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增加燃料。但燃料贮藏箱的体积有限,装不下那么多。一位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导弹不能达到预定射程是因为导弹自身太重,因此他建议卸掉600千克燃料,减少导弹的重量,从而提高推力和射程。最后导弹如期成功发射。
“如果进行逆向思维,我们就能产生创新性成果。”运用逆向思维方法的相关知识分析该观点。
课时跟踪检测(十九)
1.选B 利用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或顺应心理,采取“欲擒故纵”的方式说服教育,是一种反向求索,即逆向思维,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2.选A 材料说明逆向思维从相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以期实现创新的目的,A正确。逆向思维应当合“理”,要遵循客观规律,逆向思维并不是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B错误。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逆向思维,C错误。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不是彼此孤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D错误。
3.选B 加工金属,历来都是高温处理,有的科技人员反其道而行之,进行低温处理,这符合逆向思维的特点,故选B。
4.选C 工厂锯木头,以前是木头不动锯子动,而台式电锯则是锯子不动木头动,体现的是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C正确。A是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B是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D是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5.选D 因果关系的正向思维顺序是由因到果,其反向思维即逆向思维则是由果溯因,故选D。A、B、C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
6.选B 材料说明逆向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思考问题要打破常规,能使人们的认识能力进一步发挥,①③正确。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逆向思维要尊重实际,④错误。
7.选A 材料强调的是正向思维对逆向思维的意义,即正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和前提,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8.选D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改变规律,①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在战争领域逆向思维比正向思维效果好,③排除。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把历代兵家的谋略,如出其不意、声东击西、避实击虚、诱而取之等运用得淋漓尽致,四渡赤水出奇兵打破了惯例,善于对已有常规认识作反向思考,体现了敢于破除迷信、开拓求新的斗争勇气,②④符合题意。本题选D。
9.选D 考古所召开专家座谈会,大家从不同角度谈看法,是运用发散思维,而不是聚合思维,并且头脑风暴法是发散思维的方法,A错误。材料主要是运用了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没有体现联想思维,B排除。材料主要运用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没有体现感性具体,C排除。应该按照产业链的排布,把关注的视野往上游去推,是运用了逆向思维,对事物已有的认识进行反向思考,D正确。故本题选D。
10.选B 材料中的破冰船,变向下压冰为向上推冰,即让破冰船潜入水下,依靠浮力从冰下向上破冰,这是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①符合题意。传统的破冰船都是依靠自身重量压碎冰块,船首用高硬度材料制成,设计得十分笨重,转向非常不便,于是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改为向上推冰,效果很好,④入选。②不符合题意,排除。迁移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是将不同认识对象的性质、作用等进行位置变迁与功能移植,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材料没有体现,③不选。
11.选B “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往反方向努力表明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要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认识事物;“欲擒故纵”表明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故①③符合题意。在思维方向上,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相反的,故②表述错误。“复杂形势是不能用常规思路去分析的”表述绝对化,故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
12.选A 某集团的科研团队放弃了传统的“干压”工艺,开发出全新的“湿压”工艺,终于研制出竹纤维包装产品,表明其转换了以往的工作思路,运用了逆向思维,利用创新促进了问题的解决,①③正确。材料反映了逆向思维,没涉及正逆结合和对事物结构顺序进行反向思考,故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13.选D 逆向思维并非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究竟哪种思维的效果好,取决于具体情况,①错误。导线通上电流,导线附近的磁针会立即发生偏转,法拉第想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也能产生电。这启示我们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进行探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②正确。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中的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③不符合题意。法拉第在了解电能产生磁场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最终证明了磁场也能产生电。这启示我们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即人们已有的对事物常规认识的成果,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即对已有的常规认识作反向思考,④正确。故本题选D。
14.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如何正确运用逆向思维的认识。要进行正确的逆向思维,就要把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结合起来。
答案示例:此观点是片面的。①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即人们已有的对事物常规认识的成果,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②逆向思维的反向要符合事物的规律,是具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而不是随意的反向。③有意识地将两个或多个对立面联系在一起思考,正反补充,可以打破单方面性质的限制,避免思维的僵化和极端化,更有可能发现事物的新功能和新作用,产生创新性的成果。
4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