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课内容 创新思维的跨越性体现在对事物发生发展趋势的把握上就是超前性。本课共两框内容,第一框阐明关于超前思维“是什么”的问题,即含义与特征;第二框阐述关于超前思维“为什么(意义)”和“怎么样(方法)”的问题课标要求 体会超前思维是对常识局限性的突破和超越;把握超前思维的探索性、预测性特点;了解创造性预测事物发展态势的意义框题逐解(一)——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主干知识·自主落实1.超前思维的可能性人的思维对事物的反映具有________。思维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2.超前思维的含义超前思维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____________,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3.超前思维的表现、本质和基本品质表现 能够对事物发展情况作出正确预测的,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本质 超前思维是有__________的思维。超前意识是不满足于现状的意识,是居安思危的意识,是自觉地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意识,是追求事物发展更好、更优、更强的意识基本品质 善于反思、勇于质疑是超前意识的基本品质。没有反思,不敢质疑,就不会有超前意识,更不会有超前思维4.超前思维的特征探索性 超前思维是对认识中落后的、过时的、丧失优势的东西予以否定,肯定其中进步的、先进的、有价值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事物____________的趋势预测性 超前思维正是利用思维的创造性,超越了事物发展的具体时间和空间,以及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在头脑中推想事物发展的__________不确定性 要提高超前思维预测推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需要人们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微|点|拨| 超前思维≠胡思乱想,超前思维应多角度、全方位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根据事物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核心要点·探究学习|议|题|探|究|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对天气周期现象的预知。长江流域气候湿润,每至深秋之际,天气渐冷,夜间多有大雾。诸葛亮善观天文,熟知地理,当然明白这一点。在周瑜命其造箭之前,他通过仔细观察天气变化,已知三日后必有大雾,便欣然应下了于三日后完成造箭十万支的任务。之后诸葛亮偷偷命人做了很多草人插到船的两侧,在第三日的夜半时分趁着大雾派船往曹营走了一趟。因江面大雾弥漫,曹军看不清对方虚实而不敢出击,只得对着江中放箭,结果诸葛亮很轻松地便从曹操军营中得到了十万支箭。问题设计:1.诸葛亮“草船借箭”体现了超前思维的什么特征?2.诸葛亮是如何提高超前思维预测推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认|知|生|成| 正确理解超前思维的特征即时训练·质量评价一、微点澄清判断(1)合理的想象是超前思维的表现。( )(2)相对于事物的现状而言,超前思维的结果具有“可验证”的特征。( )(3)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预测性和确定性。( )(4)要提高超前思维预测推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人们充分发挥想象。( )二、教材资源发掘1.(教材P113“探究与分享”改编题)刘备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分析了天下形势后,给刘备提出建议,预言了未来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在刘备尚不能立足时,诸葛亮却说他可以“三分天下有其一”。这体现了( )A.发散思维可以提供新思路B.超前思维可以预测未来C.“先知先觉”是联想思维的表现D.联想思维具有勇于质疑的品质2.(教材P114“相关链接2”改编题)中医讲究“治未病”,病要在未得时医治,等病症显现出来再治疗已经晚了一步。从思维方式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人们要增强超前意识,运用超前智慧处理问题②人们要有先知先觉的意识,反对后知后觉③人们不要满足于现状,摒弃现有的一切认识④人们要增强忧患意识,要患得患失地看问题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教材P115“探究与分享”改编题)早在1987年,邓小平同志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党的十三大明确了这一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回顾邓小平同志当初的设想,他的思维方式( )A.具有探索性,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趋势B.具有预测性,“事先得知”的结果不能改变C.具有未来性,必须遵守预定时间而不能提前D.具有创造性,想前人不敢想的事4.(教材P115“相关链接”改编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力量大为削弱。在秋收起义后不久,有人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面对这种悲观的论调,毛泽东鲜明地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作了精辟的比喻:“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充满激情而形象的语言,揭示了深刻的革命哲理,包含了美好的理想信念,给人们以巨大的鼓舞。(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体现了超前思维的什么特征?(2)说说毛泽东为什么能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论调。三、情境迁移应用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诗中描写了汉将李广凭直觉误将石头看作老虎,把箭射入石头的故事。这表明超前思维具有的特征是( )A.敏捷性 B.准确性C.总体性 D.预测性6.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当今社会,为了避免走弯路,我们的投资、交通、房市等诸多事情都需要预测。前瞻性的预测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可贵。要进行超前思维的前瞻性预测,我们应该( )①发挥思维的能动性,创造事物发展的趋势②立足实践活动,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 ③创造有利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④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确保人们的预测科学无误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7.2023年9月20日,《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同意。根据该规划,以“山清水秀、城乡融合、陆海统筹、区域协调、安全永续的美丽国土”为发展愿景,山东将构建“一群双核、两屏三带、三区九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由此可见,该规划( )①具有前瞻性,能确保发展愿景的实现②属于科学布局,能够精准预测发展趋势③把握了内在矛盾,能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④需要人们付诸实践以实现预期效果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框题逐解(二)——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主干知识·自主落实1.超前思维的方法(1)矛盾分析方法依据 任何事物、任何时候都存在矛盾,事物的内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__________,并决定事物发展的________意义 矛盾分析方法是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把握了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才能对事物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________|微|点|拨| 图示理解矛盾分析方法 (2)推理和想象的方法依据 超前思维是依据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________。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就需要运用________的方法原因 由于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难以由其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必然地推知其未来,所以需要运用______等思维方法弥补其前提条件的不足(3)注重调查研究原因 超前思维建立在对事物__________的把握之上,而把握事物的发展情况离不开调查研究意义 调查是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研究是对调查得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以便认识事物的______和规律。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4)科学的思维方法:超前思维要以事物发展的状况为根据,是根据事物发展的__________进行预测的。要提高超前思维的正确性,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2.超前思维的意义(1)哲学角度的意义内容 超前思维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也有助于人们__________、防患于未然,成功地改造世界原因 超前思维能使人们通过________思考,把握事物发展状态,帮助人们规划和调整思路,从而进行正确的决策,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2)现实生活角度的意义:培养超前意识,提高超前思维水平,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有利于我们规划__________的方案(个人),有利于企业开发供给侧的产品和市场(企业),有利于社会绘制更为__________的服务蓝图(社会),有利于国家和民族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__________,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微|点|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与超前思维的关系核心要点·探究学习|议|题|探|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要把握好当前和长远关系,放眼长远认真研究,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问题设计:1.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如何体现超前思维方法的?2.运用超前思维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何意义?|认|知|生|成| 提高超前思维的科学性和准确性(1)超前思维既包含对历史和现实的综合分析,也包含对未来的思考和预见,具有探索性、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超前思维不同于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超前思维要以事物的发展状况为依据,根据事物的发展可能性进行预测。(2)要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坚持从事物发展实际出发,综合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高超前思维的正确性,创造有利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即时训练·质量评价一、微点澄清判断(1)事物的内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并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2)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就需要运用想象的方法。( )(3)超前思维只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所应有的思维方式。( )(4)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我们就能规划成长成才的方案。( )二、教材资源发掘1.(教材P116“探究与分享”改编题)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内外对中国抗战的前途议论纷纷,毛泽东依据对中日基本矛盾特点的科学分析,拨开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的迷雾,并预言: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抗日战争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毛泽东的这一科学预见为中国人民绘制了一幅夺取抗战胜利的导航图,指导中国人民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从这一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矛盾分析方法是超前思维的重要方法②超前思维能够左右事物发展的进程和方向③超前思维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就能对事物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教材P117“相关链接1”改编题)随着现代决策的科学化,对具体事件的预测往往采用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定性预测是对事物发展状况的直观估计和评价;定量预测是使用因素变量、统计数据,运用数学方法,构建数学模型,借以揭示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用于预测和推测事件的未来发展情况。由此可见( )①超前思维方法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②超前思维方法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就需要运用推理的方法 ③想象思维方式需要被弥补 ④事物发展的原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教材P117“相关链接2”改编题)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他在浙江工作时就曾指出:“要解决矛盾和问题,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深入调查研究。省委作出的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决策部署,都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调查研究多了,情况了然于胸,才能够找出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作出正确决策。”对超前思维的调查研究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是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B.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C.研究是对调查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D.调查研究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4.(教材P118“相关链接”改编题)我们党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将我国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发展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性安排说明( )①超前思维指向的未来存在多向变化的可能性 ②超前思维要以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为根据 ③超前思维有利于国家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④把握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才能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趋势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三、情境迁移应用5.毛泽东说:做好了一切准备,即使发生最困难的情况,也不会离原来的估计相差太远,这不是很好吗?所以,根本的就是这两条:一是争取最有利的局面;二是准备应付最坏的情况。这表明( )①超前思维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 ②超前思维要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 ③超前思维要注重调查研究 ④超前思维要以事物发展的状况为根据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6.2023年12月31日,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强调坚持需求牵引、注重实效,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开放融合、安全有序等4方面基本原则,明确了到2026年底的工作目标。材料表明( )①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事物的内在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②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帮助人们科学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③未来存在多向变化的可能性,需要运用推理来弥补其不足 ④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思考,人们可进行科学的整体谋划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两会期间,围绕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人大代表纷纷建言献策。代 表 甲 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多样化的消费选择,但也存在着“里程焦虑”问题。从目前电池技术发展上看,固态电池是解决的重要方向。通过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电解液,可以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低温性能和充电速度,有利于解决关于续航里程的相关问题代 表 乙 目前,我国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存、运输、加注等技术和工艺。要实现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需加快基础材料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通过扩大应用领域和市场规模,加快氢能产业技术迭代速度,构建低成本氢能供应体系结合材料,分析甲、乙两位人大代表是如何运用超前思维助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框题逐解(一)主干知识·自主落实 1.能动性 2.推理和想象 3.先知先觉 超前意识4.发展的可能 未来状况 科学性 准确性核心要点·探究学习1.提示:体现了超前思维的预测性。2.提示:①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诸葛亮熟知长江流域的气候特点,通过仔细观察天气变化,把握其变化趋势,从而预知三日后必有大雾。②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诸葛亮在接受周瑜的造箭命令之后,便着手准备草人和船只等,使借箭的预想能够如期实现。即时训练·质量评价一、(1)提示:× “先知先觉”是超前思维的表现。(2)提示:× 相对于事物的现状而言,超前思维的结果具有“事先得知”的特征。(3)提示:× 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预测性和不确定性。(4)提示:× 要提高超前思维预测推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人们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二、1.选B 诸葛亮“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说法,体现了超前思维可以预测未来,B正确,A不符合题意。“先知先觉”是超前思维的表现,C错误。超前意识具有勇于质疑的品质,D错误。2.选A 材料说明人们要增强超前意识,运用超前智慧处理问题,人们要有先知先觉的意识,反对后知后觉,①②正确。要坚持辩证否定,不能否定一切,③错误。“患得患失地看问题”是错误的,④不选。3.选A 邓小平同志的思维方式体现了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趋势,A正确。“事先得知”的结果是可以改变的,B错误。预定的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延后,C错误。实现现代化目标在党的十三大之前就已确立,D排除。4.答案示例:(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体现了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的特征。(2)毛泽东运用了思维的创造性,超越了事物发展的具体时间和空间,以及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在头脑中推想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所以毛泽东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论调。三、5.选D 本题考查超前思维的特征。材料中李广误将石头看作老虎,体现了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的特征,故选D项。6.选B 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客观的,人们可以预测可能的趋势,但不能创造事物发展的趋势,①错误;④中“确保”一词绝对化,排除该项。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7.选D 以“山清水秀、城乡融合、陆海统筹、区域协调、安全永续的美丽国土”为发展愿景,山东将构建“一群双核、两屏三带、三区九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说明该规划运用了超前思维,把握了内在矛盾,对山东发展进行了科学布局,能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③正确。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事物的发展情况不一定完全按照人们事先预测的方式展开,需要人们将理论付诸实践以实现预期效果,④正确。“确保”和“精准预测”的说法过于绝对,①②排除。故本题选D。框题逐解(二)主干知识·自主落实 1.(1)内在动力 方向 预见 (2)预测 推理 想象(3)发展情况 本质 (4)可能性 2.(1)趋利避害 前瞻性 (2)成长成才 全面合理 整体谋划核心要点·探究学习1.提示:①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统筹发展和安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②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③注重调查研究,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④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超前思维的正确性,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提示:运用超前思维有助于我们能动地认识黄河治理的本质和规律,也有助于我们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科学合理地设计黄河治理的规划与蓝图,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即时训练·质量评价一、(1)提示:√(2)提示:× 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就需要运用推理的方法。(3)提示:× 超前思维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也有助于人们成功地改造世界。(4)提示:× 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有利于我们规划成长成才的方案。二、1.选B 材料体现了超前思维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超前思维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①③正确。②夸大了超前思维的作用,排除。把握了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才能对事物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见,④错误。2.选A 材料表明超前思维方法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就需要运用推理的方法,①②正确。运用想象等思维方法弥补超前思维前提条件的不足,③错误。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④错误。3.选D 超前思维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要求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调查研究与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没有必然的关系,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4.选C 材料未体现超前思维指向的未来存在多向变化的可能性,①排除。材料说明超前思维要以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为根据,超前思维有利于国家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②③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才能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趋势,④错误。三、5.选B “争取最有利的局面”“准备应付最坏的情况”坚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运用了矛盾分析方法,①符合题意;这两条方法是根据现实情况作出的判断,是把握了事物发展的状况才得出的合理结论,④符合题意。②③与题意不符,不选。6.选C 材料没有体现事物的内在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①不符合题意。《行动计划》强调了4方面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到2026年底的工作目标。这体现了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帮助人们科学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②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超前思维的不确定性,③不符合题意。《行动计划》明确了到2026年底的工作目标,体现了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思考,人们可进行科学的整体谋划,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7.答案示例: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预测性。两位人大代表是在调查研究新能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及推理、想象等思维方式,从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氢能产业等方面对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科学的预测及探索,并提出科学建议,充分发挥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助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10 / 10(共97张PPT)第十三课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框题逐解式教学·建议教学用时1课时]本课 内容 创新思维的跨越性体现在对事物发生发展趋势的把握上就是超前性。本课共两框内容,第一框阐明关于超前思维“是什么”的问题,即含义与特征;第二框阐述关于超前思维“为什么(意义)”和“怎么样(方法)”的问题课标 要求 体会超前思维是对常识局限性的突破和超越;把握超前思维的探索性、预测性特点;了解创造性预测事物发展态势的意义CONTENTS目录123框题逐解(一)——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框题逐解(二)——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课时跟踪检测框题逐解(一)——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NO.11.超前思维的可能性人的思维对事物的反映具有____________。思维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2.超前思维的含义超前思维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_______________,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主干知识·自主落实能动性推理和想象3.超前思维的表现、本质和基本品质表现 能够对事物发展情况作出正确预测的,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本质 超前思维是有______________的思维。超前意识是不满足于现状的意识,是居安思危的意识,是自觉地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意识,是追求事物发展更好、更优、更强的意识基本 品质 善于反思、勇于质疑是超前意识的基本品质。没有反思,不敢质疑,就不会有超前意识,更不会有超前思维先知先觉超前意识4.超前思维的特征探索性 超前思维是对认识中落后的、过时的、丧失优势的东西予以否定,肯定其中进步的、先进的、有价值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构想事物______________的趋势预测性 超前思维正是利用思维的创造性,超越了事物发展的具体时间和空间,以及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在头脑中推想事物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发展的可能未来状况不确定性 要提高超前思维预测推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_,需要人们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科学性准确性续表微点拨超前思维≠胡思乱想,超前思维应多角度、全方位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根据事物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预测。|议|题|探|究|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对天气周期现象的预知。长江流域气候湿润,每至深秋之际,天气渐冷,夜间多有大雾。诸葛亮善观天文,熟知地理,当然明白这一点。在周瑜命其造箭之前,他通过仔细观察天气变化,已知三日后必有大雾,便欣然应下了于三日后完成造箭十万支的任务。之后诸葛亮偷偷命人做了很多草人插到船的两侧,在第三日的夜半时分趁着大雾派船往曹营走了一趟。因江面大雾弥漫,曹军看不清对方虚实而不敢出击,只得对着江中放箭,结果诸葛亮很轻松地便从曹操军营中得到了十万支箭。核心要点·探究学习问题设计:1.诸葛亮“草船借箭”体现了超前思维的什么特征?提示:体现了超前思维的预测性。2.诸葛亮是如何提高超前思维预测推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提示:①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诸葛亮熟知长江流域的气候特点,通过仔细观察天气变化,把握其变化趋势,从而预知三日后必有大雾。②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诸葛亮在接受周瑜的造箭命令之后,便着手准备草人和船只等,使借箭的预想能够如期实现。|认|知|生|成| 正确理解超前思维的特征一、微点澄清判断(1)合理的想象是超前思维的表现。( )提示: “先知先觉”是超前思维的表现。(2)相对于事物的现状而言,超前思维的结果具有“可验证”的特征。( )提示:相对于事物的现状而言,超前思维的结果具有“事先得知”的特征。即时训练·质量评价××(3)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预测性和确定性。( )提示: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预测性和不确定性。(4)要提高超前思维预测推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人们充分发挥想象。( )提示:要提高超前思维预测推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人们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二、教材资源发掘1.(教材P113“探究与分享”改编题)刘备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分析了天下形势后,给刘备提出建议,预言了未来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在刘备尚不能立足时,诸葛亮却说他可以“三分天下有其一”。这体现了( )A.发散思维可以提供新思路B.超前思维可以预测未来C.“先知先觉”是联想思维的表现D.联想思维具有勇于质疑的品质√解析:诸葛亮“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说法,体现了超前思维可以预测未来,B正确,A不符合题意。“先知先觉”是超前思维的表现,C错误。超前意识具有勇于质疑的品质,D错误。2.(教材P114“相关链接2”改编题)中医讲究“治未病”,病要在未得时医治,等病症显现出来再治疗已经晚了一步。从思维方式角度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人们要增强超前意识,运用超前智慧处理问题②人们要有先知先觉的意识,反对后知后觉③人们不要满足于现状,摒弃现有的一切认识 ④人们要增强忧患意识,要患得患失地看问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说明人们要增强超前意识,运用超前智慧处理问题,人们要有先知先觉的意识,反对后知后觉,①②正确。要坚持辩证否定,不能否定一切,③错误。“患得患失地看问题”是错误的,④不选。3.(教材P115“探究与分享”改编题)早在1987年,邓小平同志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党的十三大明确了这一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回顾邓小平同志当初的设想,他的思维方式( )A.具有探索性,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趋势B.具有预测性,“事先得知”的结果不能改变C.具有未来性,必须遵守预定时间而不能提前D.具有创造性,想前人不敢想的事√解析:邓小平同志的思维方式体现了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趋势,A正确。“事先得知”的结果是可以改变的,B错误。预定的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延后,C错误。实现现代化目标在党的十三大之前就已确立,D排除。4.(教材P115“相关链接”改编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力量大为削弱。在秋收起义后不久,有人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面对这种悲观的论调,毛泽东鲜明地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作了精辟的比喻:“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充满激情而形象的语言,揭示了深刻的革命哲理,包含了美好的理想信念,给人们以巨大的鼓舞。(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体现了超前思维的什么特征?(2)说说毛泽东为什么能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论调。答案示例:(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体现了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的特征。(2)毛泽东运用了思维的创造性,超越了事物发展的具体时间和空间,以及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在头脑中推想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所以毛泽东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论调。三、情境迁移应用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诗中描写了汉将李广凭直觉误将石头看作老虎,把箭射入石头的故事。这表明超前思维具有的特征是( )A.敏捷性 B.准确性C.总体性 D.预测性√解析:本题考查超前思维的特征。材料中李广误将石头看作老虎,体现了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的特征,故选D项。6.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当今社会,为了避免走弯路,我们的投资、交通、房市等诸多事情都需要预测。前瞻性的预测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可贵。要进行超前思维的前瞻性预测,我们应该( )①发挥思维的能动性,创造事物发展的趋势 ②立足实践活动,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 ③创造有利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 ④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确保人们的预测科学无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客观的,人们可以预测可能的趋势,但不能创造事物发展的趋势,①错误;④中“确保”一词绝对化,排除该项。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7.2023年9月20日,《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同意。根据该规划,以“山清水秀、城乡融合、陆海统筹、区域协调、安全永续的美丽国土”为发展愿景,山东将构建“一群双核、两屏三带、三区九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由此可见,该规划( )①具有前瞻性,能确保发展愿景的实现②属于科学布局,能够精准预测发展趋势③把握了内在矛盾,能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④需要人们付诸实践以实现预期效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以“山清水秀、城乡融合、陆海统筹、区域协调、安全永续的美丽国土”为发展愿景,山东将构建“一群双核、两屏三带、三区九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说明该规划运用了超前思维,把握了内在矛盾,对山东发展进行了科学布局,能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③正确。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事物的发展情况不一定完全按照人们事先预测的方式展开,需要人们将理论付诸实践以实现预期效果,④正确。“确保”和“精准预测”的说法过于绝对,①②排除。故本题选D。框题逐解(二)——超前思维的方法与意义NO.21.超前思维的方法(1)矛盾分析方法主干知识·自主落实依据 任何事物、任何时候都存在矛盾,事物的内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___________,并决定事物发展的________意义 矛盾分析方法是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方法。把握了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才能对事物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_____________内在动力方向预见微点拨图示理解矛盾分析方法 (2)推理和想象的方法依据 超前思维是依据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_________。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就需要运用__________的方法原因 由于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难以由其过去和现在的状况必然地推知其未来,所以需要运用________等思维方法弥补其前提条件的不足预测推理想象(3)注重调查研究原因 超前思维建立在对事物___________的把握之上,而把握事物的发展情况离不开调查研究意义 调查是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研究是对调查得到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以便认识事物的________和规律。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我们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发展情况本质(4)科学的思维方法:超前思维要以事物发展的状况为根据,是根据事物发展的__________进行预测的。要提高超前思维的正确性,需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可能性2.超前思维的意义(1)哲学角度的意义内容 超前思维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也有助于人们___________、防患于未然,成功地改造世界原因 超前思维能使人们通过___________思考,把握事物发展状态,帮助人们规划和调整思路,从而进行正确的决策,抓住有利的发展机遇趋利避害前瞻性(2)现实生活角度的意义:培养超前意识,提高超前思维水平,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有利于我们规划____________的方案(个人),有利于企业开发供给侧的产品和市场(企业),有利于社会绘制更为______________的服务蓝图(社会),有利于国家和民族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_____________,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国家)。成长成才全面合理整体谋划微点拨意识的能动作用与超前思维的关系|议|题|探|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要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要把握好当前和长远关系,放眼长远认真研究,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核心要点·探究学习问题设计:1.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如何体现超前思维方法的?提示:①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统筹发展和安全、当前与长远的关系。②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③注重调查研究,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④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超前思维的正确性,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运用超前思维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何意义?提示:运用超前思维有助于我们能动地认识黄河治理的本质和规律,也有助于我们趋利避害、防患于未然,科学合理地设计黄河治理的规划与蓝图,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认|知|生|成| 提高超前思维的科学性和准确性(1)超前思维既包含对历史和现实的综合分析,也包含对未来的思考和预见,具有探索性、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超前思维不同于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超前思维要以事物的发展状况为依据,根据事物的发展可能性进行预测。(2)要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坚持从事物发展实际出发,综合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高超前思维的正确性,创造有利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一、微点澄清判断(1)事物的内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并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2)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就需要运用想象的方法。( )提示: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就需要运用推理的方法。即时训练·质量评价√×(3)超前思维只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所应有的思维方式。( )提示:超前思维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也有助于人们成功地改造世界。(4)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我们就能规划成长成才的方案。( )提示: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有利于我们规划成长成才的方案。××二、教材资源发掘1.(教材P116“探究与分享”改编题)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内外对中国抗战的前途议论纷纷,毛泽东依据对中日基本矛盾特点的科学分析,拨开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的迷雾,并预言: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的;抗日战争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毛泽东的这一科学预见为中国人民绘制了一幅夺取抗战胜利的导航图,指导中国人民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国主义。从这一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矛盾分析方法是超前思维的重要方法 ②超前思维能够左右事物发展的进程和方向③超前思维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就能对事物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预测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体现了超前思维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超前思维有助于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①③正确。②夸大了超前思维的作用,排除。把握了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才能对事物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见,④错误。2.(教材P117“相关链接1”改编题)随着现代决策的科学化,对具体事件的预测往往采用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定性预测是对事物发展状况的直观估计和评价;定量预测是使用因素变量、统计数据,运用数学方法,构建数学模型,借以揭示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用于预测和推测事件的未来发展情况。由此可见( )①超前思维方法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②超前思维方法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就需要运用推理的方法 ③想象思维方式需要被弥补 ④事物发展的原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表明超前思维方法是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就需要运用推理的方法,①②正确。运用想象等思维方法弥补超前思维前提条件的不足,③错误。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④错误。3.(教材P117“相关链接2”改编题)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他在浙江工作时就曾指出:“要解决矛盾和问题,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深入调查研究。省委作出的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决策部署,都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调查研究多了,情况了然于胸,才能够找出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作出正确决策。”对超前思维的调查研究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是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B.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C.研究是对调查材料进行分析和综合D.调查研究要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解析:超前思维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要求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调查研究与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没有必然的关系,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4.(教材P118“相关链接”改编题)我们党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将我国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发展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性安排说明( )①超前思维指向的未来存在多向变化的可能性 ②超前思维要以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为根据 ③超前思维有利于国家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 ④把握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才能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趋势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解析:材料未体现超前思维指向的未来存在多向变化的可能性,①排除。材料说明超前思维要以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为根据,超前思维有利于国家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②③正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才能构想事物发展的可能趋势,④错误。三、情境迁移应用5.毛泽东说:做好了一切准备,即使发生最困难的情况,也不会离原来的估计相差太远,这不是很好吗?所以,根本的就是这两条:一是争取最有利的局面;二是准备应付最坏的情况。这表明( )①超前思维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 ②超前思维要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 ③超前思维要注重调查研究 ④超前思维要以事物发展的状况为根据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争取最有利的局面”“准备应付最坏的情况”坚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运用了矛盾分析方法,①符合题意;这两条方法是根据现实情况作出的判断,是把握了事物发展的状况才得出的合理结论,④符合题意。②③与题意不符,不选。6.2023年12月31日,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强调坚持需求牵引、注重实效,试点先行、重点突破,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开放融合、安全有序等4方面基本原则,明确了到2026年底的工作目标。材料表明( )①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事物的内在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②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帮助人们科学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③未来存在多向变化的可能性,需要运用推理来弥补其不足 ④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思考,人们可进行科学的整体谋划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没有体现事物的内在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①不符合题意。《行动计划》强调了4方面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到2026年底的工作目标。这体现了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帮助人们科学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②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超前思维的不确定性,③不符合题意。《行动计划》明确了到2026年底的工作目标,体现了利用超前思维的前瞻性思考,人们可进行科学的整体谋划,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为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两会期间,围绕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人大代表纷纷建言献策。代 表 甲 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多样化的消费选择,但也存在着“里程焦虑”问题。从目前电池技术发展上看,固态电池是解决的重要方向。通过固态电解质替代传统电解液,可以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低温性能和充电速度,有利于解决关于续航里程的相关问题代 表 乙 目前,我国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存、运输、加注等技术和工艺。要实现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需加快基础材料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通过扩大应用领域和市场规模,加快氢能产业技术迭代速度,构建低成本氢能供应体系结合材料,分析甲、乙两位人大代表是如何运用超前思维助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答案示例: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预测性。两位人大代表是在调查研究新能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及推理、想象等思维方式,从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氢能产业等方面对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科学的预测及探索,并提出科学建议,充分发挥超前思维的前瞻性功能,助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课时跟踪检测NO.3一、选择题1.(2023·广东东莞市高三期末)我国古代思想家非常重视思维方法的运用。孟子说:“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下列对“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②“后知后觉”表明思维能够确定认识对象的状态③“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相互独立,无法关联④“先知先觉”是超前思维的表现,具有超前意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34567891011121314√6789101112131412345解析:“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先知先觉”是超前思维的表现,具有超前意识,①④正确。“后知后觉”表明思维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并不能体现思维能够确定认识对象的状态,②不选。“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是对同一事物认识的敏感度不同,并不是无法关联,③不选。2.(2024·湖北十堰市调研)多重宇宙是一个理论上的无限个或有限个可能的宇宙的集合,包括了一切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事物:所有的空间、时间、物质、能量以及描述它们的物理定律和物理常数。在关于多重宇宙的理论预测中,“泡沫”宇宙观点认为多重宇宙与暴胀宇宙学有关,即在大爆炸后的极小时刻,宇宙迅速呈指数级膨胀,这种膨胀可能会一遍又一遍地发生,甚至可能会无限地发生,从而形成一系列的“泡沫”宇宙。人们对多重宇宙的猜想表明( )15678910111213142341567891011121314234①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和预测性 ②坚持运用辩证否定的方法认识事物 ③创新思维需要多路探索 ④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形成抽象理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567891011121314234解析:多重宇宙包括了一切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事物,人们对多重宇宙的猜想表明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和预测性,①符合题意。“泡沫”宇宙观点认为多重宇宙与暴胀宇宙学有关,这表明人们对多重宇宙的猜想运用了辩证否定的方法,②符合题意。题干体现了创新思维,但不涉及创新思维需要多路探索,③不符合题意。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服务于实践,而不是形成抽象理性,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3.战略作为谋略,虽然离不开总结经验教训,但不是事后诸葛亮,而是事前诸葛亮。只有对将要发生的事态有充分的预计和科学的判断,并作出能出其不意、克敌制胜的决策,才能称之为谋略。所以,前瞻性、预见性是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要求,即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具有远见卓识的动态思维。这说明( )①“先知先觉”是超前思维的表现 ②尊重规律、循规蹈矩是超前意识的基本品质③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 ④能动性是超前思维区别于常规思维的特点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567891011121314234√1567891011121314234解析:战略作为谋略是事前诸葛亮,前瞻性、预见性是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要求,即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具有远见卓识的动态思维。这说明“先知先觉”是超前思维的表现,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预测性和不确定性,①③入选。善于反思、勇于质疑是超前意识的基本品质,②不选。能动性是超前思维和常规思维的共同点,④不选。故本题选C。4.毛泽东同志说:“所谓预见,不是指某种东西已经大量地普遍地在世界上出现了,在眼前出现了,这时才预见;而常常是要求看得更远,就是说在地平线上刚冒出来一点的时候,刚露出一点头的时候,还是小量的不普遍的时候,就能看见,就能看到它的将来的普遍意义。”这说明毛泽东同志具有(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C.超前思维 D.逆向思维1567891011121314234√1567891011121314234解析:“已经大量地普遍地在世界上出现了”的东西是现实的东西,“刚露出一点头”和“小量”的东西的“将来的普遍意义”则是可能性的东西,是事物未来发展的可能的趋势和方向,以及这种可能性的趋势和方向对于认识或思维主体的价值意义。由此可知,毛泽东同志的思维属于超前思维,本题选C。A、B、D均与题意无关。5.基于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对未来发展态势的科学预测,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十四五”规划对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做出了科学规划,这属于超前思维。下列关于超前思维说法正确的是( )①超前思维能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②超前思维的结论仍需要接受实践检验③超前思维需要以掌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为前提④官方预测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所以是超前思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67891011121314234√1567891011121314234解析:超前思维需要以掌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为前提,其结论正确与否仍需要接受实践检验,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超前思维作为意识并不能起决定作用,①错误。实践是检验科学预测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错误。6.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这说明( )A.先知先觉是一种可贵的品质B.善于反思、勇于质疑是超前意识的基本品质C.提出问题就能解决问题D.疑问和惊奇是超前思维的来源1567891011121314234√解析:A与该名言的关系不直接,不选。C表述绝对,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不选。D错误,超前思维的来源应该是实践。15678910111213142347.最聪明的人总能在事情或者说危险的事情发生之前,通过对眼下形势的分析得出未来即将发生什么事,从而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以避开风险。这体现的道理有( )①人们可以利用思维的间接性预测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 ②只有最聪明的人,才能根据事物发展的状况对事物作出前瞻性判断 ③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超前思维可以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决策 ④相对于事物的现状而言,超前思维的结果具有“事先得知”的特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67891011121314234√1567891011121314234解析:通过对眼下形势的分析,预测未来即将发生的事,从而作出有利的决策以规避风险,这体现了人们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超前思维以作出正确的决策,同时体现了超前思维的结果具有“事先得知”的特征,③④符合题意。超前思维正是利用思维的创造性,在头脑中推想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而不是利用所谓的思维的间接性,①错误。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本题选D。15678910111213142348.“灰犀牛”一般是指那些经常被提示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的大概率风险事件。这类事件背后的问题,单独看来并不足以构成实质性威胁,但众多小问题相互叠加,危险系数便会陡然上升,积累至临界点,就会引爆灾难。这启示我们要( )①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②见微知著,做好前瞻性谋划 ③未雨绸缪,促成事物质变 ④扬长避短,化解系统风险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1567891011121314234解析:“灰犀牛”事件启示我们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见微知著,做好前瞻性谋划,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不符。本题选B。9.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要提高超前思维预测推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人们( )①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 ②立足人民需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③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 ④勇往直前,不理会各种各样的不可预料的因素的影响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1567891011121314234√1567891011121314234解析:要提高超前思维预测推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人们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①③正确。应立足实践,②不选。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有正确与错误、深刻与肤浅之分,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可预料的因素的影响,事物发展的具体状况不一定完全按照人们事先预测的方式展开,所以要充分重视各种不可预料的因素,④排除。156789101112131423410.(2024·辽宁大连市双基测试)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阅读书籍的方式从单纯的视觉阅读到视听结合阅读,阅读的介质从较为单一的纸质媒介到多元媒介,并且阅读目的多样化、阅读时间碎片化,传统书店的经营遇到诸多困难。下列有助于传统书店走出困境的是( )①运用逆向思维,与网络技术融合发展②运用发散思维,走差异化的发展路径③运用聚合思维,满足多样化的阅读需求④运用超前思维,调整战略,紧跟行业发展趋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67891011121314234解析:传统书店的经营遇到诸多困难,要寻找多种不同途径来解决困境,因此要运用发散思维,走差异化的发展路径,运用超前思维,调整战略,紧跟行业发展趋势,②④正确。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材料并没有涉及逆向思维,①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运用发散思维,而不是聚合思维,③排除。156789101112131423411.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这启示我们( )①要有超前处理问题的意识②要培养超前思维,防患于未然③要创造条件,改变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规律④要立足实践,充分认识事物的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启示我们要培养超前思维,要有超前处理问题的意识,防患于未然,①②正确。规律是客观的,“改变”规律的说法错误,③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思维的能动性,而不是认识规律,④不符合题意。本题选A。1567891011121314234156789101112131423412.(2024·山东省质量联合检测)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尚未结束,毛泽东就指导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对敌实施战略进攻。不等完全粉碎敌人的战略进攻,不等我军在数量和武器装备上占绝对优势,就实行对后方的跃进式战略进攻,这一作战指导上的逆向思维决策,彻底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防御部署,拉开了我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大大缩短了解放战争进程。毛泽东的跃进式战略进攻( )1567891011121314234①体现了突破常规的思维是反向思维 ②对战争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和预见 ③是通过前瞻性思考,把握了战争的发展状态 ④说明运用想象思维就可以弥补不利条件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567891011121314234解析:突破常规的思维指的是打破常规,进行创新性思维,它不一定是反向思维,①错误。跃进式战略进攻充分运用超前思维,通过前瞻性思考,把握了战争的发展状态,对战争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和预见,②③符合题意。“运用想象思维就可以弥补不利条件”的说法过于绝对,④排除。本题选C。13.(2024·甘肃省高三期末联考)2023年5月18日,在天津拉开帷幕的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千余位院士专家与企业家一起,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产生的深远影响,用碰撞的智慧描绘出未来图景。上述材料说明( )①信息交合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 ②发散思维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事物 ③超前思维可以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④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多向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67891011121314234√1567891011121314234解析: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①说法错误。千余位院士专家与企业家共同探讨,用碰撞的智慧描绘出未来图景,这说明发散思维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事物,②符合题意。探讨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安全隐患,体现了超前思维可以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③符合题意。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567891011121314234二、非选择题14.(2024·河南开封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正以一种新的生产力形式,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我国也存在着算力资源配置不均衡,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挑战与难题,因此我国大力推进算力一体化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算力产业,通过深入基层调研,陆续出台多项政策,统筹谋划,强化技术攻关,提倡数据共享开放,加强人才培育,助推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2月,我国“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出13项具体举措。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15678910111213142341567891011121314234结合材料,运用“超前思维的方法”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推进算力一体化战略的。解析:关键词①:算力正以一种新的生产力形式……因此我国大力推进算力一体化战略→可联系超前思维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关键词②:我国高度重视算力产业……助推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可联系超前思维要注重调查研究。关键词③:2023年12月……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可联系超前思维要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1567891011121314234答案示例:①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结合我国实际从正反两个角度分析我国算力发展现状,明确算力一体化的发展方向。②注重调查研究。我国深入基层调研,结合实际,出台多项举措,助推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③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我国以事物发展的状况为根据,科学制定算力产业规划,要求采取多方面的具体举措。课时跟踪检测(二十)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一、选择题1.(2023·广东东莞市高三期末)我国古代思想家非常重视思维方法的运用。孟子说:“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下列对“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②“后知后觉”表明思维能够确定认识对象的状态 ③“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相互独立,无法关联 ④“先知先觉”是超前思维的表现,具有超前意识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2024·湖北十堰市调研)多重宇宙是一个理论上的无限个或有限个可能的宇宙的集合,包括了一切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事物:所有的空间、时间、物质、能量以及描述它们的物理定律和物理常数。在关于多重宇宙的理论预测中,“泡沫”宇宙观点认为多重宇宙与暴胀宇宙学有关,即在大爆炸后的极小时刻,宇宙迅速呈指数级膨胀,这种膨胀可能会一遍又一遍地发生,甚至可能会无限地发生,从而形成一系列的“泡沫”宇宙。人们对多重宇宙的猜想表明( )①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和预测性 ②坚持运用辩证否定的方法认识事物 ③创新思维需要多路探索 ④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形成抽象理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战略作为谋略,虽然离不开总结经验教训,但不是事后诸葛亮,而是事前诸葛亮。只有对将要发生的事态有充分的预计和科学的判断,并作出能出其不意、克敌制胜的决策,才能称之为谋略。所以,前瞻性、预见性是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要求,即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具有远见卓识的动态思维。这说明( )①“先知先觉”是超前思维的表现 ②尊重规律、循规蹈矩是超前意识的基本品质 ③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 ④能动性是超前思维区别于常规思维的特点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4.毛泽东同志说:“所谓预见,不是指某种东西已经大量地普遍地在世界上出现了,在眼前出现了,这时才预见;而常常是要求看得更远,就是说在地平线上刚冒出来一点的时候,刚露出一点头的时候,还是小量的不普遍的时候,就能看见,就能看到它的将来的普遍意义。”这说明毛泽东同志具有(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C.超前思维 D.逆向思维5.基于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对未来发展态势的科学预测,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十四五”规划对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做出了科学规划,这属于超前思维。下列关于超前思维说法正确的是( )①超前思维能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 ②超前思维的结论仍需要接受实践检验 ③超前思维需要以掌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为前提 ④官方预测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所以是超前思维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6.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这说明( )A.先知先觉是一种可贵的品质B.善于反思、勇于质疑是超前意识的基本品质C.提出问题就能解决问题D.疑问和惊奇是超前思维的来源7.最聪明的人总能在事情或者说危险的事情发生之前,通过对眼下形势的分析得出未来即将发生什么事,从而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以避开风险。这体现的道理有( )①人们可以利用思维的间接性预测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 ②只有最聪明的人,才能根据事物发展的状况对事物作出前瞻性判断 ③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超前思维可以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决策 ④相对于事物的现状而言,超前思维的结果具有“事先得知”的特征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8.“灰犀牛”一般是指那些经常被提示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的大概率风险事件。这类事件背后的问题,单独看来并不足以构成实质性威胁,但众多小问题相互叠加,危险系数便会陡然上升,积累至临界点,就会引爆灾难。这启示我们要( )①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②见微知著,做好前瞻性谋划 ③未雨绸缪,促成事物质变 ④扬长避短,化解系统风险A.①③ B.①②C.②④ D.③④9.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要提高超前思维预测推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人们( )①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 ②立足人民需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③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 ④勇往直前,不理会各种各样的不可预料的因素的影响A.①③ B.①②C.②④ D.③④10.(2024·辽宁大连市双基测试)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阅读书籍的方式从单纯的视觉阅读到视听结合阅读,阅读的介质从较为单一的纸质媒介到多元媒介,并且阅读目的多样化、阅读时间碎片化,传统书店的经营遇到诸多困难。下列有助于传统书店走出困境的是( )①运用逆向思维,与网络技术融合发展②运用发散思维,走差异化的发展路径③运用聚合思维,满足多样化的阅读需求④运用超前思维,调整战略,紧跟行业发展趋势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1.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取得成绩的时候,越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这启示我们( )①要有超前处理问题的意识②要培养超前思维,防患于未然③要创造条件,改变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规律④要立足实践,充分认识事物的规律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12.(2024·山东省质量联合检测)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尚未结束,毛泽东就指导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对敌实施战略进攻。不等完全粉碎敌人的战略进攻,不等我军在数量和武器装备上占绝对优势,就实行对后方的跃进式战略进攻,这一作战指导上的逆向思维决策,彻底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防御部署,拉开了我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大大缩短了解放战争进程。毛泽东的跃进式战略进攻( )①体现了突破常规的思维是反向思维 ②对战争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和预见 ③是通过前瞻性思考,把握了战争的发展状态 ④说明运用想象思维就可以弥补不利条件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3.(2024·甘肃省高三期末联考)2023年5月18日,在天津拉开帷幕的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千余位院士专家与企业家一起,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产生的深远影响,用碰撞的智慧描绘出未来图景。上述材料说明( )①信息交合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 ②发散思维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事物 ③超前思维可以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④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多向性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14.(2024·河南开封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正以一种新的生产力形式,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我国也存在着算力资源配置不均衡,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挑战与难题,因此我国大力推进算力一体化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算力产业,通过深入基层调研,陆续出台多项政策,统筹谋划,强化技术攻关,提倡数据共享开放,加强人才培育,助推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2月,我国“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出13项具体举措。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结合材料,运用“超前思维的方法”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推进算力一体化战略的。课时跟踪检测(二十)1.选B “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形式,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先知先觉”是超前思维的表现,具有超前意识,①④正确。“后知后觉”表明思维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并不能体现思维能够确定认识对象的状态,②不选。“先知先觉”和“后知后觉”是对同一事物认识的敏感度不同,并不是无法关联,③不选。2.选A 多重宇宙包括了一切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事物,人们对多重宇宙的猜想表明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和预测性,①符合题意。“泡沫”宇宙观点认为多重宇宙与暴胀宇宙学有关,这表明人们对多重宇宙的猜想运用了辩证否定的方法,②符合题意。题干体现了创新思维,但不涉及创新思维需要多路探索,③不符合题意。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服务于实践,而不是形成抽象理性,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3.选C 战略作为谋略是事前诸葛亮,前瞻性、预见性是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要求,即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具有远见卓识的动态思维。这说明“先知先觉”是超前思维的表现,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预测性和不确定性,①③入选。善于反思、勇于质疑是超前意识的基本品质,②不选。能动性是超前思维和常规思维的共同点,④不选。故本题选C。4.选C “已经大量地普遍地在世界上出现了”的东西是现实的东西,“刚露出一点头”和“小量”的东西的“将来的普遍意义”则是可能性的东西,是事物未来发展的可能的趋势和方向,以及这种可能性的趋势和方向对于认识或思维主体的价值意义。由此可知,毛泽东同志的思维属于超前思维,本题选C。A、B、D均与题意无关。5.选C 超前思维需要以掌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为前提,其结论正确与否仍需要接受实践检验,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超前思维作为意识并不能起决定作用,①错误。实践是检验科学预测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错误。6.选B A与该名言的关系不直接,不选。C表述绝对,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不选。D错误,超前思维的来源应该是实践。7.选D 通过对眼下形势的分析,预测未来即将发生的事,从而作出有利的决策以规避风险,这体现了人们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超前思维以作出正确的决策,同时体现了超前思维的结果具有“事先得知”的特征,③④符合题意。超前思维正是利用思维的创造性,在头脑中推想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而不是利用所谓的思维的间接性,①错误。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本题选 D。8.选B “灰犀牛”事件启示我们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见微知著,做好前瞻性谋划,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不符。本题选B。9.选A 要提高超前思维预测推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人们立足实践活动,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创造有利的条件,促使事物向有利于人们预测的方向发展,①③正确。应立足实践,②不选。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有正确与错误、深刻与肤浅之分,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不可预料的因素的影响,事物发展的具体状况不一定完全按照人们事先预测的方式展开,所以要充分重视各种不可预料的因素,④排除。10.选C 传统书店的经营遇到诸多困难,要寻找多种不同途径来解决困境,因此要运用发散思维,走差异化的发展路径,运用超前思维,调整战略,紧跟行业发展趋势,②④正确。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材料并没有涉及逆向思维,①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运用发散思维,而不是聚合思维,③排除。11.选A 材料启示我们要培养超前思维,要有超前处理问题的意识,防患于未然,①②正确。规律是客观的,“改变”规律的说法错误,③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思维的能动性,而不是认识规律,④不符合题意。本题选A。12.选C 突破常规的思维指的是打破常规,进行创新性思维,它不一定是反向思维,①错误。跃进式战略进攻充分运用超前思维,通过前瞻性思考,把握了战争的发展状态,对战争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和预见,②③符合题意。“运用想象思维就可以弥补不利条件”的说法过于绝对,④排除。本题选C。13.选B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①说法错误。千余位院士专家与企业家共同探讨,用碰撞的智慧描绘出未来图景,这说明发散思维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事物,②符合题意。探讨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安全隐患,体现了超前思维可以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③符合题意。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4.解析:关键词①:算力正以一种新的生产力形式……因此我国大力推进算力一体化战略→可联系超前思维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关键词②:我国高度重视算力产业……助推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可联系超前思维要注重调查研究。关键词③:2023年12月……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可联系超前思维要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答案示例:①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结合我国实际从正反两个角度分析我国算力发展现状,明确算力一体化的发展方向。②注重调查研究。我国深入基层调研,结合实际,出台多项举措,助推算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③运用推理和想象的方法。我国以事物发展的状况为根据,科学制定算力产业规划,要求采取多方面的具体举措。4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单 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docx 第四单元 第十三课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pptx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 创新思维要力求超前.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