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课内容 课标要求 本课首先引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揭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讲述国家的基本要素、性质、本质,介绍国体与政体的含义、关系及影响因素;其次,介绍世界上现代国家的主要政权组织形式,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等等;最后,阐明政党和利益集团在不同国家中的目标与实现目标的路径,讲述政党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区别 了解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揭示国家的本质,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第一框 国家是什么理清主干知识(一)国家的本质1.国家的产生及基本要素产生 国家是一种 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是 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基本 要素 包括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它们是国家得以 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 |微|点|拨| 图示理解国家的产生 2.国家的性质(1)含义: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 本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2)决定因素: 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3.国家的本质(1)国家的本质: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 。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 专政区 别 含义 在 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 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范围 统治阶级内部 被统治阶级联系 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凡实行 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4.国家的职能(1)国家的根本职能是 职能,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是国家行使政治统治职能必不可少的工具。 (2)国家还具有 职能,包括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兴建和维护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等等。 |微|点|拨| 图示厘清国家本质、国体与国家根本职能5.国家的类型(1)类型:当今世界主要有 和 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国家。 (2)我国的国家性质①内容:我国是 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绝大多数人对 实行专政;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 、 、 的民主。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二)认识国体与政体1.国体与政体(1)国体:即 ,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政体:即 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4)影响政体的因素①决定因素: 。 ②其他因素: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微|点|拨| 图示理解国体与政体 2.代议制含义 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 的制度 必要性 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重要性 代议制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 的共同特征 释解核心要点[议题材料] 材料一:2025年1月24日,菲律宾3003号和3004号船未经中国政府允许,侵闯中国南沙群岛铁线礁附近海域,企图非法登礁并进行砂样采集。中国海警船依法对菲船拦阻管制、警告驱离。中国对包括铁线礁在内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海警将依法在中国管辖海域持续开展维权执法活动,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材料二:异中有同,殊途同归。英法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但二者的政权组织形式却不同。英国形成比封建势力更强大的力量,法国总体上是一个封建农业国;英国政治传统比较保守、善于妥协,法国形成了激进的革命政治文化。法国经过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政体;而英国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妥协,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保留了君主和主要由贵族组成的议会上院。 [问题探究] 1.针对菲律宾船只非法侵闯铁线礁,我国果断执法,这是我国在行使什么职能 2.谈一谈你对菲律宾这一做法的认识。3.请运用“国体与政体”的相关知识对英法两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加以简要分析。|认|知|生|成| 辩证地看待国体与政体国体 政体反映 问题 说的是“谁掌握政权”的问题,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 说的是“如何掌握政权”的问题,它规定了国家的管理形式(代议制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国体决定 政体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取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有相 对独立性 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化,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变化(纵向变化)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体是完全一样的。除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横向差异)回眸析材料:材料中“英法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均为资本主义的国家管理形式,为资产阶级服务,国体决定政体;“封建势力”“政治传统”的差异→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相同的国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即时训练评价一、微点澄清判断(1)从本质上讲,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 )(2)民主的实质是在全体公民中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 ( )(3)古今中外,无论是专制国家,还是民主制国家,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 )(4)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一定相同。 ( )(5)一个国家的政体一旦形成就永远不变。 ( )(6)代议制的本质是直接民主。 ( )二、教材资源发掘1.(教材P2“探究与分享”改编题)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①一个国家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②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先有国家后有阶级③国家是为了维护社会成员的利益而产生的④国家的本质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教材P3“探究与分享”改编题)中国近代学者梁启超说:“夫国也者,何物也 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该观点 ( )①揭示了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 ②忽视了国家的阶级本质属性 ③阐述了国家产生的深刻根源 ④肯定了国家存在的根本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教材P5“探究与分享”改编题)中国古代有所谓“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还有所谓“体察民情、广开言路”的明君作风;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往往有“民有”“民治”“民享”的规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国家制度的民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 ②剥削阶级国家实行专制政体,现代国家都采用民主政体 ③所有国家,既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④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4.(教材P6“探究与分享”改编题)所谓国体决定政体,意味着有什么样的国体,就有什么样的政体。所以,只能有一种政体适合特定的国体。上述观点 ( )①看到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具有合理性②看到了历史渊源、发展程度等是影响国体的因素 ③没有看到一定的国体服务于一定的政体 ④没有看到政体的相对独立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三、情境迁移应用5.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这说明 ( )①国家的根本职能是社会管理职能 ②国家的本质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服务于统治阶级 ④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在探究“国家的本质”时,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搜集到以下观点: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国家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二者体现国家性质 ②民主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统治阶级的民主 ③我国的民主是全民的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 ④我国民主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大多数人的民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强调了事物的差异性。从政治制度上看,各国有各国的国情,各国有各国的体制,应尊重主权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正当权利。以“推进民主”为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不可接受。这说明 ( )①各国发展道路不同,难以借鉴其他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 ②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 ③一国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国体变化而发生根本变化④各国人民有权选择符合国情的民主形式,作为内政不应被干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第一框 国家是什么理清主干知识 (一)1.历史 阶级矛盾 存在和发展 主权 2.(1)阶级 (2)统治阶级 3.(1)专政 (2)统治阶级 民主制度4.(1)政治统治 (2)社会管理 5.(1)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2)①人民民主专政 ②极少数敌对分子 全过程人民民主 最广泛 最真实 最管用(二)1.(1)国家性质 (2)国家政权 (4)①国体 2.国家权力 民主政体释解核心要点1.提示:对内是在行使国家职能的政治统治职能。对外行使保卫领土主权的职能,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2.提示:菲律宾船只非法侵闯铁线礁,侵犯了我国领土主权。铁线礁位于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土。领土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领土是主权国家存在和发展所处的地域,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之一,离开领土,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主权国家的统一主要表现为领土的完整和不可分割。中国将坚决采取行动,维护自己的权益与利益,捍卫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3.提示:①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英法两国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决定了两国政体实质上都服务于资产阶级政权。②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相同的国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英法两国政体的差异与两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同的历史背景、阶级力量对比和政治传统有密切关系。即时训练评价一、(1)提示:× 从产生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2)提示:× 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因此,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3)提示:× 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在专制国家,专制与民主相对立。(4)提示:× 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体是完全一样的。(5)提示:× 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化,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变化。(6)提示:× 代议制的本质是间接民主,不是直接民主。二、1.选B “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表明一个国家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①正确。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先有阶级后有国家,而不是先有国家后有阶级,②错误。“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这说明国家不是为了维护社会成员的利益而产生的,而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③错误。从恩格斯的论述中可以明确看出,国家是统治阶级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国家的本质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④正确。2.选A 梁启超这段话揭示了领土、人口、主权等是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①正确。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这说明该观点忽视了国家的阶级本质属性,②正确。梁启超的话中并没有深入探讨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只是描述了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③排除。梁启超这段话揭示了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不是肯定了国家存在的根本条件,④错误。3.选A 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大都实行专制政体,而现代国家大都采用民主政体,②错误;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③错误。4.选B “有什么样的国体,就有什么样的政体”说明该观点看到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具有合理性,①正确。该观点片面强调国体是影响政体的唯一因素,没有看到或刻意否定历史渊源、发展程度等影响政体的其他因素,②排除。国体决定政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③错误。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但该观点没有看到这一点,犯了形而上学错误,④正确。三、5.选D 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而不是社会管理职能,①排除。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②排除。国家作为缓和阶级冲突的力量,实际上是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民主也往往服务于统治阶级,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③正确。材料说明国家是为了缓和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当社会陷入不可调和的阶级对立面时,国家作为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出现,这充分说明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④正确。6.选C 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实行专制制度的国家,只有专制独裁统治,没有民主,①说法错误。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统治阶级的民主,②符合题意。我国的民主是人民的民主,而不是全民的民主,③说法错误。我国的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体现了我国民主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大多数人的民主,④符合题意。7.选D 各国发展道路虽然不同,但也可以借鉴其他优秀政治文明发展成果,①排除。材料没有强调政体随着国体变化而发生根本变化,③排除。8 / 8(共65张PPT)第一单元 各具特色的国家第一课 国体与政体本课内容 课标要求 本课首先引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揭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讲述国家的基本要素、性质、本质,介绍国体与政体的含义、关系及影响因素;其次,介绍世界上现代国家的主要政权组织形式,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议会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等等;最后,阐明政党和利益集团在不同国家中的目标与实现目标的路径,讲述政党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区别 了解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揭示国家的本质,理解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性第一框 国家是什么(一)国家的本质1.国家的产生及基本要素理清主干知识产生 国家是一种 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是 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基本 要素 包括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它们是国家得以 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_____历史阶级矛盾存在和发展主权|微|点|拨| 图示理解国家的产生2.国家的性质(1)含义: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 本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2)决定因素: 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3.国家的本质(1)国家的本质: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 。阶级统治阶级专政(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 专政区 别 含义 在 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 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范围 统治阶级内部 被统治阶级联系 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凡实行 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统治阶级民主制度4.国家的职能(1)国家的根本职能是 职能,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是国家行使政治统治职能必不可少的工具。(2)国家还具有 职能,包括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兴建和维护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等等。政治统治社会管理|微|点|拨| 图示厘清国家本质、国体与国家根本职能5.国家的类型(1)类型:当今世界主要有 和 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国家。(2)我国的国家性质①内容:我国是 的社会主义国家。②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绝大多数人对 实行专政;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 、 的民主。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人民民主专政极少数敌对分子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二)认识国体与政体1.国体与政体(1)国体:即 ,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2)政体:即 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国家性质国家政权(4)影响政体的因素①决定因素: 。②其他因素: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微|点|拨| 图示理解国体与政体国体2.代议制含义 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 的制度必要性 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重要性 代议制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 的共同特征国家权力民主政体释解核心要点[议题材料]材料一:2025年1月24日,菲律宾3003号和3004号船未经中国政府允许,侵闯中国南沙群岛铁线礁附近海域,企图非法登礁并进行砂样采集。中国海警船依法对菲船拦阻管制、警告驱离。中国对包括铁线礁在内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海警将依法在中国管辖海域持续开展维权执法活动,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材料二:异中有同,殊途同归。英法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但二者的政权组织形式却不同。英国形成比封建势力更强大的力量,法国总体上是一个封建农业国;英国政治传统比较保守、善于妥协,法国形成了激进的革命政治文化。法国经过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政体;而英国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妥协,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保留了君主和主要由贵族组成的议会上院。1.针对菲律宾船只非法侵闯铁线礁,我国果断执法,这是我国在行使什么职能 请在此输入标题问题探究提示:对内是在行使国家职能的政治统治职能。对外行使保卫领土主权的职能,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2.谈一谈你对菲律宾这一做法的认识。提示:菲律宾船只非法侵闯铁线礁,侵犯了我国领土主权。铁线礁位于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土。领土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领土是主权国家存在和发展所处的地域,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之一,离开领土,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主权国家的统一主要表现为领土的完整和不可分割。中国将坚决采取行动,维护自己的权益与利益,捍卫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3.请运用“国体与政体”的相关知识对英法两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加以简要分析。提示:①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英法两国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决定了两国政体实质上都服务于资产阶级政权。②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相同的国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英法两国政体的差异与两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同的历史背景、阶级力量对比和政治传统有密切关系。|认|知|生|成| 辩证地看待国体与政体 国体 政体反映 问题 说的是“谁掌握政权”的问题,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 说的是“如何掌握政权”的问题,它规定了国家的管理形式(代议制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辩证关系 国体 决定 政体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取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 辩证 关系 政体 有相 对独 立性 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化,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变化(纵向变化)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体是完全一样的。除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横向差异)图示 助解 续表回眸析材料:材料中“英法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均为资本主义的国家管理形式,为资产阶级服务,国体决定政体;“封建势力”“政治传统”的差异→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相同的国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一、微点澄清判断(1)从本质上讲,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即时训练评价提示:× 从产生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2)民主的实质是在全体公民中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 ( )提示:× 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因此,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3)古今中外,无论是专制国家,还是民主制国家,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 )提示:× 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在专制国家,专制与民主相对立。(4)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一定相同。 ( )提示:× 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体是完全一样的。(5)一个国家的政体一旦形成就永远不变。提示:× 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化,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变化。(6)代议制的本质是直接民主。 ( )提示:× 代议制的本质是间接民主,不是直接民主。二、教材资源发掘1.(教材P2“探究与分享”改编题)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①一个国家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②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先有国家后有阶级 ③国家是为了维护社会成员的利益而产生的 ④国家的本质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表明一个国家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①正确。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先有阶级后有国家,而不是先有国家后有阶级,②错误。“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这说明国家不是为了维护社会成员的利益而产生的,而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③错误。从恩格斯的论述中可以明确看出,国家是统治阶级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国家的本质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④正确。√2.(教材P3“探究与分享”改编题)中国近代学者梁启超说:“夫国也者,何物也 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该观点 ( )①揭示了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 ②忽视了国家的阶级本质属性 ③阐述了国家产生的深刻根源 ④肯定了国家存在的根本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梁启超这段话揭示了领土、人口、主权等是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①正确。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这说明该观点忽视了国家的阶级本质属性,②正确。梁启超的话中并没有深入探讨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只是描述了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③排除。梁启超这段话揭示了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不是肯定了国家存在的根本条件,④错误。√3.(教材P5“探究与分享”改编题)中国古代有所谓“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还有所谓“体察民情、广开言路”的明君作风;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往往有“民有”“民治”“民享”的规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国家制度的民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 ②剥削阶级国家实行专制政体,现代国家都采用民主政体 ③所有国家,既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④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解析: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大都实行专制政体,而现代国家大都采用民主政体,②错误;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③错误。4.(教材P6“探究与分享”改编题)所谓国体决定政体,意味着有什么样的国体,就有什么样的政体。所以,只能有一种政体适合特定的国体。上述观点 ( )①看到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具有合理性 ②看到了历史渊源、发展程度等是影响国体的因素 ③没有看到一定的国体服务于一定的政体 ④没有看到政体的相对独立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有什么样的国体,就有什么样的政体”说明该观点看到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具有合理性,①正确。该观点片面强调国体是影响政体的唯一因素,没有看到或刻意否定历史渊源、发展程度等影响政体的其他因素,②排除。国体决定政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③错误。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但该观点没有看到这一点,犯了形而上学错误,④正确。三、情境迁移应用5.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就是国家。”这说明( )①国家的根本职能是社会管理职能 ②国家的本质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服务于统治阶级 ④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而不是社会管理职能,①排除。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②排除。国家作为缓和阶级冲突的力量,实际上是在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民主也往往服务于统治阶级,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③正确。材料说明国家是为了缓和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当社会陷入不可调和的阶级对立面时,国家作为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出现,这充分说明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④正确。6.在探究“国家的本质”时,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搜集到以下观点:观点一:美国号称“民主的典范”,国家的政治、经济权力却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观点二:我国的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国家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二者体现国家性质②民主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统治阶级的民主③我国的民主是全民的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④我国民主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大多数人的民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实行专制制度的国家,只有专制独裁统治,没有民主,①说法错误。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统治阶级的民主,②符合题意。我国的民主是人民的民主,而不是全民的民主,③说法错误。我国的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这体现了我国民主具有独特的优势,是大多数人的民主,④符合题意。7.“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强调了事物的差异性。从政治制度上看,各国有各国的国情,各国有各国的体制,应尊重主权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正当权利。以“推进民主”为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不可接受。这说明 ( )①各国发展道路不同,难以借鉴其他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 ②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 ③一国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国体变化而发生根本变化 ④各国人民有权选择符合国情的民主形式,作为内政不应被干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各国发展道路虽然不同,但也可以借鉴其他优秀政治文明发展成果,①排除。材料没有强调政体随着国体变化而发生根本变化,③排除。√框题跟踪检测1一、选择题1.亚里士多德曾说,城邦是自然演化的产物,人类是自然趋向于城邦政治生活的动物。他认为,城邦自然发展过程的内在的动力在于人合群的天性,过城邦生活乃人的天性使然。城邦高于个人,个人依赖于城邦,人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安全等而自觉地发展形成了城邦国家。这一观点( )①认识到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揭示了国家的本质 ②看到了人口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③忽视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④承认了国家具有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4567891011121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高于个人,个人依赖于城邦,人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安全等而自觉地发展形成了城邦国家。这一观点没有认识到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也没有揭示国家的本质,①错误。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自然发展过程的内在的动力在于人合群的天性,过城邦生活乃人的天性使然。城邦高于个人,个人依赖于城邦,人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安全等而自觉地发展形成了城邦国家。这一观点看到了人口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忽视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国家具有政治统治职能,④不符合题意。2345678910111212.有观点认为:“国家是由于社会协作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一个中立性质的机构,它是不同阶层、不同利益、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调解者和协调者。国家的权力是建立在合法性或共识的基础上的,它是一种服务和保障的工具。国家的法律、道德、宗教等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和进步而制定的。”该观点 ( )①抹杀了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②看到了国家具有政治统治的职能 ③肯定了民主总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 ④认为国家的本质是社会契约的产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4567891011121解析: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国家是由于社会协作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一个中立性质的机构”,这种观点认为国家的本质是社会契约的产物,抹杀了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国家具有政治统治的职能,也没有涉及民主服务于统治阶级,②③不符合题意。23456789101112√13.(2025·辽宁大连检测)有一种观点认为:“一种教条一旦控制了国家机关,国家就会成为镇压的工具,并迅即建立恐怖统治。任何言论,只要是向无限权力挑战的,都必须予以镇压,还要扼住那持异议的言者和作者的脖子。”这种观点认为 ( )①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②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③阶级是国家存在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 ④国家都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24567891011121解析:“……国家就会成为镇压的工具……任何言论,只要是向无限权力挑战的,都必须予以镇压”,这种观点认为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①②符合题意。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国家存在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③说法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国家机器产生的作用,没有提到国家是怎样产生的,④不符合题意。3245678910111214.美国号称“民主的典范”,国家的政治、经济权力却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美国的选举与金钱的结盟使民主成了昂贵的政治游戏,从而使当选者与利益集团连接起来;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体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所有国家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的民主 ③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④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独特优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4567891011121解析: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而实行专制制度的国家,只有专制统治,没有民主,故①错误;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的民主,而不是全民的民主,故②错误。3245678910111215.(2025·湖北武汉期中)“阶级不可避免地要消失,正如它们从前不可避免地产生一样。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对恩格斯的这一论断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国家的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的性质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 ②国家是在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阶级的出现是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 ③阶级和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都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④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和国家都将退出历史舞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4567891011121解析:“阶级不可避免地要消失,正如它们从前不可避免地产生一样。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说明阶级和国家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历史现象,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和国家都将退出历史舞台,③④符合题意。国家性质由统治阶级性质决定,但材料并不涉及“国家性质”,①不符合题意。恩格斯的这一论断强调国家消亡,并不涉及国家的产生,且生产力的发展是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排除②。3245678910111216.(2025·海南阶段练习)“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 ( )①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 ②不顾自己的实际,照抄照搬他国制度必定行不通 ③政治制度合不合适,需要通过国际社会共同评定 ④政治制度多样,别国有而我们没有的都要拿过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4567891011121解析: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①正确。受到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因素等的影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不顾自己的实际,照抄照搬他国制度必定行不通,②正确。政治制度合不合适,需要通过自己来评定,而不是国际社会,③错误。政治制度多样,我们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鉴别地加以适用,而不是别国有而我们没有的都要拿过来,④错误。3245678910111217.(2025·河北邢台检测)孟德斯鸠认为,合适的社会政治制度主要取决于社会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国土狭小国家适于共和制,国土大小适中的适于君主政体,国土过大的适于专制政体。这个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 ( )A.没有看到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B.否认了国体决定政体C.忽视了影响政体的各种因素D.夸大了国土和政体的关系√324567891011121解析:孟德斯鸠认为,合适的社会政治制度主要取决于社会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其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否认了国体决定政体,B符合题意。没有看到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忽视了影响政体的各种因素,夸大了国土和政体的关系等,均不是其观点的根本错误,A、C、D与题意不符。3245678910111218.(2025·江苏泰州期中)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把三权分立、选举制、议会制等视为民主典范并且不遗余力地向外输出民主共和这一政体模式。但是西方民主共和制模式在南亚地区演变为家族政治,在非洲演变为部落政治,在利比亚等国则沦为无政府主义。这说明 ( )A.不能盲目照抄其他国家国体B.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等因素决定一国的政体C.各国的国家性质和国情不同,政体的模式各具特色D.民主共和制政体只适用于资本主义国家√324567891011121解析:三权分立、选举制、议会制、民主共和制等属于政体的内容,而不是国体,材料强调不能盲目照抄其他国家政体,A排除。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等是影响政体的因素,国体对政体起决定作用,B排除。西方民主共和制模式在南亚地区演变为家族政治,在非洲演变为部落政治,在利比亚等国则沦为无政府主义。这说明各国的国家性质和国情不同,政体的模式各具特色,不能盲目照抄,C符合题意。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民主共和制政体不仅仅适用于资本主义国家,D错误。3245678910111219.事实上,无论是民主政体、共和政体,还是君主立宪政体,没有一种政体可以宣称“放诸四海万代皆准”。这是因为 ( )A.政体无所谓好坏与优劣B.各国的政体不具有一致性,各具特色C.政体的选择不受国家性质的制约D.政体要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324567891011121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不同的国家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政体,而不是政体无所谓好坏与优劣,A不符合题意。“各国的政体不具有一致性,各具特色”不是政体不能“放诸四海万代皆准”的原因,B不符合题意。政体的选择受国家性质的制约,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C错误。政体由国体决定,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产生政体相对独立性的原因在于政体要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D符合题意。32456789101112110.民主是全人类的美好追求和共同价值,也是各国人民的权利。在追求民主过程中探索出:实现民主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各国的历史文化不同,现实国情不同,民主的形式选择必然不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民主的本质和优越性取决于民主的发展程度 ②相同性质的国家可以采用不同的民主实现形式 ③民主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④要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4567891011121解析:民主的本质由统治阶级的性质所决定,①错误;材料强调民主的实现形式多样,相同性质的国家可以采用相同的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民主实现形式,②当选;材料未强调民主的阶级性,③不符合题意;实现民主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各国的历史文化不同,现实国情不同,民主的形式选择必然不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制度,④当选,答案为C。324567891011121二、非选择题11.(10分)(2025·湖北武汉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法国大革命起,法国政体一直处于不断演变之中,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和宪法的颁布。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代表资产阶级的立宪党人与封建主妥协,制定了1791年宪法,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拿破仑被推翻后,法国政体再次经历了君主制、共和制和帝制的轮番交替。虽然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在确立共和制方面取得胜利,但共和政体自此仍经历了发展,从议会制共和政体,演变为半总统制半议会制共和政体。324567891011121法国政体的历史是充满戏剧性和变革的,塑造了法国政治文化的多样性。法国政治经历了各种政体形式的交替,反映了不同阶级和派别之间的权力争斗。结合材料,运用“认识国体与政体”的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看待法国政体的不断演变。324567891011121解析: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认识国体与政体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提取信息 链接知识从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到再次经历了君主制、共和制和帝制的轮番交替,再到半总统制半议会制共和政体 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取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法国政治经历了各种政体形式的交替,反映了不同阶级和派别之间的权力争斗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法国政体的历史是充满戏剧性和变革的,塑造了法国政治文化的多样性 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因素影响324567891011121答案示例:①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取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法国政体的不断演变,正是法国的统治阶级力求采取最有效的政体来维护其根本利益的体现。②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不论法国政体如何演变都没能改变其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③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除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32456789101112112.(10分)(2025·江苏扬州期中)“祖国一定会安全把你们送回家!”随着以色列和黎巴嫩的冲突不断升级,2024年10月1日,中国又一次在黎巴嫩展示了什么叫“教科书式撤侨”:在中国政府组织安排下,69名中国公民和11名外籍家属自黎巴嫩安全撤离。中美之间的又一区别显现:当在国外遇到危险时,美国官员会先自己撤离;而中国外交官总是先帮助本国公民撤离,最后才离开。以下是中美从黎巴嫩撤离本国公民的不同做法。324567891011121中国 美国直接派出飞机或者是轮船去接滞留的中国公民。大使馆协助并免费提供食物,包括一起的外籍家属,也都有着同样的待遇 试图与商业航空公司合作,看看可不可以为在黎巴嫩的美国公民多提供一些商业航班的座位,并且一切费用均由美国公民自己承担,若经费不足,建议找美国大使馆贷款(航班不断被取消,以上措施被美国公民戏称为“不存在的商业选择”)3245678910111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中“国家的本质”的相关知识,说明中美两国撤离本国公民的做法存在差异的原因。1解析: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知识限定具体明确,可以知识为线索,检索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可联系两国的国家性质、民主的真实性与虚伪性。32456789101112答案示例:①国家的性质不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国家机构是为人民服务的。美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决定了其国家机构根本上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②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因而海外公民遭遇危险时能够及时得到国家的保护。美国民主是“虚伪”的民主,不可能真正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因而其海外公民遭遇危险时无法得到及时的保护。框题跟踪检测(一) 国家是什么一、选择题1.亚里士多德曾说,城邦是自然演化的产物,人类是自然趋向于城邦政治生活的动物。他认为,城邦自然发展过程的内在的动力在于人合群的天性,过城邦生活乃人的天性使然。城邦高于个人,个人依赖于城邦,人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安全等而自觉地发展形成了城邦国家。这一观点 ( )①认识到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揭示了国家的本质②看到了人口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③忽视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④承认了国家具有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有观点认为:“国家是由于社会协作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一个中立性质的机构,它是不同阶层、不同利益、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调解者和协调者。国家的权力是建立在合法性或共识的基础上的,它是一种服务和保障的工具。国家的法律、道德、宗教等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和进步而制定的。”该观点 ( )①抹杀了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②看到了国家具有政治统治的职能 ③肯定了民主总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 ④认为国家的本质是社会契约的产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5·辽宁大连检测)有一种观点认为:“一种教条一旦控制了国家机关,国家就会成为镇压的工具,并迅即建立恐怖统治。任何言论,只要是向无限权力挑战的,都必须予以镇压,还要扼住那持异议的言者和作者的脖子。”这种观点认为 ( )①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②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③阶级是国家存在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 ④国家都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美国号称“民主的典范”,国家的政治、经济权力却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美国的选举与金钱的结盟使民主成了昂贵的政治游戏,从而使当选者与利益集团连接起来;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体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所有国家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的民主 ③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④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独特优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5·湖北武汉期中)“阶级不可避免地要消失,正如它们从前不可避免地产生一样。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对恩格斯的这一论断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国家的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的性质由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 ②国家是在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阶级的出现是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 ③阶级和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都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④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和国家都将退出历史舞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5·海南阶段练习)“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 ( )①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②不顾自己的实际,照抄照搬他国制度必定行不通③政治制度合不合适,需要通过国际社会共同评定④政治制度多样,别国有而我们没有的都要拿过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5·河北邢台检测)孟德斯鸠认为,合适的社会政治制度主要取决于社会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国土狭小国家适于共和制,国土大小适中的适于君主政体,国土过大的适于专制政体。这个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 ( )A.没有看到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B.否认了国体决定政体C.忽视了影响政体的各种因素D.夸大了国土和政体的关系8.(2025·江苏泰州期中)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把三权分立、选举制、议会制等视为民主典范并且不遗余力地向外输出民主共和这一政体模式。但是西方民主共和制模式在南亚地区演变为家族政治,在非洲演变为部落政治,在利比亚等国则沦为无政府主义。这说明 ( )A.不能盲目照抄其他国家国体B.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等因素决定一国的政体C.各国的国家性质和国情不同,政体的模式各具特色D.民主共和制政体只适用于资本主义国家9.事实上,无论是民主政体、共和政体,还是君主立宪政体,没有一种政体可以宣称“放诸四海万代皆准”。这是因为 ( )A.政体无所谓好坏与优劣B.各国的政体不具有一致性,各具特色C.政体的选择不受国家性质的制约D.政体要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0.民主是全人类的美好追求和共同价值,也是各国人民的权利。在追求民主过程中探索出:实现民主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各国的历史文化不同,现实国情不同,民主的形式选择必然不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民主的本质和优越性取决于民主的发展程度②相同性质的国家可以采用不同的民主实现形式③民主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④要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11.(10分)(2025·湖北武汉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法国大革命起,法国政体一直处于不断演变之中,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和宪法的颁布。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代表资产阶级的立宪党人与封建主妥协,制定了1791年宪法,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拿破仑被推翻后,法国政体再次经历了君主制、共和制和帝制的轮番交替。虽然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在确立共和制方面取得胜利,但共和政体自此仍经历了发展,从议会制共和政体,演变为半总统制半议会制共和政体。法国政体的历史是充满戏剧性和变革的,塑造了法国政治文化的多样性。法国政治经历了各种政体形式的交替,反映了不同阶级和派别之间的权力争斗。结合材料,运用“认识国体与政体”的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看待法国政体的不断演变。12.(10分)(2025·江苏扬州期中)“祖国一定会安全把你们送回家!”随着以色列和黎巴嫩的冲突不断升级,2024年10月1日,中国又一次在黎巴嫩展示了什么叫“教科书式撤侨”:在中国政府组织安排下,69名中国公民和11名外籍家属自黎巴嫩安全撤离。中美之间的又一区别显现:当在国外遇到危险时,美国官员会先自己撤离;而中国外交官总是先帮助本国公民撤离,最后才离开。以下是中美从黎巴嫩撤离本国公民的不同做法。中国 美国直接派出飞机或者是轮船去接滞留的中国公民。大使馆协助并免费提供食物,包括一起的外籍家属,也都有着同样的待遇 试图与商业航空公司合作,看看可不可以为在黎巴嫩的美国公民多提供一些商业航班的座位,并且一切费用均由美国公民自己承担,若经费不足,建议找美国大使馆贷款(航班不断被取消,以上措施被美国公民戏称为“不存在的商业选择”)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中“国家的本质”的相关知识,说明中美两国撤离本国公民的做法存在差异的原因。框题跟踪检测(一)1.选C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高于个人,个人依赖于城邦,人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安全等而自觉地发展形成了城邦国家。这一观点没有认识到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也没有揭示国家的本质,①错误。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自然发展过程的内在的动力在于人合群的天性,过城邦生活乃人的天性使然。城邦高于个人,个人依赖于城邦,人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安全等而自觉地发展形成了城邦国家。这一观点看到了人口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忽视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国家具有政治统治职能,④不符合题意。2.选B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国家是由于社会协作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一个中立性质的机构”,这种观点认为国家的本质是社会契约的产物,抹杀了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国家具有政治统治的职能,也没有涉及民主服务于统治阶级,②③不符合题意。3.选A “……国家就会成为镇压的工具……任何言论,只要是向无限权力挑战的,都必须予以镇压”,这种观点认为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①②符合题意。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国家存在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③说法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国家机器产生的作用,没有提到国家是怎样产生的,④不符合题意。4.选D 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体,而实行专制制度的国家,只有专制统治,没有民主,故①错误;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的民主,而不是全民的民主,故②错误。5.选D “阶级不可避免地要消失,正如它们从前不可避免地产生一样。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消失”,说明阶级和国家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历史现象,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和国家都将退出历史舞台,③④符合题意。国家性质由统治阶级性质决定,但材料并不涉及“国家性质”,①不符合题意。恩格斯的这一论断强调国家消亡,并不涉及国家的产生,且生产力的发展是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排除②。6.选A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①正确。受到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部因素等的影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表现,不顾自己的实际,照抄照搬他国制度必定行不通,②正确。政治制度合不合适,需要通过自己来评定,而不是国际社会,③错误。政治制度多样,我们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鉴别地加以适用,而不是别国有而我们没有的都要拿过来,④错误。7.选B 孟德斯鸠认为,合适的社会政治制度主要取决于社会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其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否认了国体决定政体,B符合题意。没有看到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忽视了影响政体的各种因素,夸大了国土和政体的关系等,均不是其观点的根本错误,A、C、D与题意不符。8.选C 三权分立、选举制、议会制、民主共和制等属于政体的内容,而不是国体,材料强调不能盲目照抄其他国家政体,A排除。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等是影响政体的因素,国体对政体起决定作用,B排除。西方民主共和制模式在南亚地区演变为家族政治,在非洲演变为部落政治,在利比亚等国则沦为无政府主义。这说明各国的国家性质和国情不同,政体的模式各具特色,不能盲目照抄,C符合题意。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民主共和制政体不仅仅适用于资本主义国家,D错误。9.选D 材料强调的是不同的国家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政体,而不是政体无所谓好坏与优劣,A不符合题意。“各国的政体不具有一致性,各具特色”不是政体不能“放诸四海万代皆准”的原因,B不符合题意。政体的选择受国家性质的制约,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C错误。政体由国体决定,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产生政体相对独立性的原因在于政体要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D符合题意。10.选C 民主的本质由统治阶级的性质所决定,①错误;材料强调民主的实现形式多样,相同性质的国家可以采用相同的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民主实现形式,②当选;材料未强调民主的阶级性,③不符合题意;实现民主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各国的历史文化不同,现实国情不同,民主的形式选择必然不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制度,④当选,答案为C。11.解析: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认识国体与政体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提取信息 链接知识从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到再次经历了君主制、共和制和帝制的轮番交替,再到半总统制半议会制共和政体 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取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法国政治经历了各种政体形式的交替,反映了不同阶级和派别之间的权力争斗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法国政体的历史是充满戏剧性和变革的,塑造了法国政治文化的多样性 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受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因素影响答案示例:①统治阶级为维护其根本利益,总是力求采取最有效的政权组织形式。法国政体的不断演变,正是法国的统治阶级力求采取最有效的政体来维护其根本利益的体现。②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不论法国政体如何演变都没能改变其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③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除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12.解析: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知识限定具体明确,可以知识为线索,检索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可联系两国的国家性质、民主的真实性与虚伪性。答案示例:①国家的性质不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国国家机构是为人民服务的。美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决定了其国家机构根本上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②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因而海外公民遭遇危险时能够及时得到国家的保护。美国民主是“虚伪”的民主,不可能真正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因而其海外公民遭遇危险时无法得到及时的保护。5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框题跟踪检测(一) 国家是什么.docx 第一课 第一框 国家是什么.docx 第一课 第一框 国家是什么.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