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综合练习(B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的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该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余个王朝的开凿和修缮,现存各类造像3938件,壁画近1000平方米,素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美誉。对于该石窟的开凿时期描述合理的是( )①人类刚刚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②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③人们共同劳动并占有生产资料④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剥削农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奴隶社会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但材料该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反映的是封建社会,①不符合题意。②④:该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余个王朝的开凿和修缮,反映了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时期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剥削农民,②④符合题意。③:人们共同劳动并占有生产资料,这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陈列于山西青铜博物馆的“义尊”是山西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义尊”内壁刻有23字珍贵铭文,传递了极为珍贵的历史信息,为研究西周初年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下列关于西周所处社会形态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出现并使用文字,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②青铜器和铁质农具广泛应用,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③开始出现私有制,贫富分化加剧,社会不公平现象日益突出④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④:西周时期,我国属于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当时已经出现并使用文字,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①④正确。②:铁质农具广泛应用,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这是对封建社会生产力状况的描述,②与题意不符。③: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出现私有制,贫富分化加剧,社会不公平现象日益突出,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3.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下列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经济危机,必然引发生产及社会生活混乱②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③生产相对过剩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④经济危机难以治愈,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爆发时,大量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等,必然引发生产及社会生活混乱,①正确。②:“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这说明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②正确。③: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③排除。④:经济危机难以治愈,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而不是主要矛盾,④排除。故本题选A。4.“这条路曲折又漫长,这条路风骤雨又狂,五百年的探索,五百年的理想,五百年的接力,五百年的拓荒……”社会主义发展历程跌宕起伏、气势恢宏,人类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从未止步。下列对社会主义发展史描述正确的是( )①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②巴黎公社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飞跃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C【详解】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①排除。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②错误。③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5.《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共产主义将终结阶级社会的历史,即“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而开启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新纪元。可见,《共产党宣言》( )①论证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②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③科学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④从正义原则出发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弊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③:共产主义将终结阶级社会的历史,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可见,《共产党宣言》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科学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①③正确。②: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②错误。④:空想社会主义从正义原则出发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④错误。故本题选A。6.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6周年华诞。76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列事件及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事件 意义①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② 三大改造完成 实现了中华民族史上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 改革开放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新中国成立,使得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①错误。②:三大改造完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史上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正确。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③正确。④: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④错误。故本题选C。7.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这得益于我们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坚持用“中国办法”解决“中国难题”。以下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②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③中国航天为拓展人类生存空间贡献了中国智慧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①: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材料指向的是建国以来,①不符合题意。 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的长处有机结合,既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这一独特的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体现了坚持用“中国办法”解决“中国难题”,②符合题意。 ③:中国航天为拓展人类生存空间贡献中国智慧,其主要聚焦于对全人类航天事业发展、探索未知领域等方面的贡献,并非针对解决“中国难题”,③不符合题意。 ④: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体现了坚持用“中国办法”解决“中国难题”,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8.“大跃进”是我国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一次严重挫折。主要标志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这就使经济建设中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泛滥开来。以上材料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是( )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②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主要矛盾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之前,不能急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④不能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要重视发展的质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大跃进”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导致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泛滥。这启示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①正确。 ②:“大跃进”时期没有充分认识到我国当时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国情,盲目追求高速度,没有正确处理好当时的主要矛盾。因此,启示我们当前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主要矛盾,②正确。 ③:材料指向的是“大跃进”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而该选项讨论的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③与i题意不符。 ④:社会主义建设并非不能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而是要在遵循规律、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追求速度。“大跃进”的问题在于盲目追求高速度而忽视质量,并非速度本身不能追求。④错误。 故本题选A。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经济增长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速最快的国家;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产业结构越来越合理,其中制造业量增质升,规模占全球比重提升至30%;国际影响力方面,货物贸易总额、外汇储备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得益于( )①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心骨作用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服务经济进步③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助力我国经济赶超世界④三大产业的现代化为经济提质增效提供持续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心骨作用;也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我们奋斗的行动指南,其不断发展服务经济进步,①②符合题意。③: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1956年,材料反映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成就,③排除。④:三大产业还没实现现代化,④错误。故本题选A。10.以下信息想说明的主要道理是(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征程。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2018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要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A.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B.改革开放创造伟大奇迹彰显了中国力量C.中国人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敢于创造D.改革开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答案】D【详解】D:材料中三个关键信息均围绕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改革开放的引领展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首次开启改革开放;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时代;2018年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新时代需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三者共同体现了“改革开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一主线,D正确。A:此选项强调改革开放的成果(如“翻天覆地变化”),但材料未描述具体变化,A不合题意。B:此选项侧重改革开放的成就(如“创造伟大奇迹”),但材料未提及改革开放后的奇迹或力量的具体表现,B不合题意。C:此选项强调人民的作用,但材料聚焦于党在改革开放中的行动,而非人民行为,C不合题意。故本题选D。1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如回春雷唤醒大地,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条条框框被打破,中华民族迈上大踏步追赶时代的现代化道路,迎来“史诗般的进步”。可见,改革开放( )①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改革开放打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条条框框,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①正确。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②错误。③:改革开放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③正确。④: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错误。故本题选A。12.改革开放,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实干兴邦、自我革命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放眼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短时间内推动如此大范围、大规模、大力度的改革。某班同学对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作了梳理。请你根据时间节点进行排序( )①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②农村改革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③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④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A.④②③① B.②③④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答案】C【详解】②: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②排在第一位。④: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④排在第二位。①: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①排在第三位。③: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9月和10月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的,③排在第四位。所以正确的排序是②④①③。故本题选C。13.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呈现了这样一种逻辑:选择先进的思想为指导建立先进的政治组织,以先进的政治力量引领社会大众建立现代化的民族国家,在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上致力于理想社会的构建。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②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③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④要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科学理论,为中国各阶段发展提供指导,是先进思想,符合材料中“选先进思想为指导”,①正确。 ②: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并走向现代化,是先进政治力量,符合材料中“以先进政治力量引领建现代化国家”,②正确。 ③: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不是中国式现代化,③错误。 ④:题干侧重近代中国发展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形成,与题干要求不符,④排除。故本题选A。14.习近平总书记说,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完全有理由自信自立。这是因为(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中国式现代化前进方向②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政治保证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持续推动现代化④中国式现代化思想为全人类实现现代化普世价值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完全有理由自信自立。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指引中国式现代化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持续推动现代化,①③正确。②: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精神力量,②错误。④:中国式现代化思想为全人类实现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可供其他国家借鉴,而不是为全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普世价值观,④错误。故本题选B。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理论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③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①:邓小平理论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①错误。②:邓小平理论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②错误。③: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③正确。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④正确。故本题选D。16.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刘长春“单刀赴会”,成为首个参加奥运的中国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夺得中国在奥运史上的首枚金牌;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取得了金牌榜第一的优异成绩;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创造了境外参加奥运会最佳成绩,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前后跨越了近百年。这是中国共产党走过光辉历程的百年,也是( )①坚定自信,不断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百年②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再到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百年③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百年④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百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②④: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前后跨越了近百年,这是中国共产党走过光辉历程的百年,也是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百年,是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再到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百年,②④正确。 ①:材料强调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的成就,不涉及我国不断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①排除。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提出的,不能说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错误。故本题选D。17.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它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不断破浪前行,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 )①独辟蹊径地打破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③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标准范式④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①:中国式现代化独辟蹊径,但遵循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各国现代化的共性,①错误。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表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进行伟大斗争,②正确。③: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方案,但不是标准范式,③错误。④:中国式现代化它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④正确。故本题选D。18.某县的返乡大学生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无偿提供菌种和技术等,帮助村民增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农人”,共同书写着心系乡村、逐梦田野的青春故事。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②中国梦能凝聚党心民心,实现乡村振兴③把小我融入大我,就会汇聚起一股强大的力量 ④“新农人”表达了人民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返乡大学生帮助村民增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农人”,共同书写着心系乡村、逐梦田野的青春故事,这表明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把小我融入大我,就会汇聚起一股强大的力量,①③正确。②:材料强调的是“新农人”逐梦田野,未涉及凝聚党心,②不符合题意。④:材料中的“新农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国梦的追求,而不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④排除。故本题选B。19.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定律”“公式”,来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时代课题”,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源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②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③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达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④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的总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①错误。②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达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②③正确。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的总和,是对他们的继承和发展,④错误。故本题选C。2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这些理念和主张为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誉。该思想之所以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全球影响力,原因在于它( )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②为世界人民破解人类共同难题、携手同行作出了世界性贡献③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并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④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十四个坚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而材料强调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作用,①不符合题意。②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全球影响力,原因在于它为世界人民破解人类共同难题、携手同行作出了世界性贡献,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并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②③符合题意。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十个明确”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作用,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二、简答题:本题共6题,共40分。2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为了更好的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理解不同社会形态的特征,某校高一年级同学搜集到以下诗歌:《抛毬乐·悲惨的奴隶》奴隶求生难,非人待遇酸。 戴枷时种作,哪有问伤残。 就像牛和马,屠诛入木棺。 《悯农》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危机》法国欧仁·鲍狄埃 我是工厂的雇工, 在那儿把自己的生命零碎售出; 我成了劳动的工具, 机器的可悲的奴仆, 传送带拖着我不停地旋转, 我变成了它的附属物。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别为这三首诗歌撰写解说词。(要求:从诗歌反映的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点角度)【答案】《抛毬乐·悲惨的奴隶》反映了在奴隶社会奴隶的悲惨命运。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过着牛马一样的生活。《悯农》反映了在封建社会,劳动产品绝大部分以地租等形式缴纳给统治阶级,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人民生活凄惨,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受苦、地主发财的总根源,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危机》反映了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分析】背景素材:诗歌《抛毬乐·悲惨的奴隶》《悯农》《危机》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别为这三首诗歌撰写解说词。(要求:从诗歌反映的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点角度)。属于分析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写出所对应的社会形态及生产关系特点的解说词。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抛毬乐·悲惨的奴隶》→解说词:该诗反映了奴隶社会奴隶的悲惨命运。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过着牛马一样的生活。有效信息②:《悯农》→解说词:该诗反映了在封建社会,劳动产品绝大部分以地租等形式缴纳给统治阶级,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人民生活凄惨,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受苦、地主发财的总根子,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有效信息③:《危机》→解说词:该诗反映了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说明。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辛亥革命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6年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达到了高潮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谈谈你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认识。【答案】①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封建势力根深蒂固,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③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展示了我国在科技等方面的巨大进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历史的必然结论。【分析】背景素材:中国近代以来的一些重大事件考点考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是认识类主观题,要求谈谈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认识。可以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等角度结合材料有关内容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辛亥革命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可联系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有效信息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联系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有效信息③:1956年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达到了高潮→可联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有效信息④: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可联系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时政信息相结合。23.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回望75年光辉历程,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推动一个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走出一条通往现代化的全新道路,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舞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华巨轮驶入历史新航道。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2024年7月,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的理解。【答案】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面对百年变局、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状况、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从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分析】背景素材:改革开放考点考查: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认识类主观题,要求考生谈谈对“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的理解。需要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结合材料,从伟大的改革开放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关键信息①:回望75年光辉历程,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推动一个东方大国,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走出一条通往现代化的全新道路,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舞台→可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知识,从改革开放的意义的角度,说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关键信息②: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可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知识,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角度,说明面对百年变局、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状况、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从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10月30日,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这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4次载人飞行任务。2022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打破了美国对我国的“太空封锁和垄断”。我国空间站向世界开放,目前,来自瑞士、波兰、德国、意大利等17个国家的9个科学实验项目被确定入选中国空间站,这将增进各国互信合作,推动人类航天事业达到新的高峰,也将大大加强中国空间科技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未来中国将通过国家太空实验室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与推广应用,推动生物、材料、信息、能源等产业的技术进步,最大程度地惠及民生。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知识,分析我国空间站的建成是如何助力实现中国梦的。【答案】①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空间站的建成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提高了国家在航天技术上的竞争优势,从而助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②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空间站开展的太空实验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民生,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从而促进人民幸福;③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空间站对世界的开放,将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互信合作,推动人类航天事业不断发展,为人类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原卷无答案,仅供参考)【分析】背景素材: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考点考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要求运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知识,分析我国空间站的建成是如何助力实现中国梦的,从措施角度来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关键词①: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打破了美国对我国的“太空封锁和垄断”→联系中国梦的本质。关键词②:未来中国将通过国家太空实验室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与推广应用,推动生物、材料、信息、能源等产业的技术进步,最大程度地惠及民生→可联系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关键词③:这将增进各国互信合作,推动人类航天事业达到新的高峰,也将大大加强中国空间科技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可联系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5.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部分内容节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四个坚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①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②运用所学知识,按示例完成上述表格。【答案】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②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分析】背景素材: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考点考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联系教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词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可联系教材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国共产党脱颖而出,团结带领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一九五四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5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可逆转地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材料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同学们抄录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上的“用典”。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体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 以百姓心为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4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材料三 习近平2024年2月7日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的讲话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带头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论述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底气。【答案】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用以指导实践牢记初心使命。②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使全党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进行伟大斗争,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③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以自我革命锻造领导核心,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或“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政治保证。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析】背景素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考点考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可联系教材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键词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一九五四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联系教材进行伟大斗争,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关键词③: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带头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可联系教材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关键词④: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可联系教材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试卷第2页,共2页试卷第1页,共1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综合练习(B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的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该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后秦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余个王朝的开凿和修缮,现存各类造像3938件,壁画近1000平方米,素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美誉。对于该石窟的开凿时期描述合理的是( )①人类刚刚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②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③人们共同劳动并占有生产资料④地主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剥削农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陈列于山西青铜博物馆的“义尊”是山西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义尊”内壁刻有23字珍贵铭文,传递了极为珍贵的历史信息,为研究西周初年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下列关于西周所处社会形态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出现并使用文字,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②青铜器和铁质农具广泛应用,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③开始出现私有制,贫富分化加剧,社会不公平现象日益突出④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失业人数激增,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下列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经济危机,必然引发生产及社会生活混乱②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③生产相对过剩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④经济危机难以治愈,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这条路曲折又漫长,这条路风骤雨又狂,五百年的探索,五百年的理想,五百年的接力,五百年的拓荒……”社会主义发展历程跌宕起伏、气势恢宏,人类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从未止步。下列对社会主义发展史描述正确的是( )①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②巴黎公社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飞跃④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共产主义将终结阶级社会的历史,即“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而开启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新纪元。可见,《共产党宣言》( )①论证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②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③科学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④从正义原则出发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弊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6周年华诞。76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列事件及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事件 意义①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② 三大改造完成 实现了中华民族史上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 改革开放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这得益于我们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坚持用“中国办法”解决“中国难题”。以下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②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③中国航天为拓展人类生存空间贡献了中国智慧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大跃进”是我国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一次严重挫折。主要标志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这就使经济建设中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泛滥开来。以上材料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是( )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②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准确把握主要矛盾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之前,不能急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④不能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要重视发展的质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经济增长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速最快的国家;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产业结构越来越合理,其中制造业量增质升,规模占全球比重提升至30%;国际影响力方面,货物贸易总额、外汇储备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得益于( )①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心骨作用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服务经济进步③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助力我国经济赶超世界④三大产业的现代化为经济提质增效提供持续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以下信息想说明的主要道理是(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征程。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2018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要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A.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B.改革开放创造伟大奇迹彰显了中国力量C.中国人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敢于创造D.改革开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1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如回春雷唤醒大地,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条条框框被打破,中华民族迈上大踏步追赶时代的现代化道路,迎来“史诗般的进步”。可见,改革开放( )①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活力的体制保证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改革开放,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实干兴邦、自我革命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放眼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短时间内推动如此大范围、大规模、大力度的改革。某班同学对改革开放的不同阶段作了梳理。请你根据时间节点进行排序( )①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②农村改革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③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④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A.④②③① B.②③④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13.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呈现了这样一种逻辑:选择先进的思想为指导建立先进的政治组织,以先进的政治力量引领社会大众建立现代化的民族国家,在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上致力于理想社会的构建。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②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③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④要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习近平总书记说,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完全有理由自信自立。这是因为(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中国式现代化前进方向②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政治保证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持续推动现代化④中国式现代化思想为全人类实现现代化普世价值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理论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③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刘长春“单刀赴会”,成为首个参加奥运的中国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夺得中国在奥运史上的首枚金牌;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取得了金牌榜第一的优异成绩;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创造了境外参加奥运会最佳成绩,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前后跨越了近百年。这是中国共产党走过光辉历程的百年,也是( )①坚定自信,不断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百年②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再到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百年③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百年④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百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它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不断破浪前行,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 )①独辟蹊径地打破了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③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标准范式④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某县的返乡大学生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无偿提供菌种和技术等,帮助村民增收,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农人”,共同书写着心系乡村、逐梦田野的青春故事。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②中国梦能凝聚党心民心,实现乡村振兴③把小我融入大我,就会汇聚起一股强大的力量 ④“新农人”表达了人民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定律”“公式”,来解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时代课题”,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源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②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③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达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④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的总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这些理念和主张为应对全球性风险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赞誉。该思想之所以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全球影响力,原因在于它( )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②为世界人民破解人类共同难题、携手同行作出了世界性贡献③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并展现出强大真理力量④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简答题:本题共6题,共40分。2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为了更好的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理解不同社会形态的特征,某校高一年级同学搜集到以下诗歌:《抛毬乐·悲惨的奴隶》奴隶求生难,非人待遇酸。 戴枷时种作,哪有问伤残。 就像牛和马,屠诛入木棺。 《悯农》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危机》法国欧仁·鲍狄埃 我是工厂的雇工, 在那儿把自己的生命零碎售出; 我成了劳动的工具, 机器的可悲的奴仆, 传送带拖着我不停地旋转, 我变成了它的附属物。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分别为这三首诗歌撰写解说词。(要求:从诗歌反映的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点角度)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辛亥革命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6年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达到了高潮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谈谈你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认识。23.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回望75年光辉历程,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推动一个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走出一条通往现代化的全新道路,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舞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华巨轮驶入历史新航道。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2024年7月,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的理解。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10月30日,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这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4次载人飞行任务。2022年,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打破了美国对我国的“太空封锁和垄断”。我国空间站向世界开放,目前,来自瑞士、波兰、德国、意大利等17个国家的9个科学实验项目被确定入选中国空间站,这将增进各国互信合作,推动人类航天事业达到新的高峰,也将大大加强中国空间科技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未来中国将通过国家太空实验室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与推广应用,推动生物、材料、信息、能源等产业的技术进步,最大程度地惠及民生。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知识,分析我国空间站的建成是如何助力实现中国梦的。25.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二十届三中全会报告(部分内容节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四个坚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①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②运用所学知识,按示例完成上述表格。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国共产党脱颖而出,团结带领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一九五四年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5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可逆转地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材料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同学们抄录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上的“用典”。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体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 以百姓心为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2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3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4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材料三 习近平2024年2月7日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的讲话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带头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论述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底气。试卷第2页,共2页试卷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综合练习(B卷)(原卷版)-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综合练习(B卷)(解析版)-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