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3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3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教学设计
课题:《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科目:政治
版次:统教版下册(2019)
教学对象:高一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2.4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材分析:《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三框的内容,第一目“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组织形式”,阐述基层民主的含义,逐一介绍村民委员会和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的相关内容;第二目“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说明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阐述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相关内容。 本框是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政治制度安排,是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展现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本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基层民主自治必须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他们会主动关心国家大事、社会问题,也很乐意探讨这些问题。但由于心智还不够成熟,想问题、做事情也容易出现片面化、表面化、简单化。需结合实例深化认知,需要教师做系统讲解,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坚定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阐述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特点及组织形式;清晰理解民主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在基层民主实践中的具体内涵与操作方式;明确发展基层民主的根本原因、地位、重要性及意义。 法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民主意识、法治观念与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于和谐社会建设。 公共参与:通过分析案例、小组讨论,提升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总结以及逻辑分析的能力;借助对基层民主实践途径的探讨,培养学生参与民主实践的能力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内容
教学重点 1.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和居委会)的性质、产生方式、职责;2.人民参与基层民主的主要途径
教学难点 区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机关、基层政府机关等概念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法学法】 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问题导入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展示某社区电动车乱停乱放、飞线充电及某村村容等图片,提出问题: “你所在的村落或者社区存在这些现象吗?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不好的体验,那么我们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言,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对图片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感受和思考 1.通过图片设问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讲授新课 课堂升华 议题一:明晰基层群众自治,共建和谐美丽家园 【合作探究一】思考图片信息,小组讨论完成议学任务 议学任务: 任务1、图片内容引发你什么思考? 任务2、要解决此类问题,除了政府介入,我们还可以怎么做?你的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是什么? 教师点评归纳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板书)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含义与特点 展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含义,讲解 “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等关键内容。结合特点,解释 “发生领域的基层性”“民主参与的直接性”“管理活动的自治性”,让学生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其他政治制度的区别。 【合作探究二】画出我国行政区域范围。你知道村长(村委会的主任)或者居委会主任有什么权力吗?他们是不是国家机关行政人员?能不能行使国家权力? 教师展示我国行政区划图,并引导学生画出我国的行政区域范围,找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教师点评归纳 (板书)2.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分别介绍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通过对比,明确村委会和居委会的性质、产生方式、职责。强调村委会和居委会不是国家机关,其干部也不是国家工作人员,让学生准确把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定位。 议题二:参与基层民主实践,推动基层和谐发展 (基层民主的实践途径/方式) 过度语:从前面的预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人民参与基层民主的主要途径有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板书)3.人民参与基层民主的主要途径 用表格展示各途径的实践内容,让学生清晰区分不同途径的特点。 由基础知识导入合作探究三:模拟社区议事会 会议主题:为社区安全续航: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整治探讨 议事流程: 一、主持人介绍会议的目的、议程和参会人员,强调会议的重要性和讨论的主题。 二、社区工作人员或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内电动车违规停放和充电的现状,包括违规行为的常见地点、频率、引发的安全隐患等情况。 三、讨论环节 1. 各方发言 物业管理人员:介绍物业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和遇到的困难,如场地有限、管理难度大、劝阻效果不佳等。 消防部门代表:讲解电动车违规充电引发的火灾案例和危害,强调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并介绍相关消防法规和要求。 辖区民警:说明电动车违规停放对交通秩序的影响,以及可能涉及的法律法规问题。 2.自由讨论:参会人员就电动车违规停放和充电问题展开自由讨论,提出各自的观点、意见和建议。讨论内容可以包括如何加强宣传教育、增加充电设施、改善停车场地、建立监督机制、加大处罚力度等方面。 3. 问题梳理:主持人对讨论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建议进行梳理和总结,明确主要问题和分歧点。 四、解决方案探讨 1. 提出方案:根据讨论情况,由参会人员共同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 2. 方案评估:对提出的各项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分析其可行性、有效性、成本效益等方面。参会人员可以就方案的优缺点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意见。 3. 确定方案:在充分讨论和评估的基础上,通过民主表决或协商一致的方式确定最终的解决方案。明确各项措施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实施的时间节点和步骤。 五、会议总结 1.总结发言:主持人对本次议事会进行总结,回顾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和达成的共识,强调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和实施的必要性。 2. 下一步安排:明确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包括宣传方案、设施建设计划、监督检查措施等,确保解决方案能够顺利实施。 3. 会议结束:感谢参会人员的支持和参与,宣布会议结束。 教师点评归纳 模拟议事会结束了,但是同学们的热情仍然不减,意犹未尽呐!从活动当中老师看到了同学们的热情和智慧,同时感谢同学们积极参与和出谋划策,我相信在大家的积极有序参与下,一定会很快创建好和谐美丽的家园。展示模拟议事会资料及会议成果——解决方案 下面有请哪位同学来具体分享你在这场模拟议事会的收货与感受 教师点评归纳 2.★为什么发展基层民主 (板书:必要性+意义) (1)根本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2)地位: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P69-2 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3)重要性: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P67-2 (4)意义 a.利于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效途径。 b.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增强村/居民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也有效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P67-1(变动) 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丽和谐幸福家园 展示和谐美丽幸福家园图片, 2.观看图片,提取关键信息,思考讨论发言。 3.根据代表的发言和老师的讲解从书上找出相应内容并勾划、同时做好笔记 4.学生讨论议题任务,并根据教师的点拨画出我国行政区域范围。 5.根据代表的发言和老师的讲解从书上找出相应内容并勾划、同时做好笔记。 6.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回归课本知识,理解并做好笔记 7.同学们迅速进入角色,积极参与会议,共同商讨会议主题 8.体会基层治理智慧,感悟基层治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9.学生探在模拟活动中的真是感受并链接到书本知识 领悟基层群众自治的深层意义 2.通过视觉资料更形象的感受基层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明确知识点,攻破重点,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代表发言和教师点评归纳帮助学生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4.通过引导和学生动手,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引导学生感悟基层自治组织,了解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基本职能,增强其对基层民主的认识和理解。 6.通过链接预习环节轻松过度到下一个模拟议事会环节,引导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参与 7.面对真实社会情境,引导学生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居委会组织法》,运用知识逻辑和生活逻辑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法治意识。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有序参与到基层民主实践中去,培养公共参与素养。 8.感悟我国基层民主治理的现代化成效,理解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需要基层多元共治,增进政治认同。攻破重难点 9.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归纳知识点,促进知识点的理解和消化,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素养。 与本课导入的图片首尾呼应,升华主题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含义、特点、组织形式,人民参与基层民主的主要途径以及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强调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关注和参与基层民主建设,共建和谐美丽安全有序的家园。
【板书设计】
分层作业 1.判断易错易混点(基础巩固) 2.针对所在社区和村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提交一份策划提纲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的知识点,如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区别等,要及时给予详细的解释和说明,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同时,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理论知识的内化和迁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