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人教鄂教版_渲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 《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人教鄂教版_渲染

资源简介

1 《磁铁的磁极》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人教鄂教版
教学内容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认识磁铁的两极——南极与北极,并通过实验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磁铁的基本结构、磁极的指向性、磁极间相互作用的现象,以及如何利用简单实验验证磁极的性质。学生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磁极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不仅能掌握磁铁的基本性质,还能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和记录现象,提升科学探究能力。此外,学生将通过实验活动,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学生能够认识磁铁的两极,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初步建立磁现象的科学概念。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学生能够归纳出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3)探究实践:学生能够设计并完成简单的磁极实验,学会使用实验器材,记录实验现象,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4)态度责任: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乐于合作交流,养成尊重事实、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掌握“同名相斥、异名相吸”的基本概念。
(2)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磁现象,学会用科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提升科学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出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过渡。
(2)如何指导学生在实验中准确判断磁铁的南北极,并理解磁极的指向性与地球磁场的关系。
教学方法 情境导入法、实验探究法、观察记录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准备 (1)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小磁针、铁屑、支架、细线、水槽、泡沫板、记录表。
(2)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每组一套磁铁、小磁针、铁屑、记录纸。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
一、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一根条形磁铁和一些小铁钉,提问:谁能用这根磁铁把铁钉吸起来?
学生踊跃尝试,发现磁铁能吸起铁钉。
教师追问:磁铁是不是哪里都能吸?我们一起来看看。
学生用磁铁不同部位去吸铁钉,发现两端吸得多,中间吸得少。
教师引导:这说明磁铁的两端特别厉害,我们给它起个名字——磁极。
板书:磁铁的磁极。
教师继续提问:这两个磁极一样吗?它们之间会不会有特别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磁极小侦探”,揭开它们的秘密。
二、提出猜想
教师出示两根相同的条形磁铁,提问:如果让这两根磁铁的“两端”靠近,会发生什么?
学生自由猜想:有的认为会吸在一起,有的认为会推开,还有的认为没反应。
教师追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想法?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谁对谁错?
学生一致回答:做实验!
教师小结:科学探究的第一步就是大胆猜想,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
三、实验探究一:磁极的吸引力
教师发放材料:每组两根条形磁铁、一张记录表。
实验要求:用两根磁铁的四个“端”分别靠近,观察现象并记录“吸”或“斥”。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提醒:动作轻、观察细、记录真。
三分钟后,教师组织汇报:哪一组愿意说说你们的发现?
学生代表:我们把两根磁铁的红端靠近,感觉它们“打架”,会推开;把红端和蓝端靠近,它们“拥抱”,吸在一起。
教师板书:红—红:斥;红—蓝:吸。
教师引导:其他组有没有不同结果?如果没有,那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磁铁的两极相遇时,有时吸,有时斥。
四、实验探究二:给磁极起名字
教师出示一根小磁针,提问:这根小磁针静止后,它的两端分别指向哪里?
学生观察:一端指北,一端指南。
教师讲解:人们把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
教师板书:N——北极;S——南极。
教师追问:我们刚才实验中的“红端”“蓝端”到底是N还是S?
学生提议:用磁针来“测一测”。
教师示范:用已知N极的磁针靠近红端,若相斥,则红端为N;若相吸,则红端为S。
学生分组测试,给本组磁铁的两端贴上N或S标签。
教师小结:现在我们知道磁铁的两极分别是N极和S极,下一步就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处之道”。
五、实验探究三:磁极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师提出任务:用贴好标签的磁铁,系统测试N—N、S—S、N—S、S—N四种靠近方式,记录“吸”或“斥”。
学生实验、记录、交流。
教师板书汇总:
N—N:斥
S—S:斥
N—S:吸
S—N:吸
教师引导:观察这四条记录,能不能用一句话总结规律?
学生讨论后回答:相同的极相斥,不同的极相吸。
教师板书: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教师追问:如果地球本身也是一块大磁铁,我们手中的小磁针为什么会指南北?
学生思考:因为地球磁场的S极在地理北极附近,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小磁针的N极被吸引指向地理北方。
教师小结:磁极的规律不仅在小磁铁上成立,在整个地球也适用,科学规律具有普遍性。
六、应用拓展
教师出示问题情境:老师不小心把一盒大头针洒在地上,手里只有一根磁铁,怎样能快速捡干净?
学生回答:用磁铁两端去吸,因为两端磁性强。
教师追问:如果磁铁中间断了,断口处会出现新的磁极吗?
学生猜想:会,因为每段磁铁仍然有两端。
教师布置课后小实验:把断开的磁铁再次用细线吊起,观察断口附近是否出现新的N、S指向,下节课分享结果。
七、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一起当了“磁极小侦探”,谁来说说最大的收获?
学生甲:我知道了磁铁有两极,N极和S极。
学生乙:我学会了同名相斥、异名相吸。
学生丙:我发现科学实验能验证猜想,还能发现新知识。
教师升华:磁极的规律只是磁现象的冰山一角,希望同学们保持好奇,继续探索更大的科学世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