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 07《学习的乐趣》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心理健康 07《学习的乐趣》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07(全册序号)《学习的乐趣》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学习的乐趣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第七课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上册
1.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部分内容围绕引导二年级学生发现学习乐趣展开。 “天真屋”通过一系列充满童趣的问题,如“小鸟为什么会飞”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聊天室”指出书籍和课堂是解答疑问、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游戏角”和“动动手”以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学习乐趣的体验;“加油站”进一步阐述学习在多领域的重要性;“亲子分享”则将学习延伸到家庭。 2.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好奇心旺盛,对世界充满疑问,但自主学习方法和意识不足。他们在生活中已积累一定经验,具备初步思考和动手能力,能够参与简单实践活动和讨论,这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基础。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游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制作包含问题情境、生活案例、活动演示的PPT课件;准备与学习乐趣相关的动画视频。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1.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中存在各种乐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中获得乐趣的经历,提升表达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一些从学习中发现乐趣的方法,提高学习动力。 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回答问题、小组讨论、活动操作中的参与度和表现,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成果评价:检查学生对活动问题的解答情况,以及对学习好处和乐趣的书面分享内容。 3.家长反馈评价:通过家长填写反馈表,了解学生课后与家长交流学习乐趣的情况。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理解学习乐趣的多样性。 学习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将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 1.遵循探究思路,引导学生从生活疑问出发,逐步探索学习的作用。 2.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如动手操作玩具排列、模拟生活场景解决问题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学习乐趣。 3.分享交流,组织学生分享生活中学习应用的实例,相互启发。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教学导入 播放一段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视频,如“会跳舞的盐”。大家心里是不是有很多小问号呀,就像我们课本‘天真屋’里的问题一样。”顺势展示“天真屋”的问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心中的疑问,引入课题“学习的乐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自然导入课程主题“学习的乐趣”。
二、知识讲解 展示不同学科的有趣内容图片,如语文的趣味成语故事、数学的魔术数学等,讲解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带来的乐趣和收获。 小结:书籍和课堂学习能解答疑问、解决生活问题。 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各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乐趣,拓宽他们对学习乐趣的认知。
三、实践探究 活动一:想一想 1. 展示豆腐切割问题,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简单记录想法。 2.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思路。 3. 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适时引导和补充,最后通过PPT动画演示切割过程,得出答案。 活动二:动动手 1. 发放玩具模型或让学生用画片代替玩具,布置玩具排列任务。 2.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不同排列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3. 小组内交流排列方法,统计数量。 4. 各小组汇报结果,共同总结规律。 设计“想一想”“动动手”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和思考中解决具体问题,亲身体验学习过程,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将抽象的学习概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经历,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
四、分享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在学习中感到开心、有趣的时刻。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乐趣的体验,增强他们对学习乐趣的感受,同时提升表达能力。
五、课堂拓展 奇妙知识树(集体创作) 1.绘制大树轮廓,用不同颜色果实代表各学科。 2.学生写下本周学到的新知识做成树叶。 3.定期给树浇水(贴上水滴状的进步记录)。 通过绘制大树轮廓,并以不同颜色果实代表各学科,学生能够将分散的学科知识进行系统梳理。
六、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学习乐趣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主动发现乐趣。 布置课后小任务:快乐学习日记 1. 设计“学习心情天气表”:晴天、多云、雨天代表不同状态。 2. 每天用1个表情符号+1句话记录学习趣事。 3. 周五挑选“本周最佳学习时刻”画成四格漫画。 强化学生对学习乐趣的认识,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学习生活中。
5.板书设计
学习的乐趣 学习好处 探索、解惑、成长、快乐
6.教学反思与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