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综合探究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课件 学案)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综合探究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课件 学案)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综合探究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议题探究】
议题一
思考 ①中国式民主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②中国式民主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特征,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③中国式民主以依法治国为重要保障,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④中国式民主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
议题二
思考 ①坚持完善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民主的政治领导,加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巩固发展和谐的政党关系,切实为人民服务。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各级人大在重大决策之前应进行充分协商,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与要求,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③各级政府应有效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强政府协商,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④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真正反映民意。⑤建立健全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稳步开展基层协商,更好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从而真正诠释人民民主的真谛。◆ 知识点一 如何理解人大代表的作用
1.人大代表的产生
(1)产生: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2)各级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全国、省级、设区的市级人大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级、乡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3)任期:各级人大代表每届任期五年。
2.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3.人大代表的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1)审议权:指人大代表对列入会议议程的各项报告和议案进行讨论、发表意见、表明意愿和立场,给予肯定、否定或者提出修改意见的权利。
(2)表决权:是指人大代表对交付表决的报告和议案、有关事项表明各种意愿(包括赞成、反对、弃权)的权利。
(3)提案权: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
(4)质询权: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4.人大代表的义务
(1)要进一步健全代表联络机制,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大代表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
(2)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他们来自人民,肩负人民的重托,应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5.正确认识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而不是工作人员。
(2)不能认为我国的国家权力属于人大代表。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大代表个人不能直接处理国家事务。人大代表可以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但个人无权对于国家和公共事务作出任何决议、决定。
◆ 知识点二 协商民主有什么优势
1.协商民主
用商量的办法来实现民主,强调民主形式。多种主体通过多渠道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比如,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基层协商等。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题及职能
(1)主题:团结和民主。
(2)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5.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1)含义: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问题取得一致意见的民主制度。
(2)地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3)协商民主的渠道:主要有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
(4)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意义: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维护社会团结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知识点三 我国各族人民怎样和睦相处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民族格局的特点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1)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原因: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以及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③特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④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
⑤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我国民族关系、民族方针与民族政策
项目 民族关系 民族方针 民族政策
区别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联系 ①我国的民族关系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与民族政策实施的客观基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与民族政策又是发展我国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和重要保证。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制定和实施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我国的民族政策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对方针的具体落实
◆ 知识点四 我们怎样当家作主
1.什么是民主权利
民主权利是以民众的知情权、言论权、参与权、监督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公共权利为内容的。公民民主权利的内容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具体表现,保障人民民主权利是国家确认和践行人民主权原则的必然要求。
2.发展基层民主
(1)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
3.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
(1)民主选举: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
(2)民主协商:在民主协商过程中,形成了与选举民主相适应的协商民主形式,形成了就重大问题进行的政治协商。因此,协商民主是民主协商在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具体体现,是民主协商发展的必然结果。
(3)民主决策:民主决策是人民当家作主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体现和要求。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民主决策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决策。(公民没有决策权)
(4)民主管理
原因  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要求  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权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社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来进行
(5)民主监督:民主监督作为“自下而上”的非权力性监督,主要是通过提出建议和批评协助党和国家机关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它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和纪律的强制性,其意义和作用往往不容易被人们理解,在实际生活中也往往容易被忽视。
◆ 议题一 中国式民主的特点
【情境创设】
  我们党带领人民逐步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开启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纪元。改革开放后,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各项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
【问题探究】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式民主有哪些鲜明特色。



【成果共享】
人民、国家和执政党三者的关系
(1)人民与国家的关系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②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一系列行之有效完整的制度安排,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2)党与人民的关系
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它统领和贯穿其他制度。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人民立场,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③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在我国,党、国家、人民三者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 议题二 我国协商民主的优势
【情境创设】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重要民主形式。协商民主包括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七大渠道。
【问题探究】
结合材料,说明如何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成果共享】
我国协商民主具有哪些独特优势
(1)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在协调人民利益、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着形成共识、协调关系的作用。
(2)协商的本质是寻求利益交集,找到“最大公约数”。
(3)协商民主能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广泛凝聚全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共30张PPT)
综合探究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
民当家作主

理论导学

议题探究
知识点一 如何理解人大代表的作用
知识点二 协商民主有什么优势
知识点三 我国各族人民怎样和睦相处
知识点四 我们怎样当家作主
议题一 中国式民主的特点
议题二 我国协商民主的优势
知识点一 如何理解人大代表的作用
1.人大代表的产生
(1)产生: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2)各级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全国、省级、设区的市级人大代表
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级、乡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投
票选举产生。
(3)任期:各级人大代表每届任期五年。
2.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3.人大代表的职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1)审议权:指人大代表对列入会议议程的各项报告和议案进行讨
论、发表意见、表明意愿和立场,给予肯定、否定或者提出修改意见
的权利。
(2)表决权:是指人大代表对交付表决的报告和议案、有关事项表
明各种意愿(包括赞成、反对、弃权)的权利。
(3)提案权: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向人民代表大
会提出议案。
(4)质询权:指人大代表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政府等机关
的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4.人大代表的义务
(1)要进一步健全代表联络机制,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在人民代
表大会闭会期间,各级人大代表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采取多
种方式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
进工作。
(2)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他们来自人民,肩负人民的重托,
应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5.正确认识人大代表
(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而不是工作人员。
(2)不能认为我国的国家权力属于人大代表。在我国,人民当家作
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大代表个人不能直接处理国家事务。人大代表可以参加行使
国家权力,但个人无权对于国家和公共事务作出任何决议、决定。
知识点二 协商民主有什么优势
1.协商民主
用商量的办法来实现民主,强调民主形式。多种主体通过多渠道参与
国家政治生活,比如,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
基层协商等。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
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
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
派人士、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各界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
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
士组成。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题及职能
(1)主题:团结和民主。
(2)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5.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1)含义: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
就共同问题取得一致意见的民主制度。
(2)地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形式,是我国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
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3)协商民主的渠道:主要有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
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
(4)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
门协商机构,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意义: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意,集中
民智,促进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
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
的政治参与,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利
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维护社会团结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知识点三 我国各族人民怎样和睦相处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民族格局的特点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一方面,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各民族又都凝聚在
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
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
民族共同培育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
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1)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原因: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各民族“大杂居、小聚
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以及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
关系,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含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③特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
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④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
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一个重要制度保障。
⑤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证了国家团结统一,又实现了各民族
共同当家作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在维护国家统一、
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
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我国民族关系、民族方针与民族政策
项目 民族关系 民族方针 民族政策
区别 平等团结互助 和谐 民族平等、民族团 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联系 ①我国的民族关系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与民族政策实 施的客观基础。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与民族政策又是发展 我国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和重要保证。②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方针是制定和实施我国民族政策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而我国的 民族政策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对方针的具体 落实
知识点四 我们怎样当家作主
1.什么是民主权利
民主权利是以民众的知情权、言论权、参与权、监督权、选举权和被选
举权等公共权利为内容的。公民民主权利的内容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具体
表现,保障人民民主权利是国家确认和践行人民主权原则的必然要求。
2.发展基层民主
(1)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
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
3.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
(1)民主选举: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
市的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
(2)民主协商:在民主协商过程中,形成了与选举民主相适应的协
商民主形式,形成了就重大问题进行的政治协商。因此,协商民主是
民主协商在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具体体现,是民主协商发展的必然结果。
(3)民主决策:民主决策是人民当家作主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体现和
要求。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遵循民主决策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意
见,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决策。(公民没有决策权)
(4)民主管理
原因 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
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要求 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权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
本社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
序,授权给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来进行
(5)民主监督:民主监督作为“自下而上”的非权力性监督,主要是
通过提出建议和批评协助党和国家机关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
服官僚主义。它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和纪律的强制性,其意义和作用
往往不容易被人们理解,在实际生活中也往往容易被忽视。
议题一 中国式民主的特点
【情境创设】
我们党带领人民逐步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的政体,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等,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开
启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纪元。改革开放后,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
机统一,各项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
【问题探究】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式民主有哪些鲜明
特色。
[答案] ①中国式民主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
②中国式民主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特征,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
用的民主。
③中国式民主以依法治国为重要保障,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④中国式民主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
【成果共享】
人民、国家和执政党三者的关系
(1)人民与国家的关系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
民是国家的主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②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一系列行之有效
完整的制度安排,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
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2)党与人民的关系
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
制度,它统领和贯穿其他制度。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
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人民立场,为了人民执政、依靠
人民执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③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
(3)在我国,党、国家、人民三者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议题二 我国协商民主的优势
【情境创设】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
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重要民主形式。协商民主包括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
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七大渠道。
【问题探究】
结合材料,说明如何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答案] ①坚持完善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民主的政治领导,加强中国共产党与
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巩固发展和谐的政党关系,切实为人民服务。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各级人大在重大
决策之前应进行充分协商,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与要求,支持和保证人民当
家作主。
③各级政府应有效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强政府协商,增强决策
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
④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
构的作用,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不断提高人民政协
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真正反映民意。
⑤建立健全基层协商民主制度,稳步开展基层协商,更好解决人民群
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从而真正诠释人民民
主的真谛。
【成果共享】
我国协商民主具有哪些独特优势
(1)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在
协调人民利益、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着形成共识、协调关系的作用。
(2)协商的本质是寻求利益交集,找到“最大公约数”。
(3)协商民主能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广泛凝聚全社会共识,促进社
会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