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总结与提升(课件 学案)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总结与提升(课件 学案)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总结与提升
【演练提升】
1.C [解析] 材料未强调增强全民法治观念,①排除。材料不涉及“建设智能高效政府,提高政务服务效能”,④排除。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违法事实实施罚款,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有利于合理设定权力与责任,实现良法善治,推动政府坚持公正文明执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②③正确。
2.C [解析] 法院履行审判职责,不履行监察职责,①表述错误。云南省人民法院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扎根基层定分止争,这样做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依法服务乡村振兴,②符合题意。云南省人民法院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276个人民法庭扎根基层,建成97个专业化、特色化法庭,设立旅游巡回法庭及站点159个,巡回审判达标率高达99%,这样做有利于提升民众法治意识,推进法治国家建设,③符合题意。题干强调法院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体现健全国家法律体系,④不符合题意。
3.D [解析]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故②排第一。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政府组织机构法定化作出明确部署之后,2023年党中央批准将修改国务院组织法列为一类项目,故④排第二。2023年党中央批准将修改国务院组织法列为一类项目之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修订草案广泛征求社会意见、人大代表意见,组织部署代表们研读讨论,通过两次审议,对修订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故③排第三。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修订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之后,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故①排第四。排序正确的是②→④→③→①。故本题选D。
4.D [解析] 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人民而非全体公民,①错误。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②错误。全面依法治国,是从法治高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利益。这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而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保障,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1)立法机关要尊重生态发展规律,立足长江发展实际,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促进长江可持续发展;执法(行政)机关应严格、规范、科学履行生态建设职能,护佑长江生态长廊;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坚决打击破坏长江生态的行为;广大公民应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增强生态法治观念,自觉投身依法治理长江生态的实践,为其贡献力量;多元主体共同推进长江治理,谱写发展新篇章。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
[解析] 第(1)问,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措施类题型,设问要求是谈谈如何奏响新时代“长江合奏曲”,需要调用全面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从措施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关键信息①:2020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可联系教材知识:科学立法。关键信息②:在长江源头,来自青海曲麻莱县麻多乡扎加村的护鱼员说:“以前有人来长江源头放生外来鱼种,对生态危害极大,我们只能口头劝告教育。长江保护法施行后,放生外来鱼种对长江造成严重后果的,将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这是用法治力量护佑长江万里生态长廊的生动体现→可联系教材知识:严格执法;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广大公民应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第(2)问: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是概括说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需要调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关键信息①:这部江河流域保护标志性法律的出台,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可联系教材知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关键信息②:2020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可联系教材知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关键信息③:依法做好水资源文章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强化协同治理确保长江岁岁安澜,正在奏响新时代“长江合奏曲”,这是中华民族治理长江史上的新篇章→可联系教材知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总结与提升
  本单元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展开阐述,在回顾我国法治建设成就、理解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明确在总目标统领下的重点任务,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和措施,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懂得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理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
【相关链接】
  司法部2024年3月29日公布《司法部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该报告显示,2023年,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制定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工作意见及规划,审查完成立法项目51件。把粮食安全保障法、传染病防治法(修订)、关税法、学前教育法、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立法项目作为重中之重,保证高质高效完成。2023年,②各级行政复议机构始终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落脚点,开展行政复议质量提升年活动,指导各级行政复议机构依法办理涉及民生领域行政复议案件6.38万件,涉企行政复议案件3万余件。2023年,全国各级行政复议机构通过调解、和解方式结案3.7万件,一大批行政争议得到实质性化解。
  2024年2月27日,人民法院案例库(以下简称“案例库”)正式上线并向社会开放,案例库收录的是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核的3711件指导性案例(司法部门办案必须参照)和参考案例。③这些案例基本实现了对盗窃罪、诈骗罪等常见罪名,民间借贷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多发案由的全覆盖;编发了民营企业产权、知识产权保护等聚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案例;集中了惩治网络暴力、维护食品药品安全等事关民生及社会广为关注的案例。学者、律师、各类调解组织、社会公众可以通过网络进入案例库学习法律规定、明确行为规则、增强行为预判,促进矛盾纠纷前端化解,也可以推荐案例入库。
【信息解读】
信息点 对接知识 落实素养
①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法治政府、严格执法、科学立法  政治认同:对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认同和支持  科学精神: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
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法治社会、全民守法、法治政府、严格执法  科学精神:明确法治政府建设和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  公共参与:积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③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全民守法、公正司法  科学精神:明确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理解全民守法的必要性  公共参与:积极参与法治社会建设,自觉践行法治精神
【知识整合】
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法治 国家  ①要求: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持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推进宪法实施、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②意义: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法治 政府  ①要求: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②措施: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提高执法人员的法治素养,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③意义: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
法治 社会  ①体现: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②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③意义: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科学 立法  ①要求: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符合国情和实际;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②措施:依法立法,民主立法,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严格 执法  ①意义: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②要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公正 司法  ①要求:司法程序要公正、司法结果要公正。②措施: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全民 守法  ①要求: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②措施: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演练提升】
1.下面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的部分内容:
  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违法事实实施罚款,不得随意给予顶格罚款或者高额罚款,不得随意降低对违法行为的认定门槛,不得随意扩大违法行为的范围。对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基本相似的案件,要确保罚款裁量尺度符合法定要求,避免类案不同罚。   要依法广泛综合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指导约谈等方式,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这些规定意在( )
①强化规则意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②合理设定权力与责任,实现良法善治 ③坚持公正文明执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④建设智能高效政府,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云南省人民法院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将“抓前端、治未病”落到实处,积极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276个人民法庭扎根基层定分止争,建成97个专业化、特色化法庭,设立旅游巡回法庭及站点159个,巡回审判达标率高达99%,依法服务乡村振兴。此举有利于( )
①法院履行监察职责,提高为民服务能力 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依法服务乡村振兴 ③提升民众法治意识,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④夯实良法善治之基,健全国家法律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4年3月11日下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的修订曾经历了一个过程,按照程序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①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 ②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政府组织机构法定化作出明确部署 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修订草案广泛征求社会意见、人大代表意见,组织部署代表们研读讨论,通过两次审议,对修订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④2023年党中央批准将修改国务院组织法列为一类项目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4.《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从法治高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利益。这体现了 ( )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 ②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③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④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长江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2020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这部江河流域保护标志性法律的出台,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长江源头,来自青海曲麻莱县麻多乡扎加村的护鱼员说:“以前有人来长江源头放生外来鱼种,对生态危害极大,我们只能口头劝告教育。长江保护法施行后,放生外来鱼种对长江造成严重后果的,将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这是用法治力量护佑长江万里生态长廊的生动体现。
  滚滚长江水,浩荡向东流。依法做好水资源文章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强化协同治理确保长江岁岁安澜,正在奏响新时代“长江合奏曲”,这是中华民族治理长江史上的新篇章。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谈谈应如何奏响新时代“长江合奏曲”。
(2)长江保护法的制定实施是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请概括说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共32张PPT)
总结与提升
本单元围绕“全面依法治国”展开阐述,在回顾我国法治建设成就、
理解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全
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明确在总目标统领下的重点任务,坚
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
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了解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阐明建
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和措施,阐述科学立法、严
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懂得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理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的重要性,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
【相关链接】
司法部2024年3月29日公布《司法部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
告》。该报告显示,2023年,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
领导下,制定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工作意见及规划,审查完
成立法项目51件。把粮食安全保障法、传染病防治法(修订)、关税
法、学前教育法、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条例等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立法项目作为重中之重,保证高质
高效完成。2023年,②各级行政复议机构始终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
落脚点,开展行政复议质量提升年活动,指导各级行政复议机构依法
. .
. .
. .
. .
. .
. .
办理涉及民生领域行政复议案件6.38万件,涉企行政复议案件3万余
件。2023年,全国各级行政复议机构通过调解、和解方式结案3.7万
件,一大批行政争议得到实质性化解。
2024年2月27日,人民法院案例库(以下简称“案例库”)正式上
线并向社会开放,案例库收录的是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核的3711件指导
性案例(司法部门办案必须参照)和参考案例。③这些案例基本实现
了对盗窃罪、诈骗罪等常见罪名,民间借贷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多
发案由的全覆盖;编发了民营企业产权、知识产权保护等聚焦经济社
会高质量发展的案例;集中了惩治网络暴力、维护食品药品安全等事
关民生及社会广为关注的案例。学者、律师、各类调解组织、社会公
众可以通过网络进入案例库学习法律规定、明确行为规则、增强行为
预判,促进矛盾纠纷前端化解,也可以推荐案例入库。
【信息解读】
信息点 对接知识 落实素养
①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法治政府、严格执法、科学立法 政治认同:对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认同和支持
科学精神: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
信息点 对接知识 落实素养
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法治社会、全民守法、法治政府、严格执法 科学精神:明确法治政府建设和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
公共参与:积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续表)
信息点 对接知识 落实素养
③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全民守法、公正司法 科学精神:明确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理解全民守法的必要性
公共参与:积极参与法治社会建
设,自觉践行法治精神
(续表)
【知识整合】
总目 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法治 国家 ①要求: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持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推进宪法实施、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②意义: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法治 政府 ①要求: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②措施: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提高执法人员的法治素养,规范执法自由裁量
权。③意义: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
高行政服务水平,实现善政;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
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
(续表)
法治 社会 ①体现: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②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③意义: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续表)
科学 立法 ①要求: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符合国情和实际;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术。②措施:依法立法,民主立法,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严格 执法 ①意义: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助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②要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续表)
公正 司法 ①要求:司法程序要公正、司法结果要公正。②措施: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全民 守法 ①要求: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②措施:要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续表)
【演练提升】
1.下面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
的部分内容:
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违法事实实施罚款,不得随意给予顶格
罚款或者高额罚款,不得随意降低对违法行为的认定门槛,不得随
意扩大违法行为的范围。对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
危害程度基本相似的案件,要确保罚款裁量尺度符合法定要求,避
免类案不同罚。
要依法广泛综合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指导约谈等方式,
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这些规定意在( )
①强化规则意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②合理设定权力与责任,实现
良法善治 ③坚持公正文明执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④建设智能高效
政府,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未强调增强全民法治观念,①排除。
材料不涉及“建设智能高效政府,提高政务服务效能”,④排除。
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违法事实实施罚款,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有利于合理设定权力与责任,实现良法善治,推动政府坚持公正文明
执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②③正确。
2.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云南省人民法院积极融入党委领导
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将“抓前端、治未病”落到实处,积极开展“枫
桥式人民法庭”创建,276个人民法庭扎根基层定分止争,建成97个专
业化、特色化法庭,设立旅游巡回法庭及站点159个,巡回审判达标
率高达99%,依法服务乡村振兴。此举有利于( )
①法院履行监察职责,提高为民服务能力 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依
法服务乡村振兴 ③提升民众法治意识,推进法治国家建设 ④夯实良
法善治之基,健全国家法律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法院履行审判职责,不履行监察职责,①表述错误。
云南省人民法院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扎根基层定分止
争,这样做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依法服务乡村振兴,②符合题意。
云南省人民法院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276个人民法庭扎根基层,建
成97个专业化、特色化法庭,设立旅游巡回法庭及站点159个,巡回审判达
标率高达99%,这样做有利于提升民众法治意识,推进法治国家建设,③符
合题意。
题干强调法院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体现健全国家
法律体系,④不符合题意。
3.2024年3月11日下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
订的国务院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的修订曾经历了一个过程,按照程
序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国务院组织法 ②党
的二十大对推进政府组织机构法定化作出明确部署 ③全国人大常委
会就修订草案广泛征求社会意见、人大代表意见,组织部署代表们研
读讨论,通过两次审议,对修订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④2023年
党中央批准将修改国务院组织法列为一类项目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解析]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故②排第一。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政府组织机构法定化作出明确部署之后,2023年党中央
批准将修改国务院组织法列为一类项目,故④排第二。
2023年党中央批准将修改国务院组织法列为一类项目之后,全国人大常委
会就修订草案广泛征求社会意见、人大代表意见,组织部署代表们研读讨
论,通过两次审议,对修订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故③排第三。
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修订
草案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之后,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
订的国务院组织法,故①排第四。排序正确的是②→④→③→①。故本题
选D。
4.《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
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从法治高度保证人
民当家作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利益。这体现了( )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 ②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
证 ③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④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
重要的规矩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人民而非全体公民,①错
误。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②错误。
全面依法治国,是从法治高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和人民利益。这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而法律
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保障,③④符合题
意。 故本题选D。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长江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千秋大计。2020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
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这部江河流域保护标志性法律的出
台,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
保障。
在长江源头,来自青海曲麻莱县麻多乡扎加村的护鱼员说:“以
前有人来长江源头放生外来鱼种,对生态危害极大,我们只能口头劝
告教育。长江保护法施行后,放生外来鱼种对长江造成严重后果的,
将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这是用法治力量护佑长江万
里生态长廊的生动体现。
滚滚长江水,浩荡向东流。依法做好水资源文章探索高质量发展
新路,强化协同治理确保长江岁岁安澜,正在奏响新时代“长江合奏
曲”,这是中华民族治理长江史上的新篇章。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谈谈应如何奏响新时代“长江
合奏曲”。
[答案] 立法机关要尊重生态发展规律,立足长江发展实际,不断完
善法律法规,促进长江可持续发展;执法(行政)机关应严格、规范、
科学履行生态建设职能,护佑长江生态长廊;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
坚决打击破坏长江生态的行为;广大公民应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增强生态法治观念,自觉投身依法治理长江生态的实践,为其贡献力
量;多元主体共同推进长江治理,谱写发展新篇章。
[解析]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
度。本题属于措施类题型,设问要求是谈谈如何奏响新时代“长江合
奏曲”,需要调用全面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从措施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关键信息①:2020
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自2021年3月
1日起施行→可联系教材知识:科学立法。
关键信息②:在长江源头,来自青海曲麻莱县麻多乡扎加村的护鱼员
说:“以前有人来长江源头放生外来鱼种,对生态危害极大,
我们只能口头劝告教育。 长江保护法施行后,放生外来鱼种对长江造
成严重后果的,将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这是用法治力
量护佑长江万里生态长廊的生动体现→可联系教材知识:严格执法;
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广大公民应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第三步:
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长江保护法的制定实施是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举措。
请概括说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
[答案]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党
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
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
[解析]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
度。本题的设问要求是概括说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的关系,需要调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
结合材料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信息①:这部江河流域保护标志性法律的出台,为在法治轨道上
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可联系教材知
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关键信息②:2020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
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可联系教材知识: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关键信息③:依法做好水资源文章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强化协同治
理确保长江岁岁安澜,正在奏响新时代“长江合奏曲”,这是中华民族治
理长江史上的新篇章→可联系教材知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
根本保证。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