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推动认识发展班级: 学号: 姓名:基础巩固1.黑格尔说,人们总以为肯定与否定具有绝对的区别,其实两者是相同的。我们甚至可以称肯定为否定;反之,也同样可以称否定为肯定……同样的关系,又如一条往东的路同时即是同一条往西的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肯定和否定没有界限,肯定即否定,否定即肯定B.有些事物包含着肯定因素,另有一些事物则包含着否定因素C.肯定与否定互为条件,且只存在于它们的联系中D.处理复杂问题,既不能持肯定态度,也不能持否定态度2.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因是“魔丸”转世,有着顽劣的过往经历,遭到众人的排斥、敌视和嘲笑,但在整个陈塘关需要他的时候,他高声呐喊“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撕裂了囚禁他的神秘力量,从“魔童”转变为拯救苍生的英雄。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哪吒是“魔”是“仙”取决于外部神秘力量 ②肯定方面占主导位置时否定方面即消失③当“仙”占主导位置时哪吒就可转化为英雄 ④哪吒转变为英雄是对“魔”否定的结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当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如何保护传统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相互独立、相互排斥的②在批判性思维推动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③坚持在辩证的否定中推动事物向更高的阶段发展④辩证否定的丰富内容在“抛弃”这一范畴中得到了恰当的表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蛙眼具有准确地跟踪空中飞行目标的特别功能。人们根据蛙眼的结构和功能,研制出能够跟踪卫星、监视空中飞行目标的“电子蛙眼”。这个过程体现了( )①思维过程以感性具体为起点②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唯一方法③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④通过思维抽象获得的认识是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幼时看画是画,线条色彩眼中挂;年长看画不是画,寓意情感心中察;暮年看画仍是画,返璞归真韵无涯。”这是一位画家对不同人生阶段赏画体验的描述。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是画”到“不是画”体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的跨越②“不是画”到“仍是画”的提升需借助恰当的思维上升桥梁③从“是画”到“不是画”再到“仍是画”,认识呈循环往复式发展④整个认识历程巧妙融合了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以及抽象与具体的有机结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能力提升6.阅读漫画《别人一句话,我难受一整天》,这启示我们对于别人否定自己的话,应该( )①闻过则喜,肯定和保留别人的意见建议 ②充耳不闻,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③洗耳恭听,保留合理意见不断完善自我 ④择善而从,不要作简单地肯定或否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在古代,人们一直将雷电神化,误认为是天神发怒。直至近代,随着富兰克林、法拉第等人的积极探索,做了大量的实验,才揭示了电的本质,人们才认识到积云所带的电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穿过空气放电,使两种电荷发生中和并产生火花,这便是雷电现象。人们对雷电的认识( )①实现了事物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的统一 ②体现了事物发展渐进性与连续性的辩证统一③启示我们必须在全盘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实现创新 ④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两个阶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优秀的古诗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逻辑思维。下列对“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知音》)解读正确的是( )①由“操千曲”到“晓声”需运用归纳推理 ②“观千剑”与“识器”之间存在必然联系③由“操千曲”到“晓声”离不开思维抽象 ④“观千剑”与“识器”都属理性认识层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我们初到一所学校,看到它的教室、食堂、宿舍,花草树木,接触一些同学、老师,于是在头脑中会形成对这所学校的一个初步印象。随着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深入,我们对某件事、某个人获得最深刻的印象。最后我们自己也会打上这个学校的烙印,形成对学校全面而具体的认识。从上述对一个校园的认识过程上看( )①关于学校感性具体的认识是零散和错误的认识 ②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统一中全面把握认识对象 ③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共性是思维抽象的唯一环节 ④认识发展是一个“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创新应用10.人类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与模式不是单一的,具有不同形态和不同样式。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创新性、包容性、超越性与引领性,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具有强大、持久的生命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扎根中国大地、独立自主探索出来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属于中国,同样属于世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促进全人类的交流合作,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为人类文明向更高文明阶段演进探索了新路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请你结合材料,运用“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试卷第1页,共3页课练55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答案 C D C C D D B B D1.C 黑格尔并未否定肯定与否定的界限,而是强调两者的辩证统一。虽然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但并非完全等同,肯定与否定有界限,A错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B错误。“我们甚至可以称肯定为否定;反之,也同样可以称否定为肯定”,这说明肯定的东西与否定的东西,在本质上是彼此互为条件的,并且只是存在于它们的相互联系中,C正确。处理复杂问题并非回避肯定或否定,而是通过把握两者的辩证关系来推动发展,D错误。2.D 哪吒的转变并非由外部神秘力量决定,而是通过自我觉醒与行动实现,强调内因的主导作用,①错误。肯定与否定始终共存,肯定方面占主导位置时否定方面并未消失,而是处于潜在或次要地位,②错误。当“仙”在矛盾中占据主导位置时,哪吒完成了从“魔”到“仙”的质变,成为英雄。这是对原有“魔”的否定后形成的新质态,哪吒的转变是对自身“魔”的否定(自我否定),通过克服旧有的矛盾(魔性),实现向新事物(英雄)的飞跃,③④符合题意。3.C 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统一的,①错误。保护传统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说明保护传统建筑要坚持在辩证的否定中、在批判性思维推动下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从而推动事物向更高的阶段发展,②③符合题意。辩证否定的丰富内容在“扬弃”这一范畴中得到了恰当的表达,④错误。4.C 人们根据蛙眼的结构和功能,研制出能够跟踪卫星、监视空中飞行目标的“电子蛙眼”体现了思维过程以感性具体为起点和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①③符合题意。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不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唯一方法,②错误。人们通过思维抽象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④错误。5.D “是画”到“不是画”体现的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跨越,①错误。“不是画”到“仍是画”是认识的进一步升华,需要借助恰当的思维上升桥梁,实现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转化,②正确。认识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并非循环往复式发展,从“是画”到“不是画”再到“仍是画”体现的是认识的不断深化、上升过程,③错误。整个过程中,先是肯定看到的是画,之后否定仅是眼中的画而深入挖掘寓意情感,最后又肯定其画的韵味等,融合了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同时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也就是抽象与具体的有机结合,④正确。6.D 对别人的意见建议要学会“扬弃”,合理意见可以采纳,而不是一味地肯定和保留,也不是完全否定,充耳不闻,①②排除。漫画启示我们,对于别人否定自己的话,应该坚持辩证否定观,洗耳恭听,保留合理意见不断完善自我,择善而从,不要作简单地肯定或否定,③④符合题意。7.B 从人们将雷电神化到揭示了电的本质,实现了认识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飞跃;运用雷电本质的认识,解释雷电的产生,又加深了对电的认识,由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这一过程实现了事物现象和本质的统一,①④符合题意。人们对雷电的认识体现了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辩证统一,②错误。“全盘否定旧事物”的说法违背了辩证的否定观,③排除。8.B 操千曲而后晓声,指通过练习众多的曲子,从而知晓音乐的规律。这需要运用归纳推理,从个别事例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①正确。“观千剑”只是增加了对剑的认识经验,但认识还受到观察的深度、知识的局限等影响,“观千剑”不必然能够“识器”,“观千剑”与“识器”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②错误。从“操千曲”到“晓声”,需要进行思维抽象,对练习的众多曲子进行分离、提纯、概括等,从而抽象出关于音乐的规律,③正确。“观千剑”更多的是对剑的观察实践,属于感性认识阶段,而“识器”是对剑器更为深入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阶段,“观千剑”与“识器”不都属理性认识层次,④错误。9.D 关于学校感性具体的认识是零散的 ,但不一定是错误的,①排除。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唯一”的表述过于绝对,忽视了思维抽象的多维性,③错误。我们初到一所学校,看到它的教室、食堂、宿舍,花草树木,接触一些同学、老师,于是在头脑中会形成对这所学校的一个初步印象。随着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深入,我们对某件事、某个人获得最深刻的印象。最后我们自己也会打上这个学校的烙印,形成对学校全面而具体的认识。这一过程是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统一中全面把握认识对象,说明认识发展是一个“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②④正确。10.(1)认识发展要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世界各国以不同形态和不同样式通向现代化,现代化在不同的道路与模式下形成共同特征,人类对于现代化的认知完成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飞跃。(2)认识还需要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只有这样才能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的具体整体。中国式现代化将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实现了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认知向思维具体的飞跃。(3)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这两个阶段相互依赖、不可分割。既要看到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各国现代化的共性特征,又要看到其所具有的中国特色这一个性特点,才能正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