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满分:90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多选题(共1小题,共10分)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分)A.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B.开始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C.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由物体运动的快慢来决定 D.纸带速度越大,相邻的两个点距离越大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10分)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则P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0分) 三、实验题(共5小题,共50分)小明同学在“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利用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并取其中的A、B、C、D、E、F、G七个计数点进行研究(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其中x1=0.70cm,x2=1.62cm,x3=2.75cm,x4=_____cm(从图中读取),x5=5.65cm,x6=7.41cm,则打点计时器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vD=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计算结果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10分)某同学做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时,他采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A、B、C、D、E为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则VD=____m/s,a=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0分)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让小车带动纸带运动,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得到了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知纸带上每打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5…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了。如图所示,甲图所示的纸带是计数点的初始段,则从甲图的纸带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乙图中A、B、C三段纸带中的_____(填字母代号);在打纸带上计数点1时,小车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m/s2.(10分)“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印点未画出.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B点小车的瞬时速度vb= m/s,求出小车加速度a= m/s2.(10分)如图所示为“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s。其中b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m/s(保留三位数)(10分) 四、实验题(组)(共2小题,共20分)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f=50Hz的交流电源。(10分)(1) 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s,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2分)(2) 打下E点时纸带的速度vE=______(用题中给定字母表示);(2分)(3) 若测得d6=65.00cm,d3=19.00cm,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m/s2;(3分)(4) 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f>50Hz,但当时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测得的加速度值比真实值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3分)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从第一滴落在地面上开始计时,20s时地面上正好共有51个小水滴)(10分)(1) 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3分)(2) 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m/s2.(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7分) 第2页第2页2.16实验: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随堂练习A满分:90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多选题(共1小题,共10分)1.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分)A.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B.开始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C.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由物体运动的快慢来决定 D.纸带速度越大,相邻的两个点距离越大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10分)2.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则P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0分)三、实验题(共5小题,共50分)3. 小明同学在“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利用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并取其中的A、B、C、D、E、F、G七个计数点进行研究(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其中x1=0.70cm,x2=1.62cm,x3=2.75cm,x4=_____cm(从图中读取),x5=5.65cm,x6=7.41cm,则打点计时器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vD=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计算结果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10分)4. 某同学做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时,他采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A、B、C、D、E为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则VD=____m/s,a=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0分)5. 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让小车带动纸带运动,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得到了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知纸带上每打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5…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了。如图所示,甲图所示的纸带是计数点的初始段,则从甲图的纸带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乙图中A、B、C三段纸带中的_____(填字母代号);在打纸带上计数点1时,小车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m/s2.(10分)6.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印点未画出.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B点小车的瞬时速度vb= m/s,求出小车加速度a= m/s2.(10分)7. 如图所示为“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s。其中b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m/s(保留三位数)(10分)四、实验题(组)(共2小题,共20分)8.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f=50Hz的交流电源。(10分)(1)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s,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分)(2)打下E点时纸带的速度vE=______(用题中给定字母表示); (2分)(3)若测得d6=65.00cm,d3=19.00cm,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m/s2; (3分)(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f>50Hz,但当时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测得的加速度值比真实值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分)9. 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从第一滴落在地面上开始计时,20s时地面上正好共有51个小水滴)(10分)(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3分)(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m/s2.(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7分)2.16实验: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随堂练习A满分:90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多选题(共1小题,共10分)1.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分)A.在释放小车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B.开始实验时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C.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由物体运动的快慢来决定 D.纸带速度越大,相邻的两个点距离越大正确答案: A D 答案解析: A、为了提高纸带的利用率,尽量多打点,释放前应将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故A正确;B、为了提高纸带的利用率,尽量多打点,同时为了使打点更稳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该是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然后再释放小车,故B错误;C、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由打点周期决定的,与物体运动的快慢无关,故C错误;D、纸带速度越大,相邻的两个点距离越大,故D正确;故选:AD。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10分)2.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x1=7.05cm,x2=7.68cm,x3=8.33cm,x4=8.95cm,x5=9.61cm,x6=10.26cm,则P点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加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0分)正确答案: 0.74|0.64 无答案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x4-x1=3a1T2 x 25-x2=3a2T x6-x3=3a23T 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三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 ,故答案为:0.74;0.64。三、实验题(共5小题,共50分)3. 小明同学在“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利用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并取其中的A、B、C、D、E、F、G七个计数点进行研究(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其中x1=0.70cm,x2=1.62cm,x3=2.75cm,x4=_____cm(从图中读取),x5=5.65cm,x6=7.41cm,则打点计时器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vD=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计算结果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10分)正确答案: 4.10;0.12;0.21答案解析: 解:从图中得x4=5.10cm﹣1.00cm=4.10 cm,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所以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vD= =0.12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a= =0.21m/s2,故答案为:4.10,0.12,0.21。4. 某同学做探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时,他采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A、B、C、D、E为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则V 2D=____m/s,a=____m/s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0分)正确答案: 0.34;0.40答案解析: 解:依据D点的瞬时速度等于CE段的平均速度,则有: m/s=0.34m/s;根据运动学公式得:△x=at2,解得: m/s2=0.40 m/s2,故答案为:0.34;0.40。5. 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让小车带动纸带运动,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得到了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知纸带上每打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5…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了。如图所示,甲图所示的纸带是计数点的初始段,则从甲图的纸带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乙图中A、B、C三段纸带中的_____(填字母代号);在打纸带上计数点1时,小车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m/s2.(10分)正确答案: C;2.05;5.0答案解析: 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得出:x34-x23=x23-x12=x12-x01=5cm所以撕下的那段应该是C图。根据推论公式Δx=aT2,有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6.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印点未画出.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B点小车的瞬时速度vb= m/s,求出小车加速度a= m/s2.(10分)正确答案: 0.4;0.801答案解析: 解: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0.1s,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x=aT2,得:,故答案为:0.4;0.801.7. 如图所示为“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a、b、c、d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s。其中b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m/s(保留三位数)(10分)正确答案: 0.520答案解析: 解: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b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故答案为:0.520。四、实验题(组)(共2小题,共20分)8.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f=50Hz的交流电源。(10分)(1)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s,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分)正确答案: 0.1;交流答案解析: 解:使用打点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若电源频率为50HZ,则打点计时器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2)打下E点时纸带的速度vE=______(用题中给定字母表示); (2分)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3)若测得d6=65.00cm,d3=19.00cm,物体的加速度a=______m/s2; (3分)正确答案: 3答案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得 ;;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f>50Hz,但当时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测得的加速度值比真实值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分)正确答案: 偏小答案解析: 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f>50Hz,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小,根据运动学公式△x=at2得:真实的加速度值就会偏大,所以测量的加速度值与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是偏小。9. 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从第一滴落在地面上开始计时,20s时地面上正好共有51个小水滴)(10分)(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3分)正确答案: 从右向左答案解析: 解:由于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则小车做减速运动,根据桌面上连续6个水滴的位置,可知,小车从右向左做减速运动。故答案为:从右向左;(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m/s2.(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7分)正确答案: 0.3;0.1答案解析: 解:已知滴水计时器每20s内共滴下51个小水滴,那么各点时间间隔为:T= =0.4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 m/s=0.3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得: ×10-3 m/s2=﹣0.1m/s2,那么加速度的大小为 0.1m/s2。故答案为:0.3;0.1。满分:90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共2小题,共20分)下图是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 是按每隔 4 个点选一个计数点的方式选出的,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了频率为 50 Hz 的交流电源上。则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______ s。请用尽量准确的方法,求出计数点 对应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 m/s。用同样的方法求出计数点 对应物体的瞬时速度后,请求出物体在 段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 m/s 。(10分)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x1=7.10cm、x2=7.70cm、x3=8.30cm、x4=8.90cm、x5=9.50cm、x6=10.10cm,则打A点时瞬时速度的大小为 m/s,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是 m/s2。(10分) 二、实验题(共6小题,共60分)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cm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30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0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4.0s.试估算:滑块经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v1= m/s;在下滑过程中,滑块的加速度大小a=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0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按如图所示装置准备好器材后,先接通电源,然后后释放小车,让它拖着纸带运动,得到如图2所示纸带,纸带上选取A、B、C、D、E五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f=50Hz,则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s。根据纸带上的信息可计算出:在打下计数点C时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的测量值为 m/s;小车在砂桶的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的测量值为 m/s2.(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10分)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纸带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Hz,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中画出了几个计数点,还标出了一些计数点间的距离,则由此可算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m/s2,B点的速度为_____m/s.(10分)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如图为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两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打第3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10分)一位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在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他选择了连续的七个点O、A、B、C、D、E、F作测量点.若测得C、D两点相距2.70Cm,D、E两点相距2.90Cm,则小车在打D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拉动该纸带运动的小车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10分)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在每条纸带上:每5个计时点取好了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5.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了,如图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填字母)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B、C、D三段纸带中的 。(10分) 三、实验题(组)(共1小题,共10分)如图,为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的挡光片A、B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二者间距为d.(10分)(1) 当小车匀加速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挡光片先后经过的时间△t1和△t2,则小车加速度a=______.(5分)(2) 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 A.增大两挡光片宽度b B.减小两挡光片宽度b C.增大两挡光片间距d D.减小两挡光片间距d(5分) 第2页第2页12.6实验: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随堂练习B满分:90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填空题(共2小题,共20分)1. 下图是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 A、B、C、D、E 是按每隔4 个点选一个计数点的方式选出的,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了频率为 50 Hz 的交流电源上。则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T= ______ s。请用尽量准确的方法,求出计数点 C对应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 m/s。用同样的方法求出计数点 D 对应物体的瞬时速度后,请求出物体在 CD 段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 m/s 。(10分)2. 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x1=7.10cm、x2=7.70cm、x3=8.30cm、x4=8.90cm、x5=9.50cm、x6=10.10cm,则打A点时瞬时速度的大小为 m/s,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是 m/s2。(10分)二、实验题(共6小题,共60分)3. 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cm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30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0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4.0s.试估算:滑块经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v1= m/s;在下滑过程中,滑块的加速度大小a=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0分)4.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按如图所示装置准备好器材后,先接通电源,然后后释放小车,让它拖着纸带运动,得到如图2所示纸带,纸带上选取A、B、C、D、E五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f=50Hz,则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s。根据纸带上的信息可计算出:在打下计数点C时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的测量值为 m/s;小车在砂桶的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的测量值为 m/s2.(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10分)5. 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纸带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Hz,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中画出了几个计数点,还标出了一些计数点间的距离,则由此可算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m/s2,B点的速度为_____m/s.(10分)6.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如图为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两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打第3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10分)7. 一位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在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他选择了连续的七个点O、A、B、C、D、E、F作测量点.若测得C、D两点相距2.70Cm,D、E两点相距2.90Cm,则小车在打D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拉动该纸带运动的小车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10分)8. 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在每条纸带上:每5个计时点取好了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5.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了,如图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填字母)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B、C、D三段纸带中的 。(10分)三、实验题(组)(共1小题,共10分)9. 如图,为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的挡光片A、B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二者间距为d.(10分)(1)当小车匀加速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挡光片先后经过的时间△t1和△t2,则小车加速度a=______. (5分)(2)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 A.增大两挡光片宽度b B.减小两挡光片宽度b C.增大两挡光片间距d D.减小两挡光片间距d (5分)12.6实验: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随堂练习B满分:90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填空题(共2小题,共20分)1. 下图是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 A、B、C、D、E 是按每隔4 个点选一个计数点的方式选出的,已知打点计时器接在了频率为 50 Hz 的交流电源上。则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T = ______ s。请用尽量准确的方法,求出计数点 C对应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 m/s。用同样的方法求出计数点 D 对应物体的瞬时速度后,请求出物体在 CD 段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 m/s 。(10分)正确答案: 0.1、0.6765、1.565 无答案解析: 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 50 Hz 的交流电源上,打点时间间隔为 0.02 s,因每隔 4 个点选一个计数点,则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 T = 5 × 0.02 s = 0.1 s 。由一小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近似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得计数点 C 对应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x 2v = BD (5.97 + 7.56) × 10 m= = 0.6765 m/s ;同理,计数点 D 对应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C 2T 2 × 0.1 sx 2v CE (7.56 + 9.10) × 10 m= = = 0.8330 m/s ;由加速度的定义式,可得物体在 CD 段的加速D 2T 2 × 0.1 sv v度大小为 a Δv D C 0.8330 m/s 0.6765 m/s= t = T =2。Δ s = 1.565 m/s 0.1 2. 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由打点计时器得到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0s,其中x1=7.10cm、x2=7.70cm、x3=8.30cm、x4=8.90cm、x5=9.50cm、x6=10.10cm,则打A点时瞬时速度的大小为 m/s,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是 m/s2。(10分)正确答案: 0.92,0.60无答案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故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当时间内的位移差为常数,即Δx=aT2,其中T=0.1s,则有故答案为:0.92,0.60二、实验题(共6小题,共60分)3. 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cm的遮光板,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30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0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4.0s.试估算:滑块经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v1= m/s;在下滑过程中,滑块的加速度大小a= 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0分)正确答案: 0.10,0.05答案解析: 解:由于遮光板宽度为3cm,故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平均速度v1=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平均速度v2=故加速度故答案为:0.10,0.05.4.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按如图所示装置准备好器材后,先接通电源,然后后释放小车,让它拖着纸带运动,得到如图2所示纸带,纸带上选取A、B、C、D、E五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f=50Hz,则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s。根据纸带上的信息可计算出:在打下计数点C时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的测量值为 m/s;小车在砂桶的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的测量值为 m/s2.(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10分)正确答案: 0.1;0.30;0.80答案解析:解: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频率f=50Hz,则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0.02s,在纸带上打下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下计数点C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故答案为:0.1;0.30;0.80。5. 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某次实验的纸带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Hz,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中画出了几个计数点,还标出了一些计数点间的距离,则由此可算出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m/s2,B点的速度为_____m/s.(10分)正确答案: 4.6;0.97答案解析: 由于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两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s根据运动学公式推论△x=at2采用逐差法得出:.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故答案为:4.6,0.97.6.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如图为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两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打第3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小车的加速度为 m/s2.(10分)正确答案: 0.504m/s;﹣1.5m/s2答案解析: 解:(1)从右向左相邻的计数点间的间隔依次为x1,x2,x3,x4,x5,x1=2.80cm,x2=4.29cm,x3=5.79cm,x4=7.30cm,x5=8.78cm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邻的位移之差大约为1.5cm,所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由于每相邻两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 m/s题目给出5段位移,可以舍掉位移最小的右侧第一段,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x4﹣x22=2a1Tx5﹣x3=2a2T2为了更加准确的求解加速度,我们对2个加速度取平均值得:即小车运动的加速度计算表达式为: m/s2纸带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加速度向右.根据题意,应选取向左为正方向,故加速度应取负号.故答案为:0.504m/s;﹣1.5m/s27. 一位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在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他选择了连续的七个点O、A、B、C、D、E、F作测量点.若测得C、D两点相距2.70Cm,D、E两点相距2.90Cm,则小车在打D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拉动该纸带运动的小车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10分)正确答案: 1.4;5答案解析: 解: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所以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1.4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 =5m/S2.故答案为:1.4,5.8. 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在每条纸带上:每5个计时点取好了一个计数点,即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5.由于不小心,纸带被撕断了,如图所示。请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填字母)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B、C、D三段纸带中的 。(10分)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 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则有:x45-x34=x34-x23=x23-x12=x12-x01由图可知x12-x01=36.0cm-30.0cm=6.0cm,则可得x23=42.0cm,x34=48.0cm,x45=54.0mm,所以属于纸带A的是C图。故答案为:C。三、实验题(组)(共1小题,共10分)9. 如图,为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的挡光片A、B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二者间距为d.(10分)(1)当小车匀加速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挡光片先后经过的时间△t1和△t2,则小车加速度a=______. (5分)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解: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 根据运动学公式v 22 -v21 =2ad得小车的加速度为: .故答案为: .(2)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 A.增大两挡光片宽度b B.减小两挡光片宽度b C.增大两挡光片间距d D.减小两挡光片间距d (5分)正确答案: BC答案解析: 解:b越小,所测的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d越大初速度与末速度差距越大,速度平方差越大,相对误差越小.故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减小两挡光片宽度b或增大两挡光片间距d,故BC正确. 故选BC. 故答案为:B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17实验: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随堂练习A.docx 2.17实验: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随堂练习A.pdf 2.17实验: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随堂练习A教师用卷.pdf 2.17实验: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随堂练习B.docx 2.17实验: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随堂练习B.pdf 2.17实验:使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随堂练习B教师用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