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素养提升课(三)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课件 学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章 素养提升课(三)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课件 学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素养提升课(三)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
裂的比较
一、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的比较
比较项目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发生部位 卵巢、睾丸(精巢) 各组织器官
(包括卵巢、睾丸)
分裂次数 连续分裂两次 一次
染色体复制次数和时期 一次;减数分裂前的 间期 一次;有丝分裂前
的间期
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 减半,发生在减数分 裂Ⅰ完成时 不变
子细胞类型 生殖细胞、极体 体细胞
比较项目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联会、四分体 出现 不出现
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 有 无
同源染色体分离 有;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 无
着丝粒分裂时期 减数分裂Ⅱ后期 后期
子细胞间的遗传物质的 组成 不一定相同 相同
(续表)
例1 [2024·四川南充期中] 关于某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都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 的复制次数相同
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Ⅱ

[解析]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
离,A错误;有丝分裂不会发生联会现象,B错误;一次有丝分裂与
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只复制一次,二者 的复制次数相同,
C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错误。
例2 [2024·广东揭阳月考] 下图为某哺乳动物体内细胞进行两次“分
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两次分裂均出现着丝粒分裂,则细胞甲、乙、丙中染色体数相同
B.若细胞甲为卵原细胞,则细胞丙可能是卵细胞,也可能是第二极体
C.若细胞丙为精细胞,则在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体出现
D.若在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出现四分体,则细胞乙中可能不存在同源
染色体

[解析] 若两次分裂均出现着丝
粒分裂,则图中两次分裂均表示
有丝分裂,则甲、乙、丙染色体数相同,A正确;若细胞甲为卵原细胞,
图中两次分裂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则细胞丙可能是
卵细胞,也可能是第二极体,B正确;若丙为精细胞,则在第二次分裂
过程中有纺锤体出现,C错误;若在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出现四分体,则
图示为减数分裂,乙细胞为次级性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有可能不存在同
源染色体,D正确。
二、 细胞分裂图像的辨识
时期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Ⅰ 减数分裂Ⅱ
前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染色体散乱分布, 有同源染色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源染色体联会, 出现四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染色体散乱分布,
无同源染色体
①与②的主要区别在于同源染色体的排列方式不同,①与 ③和②与③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同源染色体 时期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Ⅰ 减数分裂Ⅱ
中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着丝粒排列在细胞 中央的一个平面 (赤道板)上,有同 源染色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对同源染色体排 列在细胞中央的赤 道板两侧,有同源 染色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着丝粒排列在赤道
板上,无同源染色

①与②的主要区别在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特点不同,①与 ③和②与③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同源染色体 (续表)
时期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Ⅰ 减数分裂Ⅱ
后期 ________________ 着丝粒分裂,有同 源染色体 ________________ 同源染色体分离 __________________
着丝粒分裂,无同
源染色体
①与②比较:①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②中同源染色体分 离。①与③比较:①中有同源染色体,③中无同源染色体。 ②与①③比较:②中有染色单体,①③中无染色单体 (续表)
例3 [2024·江西赣州月考] 图甲~丁是某二倍体生物生殖器官中的一
些细胞的分裂图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
B.乙细胞可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丁是卵细胞或第二极体,是由丙细胞分裂产生的

[解析] 图甲所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
裂后期,细胞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A正确;图乙所示细胞处于减数
第一次分裂后期,可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正确;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正确;由丁细胞所含染色体(大小和颜色)结
合图丙可知,丁不可能是由丙细胞分裂产生的,D错误。
例4 [2024·山东泰安月考] 下图甲、乙是
某二倍体生物 细胞的某分裂时
期的染色体行为示意图,其中、P2、
、 分别表示不同的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乙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
B.甲、乙两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8个核 分子
C.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均可发生在甲、
乙两个时期
D.甲、乙两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均最多含有4个染色体组

[解析] 据图分析,甲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乙细胞正在进行减数
第一次分裂,A错误;甲和乙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8个核 分子,B正确;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只可发
生在乙所示时期的前一时期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错误;甲细胞
在分裂过程中最多可含有4个染色体组,而乙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最多
含有2个染色体组,D错误。
[方法规律] “三步法”判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
三、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与核DNA数量变化模
型(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模型一:曲线图
判断:
2.模型二:每条染色体中含量的变化
对上图曲线的解释:
减数分裂对 应时期 间期 减数分裂Ⅰ全过程和减数 分裂Ⅱ前期、中期 减数分裂Ⅱ后
期、末期
有丝分裂对 应时期 间期 前期和中期 后期、末期
注意: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曲线
3.模型三: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 数量变化曲线
的变式——直方图
有丝分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减数分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5 如图表示正常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及受精卵进行
细胞分裂时的核 含量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是
B.有丝分裂的 中有着丝粒分裂
C.初级卵母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D.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本质上发生在

[解析] 减数分裂前的间期进行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使核
含量加倍,因此对应 ,A
正确;有丝分裂的 中包括有丝分裂后期,有着丝粒分裂,B正确;
初级卵母细胞对应减数分裂Ⅰ过程,即 段,C错误;减数分裂中染
色体数目的“减半”本质上发生在 ,即减数分裂Ⅰ结束,细胞分裂成
两个子细胞,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D正确。
例6 [2024·河北唐山月考] 下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目为
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 分子数
的比例图。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Ⅱ代表染色单体
B.甲时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C.丁时期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D.甲~丁时期的细胞中核 分子的数
量比为

[解析] 染色单体并不是存在于细胞分
裂整个时期的,在有丝分裂后期、减
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会消失,由此判断Ⅱ
代表染色单体,A正确;甲时期染色体∶核染色单体 ,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说明甲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B正确;丁时期染色体和核 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只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结束,不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图中Ⅱ有为零的时期,故Ⅱ表示染色单体,且Ⅱ只要不等于零即表现为与Ⅲ数量相等,因此Ⅲ表示核,甲~丁时期的细胞中核 分子的数量比为 ,D正确。素养提升课(三)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
例1 C [解析] 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A错误;有丝分裂不会发生联会现象,B错误;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DNA都只复制一次,二者DNA的复制次数相同,C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错误。
例2 C [解析] 若两次分裂均出现着丝粒分裂,则图中两次分裂均表示有丝分裂,则甲、乙、丙染色体数相同,A正确;若细胞甲为卵原细胞,图中两次分裂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则细胞丙可能是卵细胞,也可能是第二极体,B正确;若丙为精细胞,则在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有纺锤体出现,C错误;若在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出现四分体,则图示为减数分裂,乙细胞为次级性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有可能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正确。
例3 D [解析] 图甲所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A正确;图乙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正确;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正确;由丁细胞所含染色体(大小和颜色)结合图丙可知,丁不可能是由丙细胞分裂产生的,D错误。
例4 B [解析] 据图分析,甲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乙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A错误;甲和乙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核DNA分子,B正确;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只可发生在乙所示时期的前一时期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错误;甲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最多可含有4个染色体组,而乙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最多含有2个染色体组,D错误。
例5 C [解析] 减数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使核DNA含量加倍,因此对应A~C,A正确;有丝分裂的K~O中包括有丝分裂后期,有着丝粒分裂,B正确;初级卵母细胞对应减数分裂Ⅰ过程,即C~E段,C错误;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本质上发生在D~E,即减数分裂Ⅰ结束,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D正确。
例6 C [解析] 染色单体并不是存在于细胞分裂整个时期的,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会消失,由此判断Ⅱ代表染色单体,A正确;甲时期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说明甲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B正确;丁时期染色体和核DNA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只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结束,不能表示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图中Ⅱ有为零的时期,故Ⅱ表示染色单体,且Ⅱ只要不等于零即表现为与Ⅲ数量相等,因此Ⅲ表示核DNA,甲~丁时期的细胞中核DNA分子的数量比为4∶2∶2∶1,D正确。素养提升课(三)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
一、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的比较
比较项目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发生部位 卵巢、睾丸(精巢) 各组织器官 (包括卵巢、睾丸)
分裂次数 连续分裂两次 一次
染色体复制 次数和时期 一次;减数分裂前 的间期 一次;有丝分裂 前的间期
子细胞染色体 数目变化 减半,发生在减数 分裂Ⅰ完成时 不变
子细胞类型 生殖细胞、极体 体细胞
联会、四分体 出现 不出现
非姐妹染色 单体间互换 有 无
同源染色体分离 有;发生在减数 分裂Ⅰ后期 无
着丝粒分裂时期 减数分裂Ⅱ后期 后期
子细胞间的遗传 物质的组成 不一定相同 相同
例1[2024·四川南充期中]关于某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都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DNA的复制次数相同
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Ⅱ
例2[2024·广东揭阳月考]下图为某哺乳动物体内细胞进行两次“分裂”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两次分裂均出现着丝粒分裂,则细胞甲、乙、丙中染色体数相同
B.若细胞甲为卵原细胞,则细胞丙可能是卵细胞,也可能是第二极体
C.若细胞丙为精细胞,则在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体出现
D.若在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出现四分体,则细胞乙中可能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二、细胞分裂图像的辨识
时期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Ⅰ 减数分裂Ⅱ
前 期 染色体散乱 分布,有同 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 联会,出现 四分体 染色体散乱 分布,无同 源染色体
①与②的主要区别在于同源染色体的排列方式不同,①与③和②与③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同源染色体
中 期 着丝粒排列在 细胞中央的 一个平面(赤 道板)上,有 同源染色体 成对同源染 色体排列在 细胞中央的 赤道板两侧, 有同源染色体 着丝粒排列 在赤道板上,无 同源染色体
①与②的主要区别在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特点不同,①与③和②与③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同源染色体
后 期 着丝粒分裂, 有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 体分离 着丝粒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
①与②比较:①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②中同源染色体分离。①与③比较:①中有同源染色体,③中无同源染色体。②与①③比较:②中有染色单体,①③中无染色单体
例3[2024·江西赣州月考]图甲~丁是某二倍体生物生殖器官中的一些细胞的分裂图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
B.乙细胞可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丁是卵细胞或第二极体,是由丙细胞分裂产生的
例4[2024·山东泰安月考]下图甲、乙是某二倍体生物(2N=4)细胞的某分裂时期的染色体行为示意图,其中P1、P2、M1、M2分别表示不同的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乙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
B.甲、乙两细胞中都含有4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
C.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均可发生在甲、乙两个时期
D.甲、乙两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均最多含有4个染色体组
[方法规律]“三步法”判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
三、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与核DNA数量变化模型(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模型一:曲线图
判断:
2.模型二: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
对上图曲线的解释:
A→B B→C D→E
减数分裂 对应时期 间期 减数分裂Ⅰ全 过程和减数分 裂Ⅱ前期、中期 减数分裂 Ⅱ后期、末期
有丝分裂 对应时期 间期 前期和中期 后期、末期
注意: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曲线
3.模型三: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数量变化曲线的变式——直方图
有丝 分裂
(续表)
减数 分裂
图注
例5如图表示正常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及受精卵进行细胞分裂时的核DNA含量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是A~C
B.有丝分裂的K~O中有着丝粒分裂
C.初级卵母细胞所处的时期是C~F
D.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本质上发生在D~E
例6[2024·河北唐山月考]下图中甲~丁为某动物(染色体数目为2n)睾丸中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比例图。下列关于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Ⅱ代表染色单体
B.甲时期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C.丁时期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D.甲~丁时期的细胞中核DNA分子的数量比为4∶2∶2∶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