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学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学案-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学案
一、学习目标及课标要求
(一)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2.清晰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影响。
3.深刻认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的必要性和要求。
(二)课标要求
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二、学习重难点
(一)重点
1.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意义。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的原因和要求。
(二)难点
1.如何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关系。
2.怎样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从时政热点中提炼与新时代相关的政治知识和原理。
三、学习疑点、易错易混点、高考考点
(一)学习疑点
1.新时代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他发展阶段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会有怎样的调整?
3.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哪些方面?
(二)易错易混点
1.混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与以往主要矛盾的表述。
2.误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就不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不清楚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系。
(三)高考考点
1.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应对措施。
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和要求。
四、问题导学及自主预习单
1.新时代的内涵: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五、合作探究及质疑
议学情境一:西藏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的发展变迁
议学提示: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西藏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思考这些成就如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特点。
材料:2025 年 8 月 21 日,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约 2 万人欢聚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西藏本地生产总值达到第一个千亿元用了 50 年时间,而达到第二个千亿元仅用了 6 年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 “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发展资源加工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守护好‘世界屋脊’和‘亚洲水塔’”。
议学总结:西藏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这也是新时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议学情境二:2025 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召开
议学提示:分析 2025 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成果和意义,探讨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国际影响力之间的关系。
材料:2025 年 8 月 31 日至 9 月 1 日,2025 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举行,这是上合组织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峰会。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指出,这次峰会肩负着凝聚各方共识、激发合作动能、擘画发展蓝图的重要使命。本届峰会取得了八大成果,包括制定了上海合作组织未来 10 年的发展战略,发出了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的正义声音等。
议学总结:2025 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成功召开,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积极推动区域合作,践行多边主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这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关注国内发展,也注重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大国担当。
议学情境三: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议学提示:结合 2025 年全国两会期间关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内容,分析科技创新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
材料:2025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议学总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新时代,科技创新能够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等措施,有利于整合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这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六、主干知识梳理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1)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内涵:①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从历史脉络看)
②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从国家角度看)
③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从人民角度看)
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从中华民族看)
⑤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从国际地位看)
2.进入新时代的意义:--“三个意味着”
(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历史意义)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政治意义)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世界意义)
3.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1)★内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转化原因: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②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③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3)解决主要矛盾的措施:
①针对“变”的角度: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②针对“不变”的角度:★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说明】“一个变”:主要矛盾变了。“两个没有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4.★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5.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1)原因: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②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比崇高的事业。
(2)做法:①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共产党人)
②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在广袤国土上继续书写十四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中国人民)
七、当堂检测
(一)易错易混
1.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已经发生变化
答案:错误。
解析: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基本矛盾没有变,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的时代
答案:错误。
解析: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
3.中国共产党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错误。
解析: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简单说中国共产党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具体方案
答案:错误。
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但不是具体方案。
5.进入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全部完成
答案:错误。
解析:进入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但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务还没有全部完成。
6.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答案:错误。
解析: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精神生活需要,还包括物质生活等多方面的需要。
(二)典例剖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发取得的宝贵成果。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应该( )
①在实践中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②一以贯之坚持和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
③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解析:①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四个特色” 随实践发展而丰富,并非 “固化”;③错误,党和国家生命线、人民幸福线是 “党的基本路线”,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强调一以贯之推进事业,④指出奋斗者应有的初心与姿态,均符合要求,故答案为 C。
2. 2.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列解决这一矛盾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①更好物质生活的需要——坚持创新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接受更好教育的需要——坚持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等教育
③保障公民合法权利的需要——严惩涉枪涉爆等违法犯罪分子
④更优美环境的需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解析:②错误,“普及高等教育” 不符合我国当前教育发展实际,应是促进教育均衡、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而非 “普及”;③错误,严惩涉枪涉爆犯罪主要解决的是社会治安问题,与 “保障公民合法权利” 的广泛需求不直接对应。①通过创新发展促生产力提升,能满足更好物质生活需要;④以绿色发展和生态制度满足优美环境需求,均合理,故答案为 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