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五课 中国的外交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选必一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 P47一段①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②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③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目标内容政治生态安全文化经济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P47二段领 域 宏观要求 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措施(具体要求) 实现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政治上 坚持对话协商 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安全上 坚持共建共享 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经济上 坚持合作共赢 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文化上 坚持交流互鉴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生态上 坚持绿色低碳 要坚持环境友好,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 P48一段冷战思维广义的冷战思维指在冷战期间在两大集团对峙,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处理国家间关系,解决国际争端的一种思维模式。狭义的冷战思维特指冷战结束后,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的保守势力妄图建立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的一种意识与观念,具体包括:1、对手思维,冷战期间美国对外战略的主要指向就是苏联,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全球失去对手,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无所适从,急于树立新的敌人。2、绝对安全,自身已经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了,仍担心来自别国的威胁。3、不理解别国的安全需要,把别国对安全的追求理解为对本国安全的威胁。4、强权政治,总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别国,不尊重其它国家和民族。5、用争霸史、挑战史来看待新兴国家,将它的发展视作对自己的挑战。6、推行渔翁战术,总是挑起争端,以从中渔利。这些方面综合起来就是一句话,一切为了本国,无视他国需要。连一连:思考下列材料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哪个内涵追求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政治上对话而不对抗,反对霸强(零和思维)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安全上对话解决争端协商化解分歧帮助非洲人种香茹致富,在巴西点亮万家灯火从推动乌克兰危机局势降温,到解决巴以冲突循环往复,中国始终践行全球安全倡议,站在和平对话和公道正义一边在亚马逊搞环保,在巴西创下环保零罚款的记录经济上同舟共济,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文化上尊重文明多样性,超越隔阂冲突、文明优越(求同存异)生态上绿色低碳环保A.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B.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C.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D.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E.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P49一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意义 P48二段中国在哪些领域积极参与着全球治理?维护区域稳定与安全:派遣维和部队化解区域危机:参与伊朗无核化谈判对外经济援助:对外援助近900亿元高致死传染病与瘟疫的防控:抗击新冠肺炎各种灾害救援:援助叙利亚难民儿童全球环境保护:签署《巴黎协定》1.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贡献 P49一段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二、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面对全球性经济低迷动力不足问题:中国提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和包容的世界经济。”面对世界环境问题:中国提出“2030年将做到碳达峰,2060年将做到碳零排放” 。面对复杂的国际关系问题:中国提出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贫困问题:中国提出“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思考:面对全球性问题中国提出这些中国方案说明了什么?中国着眼于时代发展大势,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2.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国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 P49二段(1)加强自身建设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将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引进来: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设备、人才及先进管理经验。(引资、引智、引技)走出去: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对外投资、海外并购、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等)(2)推进国际合作 P50一段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WTO所管理的体制。是世界上唯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则的国际组织。共22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究与分享“一带一路”金砖国家峰会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来参会,这次合作高峰论坛取得了空前成功。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24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这是党的二十大之后中国举办的首场大型国际展会,也是中国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实现新发展的靓丽缩影。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特别记者会。习近平强调金砖扩员是金砖合作的新起点,将为金砖合作机制注入新活力。思考:结合所学以及图片中展示的内容,说说我国展现了怎样的国际形象 事不避难,勇于担当。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3)塑造大国形象 P50二段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公共外交是解决全球发展失衡问题的手段之一。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文化交流、信息项目等形式,了解、获悉情况并影响国外公众,以提高本国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增加本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方式。新公共外交强调双向对话,将公众视为意义的共同创造者与信息的共同传递者,是“巧实力”武库中的重要工具。名词点击——公共外交【知识整合】: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1)为全球生态和谐、国际和平事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就全球治理来讲:我们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3)就经济全球化而言:提出了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发展方向;(4)就国际关系来说:我们提出了坚持正确义利观的外交理念,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5)就全球安全来看:我们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6)在推进国际合作方面: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付诸实践、取得积极成效;(7)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坚持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意义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1.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贡献2.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国行动课堂小结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所有国家都认同并坚持的外交思想。2.中国主张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国家间的共同利益。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4.国际新秩序是中国主导的。提示:不是所有国家都坚持的,一些国家仍然追求单边绝对优势,不考虑他国合理关切。提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有国家间共同利益,也有利益冲突。提示:必须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提示:中国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但不意味着国际新秩序是中国主导的。易错明辨典例分析1.2024年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领导人对话会上指出,“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是世界大变局的鲜明标志。“全球南方”国家共同迈向现代化是世界历史上一件大事。同时,世界和平与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对此,习近平主席呼吁,作为“全球南方”的第一方阵,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挺膺担当。“全球南方”国家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措施有( )①加强全球安全治理,坚守和平,实现共同安全②加强全球经济治理,重振发展,实现普遍繁荣③做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共兴文明,展示文明优越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相互尊重,坚持零和思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详解】①:加强全球安全治理,坚守和平,实现共同安全,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确。②:加强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共同发展,有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普遍繁荣,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②正确。③: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文明交流应强调“平等、互鉴”,而非“展示文明优越”,③排除。“坚持零和思维”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的“合作共赢”相悖,应摒弃零和博弈,倡导共同利益,④排除。故本题选A。A2.近年来,中国和越南领导人开展多轮互访,为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定向把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越双方要赓续“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谊,加强交流互鉴,共同走好社会主义道路,擘画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新蓝图。这体现我国①以元首外交为引领的特色大国外交实践②秉持亲诚惠容外交理念,顺应时代主题的变化③深化战略互信,推动两国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④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基石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详解】①:中国和越南领导人开展多轮互访,为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定向把舵,体现我国以元首外交为引领的特色大国外交实践,①正确.②:时代主题没有变化,依然是和平与发展,②错误。③:中越双方要赓续“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谊,加强交流互鉴,共同走好社会主义道路,③符合题意,④: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错误。故本题选C。C3.习近平主席2014年5月在亚信第四次峰会上,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2022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郑重提出全球安全倡议;2025年4月在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这表明( )①中国外交政策已由促进区域合作转向主导全球安全②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安全贡献中国智慧③亚洲安全模式已成为全球各国普遍接受的安全准则④中国是亚洲和全球安全治理的重要贡献者和引领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详解】①: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并未完全转向全球安全主导,而是兼顾区域合作与全球治理,①错误。②: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和亚洲安全模式,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安全提供中国方案,②正确。③:材料未体现亚洲安全模式已被全球各国普遍接受,事实也并非如此,③错误。④:从亚洲安全观到全球安全倡议再到亚洲安全模式的提出,表明中国在亚洲和全球安全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安全治理的重要贡献者和引领者,④正确。故本题选C。C4.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非合作秉持着“真、实、亲、诚”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不断推动中非经贸合作提质升级、深化拓展,双方合作成果丰硕、成就瞩目。可见,中非共建“一带一路”( )①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②有利于巩固两国的友好同盟关系③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践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详解】①: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而不是政治一体化,①错误。②:中国奉行不结盟的政策,②错误。③:中非合作秉持着“真、实、亲、诚”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不断推动中非经贸合作提质升级、深化拓展,可见,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的实践,③正确。④: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中非双方合作成果丰硕、成就瞩目。可见,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④正确。故本题选D。1.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4.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5.我国定维护国家利益的要求( 我国的外交行为的原因、意义、措施)(1)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2)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3)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国家实力。我国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提升国家实力。(4)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推动建立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的全球治理体系,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5)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创性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6)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基本立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外交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基本准则;(7)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是:....的重要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在......方面,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担负起大国责任与大国担当。6.联合国的地位联合国是政府间、世界性、一般性的国际组织,是当今世界中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组织体系的核心,是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应该继续成为维护和平的使者,推动发展的先驱。7.中国与联合国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忠实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职责和使命,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综合探究逻辑框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的原则、主要内容共建一带一路的必要性和要求1.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核心:“合作共赢”。合作共赢是双方或多方在合作中互惠互利、相得益彰。平等是基础:平等首先是权利平等,其次是相互尊重。合作为路径:合作是人类社会走向持久和平、稳定与繁荣的唯一正确选择。共赢为终极目标: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利益最终实现共同发展与普遍繁荣2.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要求(教材56页理论评析第2段)①我国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②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就是要坚持合作共赢相处之道,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和发展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③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由各国共同制定国际规则,共同参与全球事务,共同享受发展成果,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④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代替的是单打独斗的老做法,摒弃的是赢者通吃的旧思维。“一带一路”(教材55页理论部分)1.“一带一路”指的是什么?“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共建“一带一路”的原则、主要内容和核心是什么?原则:共商、共建、共享主要内容: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核心: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实现共同发展。(教材56页理论分析)3.丝路精神的核心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4.共建“一带一路”地位: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引领全球治理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体现(教材55页)5、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1)必要性: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引领全球治理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体现。共建“一带一路”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是对丝路精神的传承。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与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是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为人类和平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P552).共建“一带一路”意义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做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教材55页理论部分)为推动解决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等全球性问题,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教材56页理论分析部分第三段)6.共建“一带一路”要求(教材56页)①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就是要与沿线国家实现战略对接,实现共同发展;②乗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3)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阅、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教材55页)中国外交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有哪些?1、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2、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3、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共建共商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由各国共同制定国际规则,共同参与国际事务,共同享受发展成果;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球治理的方案,,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均衡、公正和合理的方向发展;5、携手共建“一带一路主动引领全球治理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