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营养和运动为什么训练后要进行放松?因为田径跑跳训练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之内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肌肉大量的做功,所以在运动后中枢神经的机能消退, 肌肉中堆积了大量的乳酸(无氧代谢产物)使身体出现疲劳。所以要通过运动后按摩尽快地把代谢产物(乳酸)转化或排出. 帮助运动员尽快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一般在运动结束后进行也可以在洗澡后或晚上睡觉前进行。注意!!如运动员处于极度疲劳时,则应先休息2-3h再进行按摩。运动后15min睡前1h按摩的顺序开始可先作轻推摩,擦摩,揉捏,按压和叩打,同时可配以局部抖动和被动活动,手法可随部位的不同而加以选择.温水浴:温水浴(水温30-40)对心脏活动和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同时还能够更好地保持皮肤的清洁,除去灰尘、污物和汗液,温水浴后可感到精神爽快,从而加速疲劳的消除常用按摩手法一、摩擦类手法以操作部位与肌肤表面摩擦的方式作用于机体的一类手法。其种类较多,主要介绍推法、擦法。(一)推法[定义]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称为推法。[功能作用]轻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缓解痉挛、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动作要领]根据着力部位不同,可分为指推法、掌推法、拳推法和肘推法。操作时,指掌等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均匀。摩擦类----推法按 [临床应用]推法适用于全身,轻推法多用于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时,以及换用手法之间;重推法常用于按摩治疗阶段。摩擦类----擦法(二)擦法[定义]用手掌的大、小鱼际或全掌、掌根附着在身体一定部位,进行直线往返移动,称为擦法。[功能作用]擦法可在皮肤及深部组织产生温热感,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动作要领]术者腕关节伸直,使前臂与手掌接近相平、肩部放松。肘关节自然下垂并内收,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掌指贴在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作前后或上下摩擦移动。做到发力于臂蓄劲于腕。用小鱼际着力摩擦,称为侧擦法或小鱼际擦法;用大鱼际着力摩擦称为鱼际擦法或大鱼际擦法;用全掌着力摩擦,称掌擦法。操作时向下压力不宜太大,用力要稳,往返距离要长,动作均匀连续,如拉锯状频率每分钟100~120次(图17-4,图17-5,图17-6)摩擦类----擦法[临床应用]擦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其中掌擦法接触面较大,适于肩背部、胸腹部面积较大而平坦的部位;鱼际擦法适于四肢尤其上肢;侧擦法适于肩背部、腰骶部及下肢。二、按压类手法按压类----按法按压类手法是最早应用于推拿治疗的手法之一。其操作特点是用掌指或肢体其他部位从施术部位的表面向深部垂直用力,或对称性挤压体表。此类手法包括按、点、掐等。按法[定义]手指、掌或肢体其他部分着力,按压在被按部位或穴位上,称为按法。[功能作用]可放松肌肉,开通闭塞,缓急止痛,疏松筋脉。[动作要领]按法常用的有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用拇指端或指腹按压体表,称指按法;用单掌或双掌重叠按压体表,称掌按法。按法操作时,按压的方向要垂直,且不做移动,用力要山轻到重,稳而持续,逐渐增加,使刺激充分透达组织深部,操作结束时,也应逐渐减压(图17-9)。图17-9掌按法和指按法。按压类----按法[临床应用]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尤以经穴及压痛点部位常用。掌按法适用于腰背和腹部。三、揉搓类手法揉搓类手法动作轻快柔和,刺激舒适而无副作用。特点是操作时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而在皮肤表面不能有摩擦。本类手法包括揉法、揉捏法、搓法、滚法等。揉搓类----揉法(一)揉法[定义]用手掌大鱼际、掌根部分或手指螺纹面着力吸附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作轻缓柔和的环旋摆动,称为揉法。【功能作用】流通经络、活血化淤、解痉止痛、宽胸理气、消积异滞。[动作要领】以大鱼际或掌根部着力。称掌揉法;用指而着力,称指操法。操作时稍用力下压,吸附治疗部位,腕部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小幅度回旋。动作要协调有节律,频率120-160次/min(图17-12、图17-13)。揉搓类----揉法[临床应用]适于全身各部位。掌揉法着力面积大,柔和舒适,老幼皆宜。掌根揉法常与掌按法结合,组成掌根按揉法。揉搓类----揉捏法(二)揉捏法[定义]揉捏法是揉和捏结合的一种复合性手法。[功能作用]舒筋通络,活血止痛、舒活肌肉。[动作要领]术者手掌自然伸开,以拇指或掌根为着力点,拇指外展,其余四指并拢,紧贴于皮肤上,作环形旋转的揉捏动作,即拇指和掌根揉,其余四指捏,边揉捏边向前作螺旋形地缓慢移动(图17-14、图17-15)。揉搓类----揉捏法[临床应用]揉捏法刺激柔和,其作用可达深层组织。常用于治疗四肢和腰背部软组织损伤。图17-14 单手揉捏 图17-15 双手揉捏四、提拿类手法提拿类手法此类手法的共同特点是:对皮下组织或肌肉进行上提或牵拉,手法频率较低,重复次数较少,刺激性较强;具有解表发汗、疏通经络、解痉止痛的作用。此类手法包括拿法、弹筋法和捏脊法。提拿类----拿法(一)拿法[定义]以拇指与其余4指相对用力,或拇指与示、中两指捏住施治部位,逐渐用力内收,并作持续的按捏动作,称为拿法。[功能作用]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提神开窍、缓解痉挛等作用。[动作要领]腕要放松灵活,用指面相对用力,动作要缓和而连贯用劲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由于拿法刺激强度较大,拿捏持续时间宜短,次数宜少(5~10次),拿后应配合使用揉摩法,以缓和强刺激引起的不适。[临床应用]临床上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等部位。拿风池及颈项两侧,有发散解表作用,治疗外感头痛;拿肩井能通调周身气血,拿后使人精神振奋。提拿类----弹筋法(二)弹筋法[定义]用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4指指腹相对紧捏肌肉或肌腱,用力提拉,在上提过程中,使肌肉或肌腱从手中迅速滑脱,称为弹筋法。[功能作用]能够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解痉止痛,对局部神经有强刺激作用。[功能作用]指腹着力,切勿用指端用力内掐,用力要由轻到重,刚中有柔,每处每次可提弹1~3下,然后使用轻揉法,以缓和因提弹而引起的不适感 [临床应用]一般用于治疗肌肉酸痛和肌肉痉挛。提拿类----捏脊法捏脊法[定义]用两手在脊柱两旁将皮肤提起,进行牵拉和捏推的一种联合手法,称为捏脊法。[功能作用]捏脊法具有放松背部肌肉、清热安神的作用。[动作要领]运动员俯卧,背部肌肉放松。施者将两手食指届曲,以示指中节的背面紧贴脊柱两侧皮肤,拇指前按与示指中节相对,分别捏起皮肤,随捏随提,双手交替捻动并向前推进,自龟尾穴起沿脊柱向上至大椎穴止(图 17-19、图17-20)。提拿类----捏脊法[临床应用]在临床常用来治疗小儿的消化和呼吸系统疾病。对成人的神经衰弱及消化不良症也有较好疗效。五、叩击类五、叩击类此类手法的共同特点是均以有节奏的断续冲击力,即、击、拍、打等力刺激治疗点。包括叩法、击法和捶法。(一)叩法[定义]以臂力带动腕关节活动,而使两手在治疗部位作轻快而有节奏的弹打,称为叩法。根据着力点不同,又分为指叩、掌叩和拳叩。[功能作用]叩法具有舒筋活血、祛风止痛及消除肌肉疲劳的作用。[动作要领]叩法较击法力量轻,轻击为叩。可以半握拳轻轻捶击。两手交替上下好像击鼓;也可以两手平放,掌心虚空,或用手指叩击。叩法应用时可发出有节奏的击打声。叩击时以肘为支点进行发力,肩、肘、腕要放松叩击类----叩法按摩的部位应根据运动项目和疲劳程度而定,一般是按摩运动负荷量最大的部位,当运动员处于极度疲劳时,采用全身按摩。1.动作要领与步骤。全身按摩1.颈部(1)方法与步骤:运动员取坐位或俯卧位,操作者立于运动员左侧(操作者以右手为例)或坐于运动员头顶端。① 推法:用双手虎口处或双拇指,沿颈椎两侧及颈椎,自上而下的推至肩部,重复3~5遍。② 拿法: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其他四指自上而下拿至肩部,重复3~5遍。③ 揉法:用单手拇指自上而下揉颈椎,拇指和四指揉颈椎两侧肌肉,重复3~5遍。④ 叩打:用单手切击或双手合击自上而下叩至肩部,重复3~5 遍。(2)动作要领:颈部按摩的方向应自上而下,切忌暴力。2.腰背部(1)方法与步骤:①忠者取侧卧位,术者立于悲者左侧,有手操作。②推法:右手全掌自腰低先右后左推向肩部(业可双手同时从腰骶推向肩部),力量先轻后重,重复3~5遍。③擦法:用掌侧小鱼际在脊椎处上下反复擦3-5遍,然后在背部两侧用平掌擦摩。④揉法:先川单手在腰背部做大面积的轻揉,然后两手交叉用双手小鱼际做较大而积的中等力度的按摩,最后双手重叠用掌根加压做重点部位的按摩。一般反复3~5遍。⑤按压:在腰背部肌肉用双手并列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两边按压,力量先轻后重,重后再轻。按下后停顿3-5s,然后缓慢抬起。若需加力按压可采用双手重叠,借助身体重心的力量,在所需按压的重点部位用掌根施术。脊椎处按压可适当的采用冲击力或缓慢按下突然抬起的方式,这样可改善椎休病情。点穴:用点按点穴手法(用拇指的指端或中指的指端由轻到重点按穴位)点按委中、环跳、大肠俞、肾俞、天宗。每穴点按一次,每次点按20~40s。⑦滚法:单手或双手在背部自上而下,腰部两侧重点操作。(2)动作要领:腰部按摩重点在腰骶部,宜用力重且时间长。3.胸腹部(1)方法与步骤:①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于患者右侧。②推法:用四指指腹,自天突穴向下沿胸骨至剑突作推摩,一般做3~5遍。用双手拇指,从剑突向肋弓两侧分推上腹部3~5遍。③擦法:主要作用于胸肋间,用分肋法(左手5指自然分开按压在轼肋骨上,右手顺分开的左指间隙在肋间反复擦动)。两边各操作3~5遍。④揉法:重点做腹部的圆形或螺旋的揉动,力度先轻后重。⑤摩法:在腹部以脐眼为中心,由右向左画“ ”号摩动。⑥点穴:点按天突、鸠尾、中脘、天枢、气海。(2)动作要领:胸部按摩力度不宜过大。4.下肢(1)方法与步骤:①运动员取仰卧位,术者立于右侧,右手操作。②推法:运动员下肢伸直,从踝部起到大腿的根部,先上,后内、外侧,不间断从下推向上端。每侧面推3~5遍。注意事项:(1)要照顾重点,顾及全身。(2)按摩时间在比赛、训练后或晚饭1h后或睡前1h前(3)操作时间一般20~45 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