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共26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课件(共26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完成开天辟地的救国大业
实现改天换地的兴国大业
创造翻天覆地的富国大业
开启惊天动地的强国大业



教材体系
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不是意味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问题导入
1956
1949
1919
1840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决 定
民主革命(1840-1949)
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
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必要准备
必然趋势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949---1956)
学习导航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
2、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3、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它有什么意义?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中共八大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2、我国主要矛盾发生了哪些变化?
3、社会主义建设艰难探索的意义?
议题一
议题二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三大改造”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议学任务
主议题: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 三大改造”
议题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的是一个经历100多年战乱、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工农业基础十分薄弱,国民经济几近崩溃。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亿人口,人均口粮209公斤/年;工业基础几乎为0,外汇储备为0,产业工人1000万,合格工程师仅有4万人;全国80%的人口为文盲,每年培养的小学生只有67万;全国森林覆盖率仅有8.7%,北方部分地区甚至仅有5%。
国际上,美国拒绝承认并竭力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政策。
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应该何去何从呢?
2023年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493公斤
国际公认粮食安全线400公斤
(1)过渡:
1949—1956(过渡时期)
第一阶段:经济恢复期,巩固政权,完成民主遗留问题
第二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1956)“一五计划”
(1950-1952底)镇压反动势力
(3)社会性质:
1.过渡时期
(2)时间:
是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注意: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才标志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一化”
“三改”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改造
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
怎么改造?
2.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农业
个体农业
私有制
社会主义
集体公有制
生产 合作社
手工业
个体工商业
私有制
社会主义
集体公有制
生产 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主义
私有制
社会主义
公有制
公私 合营
改造前性质
改造方式
改造后性质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没收了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企业,并将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国家掌握了电力、钢铁、水泥、铁路、邮电和大部分现代交通运输事业等,从而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
材料二:新中国之初,民族资产阶级有为新中国建设服务的意愿,政府根据公私兼顾的原则,采用公私合营、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方式合理调整工商业。通过“利用、限制、改造”的正确政策,最终引导他们走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材料三: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无偿获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但分散脆弱的农业个体经济经营规模十分狭小,生产工具严重不足,国家开始引导、动员农民发展互助合作运动。
材料四:1950年中国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中国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中规定:“……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提供了经济、技术、人才多方面的援助。1949-1960年,苏联派往中国的专家约18000人,向中国提供了约600吨科学文献和技术资料。
阅读材料分析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情境探究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经济条件
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重要经验
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为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了迫切要求
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外部环境。
内部条件
外部条件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有底气)
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有经验)
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有援助)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4、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2)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①群众: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②经济: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③政治:
A.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B.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成为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议题二
“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论十大关系》《毛泽东文集》
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
——毛泽东
议题活动任务:结合视频,思考
(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党和国家又面临哪些新问题?
(2)中国共产党人在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的过程中,付出了哪些努力?取得的那些成就?遇到了哪些曲折?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新的历史课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
苏联的经验教训
+
中国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
……为指导,……为鉴戒,结合……,探索……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中共八大
2、中共八大的召开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①工业—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主要产品产量:
钢 材 2208 万吨
生 铁 3479 万吨
钢 3178 万吨
原 煤 6.18 亿吨
原 油 10405 万吨
发 电 量 2565.5 亿度
水 泥 6524 万吨
硫 酸 661 万吨
纯 碱 132.9 万吨
烧 碱 164 万吨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3.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重大成就
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主要农产品产量:
粮 食 30475 万吨
棉 花 216.7 万吨
油 料 521.8 万吨
甘 蔗 2111.6 万吨
甜 菜 270.2 万吨
黄、红麻 108.8 万吨
茶 叶 26.8 万吨
猪 30128 万头
羊 16994 万只
大牲畜 9389 万头
水产品 466 万吨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3.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重大成就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第一颗氢弹爆炸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全国高等学校达到598所,在校学生85万人;中学在校学生6548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4627万人。文盲率从建国时的80%下降到了18.5%。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3.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重大成就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3.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取得的重大成就
工业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农业 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基础设施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教育医疗 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
精神面貌 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变
科学技术 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1)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3)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4、艰辛探索的重大意义: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5、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 。
(2)评价: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议学问题:你如何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虽然经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曲折,不能全盘否定。
6.社会主义探索中的曲折题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过渡时期
时间
总路线和总任务
社会主义改造意义(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确立后的探索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新的历史课题
中共八大的贡献
主要成就
正确看待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历史必然性
正确评价艰辛探索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总结: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课堂小结
part one
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