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土地资源 第2课时 导学案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土地资源 第2课时 导学案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节 土地资源
第2课时
素养目标
1.理解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观念,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土地资源的相互关系。
2.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利用类型差异等,培养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理解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影响。
3.掌握我国不同区域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明确耕地、林地、草地等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特征,提升区域认知水平。
重点: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及分布特点;理解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措施,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难点: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成因。
【自主预习】
分布不均
1.我国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地资源分布    (均匀/不均),区域差异    。
2.我国耕地和林地集中分布在           ,主要用于种植业和    业。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      和低山丘陵区,林地主要分布在      。草地主要分布在            ,主要用于    业。
3.判断下列图片阴影区域所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



①    ,②    ,③    。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4.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要尊重自然规律,       地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做到宜耕则    、宜林则林、宜草则    、宜湿则湿、宜沙则    等。
5.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生态等安全,我国针对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分别设定了    和保护的边界。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节约用地、    尤为重要。
【合作探究】
1.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运用相关地图和所学知识,分别讨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主要分布地区及其自然环境特点,并将讨论结果填入下表。
土地利用 类型名称 主要分布地区
季风区/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2.在我国西部某山区,当地居民长期以传统农耕和畜牧业为生。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当地政府计划对部分土地进行生态修复和功能调整,将部分耕地和草地转变为生态用地,建立自然保护区。据此完成探究任务。
(1)分组讨论这一计划实施后,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2)为帮助当地居民适应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小组共同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3.素养展示: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人们共同努力。那么不同行业的人各有哪些好的建议呢 分角色扮演政府人员、专家、环保人士、乡村干部、农民,结合身份思考,你会如何规划利用土地
参考答案
第2课时
自主预习
1.不均 明显
2.东部湿润、半湿润区 林 平原 山区 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牧
3.草地 耕地 林地
4.因地制宜 耕 草 沙
5.开发 合理用地 保护耕地
合作探究
1.
土地利 用类型 名称 主要分布地区
季风区/ 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水田 季风区 湿润区 平原、盆地、丘陵
旱地 季风区 s 平原、丘陵、高原
林地 季风区 湿润、半湿润区 山地、丘陵
草地 非季风区 干旱、半干旱区 高原、山地
2.(1)生产方面:耕地转变为生态用地后,耕地面积减少,农作物种植规模受限,传统种植业收入减少;草地转变为生态用地后,畜牧养殖规模可能缩小,牧民收入受影响;但从长远看,生态修复后,可以发展生态旅游等新型产业,为居民提供新的就业和增收途径。
生活方面:生态环境改善,空气、水质变好,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提升;但部分居民需要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面临一定适应压力;同时,生态保护区建设可能会对居民的出行、资源采集等生活习惯产生限制。
(2)政府引导居民发展生态农业、特色林果业等对生态环境友好的产业,给予技术培训和资金扶持;开展就业培训;出台相关补贴政策,对因土地功能转变导致收入减少的居民给予一定经济补偿,帮助其度过转型期;等等。
3.政府人员:依法用地,规划用地。
专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环保人士:开展“保护土地、保护耕地、保护环境”宣传活动。
乡村干部: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提高环境治理投入。
农民:禁止占用耕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