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某校2025-2026学年高一9月半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太原市某校2025-2026学年高一9月半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一年级月考试题(政治)
测试时长: 60 分钟 总分: 100 分
选择题(每题3分,共25题,共75分)
1.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逐渐取代集体劳动,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下列对这一转变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一转变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建立
②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③私有制的产生,打破了原始社会平等互助的关系,导致了阶级对立
④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原始社会的氏族议事会是最高权力机关,由全体氏族成员组成,决定氏族重大事务;奴隶社会的国家机构由军队、法庭、监狱等组成,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这一变化说明( )
A.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B. 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压迫,奴隶社会存在阶级压迫
C. 原始社会的管理方式更能体现民主,优于奴隶社会
D. 国家机构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3. 马克思指出:“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束缚,雇佣工人则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这里的“看不见的线”是指( )
①资本主义私有制 ②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
③工人对资本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某学者指出:“封建社会的农民,不像奴隶那样完全依附于奴隶主,但也不像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那样拥有完全的人身自由,他们被束缚在土地上,离不开地主的土地。”这一观点强调了封建社会农民( )
A. 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具有封建性
B. 拥有少量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C. 受到地主的剥削,生活水平低下
D. 是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5. 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手工业者分化,一部分人成为资本家,另一部分人沦为雇佣工人。这一过程表明( )
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封建社会的解体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生的前提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根本原因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具有萌芽的条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这一过程( )
①会导致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加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②会使工人的工资水平提高,消除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
③表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④说明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时,一方面大量商品堆积如山,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大量工人失业,生活无着。这种现象的出现,根本原因在于( )
A.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 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C.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D. 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不足
8. 有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在当代通过福利制度、员工持股等方式,已经解决了基本矛盾,成为‘人民资本主义’。”这一观点( )
A. 正确,因为福利制度提高了工人生活水平,缓解了阶级矛盾
B. 错误,因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福利制度等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这一矛盾
C. 正确,因为员工持股使工人成为企业所有者,改变了被剥削的地位
D. 错误,因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已经转化为资本家与中产阶级的矛盾
9.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其根本原因是( )
A. 生产关系的变革 B. 生产力的发展 C. 阶级矛盾的激化 D. 社会革命的推动
10. 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一论断说明( )
A. 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
C. 生产关系的变革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 不同社会形态的生产工具存在本质区别
11. 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提出“法郎吉”社会构想,圣西门提出“实业制度”,欧文进行“新和谐公社”实验。这些探索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没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本质
B. 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和依靠力量
C. 没有提出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方案
D. 没有得到资产阶级的支持和认可
12.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爆发。这些运动( )
①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②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要求,目标明确
③表明空想社会主义无法引领工人运动走向胜利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 )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明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②立足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提出了改造社会的具体路径
③从理性、正义的原则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④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论断( )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观点
②基于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③表明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是新社会的建设者
④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论述( )
A. 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B. 表明共产主义社会将消除一切社会矛盾,实现绝对平等
C. 说明共产主义社会不再存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实行平均分配
D. 意味着共产主义社会将取消国家,实现无政府状态
16.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我们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退到租让制、退到商业。”这一政策调整( )
①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模式,需结合国情探索
②说明列宁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转向资本主义
③是为了适应当时苏俄生产力发展水平,巩固苏维埃政权
④标志着苏俄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取得了“两弹一星”、大庆油田开发等成就,但也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曲折。这一过程表明( )
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经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就不再存在阶级斗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两个阶段的革命( )
①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
②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
③前者的革命对象是“三座大山”,后者的革命对象是民族资产阶级
④前者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后者要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9. 从1953年开始,我国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改造基本完成。这一事件( )
①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为生产力水平已达到社会主义标准
②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③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④意味着我国彻底消灭了剥削制度,不再存在阶级差别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 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 )
A.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 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 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21.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在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这些举措的根本目的是( )
A. 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 消灭封建专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 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
D. 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22. 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对农业采取“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这一做法( )
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造性运用
②说明社会主义改造可以采取不同方式,没有统一的本质要求
③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温和的革命,没有阶级斗争
④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3.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后,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发展: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中国发展。这说明( )
①科学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②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
③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不同国家是完全相同的
④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克服错误、修正理论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生机活力,这表明( )
①科学社会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内涵
③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已不适用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
④科学社会主义能解决各国发展面临的所有问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5.当代中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逐渐把科学社会主义的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不可动摇
③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依赖中国的实践和探索
④只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2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空想社会主义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圣西门主张建立一个由实业家和学者领导的社会,人人都要劳动,个人收入应与贡献成正比;傅立叶提出以“和谐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在他设想的“法郎吉”协作社里,人人劳动,男女平等,免费教育,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将丰富多彩;欧文在美国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他把4万英亩土地划分为1200个区,每个区建设一个面积6000平方英尺的住宅,周围是耕地、果园和工厂,所有成员按需分配。但这些设想和实验都失败了,成为空中楼阁。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的。(1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懈探索。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技术实现自强,却因未触及封建制度根基而失败;戊戌变法希望通过改良实现君主立宪,却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残酷镇压;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社会依旧动荡,人民依旧困苦。
材料二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大规模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两弹一星”等一系列重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阐述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13分)
政治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3分,共25题,共7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A B A B B A B B B B B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A B B C C A D B A A A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26.(12分)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科学社会主义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3分)
②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二者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3分)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3分)
④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命力。(3分)
27.(13分)①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无数仁人志士进行各种尝试后未能改变中国性质和悲惨命运,证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3分)
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斗争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4分)
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成果开辟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国在经济、文化、国防、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4分)
④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飞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