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2.2 运动的规律性 课件(共40张PPT+内嵌1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2.2 运动的规律性 课件(共40张PPT+内嵌1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概论)
哲学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唯物辩证法)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认识论)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吸收外来)
第九课面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面向未来)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
文化观
文化




拓展和应用
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结构
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认识论
社会历史观
价值观
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第二课)
主要讲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的主要内容
回答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第三课)
主要讲联系、发展、矛盾的主要内容
回答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第四课)
主要讲实践、认识、真理的主要内容
马哲
辩证
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回答人类社会起源、本质与发展(第五课)
回答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第六课)
必修4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至六课)的知识结构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课 探索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
2.1 世界的物质性
2.2 运动的规律性
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意识的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
规律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P21-26 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并勾画标注。
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P21-22
2.规律的含义与特征? P22-3
3.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P23-2\3
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P24-1
5.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理论依据、要求 ? P25-26
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总结补充)
一、规律是客观的
第一目
请思考:结合图文分析这些运动和哲学中的运动有什么关系?
机械运动:地面物体和宇宙天体在内的一切客观物体的位置移动。
物理运动:所有热、光、电磁以及原子内部基本粒子的运动和变化。
化学运动:物质的化合、分解。
生命运动: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自我更新。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注意:①“一切”,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②“变化”和“过程”表现为位置的移动、数量的增减、事物性质的变化;
“变化”从空间上讲,“过程”从时间上讲。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思维运动
…………
自然界的运动
人类社会的运动
人的思维的运动
运动的具体形态
共性和个性
一般与个别
普遍与特殊
抽象、概括和总结
哲学上的“运动”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同特征的抽象概括和总结,与日常生活中具体的运动形态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一、规律是客观的
1.哲学上运动的含义
P21-3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反对的错误倾向:
脱离运动谈物质
形而上学
会导致
(如刻舟求剑)
≠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 )
→强调运动
一、规律是客观的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P21-22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反对的错误倾向:
离开物质谈运动
唯心主义
会导致
(如仁者心动)
①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②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这些载体的共同特点:
客观的 物质的
→强调物质
一、规律是客观的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P21-22
① 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及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归纳小结1: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 理
方法论
①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古希腊有个叫欧布利德的人,有一次,他借了邻居的钱,一个月后,邻居要他还钱,他赖账说:一切皆变,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上个月向你借钱的我了。邻居把他打了一顿,他要去告状打官司,邻居对他说:你不是说一切皆变吗?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刚才打你的我了。欧布利德无言以对。
你同意吗?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
提示:T 承认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提示:F 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
知识拓展: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物质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无条件的
永恒的
绝对的
有条件的
暂时的
相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绝对静止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知识拓展: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大雁南飞
人会变老
请思考:这些大自然的现象、人类社会发展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般过程、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提示:物质运动变化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客观规律的。
记忆留存
3.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固有的
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
——不是主观臆造的(喜鹊报喜)
——不是现象的(苹果落地)
——不是偶然的(守株待兔)
——不是多变的(油价调整)
(1)规律的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注意:
①规律≠联系≠现象≠规则(规则、规定、守则、定律、定理、公式、法律等都不是规律,它们是主观的,是规律的反映,但不是规律本身。)
②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
一、规律是客观的
P23-1
学以致用: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A.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C.水往低处流。
D.万有引力。
E.红灯停,绿灯行。
F.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是体现规律的现象
是规律
是体现规律的现象
是规律
不是规律,是人们制定的规则
不是规律,是人们主观臆造出来的
消灭规律
创造规律
认识规律
发现规律
发明规律
利用规律
创新规律
掌握规律
改变规律
认识、发现、掌握、利用 ≠ 改变、改造、创造、发明、创新
一、规律是客观的
3.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P23-1
(2)规律的特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补充)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原 理
方法论
归纳小结2: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二目
打破“不可能”的港珠澳大桥
结合上述视频和材料,运用教材P23的内容,谈谈如何理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口零丁洋海域内,它的建设给三座城市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伶仃洋地质地貌特殊,再加上其他因素的限制,专家们大胆提出建设海底隧道,搭配22.9公里的跨海大桥,将原先4个小时的路程缩短为30分钟。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在反映(认识)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前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步骤等。(不同于动物无目的本能活动)
动物没有意识,它们的行动是无目的的、本能的行为。如蜘蛛织网、蜜蜂筑巢、鸟类迁徙、老鼠打洞、老马识途等。
(关键词 :目的、动机、蓝图、目标、行动步骤、规划等)
1.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P23-2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自觉选择性:主动的、有选择,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不是简单的“复制”。
1.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P23-2
(关键词:因人而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等)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B.时间跨度: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A.反映程度: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能够创造性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关键词):抽象、归纳、总结、提升、追溯过去、预见未来等。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P23-2
①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是为了更好促进香港、珠海、澳门三座城市的发展。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根据不同地段、不同的地质地貌进行不同设计和建设。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伶仃洋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使得专家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自主研发,完成这一超级工程。
3.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
打破“不可能”的港珠澳大桥
②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意识
载人航
天实践
航天梦
梦想成真
指导
实践
观念中的东西
现实的东西

变成
航天强
国战略
书 房
女儿卧室(明亮色调)
主卧室
(淡雅色调)
卫生间
卫生间
客 厅


餐 厅
设计方案
实 践
注意:
①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即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而是通过指导人们实践才能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即意识没有直接现实性。
创造某个客观事物、具体形态≠创造物质
②正确的/错误的意识都能指导我们改造客观世界。意识的指导作用具有双重性: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P23-3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②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条件
P24-1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3)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原 理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②坚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归纳小结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三目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②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侧重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反对主观主义)
实事求是(侧重于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违背客观规律 )
P25-1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含义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原因(哲学依据)
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首先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两个反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主观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尊重客观
发挥主观
主客观相结合
反对主观主义
反对形而上学
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少产
例:佛系、躺平、空等机会
P25--26
归纳小结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②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原 理
方法论
①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②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归纳小结5: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原 理
方法论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关键词】
物质决定意识
根据(依据、依照、按照)……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基础提出xx计划、方案、战略;从……中总结教训、取得经验、修订法律、调整政策、调查研究。
意识能动作用
在……理论 、思想、方针、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强调各种精神意识的重要性(如民族精神、创新意识、诚信意识、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态价值观)等等。
关键词积累
2.2运动的规律性
一、规律是客观的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意识的能动作用
2.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的前提条件
1.含义
尊重规律
2.规律的含义、客观性普遍性客观性原理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2.要求
发挥主观
相结合
课堂小结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客观的
2.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人不是
无能为力的
3.人的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易混易错
1.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人创造出来的。
F: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F: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3.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F: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规律。
4.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F: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5.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直接现实性。
F: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必须通过实践,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易错易混
易混易错
6.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突破规律的制约。
F: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也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
7.人可以根据客观实际创造规律。
F:规律不能发明、改造、消灭、改变。
8.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F: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9.只有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才具有反作用。
F: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易错易混
易混易错
1.漫画《人生如天气,可预料,但往往出乎意料》
(作者:于昌伟)启示我们( )
①面对人生的出乎意料,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可预料与出乎意料相互否定,符合辩证否定观
③“思维的眼睛”能揭示事物内部规律,人生可
预料
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应该精确预见人生的
未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易错易混
典例精练
A
指意识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古楼兰人神秘消失了。考古证实,当时规模稍大的墓穴,要用掉600棵树木。等到人们认识到砍伐林木、破坏环境的恶果,再实施“严禁砍伐活动,否则罚马一匹”时,楼兰已毁,无力回天了。题中材料告诉我们( )
A.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B.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D.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必受惩罚
易错易混
典例精练
D
3. 22年12月4日,在太空旅行了100多天的农作物种子,跟随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空间站内没有阳光、重力微小,种子如何发芽生长呢?原来,科学家们在问天实验舱内为植物提供了一个人造环境---“生命生态实验柜”。实验柜里有人工光源,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光照,还可以浇水、进行气体控制,满足植物生长发育需求。这说明( )
①人类可根据需要改造规律
②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④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易错易混
典例精练
D
4.请回答:
袁隆平院士一生追梦的过程,体现出人的意识活动有哪些特点?
将农业视为终身奋斗方向,一生追求着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主动从红薯育种转向研究当时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研究。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从天然杂交稻中汲取灵感经过多年研究探索出杂交水稻育种规律(由现象把握本质/规律),获得多项研究成果。
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