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测6 社会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含解析)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周测6 社会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含解析)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周测6 社会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滚动练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新近揭晓的2024年诺贝尔奖就有两项授予了AI研究者,但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广泛讨论。这一科技发展与伦理讨论的现象,体现了(  )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是哲学的深化和拓展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C.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简单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的发展受哲学的制约
2.无论是我国古代还是古希腊,古人大都将银河系比作一条河或路。随着天文学深入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银河系是盘状星系,古人描述的“银河”是其组成部分之一。2024年7月,我国科研人员首创“时光动画”新方法,测出银河系暗物质晕形状为接近球形的扁椭球,这一研究成果为研究银河系暗物质晕的演化提供了重要锚点。该研究成果佐证了(  )
①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②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④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自然规律并对其加以利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新质生产力本身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自我扬弃、自我发展、螺旋式上升的生动实践过程。这表明(  )
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充满信心
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经历从否定到肯定过程
④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善于抓住机遇,赢得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年7月,国家统计局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显效发力,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但也要看到,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材料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①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复杂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决定的
④在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时要抓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在湄公河流域开展的应急救灾中,只用了15秒,我们就找到了森林着火点,算出精确经纬坐标,并将信息推送给了地面消防人员。此前完成这些工作至少需要几个小时,如今能高效完成,这背后是“吉林一号”遥感卫星热红外成像、在轨智能处理、北斗导航短报文通信等高科技的助力。材料意在说明(  )
①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②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
③科技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④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只能通过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某地两名学生推翻教材的“标准”答案,并给编写组发去邮件说明他们的理由和修改建议。教材编写组在回信中肯定了两名学生敢于质疑的探究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同时表示,在教材修订时会采纳他们的建议。敢于质疑比依赖课本更重要,这是因为(  )
①真理中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②经过质疑的认识才是真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以“对话+创作”为基础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AI)的突破性发展和加速迭代,引领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并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AI的突破性发展和广泛运用(  )
①能把人为主观联系转化为客观自在联系
②能通过其“类人”的功能促进实践发展
③可以通过完善认识工具延伸人类的能力
④将彻底改变和颠覆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3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诚实劳动、勤勉工作,锐意创新、敢为人先,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讴歌劳动者,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原因在于(  )
①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劳动者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能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新时代文物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文物保护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适应文物事业发展需要,有必要对文物保护法进行修改。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进行了三次审议并通过了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这体现了(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我国的立法机关坚持从实际出发,推进科学立法
③立法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合理配置权力和责任
④当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推动社会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时代特征凸显,数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催生了新的产业分工、企业组织形式和分配形式,也促使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不断调整和完善。这表明(  )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
③社会性质和面貌是生产方式的基础
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在曲折中前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24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随着各项政策持续发力显效,消费需求延续恢复态势,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作用显著。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0.5%,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0个百分点。这说明(  )
①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为了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兜底功能,我国将实施一项名为“应保尽保”的措施,旨在帮助农村困难群体解决养老问题。坚持“应保尽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③我国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④我们需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恩格斯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此观点(  )
①肯定了人的意志和自觉活动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②否定了仅把物质条件作为社会发展影响因素的机械唯物主义
③肯定了人作为历史活动的参与主体能够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④否定了社会发展是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2024年9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草案的议案。从哲学上看,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是因为(  )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24年9月30日是第十一个烈士纪念日。这一天,全国上下、各地各区,用实际行动慰英烈、祭忠魂。以国之名,向烈士致敬,为英雄礼赞,已成为14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和一致行动。设立烈士纪念日(  )
①是基于社会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②是基于价值观可以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③能引领人们作出和英烈相同的行为选择
④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某村“两委”经过深入考察学习并广泛征求意见后,结合本村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确定了以农耕文化旅游业为主导,建设“红枣名村、旅游新村、美丽乡村”的发展目标。在大家集思广益下,村里开始充分挖掘“老物件”“老窑洞”“老农民”的文化潜力和价值,推动“农具”变“道具”,“窑洞”变“客房”,“农民”变“演员”,走上特色乡村旅游的新路子。该村的发展表明(  )
①人们基于自身需要把自在事物的联系变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②事物的价值及其转化依赖于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特征
④改造世界要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如图漫画表明即便身份卑微如痒痒挠,只要发挥自身价值就应该得到应有的评价;而看似高贵的钢笔、毛笔和铅笔,也不必因此汗颜。这告诉我们(  )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享受者
③正确价值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正确价值判断基于正确的价值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以“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为主题,提出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健康老龄化,是中国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顶层战略举措。各省市立足实际,积极推动政策落实落地,扩大优质服务供给。如江苏省推出了“体育+医疗+养老”三位一体服务模式;黑龙江设立了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大力推进“南病北治、北药南用”工作,在养老服务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这体现的唯物史观的道理有(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的价值判断决定价值选择
④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加查县电影放映队一代代放映队员行走在“世界屋脊”的高山大河间,克服高寒缺氧、山高路险等困难,年放映超过888场,为雪域高原上的人们讲述光影传奇。加查县电影放映队的放映员(  )
①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创造和实现价值
②意识到提升个人素质对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
③在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24年9月29日,王振义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长期从事临床研究,带领团队确立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并将方案无私公开,只为使更多患者受益。这启迪青年(  )
①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为获得国家的肯定而不懈奋斗
④努力增长才干,才能实现幸福人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21题16分,22题24分,共40分)
2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如今村庄环境改善了,居住条件变好了,看病养老有保障了,挣钱渠道更多了,幸福指数更高了。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凡是农民称道的、满意的、喜欢的,我们就要坚持下去;凡是农民急需的、期盼的、憧憬的,我们就要努力去解决。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乡村是农民的家园。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22.(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4月,谭新萍被评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之敬业奉献好人。谭新萍是江西省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万龙山乡茅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她结合茅店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多项创新举措。在2012年率先开办了萍乡市首个“农村E邮”服务站,成立专业合作社,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帮助销售滞销农副产品,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带动群众走上致富路。累计为当地村民提供50多个工作岗位,产品销售额达到1 000多万元,帮助农民年增收近万元。通过盘活现有资源,开发特色民宿,成功将茅店村打造成省3A级乡村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同时,她还积极推广绿色农业,与江西省粮油集团合作实验种植基地,保障了粮食安全,提升了农户的种粮收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深入调研乡村发展情况,提出的关于推进农村电商发展、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的建议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谭新萍的事迹展现了新时代农村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也为乡村振兴树立了典范。
(1)有人认为,只要勇于砥砺自我,就能实现人生的价值。请结合谭新萍的事迹,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评析。(12分)
(2)班级召开“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主题班会,请结合材料,并运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知识,就青少年如何担负新时代的责任,写一篇发言提纲。(12分)
周测6 社会历史观与人生价值观滚动练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新近揭晓的2024年诺贝尔奖就有两项授予了AI研究者,但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广泛讨论。这一科技发展与伦理讨论的现象,体现了(  )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是哲学的深化和拓展
B.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C.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D.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简单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的发展受哲学的制约
答案 B
解析 这一科技发展与伦理讨论的现象,体现了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B符合题意,A说法错误;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非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说法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题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无论是我国古代还是古希腊,古人大都将银河系比作一条河或路。随着天文学深入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银河系是盘状星系,古人描述的“银河”是其组成部分之一。2024年7月,我国科研人员首创“时光动画”新方法,测出银河系暗物质晕形状为接近球形的扁椭球,这一研究成果为研究银河系暗物质晕的演化提供了重要锚点。该研究成果佐证了(  )
①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②思维能够正确地反映存在,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④人们能够通过实践认识自然规律并对其加以利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涉及的是自然界,不涉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测出银河系暗物质晕形状为接近球形的扁椭球,这是自然现象,不涉及自然规律,④不符合题意。故该题选C。
【题点】哲学的基本问题、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3.新质生产力本身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自我扬弃、自我发展、螺旋式上升的生动实践过程。这表明(  )
①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充满信心
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经历从否定到肯定过程
④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善于抓住机遇,赢得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①错误;任何事物发展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③错误。故本题选C。
【题点】发展的普遍性、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4.2023年7月,国家统计局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显效发力,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但也要看到,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材料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①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复杂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决定的
④在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时要抓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属于辩证唯物论道理,②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而不是主要矛盾,④排除。故本题选B。
【题点】矛盾的主次方面
5.在湄公河流域开展的应急救灾中,只用了15秒,我们就找到了森林着火点,算出精确经纬坐标,并将信息推送给了地面消防人员。此前完成这些工作至少需要几个小时,如今能高效完成,这背后是“吉林一号”遥感卫星热红外成像、在轨智能处理、北斗导航短报文通信等高科技的助力。材料意在说明(  )
①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②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
③科技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④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只能通过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并没有提及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经过多次反复的相关内容,②排除;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未强调通过实践检验认识,④排除。故本题选B。
【题点】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6.某地两名学生推翻教材的“标准”答案,并给编写组发去邮件说明他们的理由和修改建议。教材编写组在回信中肯定了两名学生敢于质疑的探究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同时表示,在教材修订时会采纳他们的建议。敢于质疑比依赖课本更重要,这是因为(  )
①真理中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②经过质疑的认识才是真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真理和谬误具有严格的界限,真理中不包含着谬误的成分,①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经过实践检验正确的认识才是真理,并不是被质疑的认识才是真理,②错误。故本题选D。
【题点】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发展的普遍性
7.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以“对话+创作”为基础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AI)的突破性发展和加速迭代,引领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并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AI的突破性发展和广泛运用(  )
①能把人为主观联系转化为客观自在联系
②能通过其“类人”的功能促进实践发展
③可以通过完善认识工具延伸人类的能力
④将彻底改变和颠覆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了,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人为事物联系的基础,人类实践活动能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而且联系都是客观的,①错误。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人类社会历史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工智能不会彻底改变和颠覆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④错误。故本题选C。
【题点】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8.2023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诚实劳动、勤勉工作,锐意创新、敢为人先,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讴歌劳动者,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原因在于(  )
①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劳动者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能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②错误;题干强调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不涉及先进的社会意识能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题点】生产方式的含义、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9.新时代文物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文物保护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适应文物事业发展需要,有必要对文物保护法进行修改。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进行了三次审议并通过了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这体现了(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我国的立法机关坚持从实际出发,推进科学立法
③立法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合理配置权力和责任
④当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推动社会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从实际出发,适时进行文物保护法的修改,未强调合理配置权力和责任,③不选;只有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会促进社会的进步,④错误。故本题选A。
【题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0.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时代特征凸显,数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催生了新的产业分工、企业组织形式和分配形式,也促使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不断调整和完善。这表明(  )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
③社会性质和面貌是生产方式的基础
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在曲折中前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社会性质和面貌不是生产方式的基础,③错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并且材料未涉及社会发展在曲折中前进,④排除。故本题选A。
【题点】社会基本矛盾
11.2024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随着各项政策持续发力显效,消费需求延续恢复态势,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作用显著。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0.5%,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0个百分点。这说明(  )
①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没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不符合题意;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题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12.为了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兜底功能,我国将实施一项名为“应保尽保”的措施,旨在帮助农村困难群体解决养老问题。坚持“应保尽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③我国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④我们需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与题意无关,①不符合题意。坚持“应保尽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②③正确。我们需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题意无关,题意强调坚持人民立场,④不符合题意。
13.恩格斯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此观点(  )
①肯定了人的意志和自觉活动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②否定了仅把物质条件作为社会发展影响因素的机械唯物主义
③肯定了人作为历史活动的参与主体能够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④否定了社会发展是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③错误;“历史合力论”承认了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可以加快或减缓社会历史的进程,但任何人、任何社会集团和阶级都不能改变历史进程的总趋势和总过程,社会发展是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④错误。故本题选A。
【题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14.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2024年9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草案的议案。从哲学上看,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是因为(  )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事物的量变可以引起质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没有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也没有体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故②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题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15.2024年9月30日是第十一个烈士纪念日。这一天,全国上下、各地各区,用实际行动慰英烈、祭忠魂。以国之名,向烈士致敬,为英雄礼赞,已成为14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和一致行动。设立烈士纪念日(  )
①是基于社会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②是基于价值观可以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③能引领人们作出和英烈相同的行为选择
④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可以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②排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作出和英烈相同的行为选择”说法有误,③排除。故本题选B。
【题点】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16.某村“两委”经过深入考察学习并广泛征求意见后,结合本村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确定了以农耕文化旅游业为主导,建设“红枣名村、旅游新村、美丽乡村”的发展目标。在大家集思广益下,村里开始充分挖掘“老物件”“老窑洞”“老农民”的文化潜力和价值,推动“农具”变“道具”,“窑洞”变“客房”,“农民”变“演员”,走上特色乡村旅游的新路子。该村的发展表明(  )
①人们基于自身需要把自在事物的联系变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②事物的价值及其转化依赖于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特征
④改造世界要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人们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而不是基于自身需要,①错误;事物自身的客观属性和人的需要两方面决定事物的价值及其转化,②错误。故本题选D。
【题点】意识活动的特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17.如图漫画表明即便身份卑微如痒痒挠,只要发挥自身价值就应该得到应有的评价;而看似高贵的钢笔、毛笔和铅笔,也不必因此汗颜。这告诉我们(  )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享受者
③正确价值观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正确价值判断基于正确的价值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正确价值观有利于人们实现人生价值,但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③错误;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④错误。故本题选A。
【题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的真正价值
18.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以“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为主题,提出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健康老龄化,是中国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顶层战略举措。各省市立足实际,积极推动政策落实落地,扩大优质服务供给。如江苏省推出了“体育+医疗+养老”三位一体服务模式;黑龙江设立了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大力推进“南病北治、北药南用”工作,在养老服务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这体现的唯物史观的道理有(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的价值判断决定价值选择
④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范畴,不符合唯物史观的哲学范畴,②排除。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价值判断会影响价值选择,而非“决定”,③错误。故本题选B。
【题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9.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加查县电影放映队一代代放映队员行走在“世界屋脊”的高山大河间,克服高寒缺氧、山高路险等困难,年放映超过888场,为雪域高原上的人们讲述光影传奇。加查县电影放映队的放映员(  )
①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创造和实现价值
②意识到提升个人素质对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
③在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中实现了人生价值
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强调客观条件对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个人素质对实现人生价值的影响,②不符合题意。
【题点】人的真正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
20.2024年9月29日,王振义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长期从事临床研究,带领团队确立了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并将方案无私公开,只为使更多患者受益。这启迪青年(  )
①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为获得国家的肯定而不懈奋斗
④努力增长才干,才能实现幸福人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要为人民利益而不懈奋斗,而不是为了获得国家的肯定,③排除;材料强调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没有强调努力增长才干对实现人生价值的作用,④排除。故本题选A。
【题点】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和客观条件
二、非选择题(21题16分,22题24分,共40分)
2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如今村庄环境改善了,居住条件变好了,看病养老有保障了,挣钱渠道更多了,幸福指数更高了。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凡是农民称道的、满意的、喜欢的,我们就要坚持下去;凡是农民急需的、期盼的、憧憬的,我们就要努力去解决。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乡村是农民的家园。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
答案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改善村庄环境、居住条件,增加挣钱渠道,提升幸福指数,做到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乡村是农民的家园。
(2)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乡村振兴中,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
【题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22.(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4月,谭新萍被评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之敬业奉献好人。谭新萍是江西省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万龙山乡茅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她结合茅店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多项创新举措。在2012年率先开办了萍乡市首个“农村E邮”服务站,成立专业合作社,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帮助销售滞销农副产品,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带动群众走上致富路。累计为当地村民提供50多个工作岗位,产品销售额达到1 000多万元,帮助农民年增收近万元。通过盘活现有资源,开发特色民宿,成功将茅店村打造成省3A级乡村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同时,她还积极推广绿色农业,与江西省粮油集团合作实验种植基地,保障了粮食安全,提升了农户的种粮收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深入调研乡村发展情况,提出的关于推进农村电商发展、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的建议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谭新萍的事迹展现了新时代农村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也为乡村振兴树立了典范。
(1)有人认为,只要勇于砥砺自我,就能实现人生的价值。请结合谭新萍的事迹,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评析。(12分)
(2)班级召开“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主题班会,请结合材料,并运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知识,就青少年如何担负新时代的责任,写一篇发言提纲。(12分)
答案 (1)该观点片面。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生价值的实现既受个人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也受社会所提供的条件的影响,更受其是否及如何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影响。无论是提高自身素质,还是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或是积极为社会作贡献,均需砥砺自我。谭新萍开发特色民宿、开办了萍乡市首个“农村E邮”服务站、成立专业合作社等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砥砺自我的体现。②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与社会相统一。谭新萍入选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不仅仅在于勇于砥砺自我,还在于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立足本职工作,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2)新时代青年要弘扬劳动精神,学习谭新萍同志的奉献精神,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习本领,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打牢道德根基,展示当代青年的时代风采。
【题点】人生的真正价值、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