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汝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2025年2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六项“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甘肃临逃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榜上有名。寺津遗址发现的马家窑文化聚落,以其精美的彩陶闻名世界,全新的造型与纹饰风格,展现了5000年前黄土高原西部早期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化程度。据此可推知,马家窑文化时期( )
①人们开始发明和应用文字②手工业进一步发展,金属工具广泛使用
③当地畜牧业和农业得到一定发展④氏族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某地博物馆拟运用数字技术为观众献上一场沉浸式体验展,在文明曙光之原始社会时期展厅,观众会看到( )
①人们手持刀叉铁棒追赶猎物②人们给圈养的牛羊等投喂草料
③人们聚集在一起平分捕到的猎物④氏族首领单独决策处理内部事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某同学在学习原始社会的相关知识时,做了如下笔记,其中错误的是( )
A.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B.原始社会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使用打制石器
C.原始社会末期,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
D.原始社会的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氏族长拥有高度集中的权力
4.先秦诗经中的《硕鼠》中提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爱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爱得我直。”由此诗句可以推断当时的社会状况是( )
①农民劳动的大部分产品归地主阶级所占有
②奴隶可以占有和支配一部分劳动成果
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支配
④存在着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三个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共同点是( )
①生产资料都是私人占有
②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③劳动者都毫无人身自由
④劳动成果都全部归剥削者占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Y中学高一学生小强在学习了有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关知识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搭配正确的有( )
①能够制造简单的劳动工具——人类已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②城市的出现——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③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发展
④资本家提高工人的工资待遇——意在逐渐消除对于雇佣工人的剥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马克思深入考察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历史及其革命性后果,并进行了科学预测:工人不再是生产过程的主要当事者,而是站在生产过程旁边;直接形式的劳动不再是财富的巨大源泉,一般智力(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协作等)而非直接的体力劳动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社会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出来。下列符合这一主旨的是( )
①党中央坚持把就业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②我国加快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③2025年4月,河南省印发数据要素市场培育行动方案,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④2025年,四川、重庆、新疆、山西、河南等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悯农》这首诗歌(见图)生动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农夫的生活状况。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农夫的劳动成果被占有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封建社会农民能够自主劳动,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③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传播封建道德,控制人们的思想
④封建社会地主占有全部的土地,导致农民遭受极大剥削和压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奴隶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出现封建制生产关系。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包括( )
A.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B.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C.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
D.经常性爆发抗租抗税运动
10.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说:“资产阶级,不管他们口头上怎么说,实际上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当你们的劳动产品能卖出去的时候就靠你们的劳动发财,而一到这种间接的人肉买卖无利可图的时候,就让你们饿死。”这一论断( )
①揭露了资产阶级财富积累的秘密 ②阐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
③说明了资产阶级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④反映了无产阶级因被剥削导致贫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24年以来全球工人罢工持续上演:2月,德国公共交通工人罢工;3月,英国某企业的仓库工人罢工;5月,美国马里兰州某品牌商店员工罢工;6月,韩国某汽车公司工人罢工……资本主义国家的罢工事件反映了( )
A.工人阶级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
B.经济危机以工人罢工运动为基本特征
C.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12.2025年5月,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宣布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 Aaa下调至 Aal,美国在三大评级机构中彻底告别“3A时代”,全球金融市场随之剧烈震荡。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信用维度的集中爆发。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相对过剩是导致其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
②生产社会化与资本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加剧了政府的信用危机
③美国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美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引发不同程度的经济危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形容“工人的个人消费,只不过是维持自己的劳动力的运转,这同役畜要吃饲料,机器要上油一样,已成为再生产过程的第一个要素。”随着剥削的加重,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资本家把工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
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始终无法克服的痼疾
③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是经济危机爆发根源
④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是工人阶级被剥削的根本所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16世纪,英国学者莫尔在《乌托邦》里描述,“从那时起,贪馋无厌的人一下子把几千英亩的土地,用一条篱栅圈围起来,佃农从地上被逐出,最后被迫进入工厂”,他提出未来社会应实行财产公有,大家都热心公事,“每人一无所有,而又每人都富裕”。这些描述( )
①揭示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本性
③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向往 ④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与中国的大同社会、陶渊明的桃花源、柏拉图的理想国等相似……它是一种批判现实的思想力量,是人们的理想寄托,有助于推动人民改变现实不合理的社会”。这种描述最有可能是( )
A.空想社会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进化理论 D.启蒙思想
16.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作为历史的见证,考古文物可以直接地反映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下列对文物所处时代的社会生产关系解读正确的是( )
A.黄山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B.汉代的画像砖石——青铜器广泛使用
C.宋朝的四系青瓷罐——地主占有农民全部劳动成果
D.春秋时期窃曲纹铜壶——奴隶占有一小部分生产资料
17.马克思认为,劳动者在经济上受劳动资料即生活源泉的垄断者的支配。资本家占据的社会财富份额不断增加,而工人占有的财富份额日益下降,由此造成了发达社会中的“相对贫困”现象。在劳动报酬、福利保障等形式的掩盖下,贫富问题表现为因劳动能力差异而导致的收入差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阶级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②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实际就是收入分配差异问题
③资产阶级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④资产阶级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是一切社会贫困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哪吒2》影片中,从三星堆文明获得灵感的结界兽、硕大无朋的天元鼎、石矶娘娘案上的铜镜纹饰,带观众回到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那是如火烈烈、饕餮狞厉而同时又原始、天真、拙朴的人类童年。可见,透过影片可窥知当时( )
①人们共同劳动并占有生产资料 ②社会已形成最早的两大对立阶级
③社会还未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 ④人类社会已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作为我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土地制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下列对这一历史时期描述合理的是( )
A.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B.土地开始变成了家庭的私有财产
C.人类社会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D.铁制农具得到广泛的使用和推广
20.民谣是一定时期历史的反映,明朝时期流传一首歌谣,“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只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造成这首民谣中反映的社会现状的根本原因是( )
A.森严的等级制度 B.封建土地所有制
C.残酷的地租剥削 D.封建的君主专制
二、主观题
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火地岛上的居民将受赠的被子撕成一块块布片,分给每一个人。
材料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材料三 他们除掉自己的劳动力,除掉劳动的手和头,再没有别的东西可卖了。
材料四 经过75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展开壮美画卷并呈现出无比光明灿烂的前景。
(1)请分析上述四段材料分别描述的是什么社会形态
(2)请简要概括材料三、材料四所指的社会形态中生产关系有何特点
22.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在央视综合频道推出,节目中讲述了1929年一段父子对话的故事。
孩子:“爸爸,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火?”
爸爸:“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了。”
孩子:“为什么没有煤了呢?”
爸爸:“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
孩子:“爸爸为什么失业了呢?”
爸爸:“因为煤太多了,卖不出去。”
结合材料,运用“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关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什么经济现象?
(2)这一经济现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2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条件是什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D D A C C A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D C A A D C C B
21.(1)材料一是原始社会;材料二是封建社会;材料三资本主义社会;材料四是社会主义社会
(2)材料三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称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材料四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22.(1)经济危机
(2)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的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23.①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②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③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