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年级《体育与健康》第二课 人体器官与性别 教案课题课时 《人体器官与性别》,1 课时(40 分钟)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在 7-8 岁左右,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自己的身体充满好奇,但对人体器官的认知较为零散,大多只知道眼睛、鼻子等外部器官,对内部器官(如心脏、肺)的功能了解较少。同时,他们对 “性别” 的概念停留在外表(衣服、发型)的区别,缺乏对男女生生理差异的科学认知,且此阶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趣味活动和直观教具激发学习兴趣。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能说出 3-4 个人体重要器官(如心脏、肺、眼睛、耳朵)的名称及基本功能,知道男女生在生理上的简单差异(如生殖器官不同)。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游戏等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主动与同伴交流对人体器官和性别的认知。3. 情感目标:树立爱护身体器官的意识,尊重男女生的性别差异,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课标依据 1.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健康行为” 领域要求:初步了解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2. 课标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领域要求:尊重他人,理解男女生在生理和行为上的差异,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学习重点 1. 认识心脏、肺、眼睛、耳朵等人体器官,掌握其基本功能。2. 知道男女生在生理上的简单差异(如生殖器官、身体发育速度)。学习难点 1. 理解内部器官(心脏、肺)的功能,建立 “器官协同工作维持生命” 的初步认知。2. 以科学、自然的态度看待男女生的性别差异,避免产生性别刻板印象。考点 1. 常见人体器官(眼睛、耳朵、心脏、肺)的名称及功能。2. 男女生在生理上的简单差异(如生殖器官不同)。3. 保护人体器官的基本方法(如不用手揉眼睛、保持正确坐姿保护脊柱)。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环节---- ----激趣导入(5 分钟) 1. 播放动画视频《小细胞的身体旅行》(片段),展示细胞在心脏、肺等器官间移动的场景,提问:“视频里小细胞经过了哪些‘身体小房子’?这些‘小房子’有什么用呢?”2. 拿出人体器官卡通模型(眼睛、耳朵、心脏、肺),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名称。学前习(8 分钟) 1. 发放 “人体器官小问卷”(图文形式,如 “能看到花朵的器官是?”“能听到歌声的器官是?”),让学生独立完成。2. 组织 “器官配对” 小游戏:在黑板贴出器官图片(眼睛、耳朵、心脏、肺)和功能描述(“帮我们呼吸”“帮我们看东西”),邀请学生上台连线。3. 针对问卷和游戏中的错误,简单讲解器官名称及基础功能。学中习(15 分钟) 1. 讲解内部器官功能: - 拿出心脏模型,用手模拟心脏跳动,说:“心脏像‘身体小水泵’,每分钟跳 70-80 次,把血液送到全身。我们运动后心跳会变快,大家可以摸自己的胸口感受一下。” - 展示肺的模型,演示 “吸气鼓起来、呼气瘪下去”,说明:“肺是‘呼吸小工厂’,吸进氧气、排出废气,我们憋气时会难受,就是因为肺需要氧气。”2. 讲解性别差异: - 播放科普短片《男生女生不一样》(适合低龄儿童,内容围绕 “生殖器官不同”“男生力气大一点、女生更细心一点” 等简单差异,避免复杂术语)。 - 组织小组讨论:“男生女生除了衣服、发型不同,身体上还有哪些不一样?” 引导学生说出 “男生有小鸡鸡,女生没有”“女生可能长得比男生矮一点” 等,教师及时肯定并补充 “这是正常的生理差异,就像有人高有人矮一样”。当堂检测(7 分钟) 1. 开展 “器官保护小法官” 活动:教师说出行为(如 “用脏手揉眼睛”“剧烈运动后马上坐下”“大声听音乐”),学生判断 “对” 或 “错”,并说明理由(如 “用脏手揉眼睛会让眼睛生病,因为手上有细菌”)。2. 发放 “性别认知小卡片”,让学生在卡片上画 “男生和女生的不同之处”(如男生穿裤子、女生穿裙子,或男生有喉结的初步形象),画完后同桌互相讲解。师生小结(3 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身体器官?它们有什么用?男生女生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2. 总结:“我们的身体里有很多‘小帮手’(器官),要好好保护它们;男生女生虽然有不一样的地方,但都是很棒的小朋友,要互相尊重。”板书设计 1. 标题:人体器官与性别(二年级《体育与健康》第二课)2. 左侧 “人体器官小帮手”: - 眼睛:看东西(配眼睛简笔画) - 耳朵:听声音(配耳朵简笔画) - 心脏:送血液(配心脏简笔画,标注 “像小水泵”) - 肺:帮呼吸(配肺简笔画,标注 “像小工厂”)3. 右侧 “男生女生不一样”: - 生理差异:生殖器官不同(配简单符号,如男生 “♂”、女生 “♀”) - 其他:力气、细心程度有差异(不绝对,用 “有的… 有的…” 表述)4. 底部 “保护小口诀”:不用脏手揉眼睛,心跳快了慢慢走,男女差异要尊重!作业设计 1. 实践作业:和家长一起做 “器官保护小行动”,如帮家长提醒 “看电视时离屏幕远一点(保护眼睛)”“吃饭时不说话(保护喉咙和肺)”,第二天课堂分享自己的行动。2. 绘画作业:画一幅 “我的身体小帮手”,在画中标注出眼睛、耳朵、心脏、肺的位置,并写下一句保护它们的话(如 “我爱我的眼睛,每天做眼保健操”)。教学反思 1. 成功之处:通过动画、模型、游戏等直观方式,符合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大部分学生能记住器官名称及功能,且在讨论性别差异时表现自然,没有出现害羞或嘲笑的情况。2. 不足:讲解 “心脏泵血”“肺呼吸氧气” 时,部分学生仍难以理解抽象功能,后续可增加 “吹气球模拟肺呼吸”“用吸管输送水模拟心脏送血液” 等实操活动,加深认知。3. 改进方向:作业设计可增加 “同伴互助” 环节,如让学生和同桌一起检查对方的 “器官保护行动”,进一步强化健康习惯;针对性别差异,下次可加入 “男生女生合作完成游戏”(如男生搬积木、女生摆造型),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 “差异互补”,避免刻板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