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共64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件(共64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64张PPT)
3.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问题导学
1.什么是矛盾,它的基本属性是什么,有什么关系?
2.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二者关系如何?
3.什么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二者关系如何?
4.什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二者关系如何?
5.什么是两点论和重点论?
6.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用是什么?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定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
①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
“对立”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矛盾的双方本身。
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与统一关系两者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②哲学矛盾≠逻辑矛盾≠生活矛盾
逻辑矛盾:“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
生活矛盾:“甲同学和乙同学吵架了”
哲学矛盾: “ 对立和统一”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表现: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矛盾双方相比较而存在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表现: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注意: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不能理解为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转化。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转化为成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可转化为好事)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进步与落后可相互转化)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垃圾可转化为资源)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斗争性: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1.居安思危。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3.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4.乐极生悲。
5.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矛盾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易错辨析:下列句子体现了矛盾的什么属性?
一、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1)相互区别: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2)相互联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没有小偷,锁就不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
没有假钞,就不会有印钞技术的不断改进。
易错辨析
1.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利与弊两个方面。( )
× 不能任何矛盾的两个方面仅仅归结为利与弊。
2.矛盾双方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
× 两个事物之间只有形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才能有矛盾。
4.矛盾可以被消除。( )
× 矛盾具有客观性,人们只能寻找正确的办法解决矛盾,而不是消除矛盾。
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可以相互转化。( )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二者不能相互转化。
6.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通过斗争性表现出来。( )
×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原理总结: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该原理内容很多,在实际运用中根据材料把握好侧重点)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②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要求(根据材料具体分析):
①坚持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eg:全面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美关系,个人评价)②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eg:中美关系,人与自然)③要积极创造条件(精神的、物质的、主观的、客观的),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eg:变不利为有利,经济发展、人生成长中的困难→磨难)
中美经贸问题,是几十年发展中随着时间、空间变迁而积聚起来的,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存在分歧,但责任不能简单化地归结于中方,解决起来也不可能通过“强拧方式”一蹴而就。认清这个现实,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世界经济正处于低位徘徊的困窘期,而中美经贸摩擦一年多来所外溢的不确定性已经成为罩在世界经济上空的一片愁云。毕竟,大国之间的任何严重战略误判,都可能使冲突和对抗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合作是两国唯一正确选择,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分歧,互利共赢才能通向更好未来,中美双方理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双边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
事实证明,中美双方理当坚持相向而行,才能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知识对此加以分析。
原理答题示例1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两种基本属性。中美经贸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②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中美双方在经贸问题上具有斗争性,双方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汇率、金融服务、扩大贸易合作、技术转让、争端解决等领域存在分歧。
③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中美双方在经贸问题上具有同一性,合作是两国唯一正确选择,管控分歧,互利共赢才能通向更好未来。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美经贸关系的对立统一,能够实现双方互利共赢,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原理答题示例1答案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需要解决土地难题。一方面我们要竖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供应: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要保障城镇化发展的必要用地,促进科学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加大土地管控力度,而现实却是,每年国家分配的用地指标,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缺口。为此我们应着力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一方面要深化土地使用钢度改革,着力推进城镇低放建设用地再开发.对存量用地和增量用地实行差别化管理。另一方面,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促进农村土地整治深入开展。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谈谈你如何理解乡村振兴过程中出现的土地两难选择。
原理答题示例2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出现的土地两难选择既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体现。②矛盾的同一性表现之一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对于土地难题而言,只要我们因势利导、遵循规律,是可以解决土地问题的,既可以坚守耕地红线又可以保障城镇化必要用地。③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坚守耕地红线和保障城镇化发展必要用地的斗争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④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正是因为两难选择的对立,对我们的城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制定相关政策解决土地问题。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原理答题示例2答案
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求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1.矛盾的普遍性
注意:
①“事事有矛盾”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②“时时有矛盾”并不意味着矛盾永远无法解决,解决矛盾并不是消灭矛盾。③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具体矛盾作出科学解释,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特殊性的表现(三种情形)
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的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性。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2.矛盾的特殊性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1978年 改革开放
2012年
进入新时代
在不同发展阶段上主要矛盾也不同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原理总结: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应用举例:国家发展、个人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挫折、困难等,善于斗争,不回避问题)
原理总结: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的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紧扣材料分析:结合材料分析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
“我要从南走到北,我还要从白走到黑”。2021年,一群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启程,一路“象”北。在110多天的旅途中,人象平安、人象和谐相处。“大象旅行团”北移途中,在云南昆明市晋宁区夕阳乡休息时集体“躺平”,这组象群睡觉的照片顿时刷爆朋友圈,成为近年来中国生态保护最鲜活的形象宣传片。
野猪天敌少、繁殖快。自2000年进入“三有”保护名单之后,种群数量迅速恢复,给民众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破坏性影响。专家认为,一个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如果超过环境的承载力,就需要人工干预,这是一种动态的生态保护。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中,野猪已不在其列,且部分地区在有计划地捕杀野猪。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分析我国维持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做法。
原理答题示例
①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大象和野猪两个生物种群目前对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和破坏力不同,所以对大象与野猪的态度和做法不同,以维护生态系统总体平衡。③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过去人们对野猪的保护导致野猪数量剧增,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对野猪进行有计划的捕杀能有效维护生态系统动态平衡。④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目前,野猪泛滥成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野猪进行有限度的捕杀,能有效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原理答题示例答案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二、矛盾问题的精髓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努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原理总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材料分析一般从以下角度:①矛盾具有普遍性,抓好典型、试点,找到共性、普遍性。②矛盾具有特殊性,结合具体实际推广。③总结,相统一。
另注意:若设问是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或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相关知识,答案组织不同。参考一下例题注意把握。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基层农村的成功实践。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入调查研究,探索出一条以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径。20年来持续努力,不断迭代升级,实现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融合发展,推动了乡村整体变革和全面振兴,重塑了城乡关系和乡村发展理念,开创了城乡融合发展、绿色发展、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的共同富裕新模式,在“千万工程”的示范带动下,浙江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乡村实现由表及里的全面提升,也为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教材。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浙江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和美乡村的合理性。
原理答题示例1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要坚持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在中央共同富裕政策的指导下,浙江省委省政府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本省实际,大胆创新,创造性探索出具有普遍性意义的“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径,为全国其他地区建设和美乡村,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借鉴。
原理答题示例1答案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现代化从来没有统一的模式,更没有固定的标准。发达国家在推进现代化方面有着较为成功的经验,这对我国有借鉴意义。中国的基本国情要求我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紧紧把握基本国情,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规划,走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
原理答题示例2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承认和分析解决各种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现代化从来没有统一的模式,更没有固定的标准。中国要走符合中国自己国情、自己特点的现代化道路。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要学习发达国家在推进现代化方面有着较为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做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原理答题示例2答案
易错辨析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
×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3.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解决矛盾的关键。( )
×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
4.矛盾的特殊性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
×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
×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 )
×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1)相互区别: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相互联系: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方法论要求: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恰当解决好次要矛盾。
具体状况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次要矛盾
周一至周五 学习 休息 家务等
周六、日 休息 学习 家务等
知识拓展:生活中体现主次矛盾的谚语
主要矛盾
牵牛要牵牛鼻子;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工作要做到点子上;
力气要用在节骨眼上
打蛇打七寸;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次要矛盾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红花好看也要绿叶衬
主次不分
眉毛胡子一把抓;
十个指头按跳蚤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原理总结: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②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紧扣材料分析:①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②不能忽视次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③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荆楚大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面对疫情,党中央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首先把武汉和湖北的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唯有走好全国一盘棋,才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次,抓好医用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生产供应。优先保障重点地区需要,坚决把救治资源和防护资源集中到抗击疫情第一线,优先满足一线医护人员和救治病人需要。再次,切实维护好社会安全稳定工作,妥善处理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维护医疗秩序、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涉疫违法犯罪,加强群众心理疏导和干预。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分析党中央是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
原理答题示例1
①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总,原理)
②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党中央全盘掌握疫情防控的全局,抓住武汉和湖北的疫情防控等主要矛盾,并集中力量解决这些主要矛盾,坚决遇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救治资源和防护资源优先保障重点地区、一线医护人员和救治病人等的需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分,主要矛盾)
③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党中央注重总体谋划,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抓好其他地区防控工作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经济发展等其它方面的工作和问题,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分,次要矛盾)
原理答题示例1答案
良好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黑龙江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小康之路,统筹推进河湖生态治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水安全保障。松花江是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控制其污染、全面恢复其功能,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综合治理工作。黑龙江省结合松花江的环境特点,提出松花江的污染防治措施。冰封期有机污染加重是松花江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特征之一,加强松花江冰封期的有机污染防治,是解决松花江有机污染的关键。因此要积极与上游城市协调,加强松花江上游的污染防治,各污染物排放企业,特别是排放有机毒物的企业,要使产生的污水排出生产工艺前尽可能将其中的优先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更好地加强污染源治理、削减优先污染物的排放量。同时环保、水利、城建部门应密切协作,积极配合,从不同角度加强排污口监测工作,要大力开展江河水质监测。环境责任不仅政府应该承担,广大民众也应该承担,不仅要靠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政府的强制行为来调控,而且也要靠伦理道德、社会舆论和确立新的风俗习惯等非政府的民间群众组织来诱导和育化。
结合材料,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分析如何做好松花江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
原理答题示例2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善于抓关键,突出解决主要矛盾。做好松花江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要加强松花江冰封期的有机污染防治,突出解决松花江有机污染。(主要矛盾)
②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恰当处理次要矛盾,防止次要矛盾转化。在松花江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过程中,环保、水利、城建部门应密切协作,积极配合,从不同角度加强排污口监测工作,开展江河水质监测,统筹推进河湖生态治理。(次要矛盾)
原理答题示例2答案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1)相互区别:矛盾的主要方面某一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在某一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2)相互联系: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方法论要求: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恰当解决好次要矛盾。
关键词:
性质、本质、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强调看待问题——怎么看)
知识整合: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类别 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
范围 复杂事物中众多矛盾 某一矛盾
作用 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决定事物的性质
方法论 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 看问题要抓主流
具体表现 重点、重心、中心、关键、突破口、要害、重中之重、首要任务、突破口、重要任务、中心\关键环节、擒贼先擒王等、聚焦、领头羊、侧重、牛鼻子。 主流、性质、主体、总体上看、方向、大局、实质、本质、多数、优势、利弊、趋势、机遇和挑战等。
原理总结:矛盾主、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紧扣材料分析:
①要求我们在认识某一矛盾时,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②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③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具体应用: 对人、对事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双刃剑”,人民币升值/贬值利与弊,主流、主体、方向、大局、认清形势、大于、强于、总体上等。)
近年来,伴随“文博热”,讲解服务成为文旅消费的热点板块。但无论在线下旅游市场还是在线上短视频平台,都存在不少“假俗乱”讲解内容,令游客和受众颇为反感。比如,在一些文化遗产景区、博物馆,有的讲解夸张媚俗,甚至胡编乱造;在短视频平台上,有人将历史故事演绎为耸人听闻的噱头,甚至用低俗桥段吸引流量、借机牟利。讲解服务兼具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聚力、以文兴业的文化属性是根基,脱离了根基,产业便难以做强。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文旅讲解服务应如何正确处理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原理答题示例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这要求我们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讲解服务兼具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其文化属性是根基,因此,讲解服务应把文化效益放在首位,实现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原理答题示例答案



复杂事物
既看主要矛盾
某种矛盾
既看主要方面
又看次要方面
两点论



复杂事物:把握主要矛盾
某一矛盾:把握主要方面
重点论


两点是有
重点的两点
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又看次要矛盾
【注意】反对形而上学一点论和均衡论。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3.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
知识整合: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 重点论
含义 认识复杂 事物 既要看到主要矛盾, 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认识某一 矛盾 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反面 一点论 均衡论
联系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理论依据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总结: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紧扣材料分析:①坚持两点论,②坚持重点论,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作出重大工作部署。
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从根本上说,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新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在当前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习近平强调:“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结合材料,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知识,阐明构建新发展格局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循环的关系。
原理答题示例1
①坚持两点论就是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②构建新发展格局时,既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又要畅通国际大循环,扩大进出口,带动世界经济复苏,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③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原理答题示例1答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西方文化作为强势文化对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产生深刻影响。一些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感到不自信。近几年闪耀荧屏的《奔跑吧》《极限挑战》等综艺节目的版权和模式,都是从海外引进的。这引发了人们对如何正确处理我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思考。
结合材料,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谈谈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如何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原理答题示例2
①要坚持两点论,全面辩证看待两种文化。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各有利弊,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应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②要坚持重点论。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自己文化的民族特色。
③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在处理二者关系时要反对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
原理答题示例2答案
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含义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地位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作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唯物论基础和前提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知识整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区 别 含义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是指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特殊性
侧重 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反对主观主义 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违背规律 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反对“一刀切”
角度 唯物论角度 辩证法角度
联系 ①都强调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去认识和解决问题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表现
原理总结: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
【原理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紧扣材料分析: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正确认识事物。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相同,针对不同问题,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灌溉工程遗产是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世界上灌溉类型最丰富,工程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我国已有30项工程成功获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不少水利工程至今仍在护佑安澜,泽被一方,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从3600多年前的商代都城灌溉渠系,到2200多年前的淮阳井灌模型,再到“秦代三大水利工程”,灌溉工程的发展见证着古代先贤高超的技艺、独树一帜的治水智慧、精益求精的精神、蕴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各地纷纷响应党和国家关于保护农耕文明的号召,遵循农耕文化发展规律,探索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在湖南紫鹊界梯田,当地将山地渔猎文化与稻作文化融为一体,发展出梅山山歌、傩面狮身舞等独特民俗文化;有“人工天河”之称的红旗渠,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优势,使水利文化与红色精神交汇共流;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的河套灌区,依托黄河水利文化,推动水利文化与灌溉工程遗产有机结合,探索“水利文旅+科普研学”的发展模式。
结合材料,说明各地在探索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发展路径的过程中是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原理答题示例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各地响应党和国家关于保护农耕文明的号召,探索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路径;从本地灌溉工程遗产的实际出发,形成了保护和发展灌溉工程遗产的正确认识;因地制宜地将灌溉工程遗产与当地文化和旅游资源结合,找到了保护和发展灌溉工程遗产的正确方法。
原理答题示例答案
易错辨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准确识别事物的性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指导下,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从哲学上看,在我国的所有制中,公有制经济属于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要矛盾就是亟待解决的矛盾。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
×矛盾分析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要矛盾主要方面
×

×

知识整合: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焦点和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前提: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
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定义
矛盾的基本属性及关系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课堂小结
矛盾问题的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课堂练习
1.在云南哀牢山的森林里,生存空间再拥挤,相邻树木的树冠也不会相互遮挡,而会尽量保持距离,这种现象被称作“树冠羞避”。研究显示,植物会通过化学物质与周围树木“交流”信息,当与邻近树木接近到一定程度时,树木会作出反应,调整生长方向。“树冠羞避”现象表明
A.自在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矛盾的斗争性会受到同一性的制约
C.植物可以对外部环境作出刺激反映
D.联系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B
课堂练习
2.漫画《当你感觉要炸裂的时候,有没有看到两个月亮在微笑》意在说明  
A.面对困境时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新事物的发展伴随着各种曲折和挑战
D.要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和把握事物
B
课堂练习
3.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不少曾经的扶贫工作队队长,无缝衔接担任了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他们面临从以前管好“每颗苗”到现在抚育“一片林”、从以前作答“客观题”到现在应对“主观题”、从以前“串门多”到现在“出门多”等一系列挑战。从哲学上看,这是基于
①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②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③任何事物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课堂练习
4.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之首,针对当前经济发展有效内需不足,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这表明
①事物发展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矛盾,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③要把握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认识事物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课堂练习
5.当前,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人工智能赋能产业不是要全面开花,而是要面向对国民经济影响大、带动力强、数字化基础好的重点行业,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专项行动,加强供需对接、应用推广,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化升级。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要分清主次,集中力量解决事物主要矛盾
③要坚持矛盾分析法,实现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④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分析矛盾特殊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课堂练习
6.花色各样的中国瓷器名扬四海,瓷器颜色主要由釉里所含的金属元素决定。青瓷的釉里含有铁元素,而白瓷的釉是单纯的石灰釉,铁的含量越少越好,青花瓷釉中则含有钴元素。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每一件瓷器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②不同颜色瓷器的特殊性寓于其普遍性之中
③具体分析瓷器的普遍性才能区别不同颜色的瓷器
④把握金属元素的特殊性才能制造不同颜色的瓷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课堂练习
7.孔子说,“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放弃独立思考,是一切不幸的核心”。中法两国文化以各自的方式表达了共同的独立自主精神。这说明 (  )
①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前提
②不同国家之间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
③一般寓于特殊之中并且通过特殊表现出来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课堂练习
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25年6月9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在民生保障方面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出4方面10条政策举措。
做好民生实事要牵住“牛鼻子”。民生领域涉及面广,而且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紧盯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实际问题。新疆拜城县发挥以工代赈项目优势,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吸纳低收入村民就业;四川成都市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将乡村薄弱学校纳入教育集团,通过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提升乡村学校办学水平……只有推出关键举措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期待各地区各部门狠抓落实《意见》,主动借鉴其他各地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成功经验,积极作为、科学施策,把民生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各地应如何做好民生实事,持续改善民生福祉。
课堂练习
8.答案: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做好民生实事要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牵住“牛鼻子”。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地要结合实际推出关键举措,真正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借鉴其他地方在推进民生实事,改善民生福祉方面的成功经验,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积极作为,科学施策。
知识整合: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宏观设问答题要点
1.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体现发展、相互促进的时候用,很重要,勿忘!!!)
4.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5.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8.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