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0张PPT)重要时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工图网:http://www.目录CONTENT123热点背景考点链接考向预测4时政专练【热点背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8周年纪念日。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策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英勇抵抗,进行了十四年的艰苦抗日斗争。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订投降书,美、中、英、法等国全权代表接受日本投降。9月3日中国举国同庆抗战胜利。至此,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为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确定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2014年8月1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宣布,中国政府将在9月3日举办抗战胜利纪念活动,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艰苦斗争。深切缅怀先烈和死难同胞,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全球化与民族复兴的双重背景下,抗战记忆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一方面,中国将抗战置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框架中叙述,强调中国战场对二战胜利的重大贡献,这是对西方中心主义二战史观的必要修正。另一方面,抗战精神被提炼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成为民族复兴道路上的精神资源。这种记忆的政治建构并非中国独有,俄罗斯对卫国战争的纪念、美国对诺曼底登陆的反复言说,都体现了历史记忆为国家叙事服务的普遍规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伟大抗战精神的科学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1.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民族牺牲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80周年的纪念活动是对3500多万中国军民伤亡的深切缅怀,也是对无数先烈英勇牺牲的崇高敬意。弘扬抗战精神:抗战精神包括爱国主义、民族团结、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等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念胜利80周年有助于传承和弘扬这一精神,激励后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2. 维护历史真相,捍卫国际正义反对历史修正主义:近年来,国际上有少数势力试图淡化或歪曲二战历史,甚至为侵略者翻案。中国通过纪念活动重申历史真相,强调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捍卫和平共识:二战胜利奠定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中国作为战胜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通过纪念活动重申对多边主义和世界和平的坚定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3. 促进和平发展,警示战争危害珍视和平的来之不易:80周年的纪念提醒世人,今天的和平是无数生命换来的,必须倍加珍惜。中国始终是和平发展的倡导者,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和霸权主义。警示军国主义复活:日本右翼势力近年有所抬头,纪念活动也是对国际社会的提醒,防止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维护亚太乃至世界的稳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4. 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复兴增强民族凝聚力: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胜利,纪念活动有助于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激励现代化建设:抗战精神与当今中国的发展目标一脉相承,纪念胜利激励中国人民在新时代克服一切困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5. 深化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二战胜利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合作的成果。纪念活动呼吁各国超越分歧,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通过纪念活动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不仅是历史的回望,更是未来的昭示。它提醒我们: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只有铭记历史、团结协作,才能避免悲剧重演,共创美好未来。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将继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考点链接】【政治角度】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到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坚强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3.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但是当今世界仍很不太平,我们要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5.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6.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考点链接】【文化角度】1.文化的作用:优秀文艺作品能让观众全面回顾抗战历程,了解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这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优秀文化还具有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2.“抗战精神” 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践行“抗战精神”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文化自信:通过主题展览和文艺作品展示抗战胜利的伟大成就和历史意义,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让人们更加坚定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展现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4.文化创新:相关文艺作品和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通过创新音频技术和视频编辑技术等,丰富镜头设计,展现抗战历史。这体现了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反映了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5.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表达了我国与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6.“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抗战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考点链接】【哲学角度】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抗战精神产生于特定的战争年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激励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反抗外敌入侵、争取民族独立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弘扬抗战精神,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反对侵略、爱好和平、促进发展是全世界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联合国成立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既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也符合世界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愿望;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凝聚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有力促进世界和平,共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国际公平正义。3.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4.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正确理解人民群众与英雄人物的关系,反对个人英雄主义,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热点解读】【考向预测】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①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优秀的文化能够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发展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国必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抗战精神。2.运用《哲学与文化》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分析我国举办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哲学依据。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抗战胜利的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举办纪念活动是对这一历史的能动反映。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通过纪念活动铭记历史,符合社会现实需求。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抗战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社会意识,能激励人民为民族复兴奋斗。纪念活动传递的和平理念,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我国举办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意义。①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纪念活动呼吁各国共同捍卫国际公平正义,这有助于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向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制度支撑。②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力量,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中国通过举办纪念活动,展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和平的坚守,彰显了负责任大国形象。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纪念活动传递的和平理念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能够引领国际社会聚焦共同利益,推动各国在追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共同发展,在维护本国安全中兼顾他国安全。4.“伟大的抗战精神是砥砺复兴的宝贵财富”。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成为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抵御外侮的永不褪色的精神标识,是引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壮丽旗帜。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目的的客观事物。面对侵略,中国人民迸发出民族觉醒的威力,激发出全民抗战胜利的巨大能量,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新时代,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人们攻坚克难的奋斗意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5.新时代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对于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①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核心内涵,是激励民族复兴的宝贵财富。②弘扬抗战精神能为应对新时代伟大斗争(如重大挑战、风险)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凝聚民族合力。③有助于传承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精神力量。6.运用辩证思维的知识,分析新时代青年应如何继承和发扬英雄精神。①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英雄精神是动态的、发展的,其内涵随着时代发展和历史前进而不断丰富和充实,我们应把握英雄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做新时代奋斗者。②辩证思维坚持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会面临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要把英雄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发扬出来,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③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发扬英雄精神不能一成不变地照老办法做事,新时代青年要以创新为动力,诠释英雄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不断奋进。【热点解读】【时政专练】1.2025年5月1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标识由长城、橄榄枝、光辉、数字“80”、时间“1945-2025”构成。其中,光辉围合而成的胜利之门,寓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前景无比光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 )①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具有先进性 ②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③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最高理想 ④把人民的根本利益置于自身特殊利益之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着先进性,①正确。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这是党能够带领人民不断前进的重要原因,②正确。③: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党的历史使命之一,③排除。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④排除。故本题选A。2.2025年5月1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发布(如图),标识由长城、橄榄枝、光辉、数字“80”、时间1945—2025构成,每一部分都有其特定意义。其中,长城象征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该设计( )A.体现了客观要素与主观要素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是人为事物的联系,取决于设计者的灵感和艺术素养C.证明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纪念活动的标识设计都不一样D.注重了事物联系的条件性,有利于实现不同事物的深度融合【答案】D【详解】A:客观决定主观,设计者将这些客观元素与纪念活动的主题相结合,体现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现实的统一,而不是客观要素与主观要素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错误。B: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但它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错误。C:虽然矛盾具有特殊性,但不能绝对地说不同纪念活动的标识设计都不一样,不同纪念活动的标识设计可能存在一些共性元素或设计思路,且题目更侧重于设计中各元素的象征意义及其组合方式,而非单纯强调不同设计之间的差异,C错误。D:标识设计中,长城、橄榄枝、光辉、数字“80”、时间“1945—2025”等元素的组合,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条件性。这些元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并通过设计实现了深度融合,共同表达纪念活动的主题,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民族危亡时刻,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号召、带领和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战视为崇高的使命,强有力地感染和激励着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和斗志,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矗立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光荣的历史丰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在于( )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锻造了坚强领导力量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了磅礴伟力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制度基础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抗日战争使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民族抗战中得到锻炼和成熟,为后续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积累了经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锻造了坚强领导力量,①正确。②: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号召、带领和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战视为崇高的使命,强有力地感染和激励着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和斗志,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体现了抗战唤醒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觉醒,凝聚了全民族的共识和力量,形成共同抵御外侮的磅礴伟力,为民族复兴奠定精神基础,②正确。③: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才取得胜利,抗日战争胜利没有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③错误。④:改革开放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不是抗日战争胜利,④排除。故本题选A。4.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战争中,中华民族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战诗篇,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战争结束后,中国又肩负起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责任。上述成就的取得得益于( )①中华民族实现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接续奋斗③中国人民具有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精神特质④我国始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②③:二战中,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战争结束后,中国又肩负起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责任。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接续奋斗,得益于中国人民具有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精神特质,②③符合题意。①:“中华民族实现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指的是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这发生在抗日战争(1937-1945年)和战后初期(1945年后)之后,与二战的历史背景不符,①排除。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后(1978年起)形成的概念,与二战的历史背景不符,④排除。故本题选C。5.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创造出的伟大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奋进新征程,我们要铭记抗战先烈,不断弘扬和传承伟大抗战精神,这是因为抗战精神( )①寓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②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③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④赓续红色血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抗战精神代表特殊性,中华民族精神则代表普遍性,①排除。②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抗战精神作为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而奋斗,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精神动力,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②③正确。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并非抗战精神,④排除。故本题选C。6.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历经苦难的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而今,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国人民必将以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继续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③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②: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通过革命实现)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通过建设实现),②正确。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党在十八大提出的重要论述,④正确。①: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①错误。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始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而十八大(2012年)后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③错误。故本题选C。7.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是中华民族浴血奋战、共赴国难的重要历史节点。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法宝,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这说明伟大抗战精神( )①具有凝聚和动员中华民族力量的强大功能②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③作为革命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④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题干指出抗战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体现其凝聚和动员中华民族力量的功能,符合民族精神的作用,①正确。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战时期的具体体现,②排除。③:抗战精神作为革命文化,在历史节点中被强调为“重要法宝”和“强大动力”,说明其价值超越时空,至今仍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③正确。④: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而非伟大抗战精神,④排除。故本题选B。8.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某班团支部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开展了主题研讨。下列逻辑分析正确的是( )①将战争划分为世界战争、局部战争、正义战争,犯了多出子项的错误。②“有些道路是英雄们用生命和鲜血开辟的”不能进行换质位推理③“抗日战争的胜利,要么是中国人民顽强抗争的结果,要么是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支援的结果”,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正确反映了抗战胜利的原因。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要我们居安思危,树立忧患意识,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该划分犯的是“划分标准不一”的错误,世界战争、局部战争是按战争规模等划分,正义战争是按战争性质划分,并非“多出子项”,①错误。②:“有些道路是英雄们用生命和鲜血开辟的”是特称肯定判断,换质后为“有些道路不是非英雄们用生命和鲜血开辟的”,特称否定判断不能直接进行换位推理,所以不能进行换质位推理,②正确。③:中国人民顽强抗争和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支援都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二者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应是相容选言判断,不是不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要求选言支不能同时为真),③错误。④:该语句中“既要……又要……”表明是联言判断,联言判断就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④正确。故本题选C。9.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开发布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设计师以“长城为骨,光辉为魂”,勾勒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钢铁脊梁。橄榄枝自长城两侧舒展,托起数字“80”与时间轴“1945—2025”,象征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赢得和平,更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材料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推动事物发展③设计师的学识和审美深刻影响创作 ④标识设计体现了客观与主观的统一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A【详解】①:标识设计以“长城为骨,光辉为魂”,通过艺术手法表达历史与和平主题,勾勒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钢铁脊梁,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能动创造性,①正确。②: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②排除。③:设计师通过历史背景理解和艺术化表达将主题融入标识设计,说明个人素养深刻影响创作成果,③正确。④:标识设计应是主观符合客观,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④排除。故本题选A。10.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历经苦难的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到如今,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国人民必将以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继续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对此,以下阐述对应正确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踏上新的征程④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结束了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统治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①正确。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错误。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而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③错误。④: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④正确。故本题选B。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安全失序、发展失衡、治理失效等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凸显,国际秩序正经历复杂深刻变化,人类社会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中国外交将坚定不移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将以中国的确定性稳住不确定的世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过去一年,中方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将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弘扬正确历史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万隆会议70周年】2025年不仅是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也正逢中国印尼建交75周年。中印双方将共同弘扬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赋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新的内涵,奏响“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时代强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与欧盟正式建交50周年】尽管中欧关系不乏“去风险”、关税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但中欧高层之间保持着频密的互动节奏。中欧经济互补性强,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双方要加强务实合作,而不是“脱钩断链”,更加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符合双方根本利益和世界普遍期待。中国外交为处于变局中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加以阐释。【答案】①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中国高举和平、发展旗帜,努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人类共同进步。②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③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④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为构建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方向,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强务实合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材料一 【山河铭记英雄志】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人寻根,家续谱,国祚绵长。我们需矢志不渝,延续历经百年沉淀的红色脉络,传承并弘扬伟大的英雄精神。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为什么延续红色脉络,传承弘扬伟大的英雄精神。【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伟大的英雄精神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英雄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继续弘扬伟大的英雄精神,有利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激发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精神永存】在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中,中国人民英勇不屈、顽强战斗,其壮举惊天地、泣鬼神,其气概耀千秋、留青史,铸就了弥足珍贵、光辉永存的抗战精神。缅怀历史是为了珍惜当下,纪念战争是为了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就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知识,阐释弘扬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珍爱和平】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将举办一系列抗战历史学术研讨会、国际和平论坛,加强抗战遗址及纪念设施修缮保护,推进历史档案共享,向世界传递“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价值观。中国坚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中国郑重承诺,无论发展到哪一步,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呼吁世界各国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中国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实践及态度所彰显的大国责任与全球治理智慧。【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抗战精神产生于特定的战争年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激励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反抗外敌入侵、争取民族独立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弘扬抗战精神,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中国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4.阅读材料,完成问题。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勠力同心,付出巨大牺牲,谱写了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篇章,也与全世界正义力量同仇敌忾、英勇战斗,并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势力。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某校团组织计划在全校举办一次宣讲活动。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为主题,撰写一篇宣讲稿。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50字左右。【答案】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亲爱的同学们:80年前,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凝聚全民族力量,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并肩战斗,赢得了伟大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这段历史启示我们:团结奋斗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党的领导是事业成功的核心。今天,我们铭记历史,更要传承精神。抗战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生动诠释,激励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勇担时代使命。新时代青年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党的领导下,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让我们赓续红色血脉,用青春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华章!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