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5一2026学年(上)高一年级秋季检测
思想政治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和龙大洞遗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旷野遗址。大
洞遗址分布范围超过4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约50万平方米,年代距今5万年至1.5万
年。出土石制品及动物化石近20000件,主要为简单的石核、石片工具,以及大量动物化石
(见下图)。这一时期
①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②主要通过打制的方式生产石器
③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④人们从食物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在氏族公社中,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分享食物,妇女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负责采集、管理
氏族内部事务等,而男子则主要负责狩猎和防御野兽。这种分工明确的生活方式,提高了
氏族的生存能力,也增强了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
②部落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思想政治试题第1页(共8页)
③在氏族制度下妇女享有一定特权
④在生产中人们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人类社会进入了以阶级压迫为特征的奴隶制时期。据此,回答
3~4题。
3.在奴隶制社会阶段,奴隶主阶级将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这种特殊存在与可移动资产
没有区别,奴隶主拥有对其自由处置的权力,包括进行交易和调遣。奴隶被强制进行高强
度工作,既无法获得劳动所得,也彻底失去了自主行动的权利,这是奴隶社会最基本的运行
法则。可见,在奴隶社会
①奴隶的劳动成果大部分归奴隶主占有
②奴隶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无人身自由
③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④奴隶主阶级利用暴力机关来镇压奴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从历史的角度看,奴隶社会的出现打破了原始社会的狭隘性,使得社会生产规模得以扩大,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也逐渐发展。这些变革为整个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的进
一步繁荣创造了条件。这表明
①从原始公有到家庭私有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②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有助于文化繁荣
③奴隶社会生产力适应了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
④奴隶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A.①3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当奴隶制日渐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时,就被封建社会所代替,这是生产力发展的
必然结果。下列属于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是
①手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②农民有劳动工具和少量的土地
③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
④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秦汉时期,封建制度的建立和稳固使得封建社会的租佃制度有了初步发展。《汉书·食货
志》当中记载,“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表明在当时,普通百姓租佃地主豪民的现象已
经较为普遍,而且租率很高,达到了十分之五。可见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
③地主阶级以收取地租的方式剥削和奴役农民
④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土地私有、君主专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思想政治试题第2页(共8页)2025一2026学年(上)高一年级秋季检测
思想政治·答案
1~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A
2.B
3.C
4.D
5.B
6.A
7.A
8.D
9.A
10.B
11.D
12.B
13.B
14.C
15.C
16.生产力的发展,是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2分)在原始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没有剩
余产品,人们只能维持最低的生存需要。(2分)到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开始出现剩余产品,这
就使剥削,从而也使阶级的产生有了可能。(2分)剩余产品的出现,以及分配不公所相应的私有制,是奴求劳
动得以产生的直接条件。(2分)随若生产力的继续提高、社会分工和交换的进一步发展,私有制也逐步形成。
(2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使阶级的产生由可能变为现实。(2分)
17.(1)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一切矛盾和神突
的总根源。(2分)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
削;(2分)广大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2分)工人阶级通
过大罢工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体现,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
工人大罢工还会不断上演。(3分)
(2)随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缓和阶级矛盾的举措,如提高工人的工资。
(2分)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2分)工人们单纯的经济斗争同样不
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无产阶级受剥削、被压迫的地位。(2分)
18.空想社会主义者都以失败告终,就在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设计
未来美好社会的蓝图。(3分)多是出自“闭门造车”的臆想,与现实社会脱节,忽视了社会实际和生产力发展
水平。(2分)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
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3分)也就无法形成一个足以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更加无法真正改造社
会。(2分)
19.(1)近代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
难。(2分)在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2分)从此,
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以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之“的”的伟大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
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
来的伟大飞跃。(5分)
(2)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标志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华民
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3分)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
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使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3分)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莫定了坚实基础。(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