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 第1课时走近老师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 第1课时走近老师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
第五课 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1课时 走近老师
课程标准 尊重师长;了解老师的日常工作,感受老师的辛劳;能够与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往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分享活动,了解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认识教师职业的重要性,传承中华文化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道德修养:通过探究活动,深入了解教师的工作,对教师形成更全面的认识,学会尊重、理解教师 健全人格: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全面认识老师、理解老师。接受老师的教导,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法治观念:了解关于教师的法律法规,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责任意识:提高对教师教学风格的理解能力,学会处理教学中因为老师教学风格不同而产生的问题,具备正确的责任认知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教师的职业特点 2.理解老师、体谅老师,主动培养尊敬老师的道德品质
视频导入:
1.观看视频——有一种欢喜叫“50多名教师乘坐9台车抱着烟花爆竹连夜行走30公里来为你贺喜”;有一种背影叫“老师背你上考场”。
教师提问:看过视频,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老师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与你没有血缘关系,却愿意因你的进步而高兴,退步而着急,满怀期待,助你成长的“外人”。
2.教师提问:回忆并分享老师对自己成长的帮助。建议使用“实例+感想”的表达方式。(专业、道德、处事)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教师过渡:老师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引路人。与老师共处的校园生活,是我们人生中一段美好的经历。但有时候我们却不那么了解老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老师”。
一、教师职业的特点
1.展示图片——不同时期的老师。
教师提问: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你遇到过的老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1)幼儿园时的老师:多才多艺,亲切和蔼,关心我们的生活。(2)小学时的老师:和蔼中不乏严厉,亲切中带着威严,使我们懂得是非对错。(3)现在的老师:知识渊博,传授知识的同时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2.展示图片——从事教师职业的必备条件(时间成本、教师资格、知识和技能、懂得教师法等)。
教师提问:你如何看待身边的老师?(教师职业的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1)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2)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二、教师职业的作用是什么?
1.观看视频:大家眼中的老师工作和实际的老师工作。
万能的老师 老师=演员+变脸大师+民事调解员+投诉部门+室内设计师+导游+心理辅导师+推销员+管理者+主持人+搬运工+收银员+学术研究者+电话咨询服务员+侦探+文职人员+维修人员……
思考:上述视频和材料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师正在不断改变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2.教师提问:根据课前搜集,分组讲讲我国古代、近现代、当代教育家的故事。
学生小组内分享。
答案提示:(1)“至圣”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学思结合”。(2)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相长、教学做合一。(3)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主张“教育民主”“科学管理”。
3.展示材料:
小明:我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和引导。进步时,老师会给我鼓励;迷茫时,老师会为我指点迷津。 小美:我们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有些方面的知识不通过老师也可以学到。
教师提问: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我同意两位同学的观点。理由:①老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是我们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是我们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是我们奉献祖国的引路人。②当今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有些方面的知识可以从网络中获取,不需要通过老师。但是,老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老师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在于育人。老师教书育人,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这是其他渠道不可替代的。
4.思考:教师职业的作用(责任)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教书育人,延续人类文明。(1)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任。(2)老师是我们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是我们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是我们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三、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提问:你所就读的学校即将举行表彰大会,你认为现在能够站上领奖台的好教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要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四有”好老师)
2.观看视频:“人民教育家”于漪谈育人。
3.展示材料:
筑梦无声,平凡伟大 2024年9月13日,著名教育家黄大年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黄大年的贡献,正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道路,此次国家荣誉称号的授予,正是对他一生贡献的最好肯定。 1977年,黄大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学生,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在学校他认真聆听滕吉文等学者的每一场学术报告,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1992年,黄大年获得“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的全额资助,被选送英国攻读博士学位。 2009年,黄大年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投身祖国怀抱,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回到母校全职任教,等待他的,是火热的科研探索。他开启了深部探测关键装备攻关研究,实现深地、深海、深空等领域的交叉融合,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他倾尽心血,乐教爱生,甘于奉献,坚定地成为后学登攀的擎灯者。 2010年,黄大年担任“李四光实验班”班主任。他想尽一切办法在学生心里埋下探索未知的种子。在生命最后时刻,黄大年放心不下的,还是他深爱的学生。在黄大年眼中,每位学生都是一块璞玉,教育必须因材施教、精心雕琢。有的学生喜欢编程,他就买来书,手把手教;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他就出钱资助,帮学生考取无人机驾驶证。为进一步研究创造条件,黄老师始终强调出国深造的学子要掌握国际前沿、打开学术眼界,不断要求学生做“出得去、回得来”的科学家。
教师提问:你从黄大年身上看到了哪些优秀品质?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黄大年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4.观看视频: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思考:国家为什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重点发展教育事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和教师素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育人队伍。
四、教育家精神
1.教师提问:说说教育家精神的内涵。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2023年9月9日,习近平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并在信中阐释了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2.观看视频——“时代楷模”张桂梅;“人民教育家”张晋藩;结合下面材料,更深入地理解教育家精神。
张桂梅,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七一勋章”获得者,曾获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40多项荣誉。 1974年,17岁的张桂梅从黑龙江来到云南,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走上了讲台,从此扎根边疆教育事业。她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立志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以德施教的仁爱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师者大爱。 她说,人民教师无上光荣,让我们珍惜这份荣光,秉承“本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初心,用爱心去浇灌,用智慧去启迪,用人格去熏陶,当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老师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也是文化的传播者。了解老师的职业、老师的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老师;理性分析老师的差异、老师的优势,有助于培养深厚的师生情谊。“亲其师,信其道。”让我们一起走近老师,读懂老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