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 2.1《猫的生活》 单元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 2.1《猫的生活》 单元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动物的生活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二、学习内容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②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 6.2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②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三、学业要求 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并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 能概括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身边常见生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通过观察,对常见的动物的外在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认识到动物的生存需要外界环境的帮助。
单元课时设计 3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溶解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本单元在整个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在一年级学生对动物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动物的特征;另一方面,为后续学习动物的分类、动物的生命周期等内容奠定基础。本单元围绕“动物的生活”这一主题展开,本单元聚焦生命科学领域,旨在引导学生探索动物的生活奥秘。引导学生通过对常见动物的观察与研究,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生存需求等知识,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关爱动物的情感。 本单元通过设计丰富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通过有趣的任务驱动,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比较等探究过程,初步认识溶解的概念,为后续深入学习溶解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科学实践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2)本单元学习内容是基于落实《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低年段要求。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是二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本单元有三课时,第一课时《猫的生活》作为单元开篇,以学生熟悉的猫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猫的外形、行为、食物偏好等方面,初步构建对动物生活的认知框架,为后续学习其他动物以及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莫定基础。教材内容编排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日常对猫的感性认识出发,逐步深入到科学探究层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第二课时通过参观动物园这一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不同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类能力,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第三课时以独特的“招聘会”情境,将动物的特殊本领与特定岗位需求相结合,使学生深入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生存策略。教材内容生动有趣,贴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思考与表达能力,为后续深入学习生命科学知识莫定基础。
主题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已积累了一定的动物认知经验,但这些认识较为零散、表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思维能力,但在归纳总结、逻辑推理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在学习习惯上,学生课堂积极性较高,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小组合作时可能出现秩序混乱等情况,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和规范。学生对小动物并不陌生,并且其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但是学生对于小动物的认知大多停留在了解某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对于动物的共同特征则没有一个具体的理性认识。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猫的外形特征,包括身体结构、毛发特点、五官特征等,并能准确描述。认识猫的生活习性,理解这些习性与它们的生存需求之间的关系。认识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了解不同动物的分类方法。知道动物的生存需要食物、水和空气等条件。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动物具有独特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这些特征帮助它们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猫的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运用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总结猫的生活特点。能够提出关于动物的问题,并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进行探究。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能够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探究实践:组织学生开展观察动物的实践活动,制定简单的观察计划,明确观察目的、内容和方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观察工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观察、积极提问、合作探究,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和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探究过程中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学生意识到保护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保护动物的行动。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问题与猜想 图文展示同学们讨论对猫的了解,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对猫的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对猫的了解,分享生活中积累的猫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猫的特点。
任务2 名称:探究与结论 1.观察猫会做些什么,看看猫的行为有哪些特征。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猫能通过哪些感官发现食物。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猫的多种行为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猫的外形特征,探究猫通过哪些感官发现的食物,并归纳出猫的行为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任务3 名称:反思与评价 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说说自己的想法,完成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发现的猫的行为特征,完成猫的行为特征的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方表达能力。
任务4 名称:应用与迁移 观察猫遇到危险的行为,知道猫遇到危险,会通过恐吓、反击敌人来保护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让学生了解猫遇到危险时会有哪些行为。
任务5 名称:阅读与新知 阅读《敏锐的小猫》了解猫的生活特性。 设计意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2课时 任务6 名称:问题与猜想 通过回顾生活现象,启迪学生思考其他动物的生活习性。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主动探究熊猫、斑马、老虎和猫的行为特征。
任务7 名称:探究与结论 了解不同动物的食物、动物等生活习性,总结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不同动物喜欢吃的时候,是怎样运动的,通过交流、对比总结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并能够归纳出动物需要吃食物、会运动和会繁殖的共同特征。
任务8 名称:反思与评价 填一填,说一说,我们是怎样找到动物的共同特征的,并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找到动物共同特征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任务9 名称:应用与迁移 进行《听指令,见行动》的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别的动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
任务10 名称:阅读与新知 阅读《不同形状的鸟喙》进一步理解鸟的外形特征,明白鸟喙有不同的形状。 设计意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对科学的持续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感受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3课时 任务11 名称:引入新课 阅读“招聘启事”,了解本节课任务。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任务12 名称:问题与猜想 根据对动物的了解,讨论分享动物不同的本领,为它们选择合适的岗位。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动物都有自己特殊的本领。
任务13 名称:探究与结论 根据对动物的了解,帮助动物制作应聘简历,并以动物的身份参加特岗动物招聘会发表应聘演讲,根据动物的应聘简历和演讲完成特岗动物投票。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思考动物的特殊本领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加深对动物适应环境的理解。
任务14 名称:反思与评价 反思并梳理不同的特岗动物需要哪些特殊本领,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完成不同的特岗动物的特殊本领的表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任务15 名称:应用与迁移 根据动物不同的特殊本领,给动物安排合适的工作,并进行连线。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让学生了解动物都有自己特殊的本领,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
任务16 名称:阅读与新知 阅读教材,了解变色龙的眼睛特点。 设计意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对科学的持续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感受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
任务17 名称:单元要点 归纳出动物的共同特征,是需要食物、会运动、会繁殖,会保护自己,并能够用眼耳鼻感知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的共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总结反思,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任务18 名称:实践与检测 按动物的特征,根据在水里游、在地上跑、在天上飞、能繁殖后代、吃草类和吃肉类对动物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习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总结反思,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切实感受科学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评价内容 第1课时:猫的生活 1.掌握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食性等基本知识。 2.学会通过观察、记录等方法了解猫的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能够举例说明猫的生活特点与环境的适应性,如猫的爪子适合攀爬、肉垫能减少行走声音便于捕食等。 第2课时:参观动物园 1.观察和了解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能够准确识别不同种类的动物。 2.通过认识不同形状的鸟喙,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3.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解释一些动物行为和特征的原因。 第3课时:特岗动物招聘会 1.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动物具有独特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这些特征帮助它们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组织学生参与“特岗动物招聘会”的模拟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观察、积极提问、合作探究,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让学生意识到保护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动物的特殊本领有利于动物在不同的环境里生存,增强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保护动物的行动。
评价指标 第1课时:猫的生活 1. 了解猫的外形特征并能准确描述。认识猫的生活习性,理解这些习性与它们的生存需求之间的关系。(科学观念) 2.能提出关于猫的生活的简单问题,并尝试通过观察或询问等方式寻找答案。(科学思维) 3.能通过看图、视频或实地观察,描述猫的行为特征。(探究实践) 4.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学生乐于参与关于动物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态度责任) 第2课时:参观动物园 1.学生能够识别动物园中常见的动物,并知道它们具有不同的外形特征。明白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它们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科学观念) 2.通过观察动物园中动物的外形、行为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细致地发现动物的特点,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科学思维) 3.在比较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时,发展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学会找出动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究实践) 4.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主动了解动物的热情,积极参与到对动物的探究活动中。(态度责任) 第3课时:茶叶能溶解吗 1.认识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了解不同动物的分类方法。知道动物的生存需要食物、水和空气等条件。(科学观念) 2.能够提出关于动物的问题,并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进行探究。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科学思维) 3.对动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能够认真观察、如实记录观察结果。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探究实践) 4.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认识到动物面临的生存威胁,如栖息地破坏、非法捕猎等,树立保护动物、爱护动物的责任感。(态度责任)
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
五、单元作业设计
第1课时:猫的生活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猫白天晚上都会睡懒觉。( ) 2、猫出生后需要喝奶。( ) 3、把鱼缸密封起来,猫闻不到鱼的气味也会去抓鱼,说明猫能用眼睛发现食物。( ) 4、不小心被猫抓伤或咬伤,要尽快打狂犬疫苗。( ) 5、猫会爬树,喜欢吃鱼,但是不喜欢吃其他的肉。( ) 二、选择题 1、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探究猫不能通过( )发现食物。 A、眼睛 B、爪子 C、鼻子 2、猫除了能通过眼、耳、鼻等多种感官发现食物,还能用( )帮助判断能否钻过洞口。 A、尾巴 B、胡须 C、耳朵 第2课时:参观运动园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鸟喙是用来吃的食物,所以鸟喙的形状是相同的。( ) 2、猫会吃食物、运动、繁殖。( ) 3、不要随意触摸、惊吓、投喂动物,观察时注意保持一定距离。( ) 4、动物都需要吃食物,都会运动,都会繁殖,这些是动物的共同特征。( ) 5、动物的种类很多,所以动物没有共同特征。( ) 二、选择题 1、下面这些不是动物共同特征的选项是。( ) A、需要吃食物 B、有不同的喙 C、会繁殖 D、会运动 2、金雕的喙末端有弯钩,适合( )。 A、吃草 B、吃肉 C、果子 D、抓食物 第3课时:特岗动物招聘会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要想为每个岗位找到合适的动物,只要认识这个动物就可以了。( ) 2、变色龙能观察环境的颜色,把自己的颜色变得和环境接近,从而不容易被敌人发现。 ( ) 3、信鸽更适合通信岗。因为信鸽不仅飞得远,而且还能准确地找到目的地。( ) 4、变色龙是一种蜥蝎,它的眼睛向外突出,并且可以一只向前看,另一只同时向后看。( ) 5、动物的特殊本领有利于动物在不同的环境里生存。( ) 二、选择题 1、( )因为擅长在沙漠行走,可以从事沙漠运输岗。 A. 章鱼 B.蝙蝠 C. 骆驼 2、在不同的海洋环境中能快速变换不同的颜色( )。 A. 章鱼 B.金鱼 C.鲸鱼( ) 【参考答案】 第1课时:把盐藏起来 一、判断题 1、 2、 3、 4、 5、 二、选择题 1、B 2、B 第2课时:水能溶解哪些物质 一、判断题 1、 2、 3、 4、 5、 二、选择题 1、B 2、B 第3课时:特岗动物招聘会 一、判断题 1、 2、 3、 4、 5、 二、选择题 1、C 2、A
六、单元教学结构图
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实施后填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猫的生活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猫的生活》是第二单元《动物的生活》的第一课。本课以学生熟悉的猫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猫的外形、行为、食物偏好等方面,初步构建对动物生活的认知框架,为后续学习其他动物以及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奠定基础。教材内容编排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日常对猫的感性认识出发,逐步深入到科学探究层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
2.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学生对猫有一定接触,可能养过猫或者在小区、街道等地观察过猫,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多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的观察与思考。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但观察的细致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简单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但在科学描述和逻辑表达上需要进一步引导。在学习习惯上,学生课堂积极性较高,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小组合作时可能出现秩序混乱等情况,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和规范。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了解猫的外形特征并能准确描述。认识猫的生活习性,理解这些习性与它们的生存需求之间的关系。 科学思维:能提出关于猫的生活的简单问题,并尝试通过观察或询问等方式寻找答案。 探究实践:能通过看图、视频或实地观察,描述猫的行为特征。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全面观察并描述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如猫的身体结构、毛色花纹、饮食习惯、 睡眠特点等。通过多种途径探究猫的生活,掌握观察、记录动物生活的基本方法。 难点:理解猫的某些行为与环境的适应性关系,如猫的夜行性与捕食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并尝试通过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维度评价指标表现水平(3星)表现水平(2星)表现水平(1星)评价方式科学观察能力能有序观察猫的外形特征能独立说出猫的3个以上身体部位及其特点(如耳朵尖、有胡须)在提示下能说出2-3个身体部位只能说出1个部位,观察不完整课堂提问、观察记录科学描述能力能描述猫的行为与结构的关系能清晰说明猫的爪子、肉垫等结构如何帮助它生活能简单说出结构有用,但关系表述不清只能说出猫会做什么,不能联系结构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科学探究兴趣主动参与观察与提问积极提问或分享关于猫的发现,参与度高能参与活动,但主动性一般需要鼓励才愿意参与课堂表现记录合作与表达在小组中能与同伴交流观察结果能清晰向同伴描述自己的发现,并倾听他人能参与交流,但表达不够清楚较少参与交流,习惯独自观察小组活动观察情感态度表现出对动物的喜爱与爱护意识能表达爱护猫的理由或行为方式能表达喜欢,但缺乏具体理解态度模糊,未能形成爱护意识课堂发言、情景回应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 出示可爱小猫的图片: 这么可爱的猫,你想了解它们吗?学生活动1 欣赏图片,分享自己对猫的了解。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展示,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了解猫的生活。环节二:问题与猜想教师活动2 一、你了解猫吗? 学生讨论分享 二、我认为猫还有这些行为 学生讨论 三、小贴士 猫的瞳孔会根据光线变化自动调节。 猫在昏暗环境中快速放大瞳孔捕捉微弱光线,强光下则缩小为细线防止强光刺激。 猫的瞳孔变化还受情绪影响。 当猫感到兴奋、紧张或恐惧时,瞳孔会扩大;放松时则会缩小。 学生活动2 生:它会捉老鼠吗? 生:它喜欢吃什么? 生:猫是怎样找到食物的? 生:猫为什么喜欢吃鱼 生:…… 生:我认为猫爱晒太阳,喜欢在太阳底下睡觉。 生:我认为猫眼睛很厉害,他的瞳孔会根据光的强度发生变化。 生:……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讨论对猫的了解,分享生活中积累的猫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猫的特点。环节三:探究与结论教师活动3 一、观察猫会做些什么,看看猫的行为有哪些特征。 (一)学生观察图片,讨论生活中的对猫的了解。 1、白天睡懒觉 出示图片 猫属于昼伏夜出动物,白天睡觉、夜间活动是它们的生物钟特征。幼猫每天需18-22小时睡眠,成年猫平均每天睡12-16小时,这是恢复能量和维持健康的关键过程。 2、夜晚抓老鼠 播放锚抓老鼠视频 3、爬树 播放猫爬树视频 4、小猫出生 小猫属于胎生动物 ,其繁殖方式符合哺乳动物的典型特征,胚胎在母体内发育并通过胎盘获取营养。 5、吃奶长大 猫是哺乳动物。对于小猫来说,出生后的前几周至几个月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母猫的乳汁不仅满足它们的生长需求,还为它们提供初步的免疫力。 6、吃鱼 播放猫抓鱼视频 (二)老师总结 猫会爬树,喜欢吃鱼、肉。母猫会生育猫(繁殖)。 (三)安全提示 不小心被猫抓伤或咬伤,要尽快打狂犬疫苗。 二、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猫能通过哪些感官发现食物。 ①用保鲜膜把鱼密封在鱼缸里,观察猫会不会去抓鱼。 ②把鱼放在猫看不到的高处,观察猫能不能闻着气味去寻找。 ③洞里的老鼠有了动静,猫会躲在洞外等候老鼠出来。这是为什么? 三、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讨论观察到的现象 四、教师总结 猫能通过眼、耳、鼻等多种感官发现食物。 五、小贴士 播放视频《猫为什么爱吃鱼和老鼠》学生活动3 学生分享讨论生活中观察到的猫的行为,讨论猫的行为特征。 学生讨论交交流心得 生:因为猫看到鱼,会去抓鱼。 生:因为猫可以闻到鱼的味道,所以会去抓鱼。 生:猫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洞内的老鼠有了动静,猫会躲在洞外等候老鼠出来,说明猫可以猫通过多种感官器官发现食物。 生:…… 生:猫会捉老鼠,喜欢吃鱼、肉…… 生:把鱼缸密封起来,猫闻不到鱼的气味也会去抓鱼,说明猫能用眼睛发现食物。 生:猫看不到鱼的时候也能通过鼻子闻气味发现食物 生:猫还能通过胡子测量洞是否能让自己通过 生:……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展示猫的多种行为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猫的外形特征,探究猫通过哪些感官发现的食物,并归纳出猫的行为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环节四:反思与评价教师活动4 我们发现的猫的行为特征有哪些?把它们写下来,说一说是怎样发现的。 学生活动4 学生根据平时学习讨论并完成表格 生:猫咪会发出呼噜声,这是它们满足和幸福的标志。 生:猫尾巴会轻微摇摆或笔直竖立表明它们对周围环境感到安全,身心处于放松状态。 生:猫用头蹭人表达愉悦和亲近,感到特别满足和幸福时。 生:母猫通常会用舔毛的方式来照顾幼崽,传达亲密和关怀之情。 生:猫的尾巴僵直或卷曲于身体周围,表达愤怒和不满的方式。 生:……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分享发现的猫的行为特征,完成猫的行为特征的表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方表达能力。环节五:应用与迁移教师活动5 一、猫遇到危险时,会做些什么? 出示图片: 二、老师总结 遇到危险,猫会通过恐吓、反击敌人来保护自己。学生活动5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讨论猫遇到危险时的情况。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拓展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让学生了解猫遇到危险时会有哪些行为。环节六:阅读与新知:敏锐的小猫教师活动6 一、猫除了能通过眼、耳、鼻等多种感官发现食物,还能通过皮肤感知温度变化,用脚掌感知地面震动,甚至用胡须帮助判断能否钻过洞口。 二、小贴士 播放视频学生活动6 学生讨论分享对猫的了解。 活动意图说明: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7.板书设计 猫的生活 外形特征:耳朵、眼睛、鼻子、嘴巴、身体、四肢、尾巴等 生活习性:食物偏好、活动规律、睡眠特点。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猫白天晚上都会睡懒觉。( ) 2、猫出生后需要喝奶。( ) 3、把鱼缸密封起来,猫闻不到鱼的气味也会去抓鱼,说明猫能用眼睛发现食物。( ) 4、不小心被猫抓伤或咬伤,要尽快打狂犬疫苗。( ) 5、猫会爬树,喜欢吃鱼,但是不喜欢吃其他的肉。( ) 二、选择题 1、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探究猫不能通过( )发现食物。 A、眼睛 B、爪子 C、鼻子 2、猫除了能通过眼、耳、鼻等多种感官发现食物,还能用( )帮助判断能否钻过洞口。 A、尾巴 B、胡须 C、耳朵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二、选择题 1、B 2、B 作业布置:观察家中的小动物,并记录它们的行为特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