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第2课时 参与民主生活1.课程标准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认识基层民主制度对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作用。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善于运用自己的民主权利,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道德修养:增加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情感,逐步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法治观念:知道平等参与、尊重多元、学会协商、守法负责是民主意识的表现。知道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健全人格:通过参与民主生活,增强分析判断能力;能够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逐步提高参与民主生活的水平。责任意识:自觉参与民主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3.教学重点:积极参与民主生活,培养民主意识,行使民主权利。4.教学难点:善于运用自己的民主权利,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教师展示:视频——局长耍官威,后果很严重思考:你如何看待观众现场举报的行为?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局长耍官威,引发企业不满,在“廉洁四川”栏目中,更有观众现场举报,此局长彻底凉了,说明“案件中企业”以及“举报观众”具有民主意识,积极参与民主生活,懂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等。作为国家的主人,我们应当如何参与民主生活,学会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今天我们就跟随老师来一探究竟。目标导学一:行使民主权利(一)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重要性、内涵及要求(对国家)1.(PPT图片+材料呈现)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的“运用你的经验”,回答问题。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小泽的行为是正确的,小泽具有民主意识,积极参与民主生活,懂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权益等。方式:通过新闻媒体发表意见;向人大代表反映意见和要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给国家机关写信,向有关部门反映和投诉。2.思考: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重要性、内涵及要求(对国家)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重要性: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内涵: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要求(对国家):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二)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教师展示:关于公民行使权利的相关图片思考: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①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②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③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④民主协商保证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⑤民主管理让人人都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机会和渠道。(三)民主选举的地位、形式及原则1.思考:民主选举的地位(重要性)、形式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民主选举的形式有多种,如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教师补充:人大代表是如何产生的?并结合示意图讲解。2.教师提问:以下属于哪种民主选举方式?九年级(2)班班长竞选方案: 1.如果让班级全部同学参与投票产生班长,这是什么选举方式? 2.如果各小组先推选代表,由代表投票产生班长,这是什么选举方式? 3.如果由班主任和全体同学先确定一位候选人,然后由全体同学投票决定,这是什么选举方式? 4.如果由班主任和全体同学先确定若干名候选人,然后由全体同学投票,票数最多者为班长,这是什么选举方式?学生回答:依次为: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3.教师展示:(PPT图片+材料呈现)有关选举乱象的漫画思考:这样的选举可取吗?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民主选举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同时,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4.思考:选举民主与民主选举的区别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实现形式,主体是国家,用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民主选举和民主协商: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主体是公民。(四)民主协商的内容、形式及作用教师展示:社区召开民主协商议事座谈会的图片思考:民主协商的内容、形式及作用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内容: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以及事关自身利益的问题。形式:在各领域各层级,人民群众通过提案、座谈、论证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协商。作用:民主协商保证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五)民主决策的地位、作用及实现途径1.教师展示:某省《关于中小学下午放学时间推迟至18:00改革相关举措征集意见》的情境思考:PPT上的图片体现了我国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哪一种方式?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民主决策。2.教师展示:基层立法联系点相关内容思考:民主决策的地位及作用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地位: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作用: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3.教师展示:图片中的人民是通过哪种途径行使民主权利的?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4.教师提问:判断以下属于哪种民主决策方式①2024年6月1日,市物价局开通网站充分调查了解情况和征求各方意见尤其是低收入者的意见。 ②2024年7月15日,邀请专家学者对水价调整方案进行分析论证,听取专家建议。 ③2024年8月1日,形成两个备选方案并在网上公示,集思广益。 ④2024年9月12日,召开居民水价调整听证会对备选方案作出相关修改完善,并进行决策。学生回答: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六)民主管理的作用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民主管理让人人都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机会和渠道。实行民主管理,有利于广大人民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实现人民的事人民管、人民的事人民办。(七)民主监督的地位及意义1.教师:中共中央组织部举报网站开通,这保障了公民的什么权利?有什么意义?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监督权。意义:①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②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2.教师展示:视频——村民举报假低保思考:村民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民主监督。3.教师展示:视频——民主监督相关视频思考:谁监督?监督谁?怎么监督?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公民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通过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方式。4.知识小结:民主监督的地位及意义(1)地位: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2)意义:①(对国家)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②(对个人)有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5.教师补充:民主监督的参与途径与注意事项(1)注意事项:①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正确行使监督权。②如实反映,提供证据或证明材料。③不能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④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⑤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他人的合法权益等。(2)参与途径:①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②通过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③采用写信、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等向有关部门反映或举报等。6.教师讲述:民主决策:决定还没有定下来之前,为了决策的科学性,决策机关广泛听取各方代表意见,综合考虑各种意见,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并作出最终决定。如公交价格听证会等。民主监督:某件事情或决策正在实施或者已经完成了,这时针对出现的问题群众提建议、意见或看法等就是民主监督。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如政府公开信息、百姓问政、政府工作报告、开通政府网站等。目标导学二:增强民主意识(八)增强民主意识的重要性1.教师展示:播放不同社会时代的两个场景思考:什么是民主意识?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民主意识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就是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自觉愿望和要求。2.思考:增强民主意识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提高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对社会)有利于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塑造现代公民。(对公民)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对国家)3.结合教材第41页“探究与分享”,思考:在学生社团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提示:学生各抒己见。学生代表回答:情境 你的做法社会管理和活动表决一般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如果你是少数派,你会…… 树立主人翁意识,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但要自觉服从集体共同要求面对成员间的意见分歧,如果你是社团负责人,你会…… 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作出协调当社团内部发生利益冲突时,如果你是冲突的一方,你会…… 要有责任意识、顾全大局,理性对待面对别人的批评和建议,如果你是社团负责人,你会…… 认真聆听,并作出全面、深刻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在4.思考:公民应怎样参与民主生活(要求)?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①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②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③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5.展示教材第42页“探究与分享”,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时代,谣言通过网络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式的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做?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①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②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③发现谣言传播,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敢于同编造、故意传谣的行为作斗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守法自律,文明上网。(九)我们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怎样增强民主意识?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评。教师总结:首先,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其次,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最后,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本课时我们一起学习探究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几种方式,以及增强民主意识的重要性和方法。通过学习,老师希望你们在心中播下民主的种子,从小培养自己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合格公民做充足的准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