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第2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1.课程标准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初步认识法治的内涵,理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认识主要国家机关,理解权力是由人民授予的,行使权力必须受法律的约束。2.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理解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如何依法行政,知道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道德修养: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观念。法治观念:培育法治精神,凝聚起法治共识,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人格: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责任意识:知道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3.教学重点: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4.教学难点:厉行法治不同主体的要求。材料导入:(PPT图片+材料呈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0页的“运用你的经验”,并思考: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哪个政府部门?学生回答:生活场景 应找的地方政府部门宁宁发现红绿灯坏了 交通管理部门爸爸想开一家小吃店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工商部门)初中生玲玲被父母要求辍学去打工 教育部门壮壮发现有人乱砍滥伐树木 林业部门表哥和女朋友要领结婚证 民政部门教师引导:在国家机关中,人们常常同政府打交道,政府与老百姓生活联系最为密切。例如我们上学路上,时常看到交警在路口执勤;外出就餐,经常看到城管执法人员在管理一些无证摊点;我们出国旅游办护照、买房子办房产证等,也得找政府。那政府到底在社会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目标导学一:法治政府(一)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工作原则1.(PPT图片+材料呈现)教材第51页“探究与分享”思考:这说明政府有什么作用?教师总结: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教师补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2.思考: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工作原则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作用: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3.思考:法治政府的含义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4.共同回顾:你还记得我国政府属于国家什么机关,它是如何产生的?其权力来源于谁吗?它的工作要求又是什么?教师补充:八下第三单元第六课的国家行政机关相关知识: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是人民授予的。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二)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和核心(PPT图片+材料呈现)国家行政机关是重要的法律实施机关,大量法律要靠行政机关去落实。我国大约80%的法律、所有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90%的地方性法规,都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1.思考:什么是依法行政?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行政权力。依法行政≠依法执政教师补充讲解: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是中共、人民政协,也不是公民。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要依法执政。2.教师提问: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和核心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地位: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三)建设法治政府1.(PPT图片+材料呈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转变政府职能的材料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1)思考:转变政府职能的目的是什么?教师总结:为人民服务。补充知识: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行使权力守程序。(2)思考:根据材料,怎样建设法治政府?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2.(PPT图片+材料呈现)四川达州市开江县又要发“刺猬奖”“鸵鸟奖”“蜗牛奖”了!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怎样建设法治政府?教师总结: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不作为、慢作为。法定职责必须为。3.(PPT图片+材料呈现)材料:创建文明城市,城管正月上街撕春联、不能种菜。教师展示:视频——卖了5斤芹菜后被市场监管部门罚了6.6万元思考:一系列事件,对政府行使权力有什么启示?(怎样建设法治政府?)教师总结: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4.结合教材第53页“探究与分享”,教师讲解:“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一种推动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便于公民参与和监督的新形式。它架起了沟通政府与社会的桥梁。目标导学二:厉行法治(四)怎样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要求)1.教师展示:关于法治的名言“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译:天下的事情,困难之处不在于制定法令,而在于让法令得到切实贯彻执行。思考:为什么要厉行法治?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厉行法治。2.教师展示:视频——商鞅变法思考:商鞅徙木立信,推行一系列新法令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厉行法治3.思考:厉行法治的含义、地位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含义: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地位: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4.思考:结合课件图片,厉行法治都有哪些人参与?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5.教师展示:教材第54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我们应该怎样厉行法治?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6.教师展示:视频——“教科书式”执法思考: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该怎样厉行法治?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7.教师展示:国家宪法日与法治文化公园图片思考:国家重视法治建设的表现有哪些?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什么?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全面依法治国。8.教师展示:视频——法治德治并举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提道:“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你认为,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应坚持“法律至上”还是坚持“道德至上”?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9.思考: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提示: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10.知识小结:怎样厉行法治?(厉行法治的要求)①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基本任务)②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公民)③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政府)④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社会)⑤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道德)本节课重点讲述了政府的作用和宗旨,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和核心,如何建设法治政府,怎样厉行法治,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每个同学都能够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为实现法治理想而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