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1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1延续文化血脉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
1.课程标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
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齐治平的理想追求,锤炼高尚人格。
2.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提高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民族认同感。
责任意识: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担当责任。
道德修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自觉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教学重点:传承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4.教学难点: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坚定文化自信;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视频导入:视频——拆字做人
思考:通过观看“拆字做人”有何感想?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中华文化内涵丰富。
教师展示:视频——河南春晚等一系列节目。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
目标导学一:中华文化根
(一)什么是文明?文化与文明有何关系?
(PPT图片+材料呈现)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文化中的积极成果作为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便是文明。人类文明从来都是以进步文化为基础的,没有进步文化的发展,就不会有文明的发展。
(二)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分别是什么?
设置情景,解决问题。
1.思考:小美可以通过哪些领域向玛丽展示中华文化呢?(中华文化的内容)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另外有中国哲学、中国饮食文化)
2.教师展示:(PPT图片+材料呈现)
思考:从中华文化的内容中,你能看出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内容丰富。
3.思考:有一种文明能绵延不绝,历久弥新,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你知道这是哪个文明吗?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中华文明。
4.思考:根据表格并结合中华文化内容,你能得出中华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国家 产生时间 发展 结果
古巴比伦 公元前3500年 波斯入侵,巴比伦王国灭亡 烟消云散
古印度 公元前3000年 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文化雅利安化 雅利安化
古埃及 公元前3000年 先后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 面目全非
古中国 公元前2100年 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流传至今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跟随情景,一探究竟。(PPT图片+材料呈现)
5.思考:中华文化的形成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6.(PPT图片+材料呈现)
以中国“国宝”大熊猫和中国灯笼为原型的冰墩墩、雪容融
此次北京冬奥会上的颁奖花束,用了超过1.6万支非遗绒线编织花。这些绒线花,来自上海市非遗项目“海派绒线编结技艺”,全部由制作者们手工编织。文化遗产走出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插上“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翅膀,创造力十足
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扬弃吸收。可以看到“儒、道、释”等各类思想文化的碰撞,也可以看到“胡服汉用”的华美
思考:中华文化的特点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7.知识小结: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
①形成: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②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③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8.思考:有人说,有些文化遗产在现代生活中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保护。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此观点是错误的。①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②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情境—文化之旅。
第一站:北京。参观长城、天安门、圆明园遗址、故宫等,感受文物修复。 第二站:岳阳。了解岳阳楼建筑特点和感悟《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认识到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第三站:韶山。探访伟人故居,介绍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了解中国红色文化。 第四站:长沙。参观袁隆平科技博物馆,探访《汉语桥》节目拍摄基地。介绍袁隆平老先生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了解汉语桥对中华文化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
1.思考:这趟文化之旅,玛丽体验了哪几种中华文化?从三种文化的延续,你能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吗?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三种文化分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思考: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联?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三者一脉相承。他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古”与“今”的问题。这三种文化形态作为中国文化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
共同点: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3.思考:中华文化的重要性(PPT图片+材料呈现)
教师总结: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③中华文化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四)什么是文化自信?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1.展示材料
前不久,王女士在网上买了一把张小泉的菜刀,但在拍蒜时,却意外把刀拍断了,随后王女士联系了张小泉客服,但客服却表示不建议用刀拍蒜。网上又曝光了一段张小泉总经理夏某之前的采访视频,夏某认为西方人使用厨刀的方式才是正确的。
思考:如何看待上述现象?
教师总结: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上对中国人指手画脚,本来就有失偏颇,中国日益富强,民族自信正在回归,一味膜拜西方的行为已经不招人待见。
2.思考:“在中国的空间站里面使用中文,再正常不过了。”这体现了我们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什么情感?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3.思考:“神舟、嫦娥、玉兔、天宫、天问、长征、北斗、鸿雁、悟空、祝融。”中国航天人为什么要给咱们的大国重器起这样一些“带感”的名字?如果改成“宙斯、雷神、阿波罗”行不行?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这些名字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4.知识小结:文化自信的内涵和重要性
①内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②重要性: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五)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六)青少年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1.思考:青少年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①学习、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③宣传、弘扬、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世界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④敢于同破坏优秀传统文化的行为作斗争。
2.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第62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①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有利于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②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时代机遇,能够开拓我们的视野,使我们更好地接触和了解更多的优秀文化。
教师补充:作为青少年肩负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光荣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优秀的文化。
目标导学二:美德万年长
(七)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特点、重要性
1.(PPT图片+材料)
思考: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2.(PPT图片+材料)成语故事列举
思考: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内涵: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3页“探究与分享”并思考:阅读这两段名言,你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孟子:君王应该与民同乐,同忧。范仲淹:为天下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利害。忧乐观一脉相承,均表达了朴素的民本思想。
4.(PPT图片+材料)朱子家训相关材料及图片
思考: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特点: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八)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重要性)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①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内涵)②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特点)③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九)如何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1.教师展示:视频——重庆山火救援
思考:2022年全国驰援重庆山火,体现了哪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庆人民互帮互助,共渡难关,体现了哪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一致、集体主义、敢于担当、不怕吃苦。
2.教师展示:诗词赏析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愿以吾辈之青春,护卫这盛世华夏。
思考:青少年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通过对本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意义和怎样发扬中华文化;知道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有了更多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传承中华文化,争做美德少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