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凝聚价值追求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凝聚价值追求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第2课时 凝聚价值追求
1.课程标准
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
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领悟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2.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体会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在生活中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责任意识:掌握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知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践行者,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教学重点: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影响。
4.教学难点:民族精神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视频导入:视频——《长津湖》节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个先锋英雄身上不能没有精神。
思考:抗美援朝战争中,敌我双方武器装备对比悬殊,但我军以劣势装备打败了完全现代化装备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靠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志愿军正是靠着高昂的民族精神,与强敌进行了殊死较量,并最终赢得了战争胜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正是他们内心真实的写照。
目标导学一:高扬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品格
1.(图片+材料呈现)
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思考:你认为“中国的脊梁”是什么?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指脚踏实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
2.“心目中的中国脊梁”人物图片展示
“中国的脊梁”并非只有英雄人物,千千万万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的中华儿女,都是中国的脊梁!
思考:从他们的感人事迹中,你看到了什么精神?有什么作用?如何向他们学习?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在中华民族的发展长河里,总有一些人,在历史的重大节点,影响一个国家,甚至几代人,以他们的生命为代价守护他人。他们是民族的英雄,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3.思考: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4.(PPT图片+材料呈现)思考:中国人民的精神特质(精神特点)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和内涵
教师展示:视频——伟大建党精神
思考: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和内涵
教师总结:形成: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伟大的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内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形成、各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特点
教师展示:视频——中国精神
思考: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形成、各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特点
教师总结:形成: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各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的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形成的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等。
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都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四)中国精神是否等同于中华民族精神?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中国精神≠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中华民族不断丰富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五)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1.思考: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2.图片展示女排精神内涵并思考:中国女排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逆袭成功,对你有怎样的思想触动?如果女排姑娘在赛场上失利了,女排精神还存在吗?
学生回答:存在。女排精神之所以备受推崇,最重要的是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这远比是否获奖更能鼓舞人。
教师总结:这让我们明白了人生一定要努力拼搏,自强不息。
(六)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做法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表现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表现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做法: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目标导学二:构筑中国价值
(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
1.思考:价值观的作用、地位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作用:生活中,人们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
地位: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2.展示材料“孩子偷拿父母100元被父母揪进派出所”并思考:材料中这起家庭纠纷,人们的想法为何差异很大?
教师总结:价值观不同。
3.展示图片“中西方文化的区别”并思考:图片内容说明了什么?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中西方存在文化差异,中西方人的价值观不同。
4.思考:作为中国人,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八)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展示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写入宪法,进一步凸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思考: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①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教师展示:视频——平语近人:习近平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十)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71页的“探究与分享”思考问题并讨论:这些榜样人物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他们为什么能打动你?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精神品质:①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崇高精神。②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等。原因:①他们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②他们自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为国家作贡献紧密结合起来,创造了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72页“探究与分享”并思考问题。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回答:
看法 是否同意 理由
左上观点 同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只存在于观念中,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右上观点 同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长期坚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和自觉行动
左下观点 不同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宏大,但是也包括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可以体现,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右下观点 不同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公民不仅要培育和践行个人层面的价值观,还要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层面、国家层面的价值观
3.教师展示:音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献词
思考: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示: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②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③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同时构筑中国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