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周测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滚动练[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是一处距今5 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是中国第一个以地势分层次建筑的聚落遗址,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遗址内发现有人工建造的祭坛、大型氏族墓地以及祭祀坑、红烧土和积石圈等重要遗迹,出土了大批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据此我们可以推出( )①该时期处于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学会了利用天然火②该遗址是研究新石器时代聚落社会的重要遗址③该时期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还没出现④该时期出现阶级分化,形成早期国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③不符合题意。原始社会解体,出现阶级,形成早期国家,④不符合题意。【考点】原始社会的地位2.2024年12月8日,2024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发布成果,确认华龙洞人是东亚地区向智人(现代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2024年华龙洞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总计11件古人类化石、40余件石制品等。华龙洞遗址古人牙齿化石经铀系测年及火烧石用热释光测年,距今有8万至10万年。据此,可推测当时的华龙洞人( )①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②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③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④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国家事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华龙洞遗址古人牙齿化石经铀系测年及火烧石用热释光测年,距今有8万至10万年,说明当时的华龙洞人处于旧石器时期,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新石器时期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②错误。华龙洞人属于原始社会,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而不是国家事务,④错误。【考点】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3.江苏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起源地之一,自8 000年前到4 000年前之间,顺山集遗址、骆驼墩遗址、东山村遗址、蒋庄遗址作为一条脉络,勾勒出江苏文明萌发的形态,在这些遗址中考古学家分别发现了最早的陶灶、平底釜、炭化稻、分为“平民区”和“富人区”的墓葬,这样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在江苏星罗棋布。下列说法符合该历史时期描述的是( )A.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的食物为生B.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已完成分工C.贫富分化使氏族成员地位不平等D.人类摆脱蒙昧野蛮迈入文明时代答案 C解析 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属于旧石器时代的特征,A不符合题意。在奴隶社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出现分工,材料中新石器时期不可能已完成分工,B不符合题意。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属于奴隶社会,D不符合题意。【考点】氏族制度4.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说:“一句话,氏族制度已经走到了尽头。社会一天天成长,越来越超出氏族制度的范围;即使是最严重的坏事在它眼前发生,它也既不能阻止,又不能铲除了。但在这时,国家已经不知不觉地发展起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关系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③氏族社会的国家实力越来越弱化④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力进步的结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①说法错误。氏族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时期,国家尚未产生,“氏族社会的国家实力”说法错误,③排除。【考点】国家的产生5.在2024年11月举行的“世界古典学大会·走读中国之中原行”活动中,二里头夏都遗址的“最早中国”、古老神秘的殷墟甲骨卜辞……让来自异国的古典学专家学者们赞叹连连。下列描述与“专家学者们的赞叹”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有( )①人类摆脱野蛮蒙昧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②城市出现、文字发明、奴隶制国家产生③奴隶主通过地租、徭役等方式剥削奴隶④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地租、徭役是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方式,③与题意不符。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这是对原始社会状况的描述,④与题意不符。【考点】人类进入文明时代6.我国古代“粮”和“食”的概念不相同,“粮”指五谷杂粮,“食”指包括五谷杂粮在内的更多可食用的副食品,比“粮”的范畴更广。封建社会生产力低下,五谷丰登、吃饱肚子是普通百姓祖祖辈辈的梦想,造成了传统的粮食观念里,一直把粮食局限于谷物。下列对封建社会生产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②金属工具开始广泛使用③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④农民能支配部分劳动成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金属工具开始广泛使用属于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②不符合题意。农民能支配部分劳动成果属于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不是封建社会生产力的特点,④不符合题意。【考点】封建社会生产力7.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土地被豪强地主所控制,农民不得不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战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②农民毫无人身自由,在地主的强制下劳动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④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在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②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未强调封建制国家的特征,④不选。【考点】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8.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分析了买卖自由。要把货币转化为资本,货币占有者必须在商品市场上找到自由的工人。这里所说的自由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支配;另一方面,他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由此可以推知(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劳动者不得不受雇于资本家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需要以劳动者的自由流动为前提条件③资本主义的剥削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③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④排除。【考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9.2024年9月18日,美联储下调联邦基金利率的消息在全球金融市场引发了强烈的震荡。回顾历史,美联储曾多次通过调整利率来应对经济危机。下列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理解正确的是( )①主要表现是大量商品卖不出去,造成社会产品绝对过剩②无法克服,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历史的倒退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产物④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C解析 经济危机的表现确实包括大量商品卖不出去,但这并不是“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①排除。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因为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②排除。【考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10.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无论怎样以自己的现代性为傲,它都充满了奇异的幻景和拜物教的狂热,以及一戳就破的肥皂泡般的神话和盲目崇拜。资本主义最终的制约就是资本本身,因为资本持续不断的复制正是资本主义无法超越的边界。”这一观点指出了( )A.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问题产生的总根源B.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更先进的社会形态取代C.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资本主义持续发展D.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生产的绝对过剩答案 B解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问题产生的总根源,A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终究要被社会主义社会取代,社会问题的解决要依靠社会矛盾的不断解决来实现,C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生产的相对过剩,D错误。【考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11.莫尔、康帕内拉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对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黑暗性和残酷性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设计了一个消灭了私有制和剥削的大同世界,但由于缺乏对社会运行宏观的把握,其理论较为粗疏,缺乏实践基础和可操作性。由此可知,空想社会主义者( )①认识到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消灭资本主义社会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描绘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③受到当时社会条件的制约,他们的思想具有历史局限性④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力量,找到了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①说法错误。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④说法错误。【考点】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12.马克思超越前人、突破陈规,实现了对社会主义学说的历史性变革,发展出了全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让“空想社会主义”变革为“科学社会主义”。下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表述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来源③不仅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还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空想社会主义,②说法错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而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④说法错误。【考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这是因为唯物史观揭示了( )①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②资产阶级剥削工人的秘密③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①排除。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产阶级剥削工人的秘密,②排除。【考点】唯物史观14.恩格斯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马克思的“两大发现”。这“两大发现”( )①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历史前提②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巨大作用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④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①与题意不符。《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实质,“两大发现”没有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考点】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15.从延安时期开始,《共产党宣言》就成了党员干部的必读教材。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我们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这是基于( )①《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前提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前提,②说法错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④说法错误。【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6.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种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①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互助合作②社会总产品实行按需分配③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④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实行按需分配,②排除。材料中这种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而不是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③排除。【考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17.十月革命让中国人民和先进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也给予了中国先进分子新的启示。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的先进分子把自己的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十月革命( )A.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B.首次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C.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D.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答案 A解析 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B错误。二战以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C错误。《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D错误。【考点】十月革命的意义18.世界社会主义有着500多年的发展历史,社会主义一路走来,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既有高歌猛进,又有坎坷曲折。在这个进程中,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 )A.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到多国B.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从一国到多国,从空想到科学C.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从一国到多国D.从一国到多国,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从空想到科学答案 C解析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之后,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因此,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从一国到多国,A、B、D错误。【考点】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19.从1944年到1949年,欧洲和亚洲共有十多个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建立起人民民主的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下列对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会很快实现的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③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看,任何国家和地区都要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④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这是不可逆转的,但是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①错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是由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的多样性反映出来的。并非任何国家和地区都要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也可直接越过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③错误。【考点】社会主义运动发展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命题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鲜明的中国特色。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之源。由此可见( )A.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真理的光芒,是改造现实的物质力量B.科学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意愿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答案 C解析 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真理的光芒,是改造现实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A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B说法错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D说法错误。【考点】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二、非选择题(21题16分,22题24分,共40分)2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当地时间2024年10月1日,美国东部和南部海岸4.5万名码头工人因加薪诉求未得到有效回应等原因宣布罢工,这是美国近半个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罢工。这次罢工导致美国30多个港口陷入瘫痪,供应链遭到大面积威胁,经济损失惨重。罢工持续三天后,国际码头工人协会和代表雇主的美国海运联盟有限公司通过谈判达成临时加薪协议,工人们同意于次日重新开工。结合材料,运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相关知识,谈谈对此次美国工人罢工事件的认识。答案 (1)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此次美国工人罢工事件是两大阶级矛盾激化的表现,其背后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工人罢工之后劳资双方达成了初步协议,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22.(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恩格斯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还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规律。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很幸福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材料二 《共产党宣言》发表至今已经170多年,资本主义并没有出现被取代的迹象,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却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出现严重挫折。少数人因此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前途产生了悲观情绪。(1)材料一中提到马克思一生中有哪两个发现,并简述这两个发现的时代价值。(8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趋势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少数人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前途产生了悲观情绪”的看法。(16分)答案 (1)两个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时代价值:这两个伟大发现,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2)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既要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勇敢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