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周测3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滚动练[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近代中国,一些爱国人士提出“实业救国”主张,并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并没有实现救国的目标。近代中国“实业救国”的道路之所以走不通,是因为( )A.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尚未实现B.工业基础落后,工人阶级人数不多C.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D.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于大批破产答案 A解析 近代中国“实业救国”的道路之所以走不通,主要因为没有认清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与工业基础落后,工人阶级人数不多并没有直接关系,B排除。各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与材料没有因果关系,C排除。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于大批破产,与题干中“实业救国”的道路之所以走不通,并不构成因果关系,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2.根据下列引文,我们可以推断( )“谁人不知,关于社会制度的主张,共产党是有现在的纲领和将来的纲领,或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两部分的。在现在,新民主主义,在将来,社会主义,这是有机构成的两部分,而为整个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所指导的。”——摘自《新民主主义论》①中国共产党人已开始懂得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②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是每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具有相同的性质和历史任务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做了必要的准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并不是每个社会主义国家都要经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这一过程,②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和历史任务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而社会主义革命则是无产阶级革命,其历史任务是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③排除。【考点】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同新民主主义时期已经有了性质上的区别;但是生产力仍然相当落后,商品经济仍然很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仍然很低,它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仍有不少共同点。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②必须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③意味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夯实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物质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说法错误。1949年,我国已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④说法错误。【考点】社会主义改造4.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其历史任务是总结党的七大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成就,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假如你是一名出席党的八大的代表,在本次会议上你能够看到的内容有( )①当前社会基本矛盾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②继续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取得的成就④当前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①错误。1956年底我国完成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八大会议看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取得的成就,③不符合题意。【考点】党的八大的主要贡献5.65年前,大庆油田的发现,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60年前,“东方巨响”震惊世界;54年前,“东方红一号”开创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这些史实说明当时我国( )①已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②成为有重要影响的大国,走进了世界舞台的中央③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④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来支撑科技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不是强起来的飞跃,①说法错误。我国的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但并未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②说法错误。【考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时期的成就6.20世纪70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这个决策是历史性的,使中国的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开辟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根本原因在于这次全会( )①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标注改革再出发再深化的一座新的里程碑②将改革全面扩展深化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③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④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新时代新征程上标注改革再出发再深化的一座新的里程碑的,是2024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意义,①排除。将改革全面扩展深化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是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内容,②排除。【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实现了战略转移。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你认为下列排序合理的是( )①批准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②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④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D.②→①→④→③答案 B解析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排第一位。1980年,批准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①排第二位。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③排第三位。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排第四位。故正确顺序是②→①→③→④。【考点】改革开放的进程8.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1984年我来过广东。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南方谈话推动了( )A.改革重点从农村向城市转移B.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C.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答案 B解析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A与题意不符。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C与题意不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D与题意不符。【考点】南方谈话9.纵观新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各种“区”层出不穷。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国家级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近年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由此可见( )①各种“区”的设立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②不同时期的“区”肩负着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共同使命③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说明改革开放即将进入完成时④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①排除。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③错误。【考点】改革开放的深化10.小明同学在学习“改革开放的意义”时,看到了以下内容:你要写改革开放,就要写农村的田野如何从荒芜到丰收,深圳的那片渔港如何变成了高楼林立的国际都市,中国共产党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如何劈波斩浪、愈发坚韧。这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改革开放(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根本制度②基本实现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③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④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根本制度,①错误。改革开放“基本实现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说法错误,因为这一目标尚未实现,②排除。【考点】改革开放的意义11.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同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这表明( )①要全面改变当前的体制机制②要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迈进③改革开放是我国当前的工作中心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改革不是要全面改变当前的体制机制,①排除。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的工作中心,③排除。【考点】改革开放的趋势12.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致开幕词时强调,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上述论断的意义在于( )①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方向②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③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④揭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主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②说法错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早已确立了,而不是由党的十二大重新确立的,③说法错误。【考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巨幅画像分别在“建国伟业”“关键抉择”“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伟大复兴”方阵的簇拥下依次经过天安门广场,不同方阵代表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①“关键抉择”——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科学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③“与时俱进”——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④“伟大复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新时代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 C解析 “科学发展”代表科学发展观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②对应错误。“与时俱进”代表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对应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意义14.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都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③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④都是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产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21世纪,不属于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③错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于20世纪,不是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产物,④错误。故本题选A。考点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5.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②坚持“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大力发展生产力③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③不选;“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④不选。【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和国家之所以重视制度建设是基于(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政治经济制度体系②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保证④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党和人民的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制度,且本题设问是强调重视制度建设的原因,而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①排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保证,③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7.李子柒在停更后回归大众视野,她发布的第一支视频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为主题,展现了中国漆器的工艺之美。在微博平台,这一作品发布不到6小时,播放量就突破了1亿人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们应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自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②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文脉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激励各族人民奋勇向前的物质基础④文化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文化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各族人民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③错误。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④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8.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远充满生机活力。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唯一正确道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物质力量④“四个自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②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③错误。【考点】“四个自信”的关系19.北京时间2024年8月12日,第三十三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法国巴黎闭幕。这是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中国连续第11次派出体育代表团参加夏季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以40金27银24铜的优异成绩圆满收官,并列金牌榜第一,创中国代表团境外奥运会夺金新纪录!从洛杉矶到巴黎,中国体育四十载奥运路。巴黎奥运会骄人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①坚定道路自信,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强国发展之路②坚定理论自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政治优势③坚定文化自信,一代代奥运健儿展现了中国体育精神和国家形象④坚定制度自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为指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政治优势属于制度自信,并不属于理论自信,②错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为指导属于理论自信,并不属于制度自信,④错误。【考点】坚定“四个自信”2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活力③只是推进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方法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发展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②不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只是推进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包括道路制度等诸多内容,③不选。【考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非选择题(21题16分,22题24分,共40分)2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进博之约”,友谊之约,合作之约,共赢之约。2024年11月5—10日第七届进博会在上海如期举行。走进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谋世界发展繁荣”为主题的中国馆,一件件新颖的展品、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向世界各国宾客展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气象。进博会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此次进博会为37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120多个免费展位,食品及农产品展区进一步扩大非洲产品专区面积,举办“全球南方的可持续发展与中非合作”分论坛……本届进博会上,中国再次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南方国家打开新的机遇之门,推动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真正做到让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新征程上,中国将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开辟合作共赢新境界,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结合材料,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知识,分析中国通过进博会不断扩大开放之门的原因。答案 (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进博会作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平台,实现了中国与世界的共赢。(2)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通过进博会推动对外开放,能够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3)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进博会的举办展现了中国全面扩大开放的决心,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2.(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虚心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会议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指引新的改革实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改革实践推进到新的广度和深度。《决定》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共中央的《决定》是如何彰显“自信自立”的。答案 (1)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彰显了高度的道路自信。(2)彰显了高度的理论自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指引新的改革实践,彰显了高度的理论自信。(3)彰显了高度的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彰显了高度的制度自信。(4)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信。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