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周测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综合练[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始社会人们平等互助的关系决定了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生产力发展,是历史的进步③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是为了服务其经济基础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决定了其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决定了人们之间平等互助的关系,①错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了其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④错误。【考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2.在数字技术持续加持赋能下,资本主义的生产空间发生了重大变化,促进了数字资本化的转型和数字资本主义的形成。有人认为我们当前面对的是依托于全新硬件与软件基础运作的资本主义新形态,这说明( )①数字资本主义短期内不会消亡且可能会长期存在②这是一场新型信息技术加持的运动但其本质依旧③数字技术的发展能摆脱资本主义命运和经济危机④数字资本主义是推动信息社会发展的全新社会形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数字技术的发展虽然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表现形式,但并未改变其本质和内部矛盾,且资本主义命运和经济危机根源在于其基本矛盾,而非技术,③说法错误。数字资本主义不是全新社会形态,还是资本主义,④说法错误。【考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3.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第二个时间段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恩格斯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其中,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现实的基础”是指( )①社会生产越来越成为真正的社会化大生产②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工人运动也迅速发展起来③资本家致力于主动解决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④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资本家主动解决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不符合实际情况,③错误。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④错误。【考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吸纳了前人的思想精华,对社会主义问题作出了科学阐释和论证。有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才有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广泛建立,才有了社会主义运动的世界性拓展,也才有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东方国家的相继确立。这说明科学社会主义( )①以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为目标②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建立提供具体方案③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④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解析 题干主要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和意义,①与题意无关。科学社会主义提供方向指导,而非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建立提供具体方案,②说法错误。【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5.社会主义一路走来,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既有高歌猛进,又有坎坷曲折。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如今更是走出了焕发强大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此,下列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①《共产党宣言》——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②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新的蓬勃生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①错误。巴黎公社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错误。【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6.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诞生于苦难深重的中国。这样一个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绝非偶然历史事件,背后反映的是近代中国社会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是基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具有历史必然性②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③适应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④完成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②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④排除。【考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义7.“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毛泽东的诗词具有很高的艺术浓缩性,这首《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仅用四十二个字就把中国近百年的过去和当下写了出来。“一唱雄鸡天下白”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②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③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④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①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与题意不符。【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8.三大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使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这主要说明了( )①生产力只有适应生产关系才能发展②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④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处于决定性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应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①表述错误。材料强调三大改造胜利的意义,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而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题点】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9.人民日报社论《一次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一文这样写道:“党的第八次大会的这一切有历史意义的巨大成就,不但在全党,而且在全国人民中引起了欢腾。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一切爱国的人民都可以从这次大会的结果看到我们祖国的光明灿烂的未来,看到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远景。”党的八大( )①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④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而不是党的八大,②错误。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阶段中的总路线,而党的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了规定,④错误。【考点】党的八大的历史贡献10.热词往往反映了在一个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下列改革开放期间出现的热词与发展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①“南方谈话”——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率先取得了突破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④“自由贸易试验区”——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③对应错误。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 5个城市。之后,又开放 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④对应错误。【考点】改革开放的历程11.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有无数经典瞬间和伟大的历史时刻。下表中对应正确的是( )历史事件 积极意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①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②中国历史发展开启了新纪元1956年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④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①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发展开启了新纪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排除。故本题选C。12.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回望中,我们深刻体会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四十余载春风化雨,中国以惊人的“加速度”奔跑在发展的道路上。昔日人均国民总收入仅200美元,全球经济占比微不足道,今朝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表明改革开放( )①堪称中华民族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壮举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③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转型,焕发社会主义新生④是中国共产党献给中华民族与人民的伟大历史篇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①错误。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并不是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转型,③错误。【考点】改革开放的意义13.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青史如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砥砺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继往开来:“不断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 B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②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④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14.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光辉历程,强调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努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以下对“四个自信”表述正确的是( )①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②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③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体现④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独特的精神标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②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故③错误。【考点】坚定“四个自信”15.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上述判断说明(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②我国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③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④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将发生根本变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③与题意不符。我国进入新时代,将继续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并未发生根本变化,④错误。故本题选A。考点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16.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为此需要( )①开新局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②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③牢牢坚持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根本性变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要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①排除。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创新和发展,而不是进行根本性变化,④排除。【考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17.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嫦娥六号探月成功返回、月壤中发现分子水、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成功着陆、我国科学家开发出可规模制造的光子芯片材料、神舟十九号发射成功……一系列突破性、标志性科技成就无数次证明,我国的各项事业,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忘初心、不惧困难,团结奋斗、勇往直前干出来的。由此可见( )①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②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中国梦是世界人民梦的组成部分④伟大斗争对实现中国梦起决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解析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但不能说中国梦是世界人民梦的组成部分,③说法错误。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④说法错误。【考点】中国梦的实现18.“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我们党领导红军,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长征,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这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最可靠的主心骨②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纪元③走好新时代新的长征路仍然需要进行伟大斗争④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完成了近代以来的历史任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析 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纪元,②说法错误。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④说法错误。【考点】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19.2024年12月10日,在会见来华出席“1+10”对话会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时,习近平主席提到了一个极具中华文化底蕴的概念——“同球共济”,深刻阐释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以及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中国担当。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同球共济”( )①深刻诠释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的飞跃③为时代之问、世界之问给出了中国答案④是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的飞跃,而不是“同球共济”这一概念,②不选。“十四个坚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④不选。【考点】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20.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的殷殷嘱托和重大要求是真理之光、力量之源、奋进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持之以恒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蔚然成势,各项事业稳步向上、持续向好。由此可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是涵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方面的理论体系②是奋进新时代新征程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指导思想③能够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是以伟大社会革命引领伟大自我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作用,①强调的是其涵盖哪些内容,与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应是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④说法错误。【考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意义二、非选择题(21题26分,22题14分,共40分)21.(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根据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为什么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在改革中开辟广阔前景?请运用社会发展规律和改革开放的知识予以说明。(12分)(2)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应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请你就此提出两条做法。(14分)答案 (1)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回答基本矛盾亦可)中国共产党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深化改革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②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源动力。(答出任意两个方面即可)(2)示例: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②要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③要根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22.(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近代以后“诸路皆走不通”的慨叹到历史学家“中华文明会成为世界的引领”的预言,从“现代化的迟到国”到“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我们过去走的是“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我们现在做的仍将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从觉醒、探索到追梦的发展历程中,文明薪火接续传承,复兴道路矢志不渝。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复兴的道路矢志不渝”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鲜明;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答案 示例:方向决定道路 道路决定命运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新征程一以贯之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年一代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脚踏实地,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