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24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件(24张ppt)—-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理论
实践
发 展
原始社会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0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0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条件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
进 步
发 展
发 展
马克思是对的
导入新课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课标要求 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和理论基石,强化“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认知,树立“四个自信”,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公共参与: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曲折,深刻的体会我国社会主义成果的来之不易。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做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总议题:科学社会主义何以具有蓬勃生机
议题一:空想社会主义为何只是“空想”?
议题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何“科学”?
议题三: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总议题:科学社会主义何以具有蓬勃生机
议题一:空想社会主义为何只是“空想”?
莫尔
摩莱里
议学问题:结合课本第11页探究与分享,请从三个阶段代表人物思想的表达采取的方式中尝试总结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呈现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为什么他们的美好设想和努力都以失败告终,只能是“空想”?空想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有何意义?
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
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公有制才是符合人类天性的制度。
我要建立心中“和谐制度”的理想社会!我相信那些富有的人有着善心,他们会资助我的。
傅立叶
议学情境
时期 代表人物及著作 特点
16世纪初至17世纪末 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描绘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18世纪 摩莱里的《自然法典》、马布利《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 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
19世纪初 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
感性
理性
实践
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时期
进步性 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局限性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根本原因:设想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匹配
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意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原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教训:无产阶级的斗争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怎么就失败了呢
咱们没文化!缺指导呗!
三大工人运动为何最终会以失败而告终,给了我们什么经验教训
基本形式:
经济斗争:
政治斗争:
思想理论斗争:
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的地位
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斗争形式
在无产阶级的斗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总议题:科学社会主义何以具有蓬勃生机
议题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何“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首先,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充分暴露,导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其次,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不再只为改善生活条件而斗争,组织性日益增强,他们采取群众性罢工、政治示威游行直至武装起义等方式为争取本阶级的政治权利而斗争。
马克思、恩格斯两人早年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远大志向,能够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善于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不断探索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
基于此,他们二人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地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思考: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议学情境三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1)唯物史观
①创立者 ②理论来源 ③内容
马克思、 恩格斯 德国古典哲学(批判地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对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2)剩余价值学说
①创立者 ②理论来源 ③内容
马克思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继承) 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对无产阶级政党做了阐述:《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两个必然
一个政党
一个目标
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
1
2
3
4
是科学的理论
是人民的理论
是实践的理论
是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站在时代前沿
指引人民改造世界
为人类求解放
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
(有理)
(有人)
(有路)
(有未来)
相关链接: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
科学社会主义
的理论
产生的
历史条件
创立
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理论基石
诞生标志: 1848年2月,
《共产党宣言》发表
唯物史观(内容及意义)
剩余价值学说(内容及意义)
1、主要内容
2、意义
(1)
(2)
(3)
小结:
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区别 阶级本质 没有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科学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明确了资本主义阶级剥削的本质
革命斗争 否认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 主张通过社会革命和阶级斗争的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人民群众 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 肯定了人民群众社会历史主体地位,
社会规律 没有认识到社会发展规律 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
理想社会 对未来社会的描述处于理想状态 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
联系 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之一.
能力提升:对比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
继续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
进一步发展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十月革命的胜利
苏联建立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尝试
一国成功
多国实践
遭遇挫折
巴黎
公社
知识整合: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1.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巴黎公社是一个在1871年3月18日到5月28日期间短暂地统治巴黎的政府。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具有划时代意义
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虽然失败了马克思为什么还要赞扬它?
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
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我还是要赞扬它!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爆发
★(2)意义
1917年10月
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者共同占有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消灭人剥削人、互助合作
产品分配方式: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2.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俄国十月革命
(1)不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2)严重曲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3.社会主义的发展
(1)、道路曲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2)、前途光明:
①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并不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是他们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这一伟大实践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吗 是否意味着共产主义只能是理想?马克思错了吗?
①从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角度看,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与资本主义运行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②从实践的角度看,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归纳了工人运动的经验,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实践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它必然成为社会主义学说中最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理论。
理论
实践
中国实践
总结: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第一次飞跃 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1
第二次飞跃 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2
第三次飞跃 一国到多国的飞跃---
3
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二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大发展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
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理论
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条件
1、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
2、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
4、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4、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实践证明我是对的!
科学社会主义
3、曲折与发展
本课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