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导学案)(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配套)1.阐述生物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基本特征,并结合实例说明。 2.准确辨别生物与非生物,掌握判断依据。 3.了解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类型特点,说明生物多样性中物种、遗传、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内涵及实例。4.提升观察与探究能力,激发生物探索兴趣与好奇心。 5.培养逻辑思维,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6.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配套)教学重点1.掌握生物基本特征及生物与非生物判别方法。 2.理解不同生物类型特点及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意义。教学难点1.实现生物特征与生活现象的深度结合应用。 2.培养科学思维,深化对生物多样性及保护重要性的认知。课前的基础任务,采用挖空、设置问题形式,课前扫清障碍,为课堂做准备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包含 的多样性、 的多样性和 的多样性三个方面。1. 生物种类 生态系统 基因【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详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高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2.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 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结构【分析】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详解】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所以病毒这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的组织、器官、系统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可见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既承担着生物体的结构组成,也负责执行各种生理功能。因此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生物能进行 、具有 和 的特性、能对外界 作出反应、生物的生活需要 。3. 呼吸 遗传 变异 刺激 营养【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结合分析可知: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4.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它的范围包括 的底部, 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4. 大气圈 水圈【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生态系统被称作“地球之肾”5. 生物圈 湿地【分析】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环境。【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配套)探究一:认识生物圈1、思考:我们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地球的特定区域,这个区域被称为生物圈。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生物圈具体包括哪些范围?解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其范围明确划定在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上层,这一范围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生物繁衍和发展的基础空间。探究二:生物多样性的层次资料分析:动物界约有 56000 种,其中鸟类 1445 种、哺乳类 564 种、两栖类 481 种、爬行类 463 种、鱼类 4949 种;植物界约 38394 种,包括被子植物 31961 种、裸子植物 289 种;真菌界约 15095 种。1、讨论:从这些数据中,你能得出关于物种多样性的什么结论?解析:从提供的数据可以清晰看出,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极为丰富,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等都包含大量不同的物种,这些丰富的物种共同构成了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2、思考:为什么会存在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解析: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内在原因,正是由于不同生物个体间遗传信息的差异,才使得物种能够不断演化和适应环境,为物种多样性提供了保障。3、提问: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它包括哪些类型的生态系统?解析:不同的生物与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而生物圈作为最大的生态系统,包含了陆地、湿地、海洋等多种类型,这些生态系统各自维持着平衡,共同支撑着地球的生命活动。探究三:生物的基本特征1、观察:结合人类不同年龄阶段的体型变化或蝴蝶的生命周期,说一说生物的生长有什么特点。解析:生长是生物普遍存在的现象,通过生长,生物能够从幼小个体逐渐发育为成熟个体,体型和体重的变化是生长的明显标志。2、举例:列举你知道的植物或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解析:繁殖是生物延续种族的关键特征,无论是植物的种子萌发、开花结果,还是动物的各种繁殖行为,都是为了产生后代,保证物种的延续。3、实验联想:如果用手触碰含羞草的叶片,会出现什么现象?这体现了生物的什么特征?解析:应激性是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生物能通过作出相应的反应来避开不利因素,趋向有利环境,从而提高自身的生存几率4、思考:植物和动物在获取物质和能量、排出废物方面有哪些不同的方式?解析:新陈代谢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进行呼吸、排泄等活动,都是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体现,这一过程为生物的其他生命活动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基础。(试题5~8题左右,经典案例试题,注重知识的当堂掌握)1.近年来,泸州市通过开展“绿芽”行动,引导广大市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就是生态系统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C.生物数量越多,生物多样性越丰富D.生物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越易受破坏【答案】B【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生物种类)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由基因多样性决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种类丰富度相关。【详解】A.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并非仅指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由基因多样性决定,B正确。C.生物多样性取决于种类而非数量,单一物种数量多不代表多样性丰富,C错误。D.生物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稳定性通常越强,D错误。故选B。2.应激性是生物的特征之一。下列现象属于生物应激性的是( )A.一棵幼苗生长成大树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C.蜻蜓在湖面上“点水”D.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答案】D【分析】应激性是指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即时反应,目的是适应环境变化。需区分于生长、新陈代谢、繁殖等生物特征。【详解】A.幼苗长成大树是生物的生长现象,属于长期发育过程,并非即时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是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属于生理活动,非直接应激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蜻蜓点水是产卵行为,属于繁殖本能,非对外界刺激的即时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乌贼遇敌释放墨汁是防御行为,属于对威胁的即时反应,符合应激性定义,故D符合题意。故选D。3.商丘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中群鸟与碧波共舞,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自然界中的生物多姿多彩,下列景象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春暖花开 B.夏日鸣蝉 C.秋风萧瑟 D.严冬傲梅【答案】C【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现象)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发育;生物具有繁殖现象;生物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等。生物具有生命现象,而非生物不具有生命现象。【详解】A.“春暖花开”描述的是在春天温暖的气候条件下,花朵开放的现象。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朵开放主要是植物繁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体现了生物能繁殖等生命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夏日鸣蝉”指的是在夏天,蝉会发出鸣叫声。蝉是一种昆虫,鸣叫是蝉进行求偶,能够体现繁殖等生命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秋风萧瑟”主要是形容秋天风吹的声音,描绘的是一种自然环境中的景象,没有涉及到生物,因此不属于生命现象,故C符合题意。D.“严冬傲梅”说的是在寒冷的冬天,梅花依然能够开放。梅是一种被子植物,在严寒的环境中开放,主要体现了生物能繁殖等生命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答案】D【分析】生物的特征:①除病毒以外,生物一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③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④生物能繁殖后代;⑤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⑥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生物一般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详解】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是指各种生物都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获得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如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绿色植物为食、绿色植物可以利用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A不符合题意。B.生物能进行呼吸,需要吸入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不符合题意。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是指体形增大,体重增加等,繁殖是指产生新个体,C不符合题意。D.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应激性,应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增强生物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体现的生物特征是植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符合题意。故选D。5.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H1人形机器人在舞蹈《秧BOT》中亮相,惊艳全场。和机器人相比,我们属于生物的独有特征是( )A.会唱歌 B.会跳舞 C.会补充能量 D.会生长繁殖【答案】D【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会唱歌,机器人可通过程序完成,故A不符合题意。B.会跳舞,机器人也可编程实现,故B不符合题意。C.会补充能量,机器人需充电或换电池,与生物摄食类似,故C不符合题意。D.会生长繁殖,生物通过细胞分裂和遗传实现,机器人无法自主完成,故D符合题意。故选D。6.在春晚机器人表演中,机器人能根据音乐节奏跳舞,与观众互动对话,还能变换灯光颜色。下列能判断机器人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A.能否根据音乐节奏跳舞B.能否与观众对话C.能否生长和繁殖D.能否根据舞台灯光变化调整动作【答案】C【分析】生物的特征包括:能生长繁殖、需要营养、能呼吸、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排出废物、有遗传变异特性、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判断是否为生物的关键在于是否具备这些基本特征。【详解】A.能否根据音乐跳舞属于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但机器人也能通过程序实现,并非生物独有,故A不符合题意。B.能否对话属于对外界刺激的回应,但机器人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实现,非生物也可模拟,故B不符合题意。C.能否生长和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机器人无法自主生长或繁殖,故C符合题意。D.能否根据灯光调整动作属于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机器人可通过传感器实现,非生物也可具备,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花开、蝉鸣、叶落、雪飘,四季中每每漫步公园,总能看到美好的景象。下列有关生命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春天小草发芽、野花盛开——生物能生长和繁殖B.小鱼游来游去寻找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秋天银杏树落下金黄的叶子——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鸽子啄食人们撒下的玉米粒——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答案】B【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小草发芽和野花盛开体现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故A正确。B.小鱼寻找食物属于生物获取营养的需求,而非应激反应,故B错误。C.银杏落叶是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故C正确。D.鸽子啄食玉米粒说明生物需要营养,故D正确。故选B。8.2024年5月22日是第31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本届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不包含(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答案】D【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主要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题目要求选择不属于生物多样性内涵的选项。【详解】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内容,属于生物多样性内涵,A不符合题意。B.基因的多样性是同一物种内遗传信息的差异,属于生物多样性内涵,B不符合题意。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指不同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相互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内涵,C不符合题意。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并非生物多样性的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关注的是种类、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差异,而非个体数量的多少,D符合题意。故选D。引导学生思考本课时内容:可以是难点回顾与反思、拓展阅读和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多肉植物深受人们的喜爱,多肉新品种大多是通过杂交培育出来的。培育这些新品种利用的是( )A.物种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C.遗传多样性 D.生存环境多样性【答案】C【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杂交育种利用的是同一物种不同个体间的遗传差异。【详解】A.物种多样性指不同物种的丰富程度,而多肉新品种属于同一物种,故A不符合题意。B.生态系统多样性指不同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培育新品种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C.遗传多样性指同一物种内基因的多样性,杂交通过组合不同品种的基因培育新品种,故C符合题意。D.生存环境多样性属于生态系统层面,与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 )A.变异的多样性 B.物种的多样性C.遗传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答案】A【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生物种类)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详解】A.变异的多样性是生物个体间的差异表现,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已涵盖基因层面的变异,单独的“变异多样性”不属于生物多样性范畴,故A符合题意。B.物种多样性指不同物种的丰富程度,属于生物多样性,故B不符合题意。C.遗传多样性指同一物种内基因的多样性,属于生物多样性,故C不符合题意。D.生态系统多样性指不同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相互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2025年初,国产AI爆发式发展,出现多款交流方式酷似真人的AI助理,判断AI助理是否属于生物的关键依据是( )A.能否自由行走 B.能否与人交流C.能否遗传变异 D.能否做操跳舞【答案】C【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自由行走是许多生物和非生物体都能具备的能力,比如机器人、汽车等,因此不能作为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A不符合题意。B.与人交流是高级智能的表现,但并非生物独有的特性。现代技术已经使得许多非生物体(如AI、计算机等)具备了与人交流的能力,B不符合题意。C.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通过遗传将性状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同时还会发生变异,使得生物种群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AI教师虽然具备智能,但其“知识”和“能力”是通过编程和训练获得的,并非通过遗传和变异。因此,能否遗传变异是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的关键依据,C符合题意。D.做操跳舞是某些生物(如人类)和非生物体(如机器人)都能具备的能力。这些行为是可以通过编程或训练来实现的,因此不能作为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D不符合题意。故选C。4.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餐馆送餐、酒店打扫、景区讲解都有机器人的身影。下列不能用于判断机器人是否为生物的是( )A.机器人不能繁殖后代 B.机器人不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C.机器人没有细胞结构 D.机器人不能生长发育【答案】B【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 机器人不能繁殖后代。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若机器人不能繁殖,可作为判断依据,A不符合题意。B. 机器人不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虽然生物普遍具有应激性,但非生物(如程序控制的机器人)也可能模拟类似反应。因此,即使机器人不能反应,也不能完全排除其非生物属性(如某些低等生物反应不明显),B符合题意。C. 机器人没有细胞结构。除病毒外,生物均有细胞结构,而机器人显然不属于病毒。因此,无细胞结构可作为判断依据,C不符合题意。D. 机器人不能生长发育。生长发育是生物的特征,若机器人不能,可作为判断依据(如钟乳石“生长”是非生物的物理现象),D不符合题意。故选B。5.含羞草是一种观赏植物,当它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主要体现了生物( )A.能进行呼吸 B.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能生长繁殖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答案】D【分析】生物的特征包括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繁殖、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等。【详解】A.能进行呼吸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但与叶片合拢无关,故不符合题意。B.排出废物是生物代谢的体现,如排泄,与叶片反应无关,故不符合题意。C.生长繁殖是生物长期的生命过程,而叶片合拢是即时反应,故不符合题意。D.含羞草受碰触后叶片合拢,属于应激性,体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符合题意。故选D。6.花红柳绿、鸟鸣猿啼,生物界如此多姿多彩的实质原因是(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外来物种入侵【答案】B【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实质,因为不同物种的性状差异及同一物种内的遗传差异均由基因决定。【详解】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表现,但并非实质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B.基因多样性决定了不同物种的性状差异和同一物种内的遗传差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故B符合题意。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宏观体现,与实质原因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D.外来物种入侵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与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7.2024年5月23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在线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这一版共收录物种141484个,较2023版新增6423个物种。上述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物种的多样性 B.数量的多样性C.遗传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答案】A【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基因组成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及其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详解】A.物种的多样性指不同物种的丰富程度,题干中收录物种141484个及新增物种数量均体现物种多样性,故A符合题意。B.数量的多样性并非生物多样性层次,属于干扰项,故B不符合题意。C.遗传的多样性又称基因的多样性,主要强调同种生物不同个体基因的差异,题干中主要说的是新增物种,不是同种生物个体间基因差异,故C不符合题意。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需要涉及不同的生态环境及其中的生物群落,题干中未涉及生态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综合题8.南宁市南湖公园景色美丽宜人,前去考察的阳光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到了下面这一幕场景:南湖里生活着芦苇、小鱼、青蛙、水草、野鸭、白鹭等多种生物。(1)当小鱼它们听到我们晃动芦苇的声音后立即游得无影无踪了,体现的生物特征是生物能对 作出反应。(2)蛙鸣求偶后所产的卵,经过蝌蚪、幼蛙发育为成蛙,这反映了生物可以生长、发育和 。(3)白鹭捕食湖里的鱼虾等,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 。(4)野鸭在水中潜泳一段时间后要浮出水面,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说明了生物能进行 。(5)野鸭孵出来的小野鸭和妈妈长得很相似,但也有不同,这能体现生物具有 和 的特性。【答案】(1)外界刺激(2)繁殖(3)营养(4)呼吸(5) 遗传 变异【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1)小鱼听到晃动芦苇的声音后立即游开,声音属于外界刺激,小鱼做出游开的反应,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2)蛙经过蝌蚪、幼蛙发育为成蛙体现了生长和发育,蛙鸣求偶产卵是繁殖后代的行为,这反映了生物可以生长、发育和繁殖。(3)白鹭捕食鱼虾,鱼虾是白鹭的食物,为白鹭提供营养物质,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4)野鸭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是呼吸作用的过程,说明了生物能进行呼吸。(5)小野鸭和妈妈长得相似,体现了遗传的特性,即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但也有不同,体现了变异的特性,即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三、资料分析题9.分析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她拥有着连绵不断的山脉、蔚蓝色的大海、茂密的森林、绿油油的草原、广阔的湖泊、富饶的湿地……在这如诗如雨的景观里到处都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色彩。资料二:捕蝇草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食虫植物,它的茎很短,在叶的顶端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且能分泌蜜汁,当有小虫闯入时,能以极快的速度将其夹住,并消化吸收。(1)生物多样性包括 多样性、 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资料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2)资料二中“当有小虫闯入时,能以极快的速度将其夹住,并消化吸收。”,这句话体现了捕蝇草具有的生命现象是 。【答案】(1) 生物种类/物种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分析】(1)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⑧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详解】(1)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资料一中描述了地球拥有的各种自然景观,如山脉、大海、森林、草原等,这些都属于生态系统的范畴,因此资料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态系统多样性。(2)资料二中,“当有小虫闯入时,能以极快的速度将其夹住,并消化吸收。”这句话描述了捕蝇草的一种行为特性,即它能够感知并捕获小虫,然后将其消化吸收,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1.1.1 形形色色的生物(导学案)1.阐述生物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基本特征,并结合实例说明。 2.准确辨别生物与非生物,掌握判断依据。 3.了解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类型特点,说明生物多样性中物种、遗传、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内涵及实例。4.提升观察与探究能力,激发生物探索兴趣与好奇心。 5.培养逻辑思维,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6.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学习重点1.掌握生物基本特征及生物与非生物判别方法。 2.理解不同生物类型特点及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意义。学习难点1.实现生物特征与生活现象的深度结合应用。 2.培养科学思维,深化对生物多样性及保护重要性的认知。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包含 的多样性、 的多样性和 的多样性三个方面。2.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 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生物能进行 、具有 和 的特性、能对外界 作出反应、生物的生活需要 。4.我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它的范围包括 的底部, 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生态系统被称作“地球之肾”。探究一 认识生物圈1、思考:我们和其他生物都生活在地球的特定区域,这个区域被称为生物圈。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生物圈具体包括哪些范围?探究二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资料分析:动物界约有 56000 种,其中鸟类 1445 种、哺乳类 564 种、两栖类 481 种、爬行类 463 种、鱼类 4949 种;植物界约 38394 种,包括被子植物 31961 种、裸子植物 289 种;真菌界约 15095 种。1、讨论:从这些数据中,你能得出关于物种多样性的什么结论?2、思考:为什么会存在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3、提问: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它包括哪些类型的生态系统?探究三 生物的基本特征1、观察:结合人类不同年龄阶段的体型变化或蝴蝶的生命周期,说一说生物的生长有什么特点。2、举例:列举你知道的植物或动物繁殖后代的方式。3、实验联想:如果用手触碰含羞草的叶片,会出现什么现象?这体现了生物的什么特征?4、思考:植物和动物在获取物质和能量、排出废物方面有哪些不同的方式?1.近年来,泸州市通过开展“绿芽”行动,引导广大市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就是生态系统多样性B.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是基因的多样性C.生物数量越多,生物多样性越丰富D.生物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越易受破坏2.应激性是生物的特征之一。下列现象属于生物应激性的是( )A.一棵幼苗生长成大树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C.蜻蜓在湖面上“点水”D.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3.商丘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中群鸟与碧波共舞,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自然界中的生物多姿多彩,下列景象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春暖花开 B.夏日鸣蝉 C.秋风萧瑟 D.严冬傲梅4.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进行呼吸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H1人形机器人在舞蹈《秧BOT》中亮相,惊艳全场。和机器人相比,我们属于生物的独有特征是( )A.会唱歌 B.会跳舞 C.会补充能量 D.会生长繁殖6.在春晚机器人表演中,机器人能根据音乐节奏跳舞,与观众互动对话,还能变换灯光颜色。下列能判断机器人是否属于生物的依据是( )A.能否根据音乐节奏跳舞B.能否与观众对话C.能否生长和繁殖D.能否根据舞台灯光变化调整动作7.花开、蝉鸣、叶落、雪飘,四季中每每漫步公园,总能看到美好的景象。下列有关生命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春天小草发芽、野花盛开——生物能生长和繁殖B.小鱼游来游去寻找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秋天银杏树落下金黄的叶子——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鸽子啄食人们撒下的玉米粒——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8.2024年5月22日是第31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本届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不包含(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数量的多样性1.多肉植物深受人们的喜爱,多肉新品种大多是通过杂交培育出来的。培育这些新品种利用的是( )A.物种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C.遗传多样性 D.生存环境多样性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 )A.变异的多样性 B.物种的多样性C.遗传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3.2025年初,国产AI爆发式发展,出现多款交流方式酷似真人的AI助理,判断AI助理是否属于生物的关键依据是( )A.能否自由行走 B.能否与人交流C.能否遗传变异 D.能否做操跳舞4.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餐馆送餐、酒店打扫、景区讲解都有机器人的身影。下列不能用于判断机器人是否为生物的是( )A.机器人不能繁殖后代 B.机器人不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C.机器人没有细胞结构 D.机器人不能生长发育5.含羞草是一种观赏植物,当它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主要体现了生物( )A.能进行呼吸 B.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能生长繁殖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6.花红柳绿、鸟鸣猿啼,生物界如此多姿多彩的实质原因是(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外来物种入侵7.2024年5月23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在线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这一版共收录物种141484个,较2023版新增6423个物种。上述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A.物种的多样性 B.数量的多样性C.遗传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二、综合题8.南宁市南湖公园景色美丽宜人,前去考察的阳光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到了下面这一幕场景:南湖里生活着芦苇、小鱼、青蛙、水草、野鸭、白鹭等多种生物。(1)当小鱼它们听到我们晃动芦苇的声音后立即游得无影无踪了,体现的生物特征是生物能对 作出反应。(2)蛙鸣求偶后所产的卵,经过蝌蚪、幼蛙发育为成蛙,这反映了生物可以生长、发育和 。(3)白鹭捕食湖里的鱼虾等,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 。(4)野鸭在水中潜泳一段时间后要浮出水面,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说明了生物能进行 。(5)野鸭孵出来的小野鸭和妈妈长得很相似,但也有不同,这能体现生物具有 和 的特性。三、资料分析题9.分析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她拥有着连绵不断的山脉、蔚蓝色的大海、茂密的森林、绿油油的草原、广阔的湖泊、富饶的湿地……在这如诗如雨的景观里到处都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色彩。资料二:捕蝇草是一种非常有趣的食虫植物,它的茎很短,在叶的顶端长有一个酷似“贝壳”的捕虫夹,且能分泌蜜汁,当有小虫闯入时,能以极快的速度将其夹住,并消化吸收。(1)生物多样性包括 多样性、 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资料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2)资料二中“当有小虫闯入时,能以极快的速度将其夹住,并消化吸收。”,这句话体现了捕蝇草具有的生命现象是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 形形色色的生物(原卷版)(导学案)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docx 1.1 形形色色的生物(解析版)(导学案)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