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人教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认识经济全球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人教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一框 认识经济全球化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
第三单元 经济全球化
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
第一框 认识经济全球化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海尔并购三洋,是其全球化市场战略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如果说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标志着海尔“走出去”,到海外建厂标志着海尔“走进去”,那么,全球化并购则标志着海尔开始在全球市场“走上去”。与材料中“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相对应的是(  )
①生产全球化   ②贸易全球化
③金融全球化   ④技术全球化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024山东东营月考)有人购买了一辆汽车,他在无意间促成了一系列国际交易。买车所付的10万元人民币中,有8 000元付给了中国作为劳动和装配报酬,30 000元付给了日本用于购买先进机械部件,18 000元付给了英国作为广告及营销费用……这一现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  )
①表现为商品生产、商品贸易全球化
②导致贫富差距逐步拉大
③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
④使各国之间经济联系密切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3.(2025福建厦门调研)2024年1月,我国自主建造的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从上海起航。这艘邮轮是全球最复杂的单体机电产品,包含2 500万个零部件,由多达361家一级供应商,全球30多个国家超过5 000名工程技术人员协作完成。“爱达·魔都号”的生产由许多国家共同协作完成(  )
①体现了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不断加强
②表明生产国生产该商品机会成本高
③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
④说明比较优势只存在于国家之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组二 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4.(2024山东济宁二模)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  )
A.经济全球化与人们对它的认识是同步发展的   
B.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在事物的联系   
C.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需要人们从一开始就揭示出它的本质   
D.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5.(2025河北承德期中)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我们的时代”的根本特征和基本标志是“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由此可见(  )
①市场经济打破了经济运行的国家和地区限制
②世界市场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
③世界市场的形成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④市场经济把世界经济联结成一个整体的全球经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组三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6.(2025湖南名校联考)跨国公司为获得更高质量、更低成本以及更易获取的投入品,需要建立可靠的本土供应商、分销渠道和合作伙伴,因此对配套企业达到国际标准进行了大量投资,由此涌现出大批能生产出符合国际成本与质量标准产品的中国本土企业。这表明(  )
①中国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受益者
②中国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贡献者
③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④跨国公司的发展给我国带来负面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5湖北黄石期末)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不仅在经济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还逐渐渗透到国际政治中,成为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重要力量。高二(1)班的同学以“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政治中的角色”为议题开展议学活动。以下观点正确的有(  )
①跨国公司是全球科技研发的主力军,促进了技术进步
②跨国公司深化国际分工,提高了资源在全球配置的效率
③跨国公司本身就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产物
④跨国公司必然加大贫富差距,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能力提升练
1.(甄选真题)(2024浙江高考)国外某汽车公司的上海超级工厂建成以来,不断扩大与本土供应商伙伴的深度合作,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截至2023年12月,该工厂零部件本土化率已超95%,本土一级供应商超过400家。这说明(  )
①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能够优化资源配置
②扩大生产合作是开放发展的主要方向
③内外联动有助于推动经济繁荣发展
④扩大生产合作需要提高本土厂商在生产链中的占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河南新乡期末)“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在土地、资源、劳动力、技术等方面各有所长,形成强烈互补。假设a国和b国是“一带一路”沿线的两个国家,不考虑其他因素,两国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与贸易。据此可以推断(  )
葡萄酒 毛呢
产量 劳动人数 产量 劳动人数
a国 1 80 1 90
b国 1 120 1 100
①a国出口葡萄酒比出口毛呢优势大
②a国出口毛呢比出口葡萄酒优势大
③b国出口毛呢比出口葡萄酒优势大
④b国出口葡萄酒比出口毛呢优势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4陕西西安月考)最近几年,随着中国人力成本和环保成本的上升,不少外企搬离中国,前往越南、印尼等国家设厂。但是这些国家不像中国那样有着完善的配套产品供应链,无法生产这些企业所需的配套零配件,因此它们只能回中国采购零配件。这一事实说明(  )
①生产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②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
③在生产领域,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和加强会限制资本的流动
④随着各国开放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商品交换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5江西宜春期中,)西班牙是大力支持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征收高关税的南欧国家。但在挪威首相踏上访华之旅后,西班牙首相也匆匆来到了北京,很意外,但却是意料之中。西班牙首相在中西同意继续履行10亿美元的单子后改变了态度,向中方承诺,反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征收高关税。新能源产业,是中国破解美国绑架欧盟充当反华桥头堡的一把利器。这说明(  )
①世界经济高度融合深入发展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
②西班牙改变态度的根本动因是其对本国利益的追求
③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④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体制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跨国公司与发展中国家东道国合作经营部分情况如下表:
跨国公司 发展中国家东道国
希望获得稳定廉价的生产资源 希望获得高新技术
保留关键部件或设备由母公司供应的权利 希望增加当地采购以强化关联效应
以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维持技术垄断 鼓励各种渠道的技术扩散或外溢
更想把利润汇回母国 希望子公司的利润多用于再投资
结合表格,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东道国参与国际分工
②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旨在实现全球资源优化配置
③在东道国的子公司必须服从跨国公司内部的管理政策
④跨国公司为实现母国利益而对东道国的利益不加考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5浙江温州期中)2024年5月5日至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三国进行国事访问。在中法欧三方会晤中,针对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的言论,习近平主席用事实和数据解疑释惑、正本清源。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新能源企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不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谓“产能过剩”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和“主要影响因素”的知识对习近平主席上述论述进行解读。
第三单元 经济全球化
第六课 走进经济全球化
第一框 认识经济全球化
基础过关练
1.A 
“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发生在交换领域 贸易全球化(②) A符合 题意
“到海外建厂”发生在生产领域 生产全球化(①)
“全球化并购”发生在投资领域 金融全球化(③)
2.A 材料表明该汽车的生产是由多个国家合作完成的,购买汽车促成了一系列国际交易,体现了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使许多国家联系在一起,①④入选。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全球化导致贫富差距逐步拉大,②不选。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全球化使风险与危机跨国界传递,③不选。
3.A “爱达·魔都号”的生产由许多国家共同协作完成,这体现了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不断加强,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①③符合题意。“爱达·魔都号”的生产由许多国家共同协作完成,表明生产国生产该商品存在比较优势,比较优势越大意味着其机会成本越低,②错误。比较优势不仅存在于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地区之间、个人之间,④错误。
知识链接 比较优势理论
如果一国生产某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我们就可以说相对于另一个国家,该国生产某产品存在比较优势。比较优势不仅存在于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地区之间、个人之间。比较优势的存在是形成分工的重要基础。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要放弃的另一种东西,可以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4.D 经济全球化与人们对它的认识不一定是同步发展的,A错误。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为事物的联系,B错误。经济全球化存在缺陷与需要揭示出其本质无必然联系,C排除。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世界经济的大海无法回避,D正确。
5.B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各民族由闭关自守状态转为互相往来和互相依赖,由此可见市场经济打破了经济运行的国家和地区限制,把世界经济联结成一个整体的全球经济,①④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②错误。运输和通信手段发生革命性变化,形成了全球性的低成本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③错误。
方法技巧 图示法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必然性
6.B 
7.A ①②正确。虽然一些跨国公司可能受到某些国家的政治影响,但并不能将它们归结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产物,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更多地是由市场力量和经济规律所驱动的,③错误。“必然加大贫富差距”说法过于绝对,④排除。
能力提升练
1.B 国外某汽车公司不断扩大与本土供应商伙伴的深度合作,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说明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内外联动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①③符合题意。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②错误。扩大生产合作需要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利用不同生产厂商的优势,提高生产能力,不是提高本土厂商在生产链中的占比,④错误。
2.B 由表中内容可知,a国葡萄酒的劳动生产率>毛呢的劳动生产率,故其出口葡萄酒比出口毛呢优势大;b国毛呢的劳动生产率>葡萄酒的劳动生产率,故其出口毛呢比出口葡萄酒优势大。①③入选,②④排除。
易错点拨 比较优势≠绝对优势
比较 优势 如果一个国家生产某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那么该国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
绝对 优势 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3.A 材料说明生产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也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①②符合题意。在生产领域,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和加强会促进资本的流动,③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随着各国开放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商品交换之中,排除④。
4.A 西班牙首相在中西同意继续履行10亿美元的单子后改变了态度,反对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征收高关税,其改变态度的根本动因是其对本国利益的追求,这也表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深入发展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③不符合题意。科技进步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④错误。
5.A 公司以营利为目的,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旨在获得更多经济效益,②错误。跨国公司以营利为目的,更想把利润汇回母国,但也需要考虑子公司的后续发展,也会留存再生产的资金,④排除。跨国公司指由分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企业,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利于东道国参与国际分工,在东道国的子公司必须服从跨国公司内部的管理政策,①③符合题意。
6.答案 ①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新能源产品市场需求量巨大,中国新能源产业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形成的是先进产能,并非所谓的“过剩产能”。②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基于各国的比较优势和对利益的追求,商品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为世界各国带来新能源产品,推动全球能源绿色转型。③“中国产能过剩论”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其目的是遏制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维护自身经济霸权。
解析 
材料信息 教材知识
中国新能源企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也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 贸易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不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谓“产能过剩”问题 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
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的言论 贸易保护主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