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人教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模块融合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人教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模块融合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6人教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
模块融合练
1.(2024广东茂名期末)继中国海军2011年利比亚撤离行动和2015年也门撤离行动之后,苏丹撤离行动于2023年4月26日在红海海域展开。2023年4月29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宣布,中国军队完成撤离中国在苏丹人员任务。中国海军不仅从苏丹港撤离出940名中国公民,还应有关国家请求,撤离出231名外籍人员。由此可以看出(  )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③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坚强柱石
④我国积极履行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4山东潍坊期末)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来,中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已成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开创了不同社会制度大国的友好相处之道,成功塑造了以“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为内容的独特的“中法精神”,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法应(  )
①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战略抉择,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②正视制度体制和文化差异,实现文明互鉴和促进相互认同
③立足现实需求和共同利益,通过多边协调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④在国际事务中密切沟通,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024东北三省一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及出口国,而阿拉伯国家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以及广阔的电动汽车市场。因此,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应加强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方面的合作,从贸易、生产、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新版图”。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产能合作(  )
①促进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发展活力
②基于比较优势→深化国际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③聚焦货物贸易→释放外需潜力→共建贸易强国
④贯通供需两端→满足国际需求→主导全球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甄选真题)(2023广东高考)2019—202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情况见下图。
上图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  )
①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②非公有制经济中,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③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④高技术产业是实际使用外资额增长最快的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25江苏无锡期末)2024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某校以“70年征程,70载荣光”为主题策划展览,以下为部分展出材料。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们提出8 314件建议。截至2023年底,建议已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 ◆2023年,委员长会议组成人员主持召开8场座谈会,充分听取中央和国家机关、专家学者等意见建议,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编制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报请党中央批准并转发实施。一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法律案34件,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8件。 ◆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共派出57个团组赴65个国家访问或出席国际会议,接待30个国家和3个多边议会组织的来访团组;积极宣介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大全球倡议”等理念主张和成功实践;针对个别国家议会涉华消极法案和错误言行,通过多种方式阐明原则立场,正声辟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能凝聚起新征程上更大的发展信心。”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对此加以阐明。
6.(2025河南信阳期末)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面对“人类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之问,2024年3月,世界再次将目光投向博鳌亚洲论坛。
今天的亚洲,经济总量占全球40%,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以“变局之下,世界为何将目光投向博鳌”为议题,撰写一篇短文。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7.(2024湖北武汉压轴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江苏因地制宜,向“新”而行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全力建设“1030”产业体系,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引进培育,支撑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此外,江苏以开放赋能发展:积极主动融入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建设,不断深化中新、中德、中日、中荷和海峡两岸合作;高标准对接CPTPP、DEPA等国际经贸规则,持续提升自贸片区建设水平;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开展“投资苏州”系列活动,深入实施利润再投资和外资总部专项政策,积极拓展QFLP、存量置换等引资新方式。
有人认为,江苏因地制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育好“苏版”新质生产力就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模块融合练
1.A (选必1+必修3)中国军队的撤侨行动表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维护国家独立”,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维护人民安全,没有涉及“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对内职能),④不符合题意。
2.C (选必1+必修4)中法应正视制度体制和文化差异,实现文明互鉴和促进相互尊重,而不是相互认同,应认同本民族文化,②说法错误。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立足现实需要和本国国家利益,通过多边协调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③说法错误。60年来,中法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成功塑造了独特的“中法精神”,这意味着中法应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战略抉择,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在国际事务中密切沟通,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①④符合题意。
3.A (选必1+必修2)“主导全球发展”夸大了中阿产能合作的影响,④排除。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应加强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方面的合作,从贸易、生产、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新版图”,体现了中阿产能合作促进要素流动,从而优化资源配置,进而增强发展活力,①正确。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及出口国,而阿拉伯国家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以及广阔的电动汽车市场,中阿可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以合作拓展发展空间,②正确。从贸易、生产、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新版图”,说明中阿产能合作不仅局限于货物贸易,③中“聚焦货物贸易”说法不妥,排除。
4.C (选必1+必修2)材料强调我国实际使用外资情况(引进来),未涉及对外投资问题(走出去),①不符合题意。2019—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不断增长,说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中,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②符合题意。2019—2022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占比不断提高,说明我国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③符合题意。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占比不断提高≠实际使用外资额增长最快,④不符合题意。
5.答案 ①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发扬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代表建议工作机制,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②坚持科学、民主、依法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立法的质量和水平,促进良法善治。
③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或“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构建和维护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
(若答出“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亦可)
解析 (选必1+必修3)
①展出材料第一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全过程人民民主等。
②展出材料第二段→人大科学、民主、依法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立法的质量和水平,促进良法善治。
③展出材料第三段第一个分句→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积极开展对外交往。
④展出材料第三段第二个分句→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⑤展出材料第三段第三个分句→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构建和维护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
6.答案 示例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历史大势不可逆转。但人类仍面临许多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
亚洲对全球经济增长作出较大贡献。博鳌亚洲论坛为解决亚洲及全球治理难题提供宝贵经验,展现了亚洲谋发展、促合作、求共赢的责任担当。
中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
解析 (选必1+必修1)本题的议题是“变局之下,世界为何将目光投向博鳌”,学生可从必要性、重要性角度撰写,注意指定的知识范围。
从必要性来看,“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和平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可联系当今时代的主题;从重要性来看,可根据第二自然段从博鳌亚洲论坛的作用、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所作的贡献等方面进行分析。
7.答案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利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有利于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②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或用材料“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替换),还可以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清除制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各种障碍。
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还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答出营商环境角度即可),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提供合作机遇。
因此该观点是不科学的。
解析 (选必1+必修2)本题是评析类试题,可将设问拆分为: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能否育好“苏版”新质生产力 (分析观点的合理性)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育好“苏版”新质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析观点的合理性)③是否只要育好“苏版”新质生产力就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析观点的不合理性,并说明应该怎么办)
材料信息 链接知识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八大工程”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
实施传统产业焕新工程 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加强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引进培育 人才是第一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指引
积极主动融入双向开放枢纽建设,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等等 坚持开放理念;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