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6人教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专题强化练四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1.(2024黑龙江哈师大附中检测)在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的形势下,各方都有自己的安全关切。但泛化国家安全,把其当成推行保护主义、遏制打压他国的借口,只会将风险扩大化,造成更多和更大的问题。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 )①存在着发展失衡、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②使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③是历史大势,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④正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打个比方,我们把亚太地区想象成一个小地方,东村住的主要是铁匠,西村住的主要是木匠。以往铁匠把铁锅卖到西村,要经过一个收费站,收费是货物总价的30%。这样一来,铁锅涨价了,西村买不起锅,东村的日子也不好过。接下来的故事是这样的:在上图中的①②位置,应分别填写( )A.加强技术合作 推动生产全球化 B.集体行动 建立共同对外关税壁垒 C.提高本国出口补贴 改善商业环境 D.削减关税 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3.(2025浙江杭州期中)跨国公司通过“外包”可以实现全球产业链分工,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发展,也导致就业机会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再分配。如美国处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顶端,那些因外包而流失就业机会的普通制造业部门会产生工资下降的现象。这表明( )①生产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能降低对外贸易的依存度②产业链分工是把双刃剑,易引发一国的产业结构失衡③全球贸易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全球产业链分工的深化④跨国公司因产业链分工而获益,但可能会损害母国利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甄选真题)(2024重庆高考)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再到全链生态出海,我国企业出海不断升级、亮点纷呈,下表简要展示了我国企业出海进程。材料表明( )20世纪 80年代 借助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展加工贸易,成衣、玩具等轻工产品出海2001年 加入WTO 出海产品结构升级,服装、家具、家电“老三样”成为出口主力2013年“一带 一路”倡议 零售、时尚、电子企业加速全球布局,跨境电商崛起助推品牌出海2022年以来 高水平对外 开放新阶段 新能源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畅销海外,产品、技术、人才、管理全链生态出海①我国对外开放由吸引外资转向对外投资②我国产业比较优势变迁推动了企业出海升级③我国企业出海升级减少了进口国的贸易利得④“新三样”出海顺应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市场需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5湖北武汉调研)一段时间以来,美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联手炒作所谓“中国过剩产能冲击世界市场”的论调。美国驻华大使“担忧”:中国大幅提升制造能力,电动汽车等产业会出现“过剩产能”,“这些产品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将会破坏全球贸易体系”。下列说法中最能够直接有力驳斥这一错误论调的是( )①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可以有力地助推全球绿色转型②美国在全球四处点燃战火,为其“过剩”军事产能寻找出路③全球电动汽车需求巨大,中国产品出口会丰富他国的选择④炒作“产能过剩论”是零和思维和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5广东肇庆期末)2024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其包括:扩大市场准入,提高外商投资自由化水平;加大政策力度,提升对外商投资吸引力;优化公平竞争环境,做好外商投资企业服务;畅通创新要素流动,促进内外资企业创新合作;完善国内规制,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可见,我国( )①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发展的战略目标②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制定者③推动制度型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④更加包容,始终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4北京昌平期末)从2018年至今,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朋友圈”持续扩大,吸引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新老朋友同赴“中国之约”;进博会生意越做越大,累计意向成交额不断攀升。这说明( )①中国吸引外资势头强劲,优化外资利用结构②中国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引领世界经济③进博会有力推动世界分享中国大市场,共享中国新机遇④进博会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建设高水平开放的平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4湖南湘潭检测)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科技现代化为增强国家发展力、引领力、生存力提供强大支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动力引擎和战略支撑。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但还存在光刻机等35项关键技术“卡脖子”的情况。而部分国家加强关键技术管制,我们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而科技自立自强的唯一出路是自力更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专题强化练四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1.C 题干强调经济全球化是必然趋势,逆全球化会产生不利后果,不能将其作为推行保护主义(实质是逆全球化行为)的借口,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排除。2.D 以往铁匠把铁锅卖到西村,要经过一个收费站,收费是货物总价的30%。这里的收费属于关税,西村和东村削减关税后,能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产品的销售,不涉及生产,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行为是打破关税壁垒,而不是建立共同对外关税壁垒,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削减关税而不是提高出口补贴,C不符合题意。3.C 材料并未提及生产专业化程度提升能降低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同时生产专业化程度提升往往会使各国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从而增加对外贸易的依存度,①排除。美国处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顶端,那些因外包而流失就业机会的普通制造业部门会产生工资下降的现象,反映出产业链分工对普通制造业部门的冲击,也表明跨国公司因产业链分工而获益,但可能会损害母国利益,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全球产业链分工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③前后颠倒,排除。4.D 我国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而不是由吸引外资(引进来)转向对外投资(走出去),①不选。从轻工产品出海,到出海产品结构升级,再到产品、技术、人才、管理全链生态出海,说明我国产业比较优势变迁推动了企业出海升级,②正确。国际贸易利得是指参加国际贸易的国家或地区从国际贸易中得到的直接和间接的利益。我国企业出海升级不一定会减少进口国的贸易利得,③排除。“新三样”指新能源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体现了绿色、低碳,顺应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市场需求,④符合题意。5.B “这一错误论调”是指“中国过剩产能冲击世界市场”,最能够直接有力驳斥这一错误论调的是,中国制造能力提升、产品出口世界不仅不会破坏全球贸易体系,反而有利于满足全球的需要,助推全球绿色转型,①③符合题意。用美国“过剩”军事产能类比反驳“中国产能过剩论”不够直接有力,②与题意不符。④是对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本质的分析,不能直接有力反驳这一错误论调,与题意不符。6.D 提高外商投资自由化水平、提升对外商投资吸引力等体现了我国更加包容,始终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④正确。完善国内规制,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体现了我国推动制度型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③正确。我国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奋斗基点,不是发展的战略目标,①排除。中国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不是制定者,②排除。7.D 进博会有利于扩大进口,引进来≠吸引外资,且材料未涉及“优化外资利用结构”,①排除。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贡献者和推动者,“引领世界经济”的说法夸大了中国的作用,②错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朋友圈”持续扩大,吸引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新老朋友同赴“中国之约”,说明进博会推动世界分享中国大市场,共享中国新机遇,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建设高水平开放的平台,③④正确。8.答案 ①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国之利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助于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战略支撑。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我们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改变关键技术“卡脖子”的情况,打破部分国家加强关键技术管制对我国的制约,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③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要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要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深化国际合作,在扩大开放中实现互利共赢。解析 本题属于评析类试题,知识限定为《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一步:评析“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可联系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国之利器等知识。第二步:分析科技自立自强与自力更生的关系。合理之处——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可联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性的知识;不合理之处——不仅需要自力更生,可联系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知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