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 年秋季高一政治第一次阶段测试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类在原始社会茹毛饮血,忍饥受寒,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不得不采取穴居和群居方式,公社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形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劳动产品极其稀少B.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C.原始公社成员地位完全平等D.此时形成了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2.下列对人类社会形态演进顺序的表述,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 →封建社会→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C.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封建社会 D.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3.氏族制度是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氏族成员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②一切大事都由全体成员讨论决定③氏族按照亲缘关系结成④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奴隶制国家是在私有制产生、原始社会解体、社会分裂为对立的阶级的基础上形成的。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是( )A.个体劳动逐渐盛行B.土地变成私有财产C.生产工具和牲畜变成私有D.原始社会逐渐解体5.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演进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为了介绍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你可以选择的情境是(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②奴隶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③人们用铁制工具耕种土地④人们共同劳动A .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③④6.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可见,私有制并非与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私有观念也不是人所固有的。下列社会现象出现的历史顺序正确的是 ( )①私有制确立→阶级出现→国家产生②土地私有→个体劳动盛行→私有制确立③阶级出现→阶级矛盾产生→私有制确立④个体劳动盛行→土地私有→私有制确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人类社会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使农业发展到新水平。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和城市也有较大的发展。这表明( )①封建社会对农民的剥削程度比奴隶社会低②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奴隶制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③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④当时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封建贵族和普通民众的矛盾B.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C.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9.《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著名法典。其中的法律条文规定:“若贵族使平民及奴隶的眼睛受损可以免于赔款,无需赔偿;奴隶将贵族的眼睛损坏则要在耳内灌油灌铅。”由此可见( )A.法律的制定对奴隶主和奴隶是平等的B.国家为全体成员服务C.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D.奴隶完全有人身自由,但受奴隶主的阶级压迫10.“东家中秋吃酒肉,肚皮填饱骂长工;十二月来要过年,东家心肠比狼凶;做牛做马一年整,两手空空回家中。”从这首歌谣《长工》(节选)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封建社会( )A.地主阶级对农民实施压迫与剥削B.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未停止过C.君主专制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D.农民长期辛苦劳作,毫无人身自由11.“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南宋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深刻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关于这一历史时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②表明了封建制和奴隶制的剥削关系是一样的③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占有少量土地④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是当时社会的基本矛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于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线,系向牛头充炭直。唐代诗人白居易《卖炭翁》。这首诗 ( )A.反映了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是封建剥削的基础B.表明了封建制和奴隶制的剥削关系是一样的C.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百姓的无情压榨D.表明封建社会的农民没有人身自由13.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乱象频发,当代资本主义危机呈现新特征;政治矛盾激化,民粹主义高涨,右翼极端主义思潮沉渣泛起,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滞缓,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分化严重,社会危机恶化。由此可见(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导致危机难以治愈②工人阶级收入低下是社会危机恶化的总根源③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可以调和A. ①③ B.①② C. ②③ D.②④14.资本家不劳动,家当却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千千万万的工人,长年累月地给资本家干活,创造了大量财富,却饥寒交迫,越来越穷。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秘密是( )A.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劳动成果B.资本家降低或克扣工人的工资C.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D.资本家利用高利贷强迫工人劳动15、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告诉我们( )A.资本的原始积累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过程B.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过程中充满侵略、征服、掠夺、残杀和奴役C.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取资本D.有了资本就能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唐代诗人李绅的诗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这说明(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②当时青铜工具广泛使用,但生产力依然低下③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④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民,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当地时间 2024 年 9 月,美国一个服务业工会组织宣布,由于劳资谈判破裂,大约 1 万名酒店服务人员当天开始罢工。作出罢工的决定很难,但交不起水电费的生活更难,他们只想告诉老板自己有多挣扎。事实上,罢工与经济危机之下的民生困苦有着直接关系。对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西方国家罢工问题的解决只需要生产工具更新②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可以愈合西方国家的罢工③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更先进的社会形态替代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其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自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乏力、社会不公平现象加剧。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难以解决,就打着反对恐怖主义的旗号,试图通过对外干预别国内政以转移国内民众视线,造成阿富汗、中东等地的混乱。这表明( )①混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②资产阶级通过制造冲突掩盖经济危机③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④经济危机对工人阶级的生活影响不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损害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情况下,推行了一些改良措施,比如吸收工人参与企业管理、推行职工持股计划、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等。这些举措( )①体现了资本主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②说明资本家所获得的剩余价值相对减少③克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固有的弊端④有利于缓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共产党宣言》指出:“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这说明了(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②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③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命运④资本主义社会的飞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经济危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21. 结合材料,运用“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10 分)材料: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只能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没有剩余产品,也没有剥削和阶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原始社会逐渐解体,奴隶社会产生。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但同时,奴隶社会的生产力较原始社会有了显著提高,青铜器得到广泛使用,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文字开始出现并得到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出现分工。22.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首诗通过以养蚕为业的农妇入城卖丝的所见所感,揭示了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的形象,生动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根据材料,简述当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并指出当时社会剥削的基础及主要矛盾。(14分)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929-1933 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 12.8%,大危机由此开始。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二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有的通过增加工人工资、吸收职工入股等方式增加工人福利。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分析资本主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基本特征。(16 分)2025秋季高一政治一阶政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5 BDCBA 6- 10 BCBCA 11- 15 ACACB 16- 20 BDCBA 二、非选择题21.①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否是进步,根本标准是看它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5分)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虽然出现了剥削和阶级,但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奴隶社会中,奴隶主能够集中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奴隶,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如青铜器铸造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③奴隶社会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一部分人可以专门从事科学、文化等活动,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文字的出现就是重要体现,这是 原始社会无法实现的:(4分)④综上,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和文化进步, 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1分)22.①当时的社会处于封建社会,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 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 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6分)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4分) ③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4分)23.(1)原因: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8分)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4分)(2)基本特征:生产过剩,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秋季高一政治 一阶试题答案.docx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恒德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