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2课时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点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知识点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议题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议题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新课导学◆新课探究◆总结归纳◆课堂评价知识点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1)中华民族具有______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__________创造得来的。五千自强不息(3)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__________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兼收并蓄,逐渐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汇聚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________,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世界各国包容性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主要内容①核心思想理念:讲仁爱、________、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②中华传统美德:__________、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③中华人文精神:促进__________、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重民本自强不息社会和谐(2)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_________、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源远流长[思考] 中华文化是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吗 [答案] 不是。中华文化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我国各民族通过交往、交流、交融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知识点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批判继承传统文化(1)原因: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受当时多种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________的东西。(2)态度:坚持古为今用、__________,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3)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改造传统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糟粕性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____________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__________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传承和发展文化血脉(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________________,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自信心和自豪感共同体意识(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为解决当代中国和__________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__________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________________。世界发展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考] 有人认为,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答案] 对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二者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存在先后问题。1.中华文化只是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发展来的。( ) [提示]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 [提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3.中华文化在发展与演变中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 [提示]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不是“一直”。4.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 [提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5.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全盘继承。( ) [提示]对待民族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6.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能为民族发展奠定精神根基。( ) [提示]中华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优秀传统文化才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根基。议题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情境创设】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华文明的开拓者和奠基者。祭祀轩辕黄帝不仅是缅怀先贤的仪式,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于4月4日在陕西省黄陵县举行。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是中华儿女溯源、寻根、凝心、铸魂的传统盛典。典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为主题,努力实现各环节的协调统一和高度融合,充分彰显厚重的人文内涵,展现坚定文化自信的使命担当。【问题探究】(1)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答案]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探究人们的祭祀活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这种祭祀活动有何文化意义?[答案] ①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人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为主题开展祭祀活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和自强不息、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②祭祀活动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并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成果共享】1.文化、传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文化 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区 别 侧 重 相对于经济、政治 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 现象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 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 活中的、具有相对稳 定性的文化 中华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文化 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区 别 特 点 精神现象,人类社 会特有,离不开物质 活动,通过物质载体 呈现 继承性、相对稳定 性、鲜明的民族性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联系 ①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都属于文化现象。②中华文化侧重 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续表)2.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关系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区 别 侧 重 点 侧重于历史悠久、绵延不 断,相对于其他文明的衰落、 消亡而言 侧重于丰富厚重,具体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视 角 历程、动态、纵向 内涵、静态、横向见 证 汉字、史书典籍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联系 ①都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区别的基本特征。②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所以才有时间发展自己、丰富自己,才有可能博大精深;因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所以才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源远流长。③原因都在于包容性(续表)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议题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情境创设】 中华文化是习近平外交思想植根的文化沃土和重要源泉,并赋予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世界性集中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上,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观”一脉相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看法,主要体现在“天下观”和大同世界的理想之中,它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崇高目标,有“天下一家”“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国与国相处之道,有“礼之用,和为贵”“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道德准则,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担当。【问题探究】(1)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呈现,请你表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答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增强了民族团结;同时为解决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了指导,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2)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答案] 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成果共享】1.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原因 态度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封 建社会,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经 济、政治的反映,受到当时人 们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 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 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 的东西 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原因 态度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 的文化,时代的变迁、社会实 践的变革,要求传统文化与之 适应 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给传统文化融入时代元素,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相适应总体要求: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 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续表)角度 原因 意义中华民 族共同 体意识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 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 族共同的价值观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角度 原因 意义中国和 世界 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 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 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 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 人合一的思想等 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续表)角度 原因 意义国际 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 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续表)1.我国许多老字号企业的经营理念中都有童叟无欺、货真价实的说法。童叟无欺体现的传统文化思想是( )A.讲仁爱 B.守诚信 C.敬业乐群 D.尚和合[解析] 童叟无欺强调老人和小孩都不能欺骗,体现了守诚信的思想,故排除A、C、D,答案为B。√2.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它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的特点表明(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④中华民族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这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①正确;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这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正确;②④与设问要求不符。3.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百善孝为先,孝乃德之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对维护社会和家庭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封建社会的“愚孝”长期以来也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诸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在当代社会,传承孝文化( )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要“求同存异、吸收借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4.培田客家古村落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宣和乡境内,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艺、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人称“福建民居第一村”,有“民间故宫”之美誉。保护培田客家古村落( )①是因为其能够承载、表达和展现文化内容 ②有利于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③说明建筑只有完整保留才具有文化价值 ④表明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传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培田客家古村落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有“民间故宫”之美誉,保护培田客家古村落是因为其能够承载、表达和展现文化内容,有利于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①②正确切题。建筑是否具有文化价值不以其是否完整保留为判定标准,③表述错误。材料未涉及文化创新,排除④。5.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讲道:“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可见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可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①④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②排除。题干材料未涉及中华文化是如何产生的,③排除。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新课导学】知识点一1.(1)五千 (2)自强不息 (3)世界各国 包容性 2.(1)重民本 自强不息 社会和谐 (2)源远流长思考 不是。中华文化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我国各民族通过交往、交流、交融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知识点二1.(1)糟粕性 (2)推陈出新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1)传承和发展 文化血脉 (2)自信心和自豪感 共同体意识 (3)世界发展 (4)合作共赢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考 对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二者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存在先后问题。自我检测1. [提示] 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2. [提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3. [提示] 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不是“一直”。4. [提示]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5. [提示] 对待民族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6. [提示] 中华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优秀传统文化才是民族发展的精神根基。【新课探究】议题一思考 (1)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①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人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为主题开展祭祀活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思想理念和自强不息、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②祭祀活动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并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议题二思考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增强了民族团结;同时为解决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了指导,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2)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课堂评价】1.B [解析] 童叟无欺强调老人和小孩都不能欺骗,体现了守诚信的思想,故排除A、C、D,答案为B。2.B [解析]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这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①正确;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这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正确;②④与设问要求不符。3.B [解析] 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是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4.A [解析] 培田客家古村落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有“民间故宫”之美誉,保护培田客家古村落是因为其能够承载、表达和展现文化内容,有利于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①②正确切题。建筑是否具有文化价值不以其是否完整保留为判定标准,③表述错误。材料未涉及文化创新,排除④。5.B [解析]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可见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可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①④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②排除。题干材料未涉及中华文化是如何产生的,③排除。第2课时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知识点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1)中华民族具有 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 创造得来的。 (3)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 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一方面, 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兼收并蓄,逐渐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汇聚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吸引力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 ,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主要内容①核心思想理念:讲仁爱、 、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②中华传统美德: 、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③中华人文精神:促进 、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 (2)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 [思考] 中华文化是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吗 ◆ 知识点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批判继承传统文化(1)原因: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受当时多种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 的东西。 (2)态度:坚持古为今用、 ,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 (3)要求:“ ”,改造传统文化;“ ”,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2.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 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 ,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 。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为解决当代中国和 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 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 。 [思考] 有人认为,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 1.中华文化只是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发展来的。 (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 )3.中华文化在发展与演变中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4.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 )5.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全盘继承。 ( )6.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能为民族发展奠定精神根基。( )◆ 议题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情境创设】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华文明的开拓者和奠基者。祭祀轩辕黄帝不仅是缅怀先贤的仪式,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 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于4月4日在陕西省黄陵县举行。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是中华儿女溯源、寻根、凝心、铸魂的传统盛典。典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为主题,努力实现各环节的协调统一和高度融合,充分彰显厚重的人文内涵,展现坚定文化自信的使命担当。【问题探究】(1)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2)探究人们的祭祀活动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些内容 这种祭祀活动有何文化意义 【成果共享】1.文化、传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文化 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区 别 侧重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中华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特点 精神现象,人类社会特有,离不开物质活动,通过物质载体呈现 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联系 ①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都属于文化现象。②中华文化侧重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的精华部分2.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关系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区 别 侧重 点 侧重于历史悠久、绵延不断,相对于其他文明的衰落、消亡而言 侧重于丰富厚重,具体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视角 历程、动态、纵向 内涵、静态、横向见证 汉字、史书典籍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联系 ①都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区别的基本特征。②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所以才有时间发展自己、丰富自己,才有可能博大精深;因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所以才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源远流长。③原因都在于包容性◆ 议题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情境创设】 中华文化是习近平外交思想植根的文化沃土和重要源泉,并赋予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世界性集中体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上,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观”一脉相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世界的认识和看法,主要体现在“天下观”和大同世界的理想之中,它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崇高目标,有“天下一家”“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国与国相处之道,有“礼之用,和为贵”“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道德准则,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胸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担当。【问题探究】(1)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呈现,请你表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成果共享】1.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原因 态度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封建社会,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受到当时人们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 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时代的变迁、社会实践的变革,要求传统文化与之适应 发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给传统文化融入时代元素,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让传统文化与时代相适应 总体要求: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2.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角度 原因 意义中华民 族共同 体意识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和 世界 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 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国际 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 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我国许多老字号企业的经营理念中都有童叟无欺、货真价实的说法。童叟无欺体现的传统文化思想是( )A.讲仁爱 B.守诚信C.敬业乐群 D.尚和合2.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它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的特点表明 (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②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④中华民族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百善孝为先,孝乃德之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对维护社会和家庭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封建社会的“愚孝”长期以来也成为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枷锁,诸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在当代社会,传承孝文化 ( )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④要“求同存异、吸收借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培田客家古村落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宣和乡境内,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艺、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人称“福建民居第一村”,有“民间故宫”之美誉。保护培田客家古村落 ( )①是因为其能够承载、表达和展现文化内容 ②有利于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③说明建筑只有完整保留才具有文化价值 ④表明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传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讲道:“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 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第2课时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1.D [解析] 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而不是吉祥物“龙辰辰”,①不符合题意。艺术创作灵感的源泉是社会实践,而不是中华传统文化,②表述错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晚吉祥物“龙辰辰”设计融入了我国5件珍贵文物元素,这不仅饱含着传统文化中生肖龙的意蕴和美感,也展现出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气神。这说明吉祥物“龙辰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种物化形式,展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连续性,③④符合题意。2.B [解析] ②③属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入选;①是核心思想理念的内容,④是中华人文精神的内容,均排除。3.B [解析] 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的文化。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这说明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也说明中华文化具有无与伦比的凝聚力和生命力,①④符合题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不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②错误。中华文化的发展是接续演进的,但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③错误。4.B [解析] 1986年曾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以大量重大的新发现,于2023年再惊天下,再次展现了古蜀文明。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符合题意。三星堆遗址展现了中国文化具有区域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涉及文化凝聚力,②排除。1986年曾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以大量重大的新发现,于2023年再惊天下,再次展现了古蜀文明。这表明文化寓意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③说法正确。文化的统一性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普遍具有的属性,材料强调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的特点,④不符合题意。5.B [解析] 人们对汉字进行新的解读,能够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创新和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价值永恒,②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同的概念,③错误。6.D [解析] 河北正定某中学全体师生在县文庙着汉服,踱方步,读古书,走正路,行揖礼。在文庙大成殿前,举行了癸卯年祭孔拜师典礼。此举有利于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发挥传统美德的教化作用,③④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要批判继承,而不是全面传承,①排除。此举的目的是发挥传统美德的教化作用,而不是推动儒家文化的创新发展,②排除。故本题选D。7.D [解析]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和”为核心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理念。中华民族提倡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追求“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些优秀传统思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由此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中华文明,具有深远的思想渊源,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中华传统思想,没有涉及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凝聚各国共识,也未体现中国的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A、B、C排除。8.D [解析] 材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不能说传统文化因创新性转化而具有重要价值,①说法错误。“音乐剧《蝶》保留了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浪漫唯美的爱情神韵,对其故事情节进行创新性改编,让观众领略了古典艺术的厚重”,说明要坚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进行文化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④符合题意。文艺创新要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立足社会实践,③说法错误。9.D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①③不符合题意。客家方言与古汉语同源,如今,客家话仍保留着中州音韵,历时千年基本不变。这折射出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②④符合题意。10.D [解析] ①错在“唯一”,实现人生价值有很多途径。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可全盘肯定,也不可全盘否定,要一分为二地辩证认识。“传统文化是财富,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看到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一面,但认为传统文化都是财富则是不科学的,②错误。这份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美德,助人所需、急人之难的善心,温暖着一个又一个冬季。更多人也在被“顺其自然”感召着,顺其自然地成为“顺其自然”。这说明中华文化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历久弥新,汇聚向上向善正能量,③④正确。11.B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①不符合题意。《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论述的内容广泛,包括哲学、历史、科学思想等诸多领域,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跨度为公元1世纪到18世纪,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②符合题意。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论述了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凝聚力,④不符合题意。12.A [解析] 中国人通过制茶、泡茶、品茶,培养了平和包容的心态、形成了含蓄内敛的品格,讲究“茶和天下”“清静和雅”,以茶待客、长者为先等与茶相关的礼俗彰显着中国人谦、和、礼、敬的人文精神,这表明中国茶文化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A符合题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B选项夸大了茶文化的作用,错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等,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D不符合题意。13.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从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共建人类安全共同体,到为国际诸多地区和热点问题的解决提出公平、公正方案,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主张与行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诸如热爱和平、崇尚和睦、追求和谐等思想理念。这些思想理念为中国外交提供了深厚滋养,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营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2课时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知识点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2024·广西阳朔练习]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晚吉祥物“龙辰辰”的设计融入了我国5件珍贵文物元素,其中龙脊和龙腹纹取自西周何尊的扉棱和云雷纹,龙鳍的灵感源于唐代鎏金走龙挺拔雄健的背脊。这不仅饱含着传统文化中生肖龙的意蕴和美感,也展现出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吉祥物“龙辰辰” ( )①是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的集中体现②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是艺术创作灵感的源泉③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种物化形式④展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连续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下列属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是 ( )①守诚信 ②自强不息 ③扶危济困 ④促进社会和谐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的文化。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这说明 (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③接续演进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④中华文化具有无与伦比的凝聚力和生命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4·天津滨海新区期末]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1986年曾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以大量重大的新发现,于2023年再惊天下,再次展现了古蜀文明。三星堆遗址 ( )①形象地见证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②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凝聚力 ③鲜活地表明了文化寓意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具体地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统一性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知识点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5.汉字是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现象。人们往往喜欢结合现代生活对汉字字形、字义蕴含的人生道理进行新的解读。下列关于对汉字进行新的解读理解正确的是 ( )①能够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②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价值永恒 ③承认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能够创新和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3年9月,河北正定某中学全体师生在县文庙着汉服,踱方步,读古书,走正路,行揖礼。在文庙大成殿前,举行了癸卯年祭孔拜师典礼。此举 ( )①有助于全面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②旨在推动儒家文化的创新发展 ③有利于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④有利于发挥传统美德的教化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4·四川南充期末] 任何思想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和”为核心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理念,既有“天下为公”“兼济天下”的旷达胸怀,也有“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的和合思维。中华民族提倡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追求“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些优秀传统思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由此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A.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B.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凝聚各国共识C.充分展现了中国的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D.植根于中华文明,具有深远的思想渊源8.音乐剧《蝶》保留了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浪漫唯美的爱情神韵,对其故事情节进行创新性改编,让观众领略了古典艺术的厚重。这告诉我们 ( )①传统文化因创新性转化而具有重要价值 ②要坚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 ③文艺创新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 ④要进行文化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4·江西赣州期末] 国学大师章太炎在对客家语言系统进行研究时,选取了63条客家话词语并用《说文》《尔雅》《方言》等古代典籍加以印证,发现客家方言与古汉语同源。如今,客家话仍保留着中州音韵,历时千年基本不变。客家话历时千年不变折射出 ( )①中华文化内涵丰富 ②中华文化一脉相承 ③中华文化特色鲜明 ④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多年来,一位自称“顺其自然”的匿名人士累计捐款已达1363万元,帮助无数贫困学子渡过了难关。虽然我们不知道“顺其自然”姓甚名谁、身在何处,但这份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美德,助人所需、急人之难的善心,温暖着一个又一个冬季。更多人也在被“顺其自然”感召着,顺其自然地成为“顺其自然”。这说明 ( )①参与慈善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 ②传统文化是财富,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 ③中华文化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④中华传统美德历久弥新,汇聚向上向善正能量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1.著名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从公元1世纪到18世纪中国在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这表明 ( )①中华传统文化深刻影响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不可磨灭贡献 ④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大凝聚力和连续性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12.[2024·天津南开区期末] 数千年来,中国人通过制茶、泡茶、品茶,培养了平和包容的心态、形成了含蓄内敛的品格,讲究“茶和天下”“清静和雅”,以茶待客、长者为先等与茶相关的礼俗彰显着中国人谦、和、礼、敬的人文精神。由此可见 ( )A.中国茶文化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B.中国茶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价值追求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文精神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延续性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深深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也是中华文明一贯倡导的处世之道。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 当今世界,热点问题频发,地缘冲突加剧,单边霸凌肆虐,人类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倡导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构建人类安全共同体。坚定支持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主张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实现半岛无核化、建立半岛和平机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呼吁国际社会尊重阿富汗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阿人主导、阿人所有”原则;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中国主张为诸多地区和热点问题的解决提出公平、公正方案,注入宝贵的和合力量。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主张与行动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请你围绕这一观点,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准确使用学科术语,200字左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7课 第2课时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导学案正文.docx 第7课 第2课时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导学案答案.docx 第7课 第2课时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练习册正文.docx 第7课 第2课时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练习册答案.docx 第7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2课时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pptx